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聚焦中共一大到十八大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聚焦中共一大到十八大
  • 刘相,刘德军主编 著
  • 出版社: 济南:济南出版社
  • ISBN:9787548816300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08页
  • 文件大小:206MB
  • 文件页数:424页
  •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聚焦中共一大到十八大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党的一大】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伟大开端1

一、救亡图存,真理何在1

(一)民族危难,仁人志士艰难求索2

(二)十月革命,墙外开花墙内也香3

(三)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4

(四)建党组织,马克思主义者在行动5

二、党的一大的筹备与召开7

(一)共产国际代表提建议7

(二)十三位代表聚申城8

(三)一大在上海召开10

(四)一大在南湖结束13

三、党的一大的历史地位与影响16

(一)权威论评一大16

(二)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伟大开端17

(三)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的选择18

(四)理想信念追求铸就创党精神19

【党的二大】 民主革命纲领确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初步探索28

一、中国革命,谁是敌人28

(一)军阀激烈混战是内忧29

(二)列强加剧瓜分为外患30

(三)远东民族大会明方向31

(四)中共时局主张阐立场33

(五)九州工人怒潮显力量35

二、党的二大的筹备与召开36

(一)按中央局通告准备二大36

(二)二大的议程38

(三)二大的主要内容40

三、党的二大的历史地位与影响44

(一)二大的主要成就44

(二)二大的历史影响46

(三)二大的历史启迪47

【党的三大】 国共合作策略与革命战略转变50

一、中国革命,谁是朋友50

(一)“二七”惨案惊醒中国共产党50

(二)西子湖畔的争论52

(三)孙越联合宣言的发表56

(四)共产国际关于国共两党合作的决议57

二、党的三大的筹备与召开59

(一)各地代表云集羊城59

(二)三大的预备会议60

(三)三大的主题61

(四)三大的议程和主要内容62

三、党的三大的历史地位与影响67

(一)党的工作重心实现第一次战略转变68

(二)揭开国共合作的序幕68

(三)成为推动大革命的动力69

(四)开启运用统一战线的先河71

【党的四大】 民主革命领导权与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认识的深化73

一、中国革命,谁是司令官73

(一)工农运动的恢复和发展73

(二)统一战线内部的纷争75

(三)同国民党右派的斗争77

(四)迎接革命运动新高潮78

二、党的四大的筹备与召开80

(一)比较充分的会议准备80

(二)四大代表三聚申城81

(三)四大的议程和主要内容82

三、党的四大的历史地位与影响84

(一)共识领导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84

(二)党的理论与策略重大突破85

(三)领导五卅运动揭开大革命高潮的序幕87

【党的五大】 争取革命领导权与应对大革命危机89

一、高潮与危机,如何应变89

(一)大革命洪流迅猛推进90

(二)武汉成为全国革命中心93

(三)中共中央召开十二月特别会议94

(四)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96

二、党的五大的筹备与召开98

(一)斯大林坐镇莫斯科遥控指挥98

(二)全党加紧筹备五大100

(三)八十七位代表会聚江城101

(四)五大的议程和主要内容102

三、党的五大的历史地位与影响113

(一)党的第一次历史性转变的“起始点”114

(二)初步建立和完善了党的组织建设115

【党的六大】 确定民主革命新路线与探寻中国革命新道路117

一、大革命失败,如何复兴117

(一)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118

(二)八七会议确定挽救革命的总方针121

(三)城市暴动,点燃星星之火122

(四)临时中央的迷误与盲动126

二、党的六大的筹备与召开127

(一)六大不得不在异国他乡召开128

(二)六大代表秘密奔赴莫斯科129

(三)斯大林直接指导中共六大131

(四)六大的议程和主要内容132

三、党的六大的历史地位与影响140

(一)功大于过的六大140

(二)六大确定的组织路线的不良影响142

(三)六大的缺点与斯大林和共产国际的关系143

(四)六大后中国革命的恢复和发展144

【党的七大】 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确立与新中国政治蓝图设计146

一、中国前途,如何抉择146

(一)遵义会议,党走向成熟的转折点147

(二)长征胜利,党走向胜利的奠基礼148

(三)六届七中全会,对历史是非做决议151

(四)抗日战争基本胜利,中国前途的抉择153

二、党的七大的筹备与召开154

(一)七大,筹备七年155

(二)七大方针:团结和胜利158

(三)七大的议程和主要内容161

三、党的七大的历史地位与影响163

(一)制定了走向未来的路线和纲领164

(二)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166

(三)充分发扬民主,实现空前团结168

(四)国共逐鹿,中国革命胜利169

(五)七届二中全会,描绘新中国蓝图171

【党的八大】 大展宏图与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74

一、建设方略,如何规划174

(一)新中国初期的辉煌174

(二)1956年新中国发展的历史坐标177

(三)苏共二十大引起的国际震荡180

(四)中国共产党探索建设道路的起步182

二、党的八大的筹备与召开185

(一)准备八大及其三大工程185

(二)七届七中全会和八大预备会议187

(三)八大盛况空前191

三、党的八大的历史地位与影响193

(一)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认识与决策193

(二)重视和加强执政党建设196

(三)八大后的继续探索197

(四)八大路线中断的原因198

(五)科学评价八大的历史功绩200

【党的九大】 建设转向“继续革命”与严重后果203

一、“和平演变”,如何防止203

(一)八届三中全会,否定八大的主要矛盾理论204

(二)八届十中全会,阶级斗争扩大化208

(三)中苏论战,国际“反修”210

(四)社教运动,国内“防修”212

(五)八届十一中全会,发动“文化大革命”216

(六)八届扩大的十二中全会,肯定“文化大革命”218

二、党的九大的筹备与召开220

(一)预备会,毛泽东定指导思想220

(二)非正常条件下的代表“推选”221

(三)九大代表秘密进京222

(四)口号声此起彼伏的开幕式223

(五)九大的议程与主要内容224

(六)党章明确林彪的接班人地位226

三、党的九大的历史地位与影响228

(一)“文化大革命”错误理论与实践合法化228

(二)没有任何积极作用的一次代表大会229

(三)九大个人崇拜个人迷信的严重教训231

【党的十大】 仍要“继续革命”与错误路线沿袭234

一、“革命”没完,怎样继续搞234

(一)“斗、批、改”运动235

(二)林彪一伙抢班夺权236

(三)九届二中全会上的较量240

(四)林彪发动反革命政变243

(五)毛泽东视察南方的谈话245

(六)野心家折戟沉沙247

二、党的十大的筹备与召开250

(一)“批林整风”运动250

(二)毛泽东再选“接班人”255

(三)毛泽东主持大会开幕式257

(四)十大的议程与主要内容259

三、党的十大的历史地位与影响260

(一)沿袭九大的错误260

(二)“四人帮”粉墨登场262

