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心理学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叶浩生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770399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07页
- 文件大小:63MB
- 文件页数:420页
- 主题词:心理学史-世界-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心理学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什么是心理学史1
一、心理学史的内涵1
二、心理学史的范围2
三、心理学发展的动力3
第二节 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学史4
一、欣赏历史画卷4
二、探知兴替得失7
三、形成历史观点8
第三节 怎样学习心理学史9
一、思考:重构历史的逻辑9
二、感受:再现历史的故事10
三、应用:领悟历史的智慧11
第一章 西方心理学的起源与建立14
第一节 西方心理学的哲学渊源14
一、西方古代哲学与心理学15
二、西方近代哲学心理学思想21
第二节 西方心理学的科学渊源27
一、古代医学和生理学中的心理学思想28
二、近代生物学与心理学28
三、近代物理学与心理学30
第三节 科学心理学的建立33
一、科学心理学诞生的社会历史条件34
二、心理学在德国的创立34
第二章 冯特与德国的心理学37
第一节 冯特的“新”心理学37
一、冯特生平37
二、冯特的心理科学观40
三、实验内省法43
四、冯特的心理学理论体系45
五、关于冯特心理学的争论与评价49
第二节 与冯特同时代的其他德国心理学家50
一、布伦塔诺50
二、艾宾浩斯53
三、屈尔佩和符兹堡学派56
第三章 美国心理学的兴起63
第一节 美国的哲学心理学64
一、道德哲学和心灵哲学阶段的心理学(1640—1776)64
二、理智哲学阶段的心理学(1776—1886)64
三、美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心理学(1886—1896)64
第二节 美国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65
一、美国心理学产生的背景65
二、美国心理学的先驱65
三、美国心理学的发展68
第三节 詹姆斯的实用主义心理学69
一、詹姆斯生平69
二、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70
三、意识流学说70
四、自我理论73
五、习惯论与本能论74
六、记忆理论75
七、情绪理论75
八、对詹姆斯实用主义心理学的评价76
第四节 构造主义心理学77
一、铁钦纳生平77
二、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哲学基础78
三、构造主义心理学的体系和方法79
四、铁钦纳对冯特心理学思想的改造84
五、对铁钦纳和构造主义心理学的评价85
第四章 欧洲的机能主义心理学91
第一节 达尔文的进化论心理学92
一、达尔文生活的时代92
二、达尔文生平93
三、进化论与神创说之争95
四、达尔文对进化心理学的研究96
五、达尔文及其进化论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98
六、当代进化心理学的复兴99
第二节 高尔顿的个体差异心理学101
一、高尔顿生平101
二、高尔顿的心理学研究103
三、高尔顿在心理学史上的地位106
第三节 比纳的智力测验心理学107
一、比纳生平107
二、比纳对智力的研究109
三、比纳对心理学的贡献111
第五章 美国的机能主义心理学115
第一节 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产生115
一、美国机能心理学的理论渊源115
二、历史的硝烟: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的论战116
第二节 芝加哥大学的机能主义119
一、杜威119
二、安吉尔121
三、卡尔122
四、对机能主义芝加哥学派的简评123
第三节 哥伦比亚大学的机能主义124
一、卡特尔124
二、武德沃斯125
三、桑代克128
四、对机能主义哥伦比亚学派的简评129
第四节 美国应用心理学的发展130
一、霍尔与儿童心理学的发展130
二、闵斯特伯格与工业心理学的发展131
三、威特默与临床心理学的发展132
第六章 早期行为主义136
第一节 早期行为主义产生的背景136
一、社会背景137
二、哲学背景137
三、自然科学背景138
四、心理学背景140
第二节 华生的生活与工作143
一、早年的家庭生活143
二、学生时代144
三、学术生涯145
四、商业生涯146
五、晚年生活147
第三节 华生的行为主义148
一、论心理学的性质与对象148
二、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48
三、对心理现象的行为主义诠释150
第四节 其他的早期行为主义者154
一、霍尔特154
二、魏斯155
三、亨特155
四、拉什利156
第五节 对早期行为主义的评价157
一、早期行为主义的贡献157
二、早期行为主义的局限159
第七章 行为主义的发展163
第一节 早期行为主义的困境与新行为主义的产生163
一、早期行为主义的困境164
二、新行为主义的产生164
第二节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165
一、托尔曼的生平165
二、目的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166
三、托尔曼的贡献与局限169
第三节 赫尔的逻辑行为主义169
一、赫尔的生平169
二、逻辑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170
三、赫尔的贡献与局限172
第四节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173
一、“心理学界发明家”的多彩人生173
二、斯金纳心理学的基本立场175
三、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原理176
四、斯金纳行为原理的应用180
五、“心理学学科巨人”的功与过183
第五节 社会认知行为主义184
一、倡导“自己为自己创造机会”的心理学大师184
二、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185
三、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189
四、班杜拉的贡献与局限189
五、其他的社会认知行为主义190
第六节 新行为主义的贡献及特点193
第八章 格式塔心理学199
第一节 格式塔心理学产生的背景200
一、整体观的思想传统200
二、社会历史背景200
三、哲学理论背景200
四、科学背景201
五、心理学背景202
第二节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204
一、韦特海默204
二、苛勒207
三、考夫卡207
第三节 似动现象的研究与格式塔心理学的建立208
第四节 格式塔心理学有关知觉的研究209
一、图形与背景的关系原则209
二、接近或邻近原则210
三、相似原则210
四、封闭的原则,有时也称闭合的原则211
五、好图形的原则211
六、共方向原则,也有称共同命运原则211
七、简单性原则212
八、连续性原则212
第五节 格式塔心理学的其他研究212
一、学习理论212
二、创造性思维216
第六节 勒温的拓扑心理学216
一、勒温的心理动力场理论217
二、勒温的团体动力学及其发展221
三、对勒温理论的评价223
第七节 格式塔心理学的历史地位224
一、格式塔心理学的贡献225
二、格式塔心理学的局限225
第九章 精神分析228
第一节 精神分析产生的历史背景228
一、社会背景228
二、思想背景229
三、心理病理学背景230
第二节 弗洛伊德的生活和工作231
一、早年的家庭生活231
二、求学过程231
三、工作经历232
第三节 弗洛伊德的基本观点233
