图书介绍

新区域资源发展规划管理 应对经济一体化与区域发展战略整合与创新管理模式典范 第2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新区域资源发展规划管理 应对经济一体化与区域发展战略整合与创新管理模式典范 第2卷
  • 杜一宁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 ISBN:7507417263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930页
  • 文件大小:84MB
  • 文件页数:491页
  • 主题词:福特,H.(1863~1947)-回忆录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区域资源发展规划管理 应对经济一体化与区域发展战略整合与创新管理模式典范 第2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二篇 区域经济规划445

第一章 区域经济规划分类445

第一节 区域经济规划的任务445

一、明确规划区域的经济发展方向445

二、提出规划区域的经济发展目标445

三、确定规划区域的重点发展部门、重点发展地域和重大建设项目446

四、制定规划区域的产业布局方案447

第二节 区域经济规划的分类方法447

第三节 区域发展战略规划448

一、具有广泛适用性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449

二、县域规划449

第四节 区域开发规划450

一、区域国土规划450

二、区域产业规划451

三、区域布局规划451

第五节 区域空间规划451

一、城市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与乡村居民点规划451

二、基础设施规划452

三、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453

第六节 各类区域规划关系系统453

第二章 影响区域经济规划的因素455

第一节 政治因素455

一、政府的主体地位455

二、政府影响力涉及的领域和范围457

三、影响政府制定区域经济规划的主要因素459

第二节 经济因素461

一、区域经济增长461

二、人口和劳动力464

三、资金465

四、市场465

五、运输466

第三节 科学与技术因素466

一、区域的技术开发能力466

二、区域的适用技术选择467

三、技术的地域转移规律467

第四节 资源环境因素467

一、自然因素468

二、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469

第三章 区域经济规划程序472

第一节 区域经济规划过程的一般模式472

一、直线发展的规划过程473

二、周期循环的规划过程473

三、三级式的规划过程474

第二节 我国的区域经济规划过程475

一、确定区域经济规划的目标、任务和对象的阶段475

二、区域经济规划的方案设计阶段476

三、区域经济规划的方案评价、实施与监督阶段477

第四章 区域经济规划指标与区域调查479

第一节 区域经济规划指标479

一、指标体系设立的基本原则479

二、指标体系设立的主要内容481

第二节 区域经济规划方案设计与分析486

一、模型分析的主要内容487

二、模型的结构489

三、模型预测的方法490

第三节 区域经济规划中的区域调查491

一、区域调查内容491

二、抽样调查的调研报告写作492

三、项目说明书与规划文本写作495

第五章 区域定位与目标选择500

第一节 区域定位500

一、从发挥地区优势出发进行区域定位500

二、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出发进行区域定位501

三、从获取区域经济效益出发进行区域定位501

第二节 区域经济规划战略模式501

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模式的特点501

二、区域经济规划战略模式类型503

三、我国区域经济规划战略模式类型505

第三节 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评价507

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加强507

二、经济结构出现全球性的战略调整,国内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内容508

三、国内经济发展的大市场初步形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508

四、经济体制趋于完善,企业改制基本完成508

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成为地区发展的战略重点508

第四节 区域经济发展条件评价509

一、自然资源评价509

二、经济社会要素条件评价510

三、区域经济制度环境评价513

第五节 区域经济规划目标设立程序515

一、规划目标的性质515

二、确定区域经济规划目标的一般程序515

第六节 区域经济规划目标设立基础516

一、系统性基础516

二、效益基础516

三、人口、资源基础517

四、体制基础517

第七节 区域经济规划目标分类517

一、以经济效益为主的目标518

二、以社会公平为主的目标518

三、以生态环境改善为主的目标518

第八节 区域经济规划目标分解518

一、总量目标518

二、分阶段目标519

三、分区域目标519

四、分产业目标520

第九节 区域经济规划目标方法520

一、线性规划法520

二、动态规划法521

三、投入产出规划方法521

第六章 中心城市与外围吸引区域522

第一节 区域空间结构要素522

一、节点522

二、轴线523

三、域面523

四、空间要素的作用和空间系统523

第二节 区域空间结构类型524

一、区域类型525

二、区域空间类型划分526

三、我国落后地区基本社会经济特征分析531

第三节 区域增长中心的确定533

第四节 中心城市与外围吸引区域的关系协调535

第五节 区域发展轴、发展带的确定536

第六节 产业园的区位选择537

一、产业园的布局要求538

二、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布局要求538

三、产业园建设中的几个问题539

第七节 其他功能区的确定540

一、主要农牧业区540

二、主要旅游区541

三、主要生态保护区541

第八节 影响区域空间结构规划的因素541

一、经济领域541

二、政治法律领域542

三、社会文化领域542

第九节 实施空间结构规划的政策措施543

一、区域市场一体化政策543

二、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政策543

三、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政策543

四、区域城市化与就业政策543

五、区域户籍制度政策544

六、保护耕地政策544