(三)十大后“左”倾错误仍在继续263

【党的十一大】 结束“文化大革命”与提出抓纲治国战略267

一、“革命”无穷期,怎样坚持267

(一)“四人帮”的末日与揭批“四人帮”运动268

(二)生产秩序的整顿与急于求成倾向的出现271

(三)“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与对这一方针的抵制272

二、党的十一大的筹备与召开273

(一)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召开十一大274

(二)十一大的议程与主要内容274

三、党的十一大的历史地位与影响278

(一)十一大的积极作用279

(二)十一大的局限性281

(三)十一大的经验教训283

【党的十二大】 走中国特色道路与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285

一、中国特色道路,如何开创285

(一)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286

(二)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重心287

(三)小岗村成了农村改革的急先锋290

(四)十一届六中全会完成拨乱反正292

(五)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初步形成293

二、党的十二大的筹备与召开294

(一)党中央紧锣密鼓筹备十二大295

(二)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命题296

(三)十二大的议程与主要内容298

三、党的十二大的历史地位与影响302

(一)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一次重要会议302

(二)权威评价十二大303

【党的十三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系统阐述与党的基本路线的完整概括306

一、改革开放部署,如何加快306

(一)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307

(二)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转向城市309

(三)“总设计师”倡导政治体制改革310

二、党的十三大的筹备与召开312

(一)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决定召开十三大312

(二)十三大的筹备313

(三)十三大的议程和主要内容315

三、党的十三大的历史地位与影响317

(一)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17

(二)明确而完整地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320

(三)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322

(四)标志着政治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324

【党的十四大】 特色理论的新概括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328

一、改革开放新路,如何确立328

(一)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329

(二)国内的政治风波330

(三)十三届四中全会产生了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331

(四)邓小平南方谈话333

二、党的十四大的筹备与召开335

(一)十四大报告的产生335

(二)十四大预备会议召开337

(三)十四大隆重开幕338

(四)十四大的议程和主要内容339

三、党的十四大的历史地位与影响341

(一)十四大的理论新概括341

(二)十四大的改革新目标344

(三)高度评价十四大345

【党的十五大】 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与提出初级阶段基本纲领348

一、改革开放旗帜,怎样高举348

(一)改革开放大格局形成349

(二)邓小平留下精神遗产350

(三)举国欢腾喜迎香港回归352

二、党的十五大的筹备与召开353

(一)十五大的筹备353

(二)十五大的议程和主要内容354

三、党的十五大的历史地位与影响357

(一)对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357

(二)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进行了系统论述358

(三)对所有制、依法治国、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新的阐发358

【党的十六大】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360

一、十三年基本经验,怎样总结360

(一)在指导制订“十五”计划中总结经验360

(二)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基础上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61

(三)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363

(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364

二、党的十六大的筹备与召开366

(一)十六大代表的产生366

(二)十五届七中全会决定召开十六大368

(三)十六大报告的起草368

(四)十六大的议程和主要内容371

三、党的十六大的历史地位与影响372

(一)实现了党的最高领导人的新老平稳顺利交替372

(二)十六大的创新之处373

(三)举世关注十六大375

【党的十七大】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377

一、改革开放关键阶段,如何谋发展377

(一)新世纪新阶段的机遇与挑战378

(二)全面实施“十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378

(三)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形成379

二、党的十七大的筹备与召开380

(一)做好十七大代表选举和“两委”人选工作380

(二)凝聚智慧起草十七大报告381

(三)十七大隆重召开382

三、党的十七大的历史地位与影响383

(一)对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问题做出科学回答383

(二)系统阐明科学发展观384

(三)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385

(四)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做出战略部署386

【党的十八大】 坚定地走中国特色道路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部署387

一、走中国特色道路,如何坚定不移387

(一)十年奋斗成就辉煌,但仍有不少困难和问题388

(二)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390

二、党的十八大的筹备与召开392

(一)选举十八大代表392

(二)起草十八大报告393

(三)召开十八大394

三、党的十八大的历史地位与影响396

(一)十八大报告的重大理论创新和突出亮点397

(二)党的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403

(三)中央领导集体顺利实现新老交替405

(四)国内国际舆论盛赞十八大405

后记40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