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现代阐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现代阐释
  • 蒋承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053497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269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8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现代阐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十九世纪现实主义与我们1

导言: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现代性1

二、十九世纪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3

第一章 现代文化基因的原始积累与“批判”的双重超越6

第一节 上帝不是在一夜间死去的6

第二节 司汤达:自由的困惑11

一、人身自由的追求11

二、心灵自由的追求13

三、自由的困惑16

第三节 托尔斯泰:堂吉诃德与西西福斯的融合22

一、他曾经是一个浮士德22

二、“阿尔扎玛斯的恐怖”27

三、寻找新的上帝30

一、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悖谬36

第四节 巴尔扎克:对人类生命本体的忧思36

二、对“恶”的崇拜与恐惧41

三、“无尽挽歌”为谁唱?45

第五节 陀思妥耶夫斯基:“人”的定位的困惑47

一、人是“虫”?48

二、人是“兽”?51

三、人是“上帝”?53

四、在“困惑”的背后56

第六节 福楼拜:跋涉于沙漠中的骆驼59

一、“幸福是一个债主,借你一刻钟的欢悦,叫你付上一船的不幸。”60

二、“我要的是无限里的美丽,我寻见的只是怀疑。”65

三、“我有一个非常过分的欲望,可是我从来没有给它们一个满足。”69

四、“我已安心做一辈子苦工,不再想望什么报酬。”71

第七节 左拉:“人”的神话的陨落74

一、“新人”形象的凸现75

二、把人还原为生物78

三、西方文化链条上的一环余论87

第二章 审美心理机制的差异性与反映生活的不同取向90

第一节 审美心理机制与创作风格90

第二节 司汤达:人的激情-心理的描绘者93

一、司汤达的审美心理机制93

二、注重人物心路历程的描述94

三、披露人物的深层心理97

四、把注意力集中在性格“自己运动”的泉源上102

五、几点启示104

第三节 托尔斯泰:人的精神-心理的描绘者105

一、托尔斯泰的审美心理机制105

二、揭示社会表象背后人的精神-心理状态108

三、物景描写的心灵化111

四、展示意识流动的无序状态113

第四节 陀思妥耶夫斯基:人的心灵之谜的破译者115

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审美心理机制115

二、物质世界与心灵世界的疏离态118

三、人物自我意识的双向悖逆120

四、不同自我意识的多层次对照与象征性123

第五节 巴尔扎克:史无前例的“物本主义”者125

一、巴尔扎克的审美心理机制125

二、环境:物质性与有序性128

三、人物:淹没在物质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汪洋大海之中130

四、细节:“物本意识”指导下的精确性与细致性133

一、狄更斯的审美心理机制134

第六节 狄更斯:想象与虚构中的外部世界134

二、故事性与娱乐性中的社会批判性137

三、人物性格的“外壳化”142

四、渗透着激情的物景描写144

第七节 福楼拜:在形而上与形而下之间148

一、福楼拜的审美心理机制148

二、社会风俗画与现代神话152

三、客观的呈示与冷峻的叙述156

四、故事性的消解与散文化文体余论162

第三章 心理原型的外化与反映的变形167

第一节 心理原型与现实的重构167

第二节 司汤达的心理原型与反抗者群像171

一、人物性格的深层构架171

二、人物性格构架与作家心理原型的静态描述175

三、人物性格构架与作家心理原型的动态描述178

四、生活场景与作家心理原型182

五、司汤达小说的“变形”与现实主义传统183

第三节 巴尔扎克的心理原型与金钱时代的心灵世界184

一、巴尔扎克小说艺术世界的两个层面184

二、投射在人物身上的对金钱的渴望与焦灼186

三、发掘了金钱时代的社会群体心理192

第四节 狄更斯的心理原型与小说的童话模式194

一、狄更斯的心理原型195

二、飘浮在“真空”中的童话式人物198

三、由悲到喜、善恶有报的童话式结构201

四、超现实逻辑与童话式的神奇204

第五节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心理原型与畸形的世界208

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心理原型209

二、世界:“涅瓦河幻影式”的怪诞与恐怖213

三、人生: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阴郁与绝望214

四、心灵: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痛苦与扭曲216

第六节 托尔斯泰的心理原型与探索者群像219

一、托尔斯泰的心理原型219

二、男性形象与作家心理原型221

三、女性形象与作家心理原型224

四、“爱”的母题与作家心理原型余论228

第四章 于连性格系统论230

第一节 系统的整体性原则与于连性格的多元多层次结构230

一、于连性格系统中的单一性元素231

二、于连性格系统中的两重性元素233

三、于连性格系统的多元多层次结构235

四、于连性格系统的整体功能239

第二节 从系统的自组织原理看于连性格的自在性与自主性241

一、对“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理解的误区241

二、于连性格系统的初始状态的形成244

三、于连性格系统的自组织功能248

四、结论253

第三节 于连性格系统的审美透视253

一、不同期待视野中于连形象的丰富多样性253

二、小说文本的“接受指标”对阅读的制约260

三、作者在于连性格系统中的主体投入262

余论264

结语266

后记26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