七、区域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策544

第七章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545

第一节 区域城镇体系特点545

一、关联与聚集性545

二、整体与层次性546

三、动态与变化性546

第二节 区域城镇体系的形成条件547

一、区位条件547

二、自然条件548

三、人口条件548

四、经济发展条件549

五、基础设施条件549

第三节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基本内容550

一、城镇体系发展条件分析550

二、城镇体系发展现状分析550

三、城镇体系发展战略550

四、城镇化水平预测550

五、城镇体系等级结构规划550

六、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550

七、城镇体系布局规划551

八、城镇土地利用总量平衡结构规划551

九、城镇区域基础设施总体布局规划551

十、实施城镇体系规划的有关政策措施551

第四节 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规划551

一、城镇体系规模结构理论模型551

二、城市规模等级结构规划553

三、城镇体系等级结构规划表554

第五节 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555

一、城镇职能类型划分555

二、城镇体系职能结构现状分析557

三、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559

四、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表559

第六节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560

一、规划原则560

二、空间布局561

三、规划图562

第七节 城镇土地利用总量平衡结构规划562

一、城镇建设用地统计563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城镇用地控制指标563

三、土地利用总量平衡结构规划563

四、城镇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总量平衡结构规划表564

第八节 城镇主要规划技术指标565

一、建设用地规划技术指标565

二、道路交通规划技术指标568

三、公共建筑规划技术指标570

四、居住小区规划技术指标575

五、基础设施规划合理水平和定量化指标579

六、小城镇环境保护规划技术指标592

附录:广东省中心镇规划标准595

一、中心镇规划基本原则596

二、中心镇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层次598

三、规划阶段600

四、中心镇规划内容与深度601

五、规划实施管理的基本原则612

六、规划的组织编制与审批613

七、规划的实施615

八、《广东省中心镇规划指引》的各类用地规划建设标准618

第八章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647

第一节 规划区域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647

一、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的类型647

二、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特点648

三、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的作用649

四、规划产业发展的条件649

第二节 区域比较优势分析652

一、比较优势的衡量指标652

二、比较优势的类型653

第三节 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654

一、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标准654

二、主导产业选择的方法655

第四节 区域主导产业的升级656

一、选择先进的技术武装主导产业656

二、培育大型企业集团作为地区主导产业发展的载体657

三、以全新的、更高技术层次的产业来替代原有产业成为新的主导产业657

第五节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657

一、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657

二、区域产业结构规划660

三、区域产业发展的市场竞争力分析663

第六节 区域产业规划方案670

一、区域产业发展宏观设计670

二、区域经济重点发展领域选择依据672

三、区域经济产业布局673

附录: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选择问题675

一、机械电器工业676

二、化纤纺织服装工业677

三、传统产业677

四、新型产业678

五、农业678

第九章 区域基础产业配置680

第一节 区域基础产业配置原则680

一、社会基础产业的范围681

二、社会基础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682

三、基础产业配置基本原则684

第二节 能源产业发展规划685

一、能源产业发展趋势685

二、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形势686

三、能源发展的战略规划687

四、能源发展规模预测688

第三节 交通运输产业发展规划690

一、影响区域交通运输规划的主要因素690

二、交通运输规划的战略方针691

三、交通运输规划的战略目标692

四、交通运输规划的发展任务692

五、主要运输方式规划692

第四节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695

一、城市道路交通网络696

二、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设施696

三、信息基础设施696

第五节 防灾抗灾设施规划697

一、防洪工程697

二、蓄水工程697

三、水土保持工程697

四、灾害性天气预警系统698

五、疫情、病虫害防治设施698

第十章 区域经济规划政策设计699

第一节 区域经济规划政策体系及其类型699

一、区域经济规划政策体系设计的必要性699

二、区域经济规划政策体系的功能700

三、区域经济规划政策体系类型704

第二节 区域资源开发规划政策体系708

一、资源开发中的政策运用708

二、资源开发的政策建议709

第三节 区域经济规划产业发展政策体系711

一、加强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711

