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经济社会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罗中枢主编;罗中枢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460306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88页
- 文件大小:127MB
- 文件页数:403页
- 主题词:西部大开发(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经济社会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历史使命1
第一节 第一轮西部大开发的主要成效1
一、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1
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3
三、社会事业得到加强5
四、改革开放深入推进6
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7
六、发展高地雏形初步显现9
第二节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时代背景11
一、世界经济发展进入复杂多变时期12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13
三、我国已进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15
第三节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崇高使命18
一、优化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动力18
二、构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20
三、构建保障我国经济安全发展的生态屏障21
四、提供我国空间结构调整的平台23
第四节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肩负的历史重任25
一、协调推进西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26
二、提升内陆地区开放经济发展水平27
三、缩小西部地区与中部和东部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29
四、统筹城乡发展形成城乡互动共荣的发展格局29
第五节 履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历史使命的若干对策建议31
一、着力提高西部地区履行历史使命的能力31
二、加快构建西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体系32
三、完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补偿机制32
四、着力提升西部地区文化软实力33
五、着力提高西部地区开放水平和开发层次33
第二章 西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研究35
第一节 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框架35
一、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35
二、现代产业体系的衡量指标36
三、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背景37
第二节 世界现代产业体系的演进历程与主要模式38
一、世界现代产业体系的演进历程39
二、世界现代产业体系的主要模式41
第三节 西部产业体系发展成效47
一、产业结构趋于合理47
二、创新能力逐步提高50
三、人力资本发展态势良好51
四、可持续发展状况不断改观52
第四节 西部产业体系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54
一、产业结构不够优化54
二、尚未形成自主创新能力57
三、人力资本积累不充分59
四、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不足61
第五节 西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战略构想62
一、发展定位和目标62
二、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原则64
三、政策建议66
第六节 西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73
一、科学的产业规划73
二、合理的要素配置74
三、健全的人才支撑75
四、完善的政策保障76
第三章 西部自然资源补偿机制研究77
第一节 西部地区资源利用的历史与现状77
一、西部资源储量与分布特征78
二、西部资源开发的历史回顾84
三、西部资源开发的现状与问题89
第二节 西部地区资源利用补偿机制的现状93
一、资源利用补偿机制的内涵及利益相关者界定93
二、我国资源利用补偿机制的创建及沿革95
三、现行资源利用补偿机制的基本框架97
第三节 西部地区资源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03
一、西部地区资源补偿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103
二、西部资源补偿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05
第四节 合理的自然资源补偿机制缺失的后果109
一、不利于经济增长109
二、对发展低碳经济构成风险112
三、自然资源的低水平利用与耗竭113
四、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115
第五节 重构西部资源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116
一、尽快修订《矿产资源法》,合并现有主要矿产资源税费,建立权利金制度116
二、瞄准补偿对象,简化补偿程序,尽快建立合理的矿产资源补偿金分配制度117
三、设立专项基金,解决矿产资源补偿的历史遗留问题和区域性突出问题118
四、调整资源开发利益分享机制,探索生态建设产业化道路119
五、加强东西部区域合作,推进绿色GDP核算体系建设119
第四章 建设西部开放型经济研究121
第一节 第一轮西部大开发开放成效评估121
一、开放成效概述121
二、开放成效评估122
第二节 建设西部开放型经济的意义和内容123
一、建设西部开放型经济的背景123
二、建设西部开放型经济的意义124
三、建设西部开放型经济的内容124
第三节 西部与周边地区开放研究126
一、西部与南亚地区开放126
二、西部与中亚地区开放129
三、西部与东南亚地区开放132
四、西部与东亚地区开放135
第四节 西部与其他地区开放与经济一体化139
一、西部与美国经济的互动139
二、西部大开发与欧盟经济的互动141
三、空中走廊与世界经济一体化142
第五节 西部与东部的互动发展143
一、泛珠三角区域合作143
二、泛长三角区域合作145
第六节 西部的内部开放147
一、西部的省际开放147
二、西部各省的内部开放148
第七节 西部开放型经济的政策建议151
一、增强西部开放意识151
二、完善西部再分配机制建设152
三、注重“六个并重”153
四、加强西部区域经济合作156
第五章 促进西部文化产业发展研究159
第一节 促进西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159
一、促进西部从耗能式到生态式发展159
二、促进西部从资源式到文化式发展160
三、有助于提升西部文化软实力161
四、有助于减轻西部就业压力162
第二节 西部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163
一、西部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163
二、西部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167
第三节 提升西部文化产业发展能力的对策建议172
一、提升西部文化产业发展能力的总对策172
二、建设动漫产业高地的对策175
三、建设国际旅游特区的对策180
四、建设西部会展业中心183
第六章 西部开发民生问题研究185
第一节 第一轮西部大开发对西部民生影响的评估186
一、评估方法186
二、西部开发对西部民生基本面影响的评估190
三、西部开发对西部主要民生资源影响的评估198
四、西部开发对城乡居民现代化的影响203
五、西部开发对人力资源和文化生产影响的评估207
六、西部开发对城乡劳动者流动的影响215
七、西部开发对西部人民生活环境的影响217
第二节 西部民生现状与主要问题221
一、21世纪初西部民生的现状分析221
二、21世纪初西部民生的主要问题223
第三节 改善西部民生的对策建议226
一、各项政策和投入应建立社会评估机制227
二、以社会安全网建设为中心,统筹扶贫工作228
三、以农村住房建设为着力点推进西部城镇化230
四、夯实惠及民生的微型工程233
五、构建统筹城乡进程中的农民权益保障机制234
六、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237
第七章 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研究239
