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书法基础教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书法基础教学
  • 王梦赓编著 著
  • 出版社: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 ISBN:7310007001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266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28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书法基础教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第一章 历代书法艺术的源流2

第二章 学习书法的基本知识27

第一节 执笔30

一、枕脆31

二、提脆32

三、悬脆32

第二节 运笔33

一、坐势33

二、立势33

第三节 用笔34

一、方笔34

二、圆笔35

第四节 学习书法的基础35

第五节 临摹37

一、描摹37

二、格临37

三、框临37

四、背临37

第六节 基本笔画写法——永字八法38

一、侧39

二、勒39

三、努40

四、趯41

五、策41

六、掠41

七、啄41

八、磔41

第三章 间架结构的搭配44

第一节 独体字的结构搭配46

一、笔画安排46

二、双架搭配47

三、分疆布白47

四、掌握重心48

第二节 合体字的结构搭配48

一、上下结构48

二、上中下结构48

三、左右结构49

四、左中右结构49

五、全包围结构49

六、半包围结构50

第三节 结构布势50

一、疏、密、大、小等字形结构布势51

二、长、短、偏、斜等字形结构布势52

三、堆、积、重、并等字形结构布势54

四、向、背、孤、单等字形结构布势55

第四章 碑与帖58

第一节 碑58

第二节 帖59

第三节 北碑 南帖60

第四节 碑学与帖学60

第五节 读帖62

第五章 楷书65

第一节 楷书的源流与特点65

第二节 晋楷67

一、钟繇67

二、王羲之68

三、王献之68

第三节 唐楷68

一、初唐四大家69

二、颜真卿与柳公权72

第四节 小楷78

一、钟繇78

二、王羲之78

三、欧、虞、褚、颜、柳、钟79

四、蔡襄79

五、赵孟頫79

六、祝枝山、文征明、王宠等79

七、刘墉、何绍基等79

第五节 楷书技法80

一、笔法80

二、结体94

三、章法95

第六章 行书97

第一节 行书的源流与特点97

第二节 二王行书与颜真卿的《鲁公三稿》100

一、二王行书100

二、颜真卿的《鲁公三稿》102

第三节 宋四家104

一、苏轼104

二、黄庭坚105

三、米芾105

四、蔡襄106

第四节 赵孟頫、董其昌与王铎106

一、赵孟頫106

二、董其昌107

三、王铎108

第五节 清末的魏体行书109

一、何绍基109

二、赵之谦110

三、沈曾植111

第六节 行书技法111

一、笔法111

二、结体118

三、章法119

第七章 草书123

第一节 草书的源流与特点123

第二节 章草124

一、张芝125

二、皇象125

三、索靖125

四、陆机126

五、赵孟頫、杨铁崖126

六、宋克126

七、王世镗126

第三节 今草126

一、王羲之127

二、王献之127

三、智永128

四、孙过庭128

五、怀素128

六、黄庭坚和米芾129

七、康里子山和鲜于枢129

八、祝允明、董其昌和王铎129

第四节 狂草130

一、张旭130

二、怀素131

三、黄庭坚131

四、祝允明和徐渭131

五、王铎和傅山132

第五节 草书技法132

一、笔法132

二、结体141

三、章法144

第八章 隶书146

第一节 隶书的源流与特点146

第二节 秦代隶书148

第三节 汉代隶书148

一、《封龙山颂》149

二、《衡方碑》149

三、《郙阁颂》150

四、《西狭颂》150

五、《张迁碑》150

六、《鲜于璜碑》150

七、《乙瑛碑》151

八、《史晨碑》151

九、《礼器碑》151

十、《华山碑》152

十一、《曹全碑》152

十二、《孔宙碑》152

十三、《韩仁铭》152

十四、《尹宙碑》153

十五、《三老讳字忌日记》153

十六、《石门颂》153

十七、《褒斜道摩崖》154

十八、《赵圉令碑》154

十九、《武荣碑》154

第四节 汉代简书154

一、《武威汉代医简》155

二、《居延汉简》156

第五节 清代隶书157

一、伊秉绶157

二、郑簠157

三、朱彝尊158

四、金农158

五、邓石如158

六、桂馥158

第六节 隶书技法158

一、用笔158

二、结体167

三、章法168

第九章 篆书171

第一节 篆书的源流与特点171

第二节商、两周、秦代篆书172

一、商代篆书172

二、两周篆书174

三、秦代篆书175

第三节 两汉至六朝篆书176

第四节 唐至清代的篆书177

一、唐代篆书177

二、宋代篆书178

三、元代篆书178

四、明代篆书178

五、清代篆书178

第五节 篆书技法180

一、笔法180

二、结体184

三、章法185

第十章 魏碑186

第一节 魏碑的源流与特点186

第二节 大小二爨190

第三节 龙门二十品192

第四节 郑文公碑196

第五节 石门铭197

第六节 魏碑技法198

一、用笔198

二、笔法198

三、结体201

四、章法202

第十一章 书写工具——文房四宝204

第一节 笔204

第二节 墨209

第三节 纸211

第四节 砚213

第十二章 书法艺术赏析216

第一节 书法欣赏与文化素养216

第二节 书法艺术与自然美学223

附录一 中国历代书法纪年227

附录二 中国历代书法名作选232

《甲骨文》232

周·《散氏盘铭》233

秦·《石鼓文》234

汉·《石门颂》235

汉·《漆书陶瓶》236

汉·《华山碑》237

汉·《张迁碑》238

三国·《天发神谶碑》239

魏·钟繇《荐季直表》240

晋·王羲之《兰亭序》241

晋·王献之《鸭头九帖》242

晋·王珣《伯远帖》243

晋·《爨宝子碑》244

梁·《瘗鹤铭》245

北魏·《始平公造像记》246

隋·智永《真草千字文》247

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248

唐·孙过庭《书谱》249

唐·张旭《古诗四帖》250

唐·颜真卿《自书告身帖》251

唐·颜真卿《祭侄稿》252

唐·怀素《苦笋帖》253

唐·柳公权《玄秘塔》254

五代·杨凝式《韭花帖》255

宋·黄庭坚《经伏波神祠》256

宋·米芾《逃暑帖》257

元·赵孟頫行书258

明·祝允明小楷259

清·王铎行书260

清·郑燮行书261

清·邓石如篆书262

清·何绍基行书263

附录三 插图书作索引264

编后记26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