二、加强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711

三、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713

第四节 区域合作政策713

第五节 区域经济规划714

一、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必要性714

二、产业转移的几种模式715

第六节 区域援助政策717

一、国外区域援助的方式借鉴717

二、对我国区域援助的几点建议717

第七节 区域经济规划中吸引外商投资的政策719

一、吸引外资的条件分析719

二、规划地区吸引外资的类型定位720

第十一章 区域土地开发与利用规划722

第一节 区域土地利用规划722

一、区域土地利用和规划的作用及其意义722

二、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与任务723

三、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内容724

第二节 规划设计条件确定管理729

一、规划设计条件确定依据与原则729

二、规划设计条件的拟定内容与核发程序730

第三节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730

一、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主要内容731

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核发程序731

三、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内容更改的规定731

第四节 建设工程规划管理732

一、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依据和核发程序733

二、建筑工程规划管理内容733

三、市政管线工程规划管理的内容735

四、市政交通工程规划管理的内容735

第五节 规划实施监督检查736

一、规划实施监督检查的任务736

二、规划实施的行政检查736

三、规划实施监督检查的行政处罚738

四、规划实施监督检查的行政强制措施739

五、违法用地、违法建筑的查处739

第六节 用地技术指标与用地规模的确定741

一、镇用地技术指标741

二、合理用地规模744

第七节 用地条件评定与用地选择748

一、自然环境条件分析与评定748

二、建设条件分析与评定755

三、用地选择757

第八节 建设用地管理759

一、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审批制度759

二、建设土地征用760

三、建设项目用地的申请与审批764

四、乡(镇)村建设用地管理766

第九节 建设节约用地771

一、建设节约用地的必要性771

二、建设与节约用地的关系772

三、建设节约用地途径775

四、建设节约用地方法780

附录一: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787

附录二:某县(市)规划管理局规划意见书788

附录三:建设用地规划申请书791

附录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793

附录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794

附录六:建设工程规划申请书795

附录七:某县(市)建设项目竣工规划验收申请表797

附录八: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办理798

附录九: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办理799

附录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办理801

附录十一:建筑工程、市政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办理803

附录十二:建设工程竣工规划验收合格证的办理808

附录十三:建设工程鉴定通知书809

附录十四:现场检查笔录810

附录十五:停止违法建设行为通知书810

附录十六: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811

附录十七:行政处罚立案审批表812

附录十八:询问笔录812

附录十九:送达回证813

附录二十:行政处罚案件结案审查表814

第十二章 区域环境保护规划815

第一节 制定区域环境保护规划的重要性815

第二节 区域环境保护规划内容的基本原理817

一、基本原理817

二、环境保护规划817

三、内容框架818

第三节 区域环境保护规划类型819

第四节 区域环境保护规划原则819

一、环境保护规划要符合区域经济规划的总体要求819

二、环境保护规划要符合生态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820

三、环境保护规划要符合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原则820

四、环境保护规划要符合整体性和系统性原则820

五、环境保护规划要符合环境容量原则821

六、环境保护规划要符合可行性原则821

第五节 区域环境保护规划指标体系821

第六节 区域环境保护规划的一般程序822

第七节 区域环境保护规划各阶段主要任务824

一、现状调查与评价阶段824

二、环境质量预测阶段824

三、制定环境保护规划草案阶段824

四、与有关部门讨论调整阶段824

五、决策实施阶段824

第八节 区域环境保护规划制定方法825

一、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825

二、环境质量评价方法825

三、功能区划方法827

附录:区域规划与产业发展专家论点827

珠江三角洲小城镇产业经济研讨827

珠江三角洲小城镇规划中若干问题的思考838

长江三角洲区域整合协调发展策略研究845

经济发达地区小城镇群发展初探854

探索有地域特色的小城镇产业发展模式862

城市次区域小城镇的规划模式与理念探析866

工业区管理模式转型初探—服务型组织之建立与运作869

经济部工业局所属工业区管理机构设置规程887

第三篇 区域经济分析893

第一章 区域经济分析基础893

第一节 数据指标与类型893

第二节 数据搜集工作方法895

一、明确调查目的及内容895

二、确定调查范围及方法896

三、设计调查表898

四、调查组织实施901

第三节 数据整理方法903

一、原始数据审核903

二、原始数据录入904

三、统计数据整理907

第四节 简单统计分析909

一、统计量909

二、动态指标912

三、统计表913

四、统计图915

第二章 区域经济分析指标体系917

第一节 区域发展条件分析指标917

一、人口条件917

二、资源条件918

三、社会经济要素条件92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