第一节 第一轮西部大开发西部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成效239
一、城镇化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239
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45
三、城镇环境承载能力显著增强247
第二节 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障碍248
一、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48
二、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面临的制度障碍259
第三节 加快推进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262
一、实施差别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262
二、着力推进城市群建设,逐步完善城镇体系结构263
三、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不断夯实城镇发展基础265
四、着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促进城乡一体化266
五、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增强城镇环境承载能力267
六、着力加快制度创新,为城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268
第八章 推动西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研究271
第一节 西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成效与阶段特性272
一、经济发展方面的成效与阶段性特征272
二、社会发展方面的成效与阶段性特征273
三、文化发展方面的成效与阶段性特征274
四、生态文化建设方面的成效与阶段性特征275
五、社会稳定方面的成效与阶段性特征276
第二节 西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特殊意义277
一、推动西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与全国同步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277
二、快速改变西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落后现状的必要举措278
三、推动西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在社会稳定的基础上实现长治久安的基础279
四、补偿西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对整个国家作出的贡献280
第三节 西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面临的特殊问题282
一、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落后于内地,生产生活起点低,民生问题最为突出282
二、基础设施与内地差距很大,发展缺乏支撑,贯通全国的渠道狭窄284
三、生态保护区与贫困地区的空间叠加,“治贫”与“保环”任务艰巨285
四、西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弱,发展的制约因素较复杂286
五、社会稳定与安全面临诸多挑战,但社会发展能力低,发展环境差287
第四节 实现西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政策建议287
一、建立完善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288
二、促进西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加快发展289
三、促进改善西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民生问题292
四、推动西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扶贫开发295
五、西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普遍建立对口援助—合作机制296
六、对民族“直过区”实施更加特殊的政策297
第九章 西部灾后重建地区的科学发展研究299
第一节 汶川特大地震对西部地区的影响299
一、地震对生态的影响299
二、地震对经济的影响300
三、地震对社会的影响301
第二节 西部灾后重建地区的现状及问题303
一、生态重建的现状及问题303
二、经济重建的现状及问题304
三、社会重建的现状及问题305
第三节 西部灾后重建地区科学发展的意义307
一、灾区高碳重建的危害307
二、灾区社会亚稳定危害308
三、灾区科学发展的意义309
第四节 西部灾后重建地区低碳发展模式310
一、灾区低碳重建理论内涵310
二、生态系统低碳发展模式311
三、经济系统低碳发展模式314
四、社会系统低碳发展模式319
第五节 西部灾后重建地区亚稳定排解模式324
一、参与重建各方力量统筹模式325
二、基层社区共建共治统筹模式326
三、灾区和谐社会环境统筹模式328
第六节 西部灾后重建地区科学发展的建议329
一、实施低碳发展的建议330
二、维护社会稳定的建议333
第十章 西部地区干部考核评价标准和机制研究337
第一节 健全西部地区干部考核评价标准和机制的必要性337
一、健全西部地区干部考核评价标准和机制是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现实需要338
二、健全西部地区干部考核评价标准和机制是维护西部地区稳定和谐的现实需要340
三、健全西部地区干部考核评价标准和机制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现实需要341
四、健全西部地区干部考核评价标准和机制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342
第二节 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性及对干部能力的要求343
一、西部地区自然资源状况及对干部能力的特殊要求343
二、西部地区人口状况及对干部能力的特殊要求345
三、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状况及对干部能力的特殊要求346
四、西部地区民族构成特征及对干部能力的特殊要求348
五、西部地区边疆区位特征及对干部能力的特殊要求349
第三节 当前西部地区干部考核评价标准和机制存在的突出问题351
一、干部考核评价标准针对性不强351
二、干部考核评价方法科学性不强353
三、干部考核评价结果运用不规范354
第四节 西部地区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355
一、现有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述评355
二、构建西部地区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重点与基本思路358
三、西部地区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指标说明359
四、西部地区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步骤与方法364
第五节 健全西部地区干部考核评价机制369
一、确立考核评价基本原则369
二、完善考核评价办法和程序371
三、合理设置干部考核评价主体的类型377
四、建立完善的干部考核评价反馈机制380
五、合理运用考核成果381
主要参考文献384
热门推荐
- 2637758.html
- 1578283.html
- 1368923.html
- 659948.html
- 446162.html
- 1218355.html
- 428257.html
- 3281718.html
- 1775394.html
- 30559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580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250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824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667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936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580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457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246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663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45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