一、潜意识与人格理论233
二、人面下的兽心:本能论233
三、人格发展理论234
四、梦论235
五、皇帝的新衣:焦虑与心理防御机制235
六、社会文化理论237
第四节 弗洛伊德的历史地位237
一、弗洛伊德思想对心理学发展所作出的贡献237
二、弗洛伊德思想的不足239
第五节 精神分析的分裂240
一、分裂的开始: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240
二、“王储”的出走:荣格的“分析心理学”242
第十章 精神分析的发展247
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演变248
一、精神分析的早期分支248
二、精神分析的后期发展249
第二节 自我心理学的建立与发展251
一、自我心理学的建立251
二、埃里克森与自我心理学的转向256
第三节 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259
一、社会文化学派的建立259
二、霍妮的文化神经症理论260
三、精神病学的人际关系理论262
四、文化与人格的相互作用理论266
五、弗洛姆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268
第四节 精神分析的现状270
一、作为临床治疗技术的精神分析270
二、精神分析的跨学科研究271
三、对社会问题的关注272
第十一章 皮亚杰理论276
第一节 皮亚杰的生平与工作277
第二节 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理论278
一、智力的本质279
二、认知结构的几个基本概念279
三、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282
四、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285
第三节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292
一、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内涵292
二、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生成292
三、发生认识论的实质293
四、研究发生认识论的重要意义295
第四节 皮亚杰理论的发展296
一、新皮亚杰学派的兴起296
二、新皮亚杰学派对皮亚杰理论的发展296
三、新皮亚杰学派对皮亚杰理论的超越298
第五节 皮亚杰理论的历史地位300
一、皮亚杰理论的特点300
二、皮亚杰理论的贡献301
三、皮亚杰理论的影响303
四、皮亚杰理论的局限性304
第十二章 认知心理学310
第一节 认知心理学的兴起310
一、认知心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310
二、认知心理学的历史溯源与发展历程315
三、认知心理学的内涵320
第二节 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321
一、信息加工论的基本理论观点322
二、信息加工论的目标与研究方法324
三、信息加工论简评325
第三节 联结主义认知心理学326
一、联结主义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假设与特征326
二、联结主义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观点与方法论327
三、联结主义认知心理学简评328
第四节 活动主义认知心理学329
一、活动主义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假设329
二、活动主义认知心理学的理论观点、基本目标、方法与主要研究内容333
三、活动主义认知心理学简评334
第五节 认知心理学的现状334
一、认知心理学的困境335
二、认知心理学的积极意义336
第十三章 人本主义心理学339
第一节 心理学的第三思潮:人本主义心理学339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的思想渊源及社会历史背景340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生和建立344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主张345
第二节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心理学347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348
二、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349
三、马斯洛的高峰体验论350
四、对马斯洛的简要评价351
第三节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352
一、罗杰斯的人性观353
二、罗杰斯的自我论353
三、罗杰斯的心理治疗观355
四、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观356
五、对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评价357
第四节 罗洛·梅的存在心理学358
一、罗洛·梅的存在心理学观点359
二、罗洛·梅的人格理论360
三、罗洛·梅的焦虑理论361
四、对罗洛·梅存在心理学的评价362
第五节 超个人心理学362
一、超个人心理学的产生363
二、超个人心理学的基本主张364
三、超个人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及应用365
四、对超个人心理学的简要评价366
第六节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历史地位367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贡献367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局限368
第十四章 中国心理学史371
第一节 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371
一、普通心理学思想372
二、应用心理学思想379
第二节 中国近代心理学史387
一、中国近代心理学的启蒙与发端387
二、中国近代心理学的展开389
主要参考文献403
后记406
热门推荐
- 991409.html
- 2696775.html
- 591087.html
- 2069844.html
- 680211.html
- 765704.html
- 3474894.html
- 3039790.html
- 833706.html
- 18312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380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754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803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256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975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841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45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445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915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01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