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核技术应用辐射安全与防护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环境保护部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编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8094511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96页
- 文件大小:96MB
- 文件页数:409页
- 主题词:辐射防护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核技术应用辐射安全与防护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电离辐射的物理基础和来源1
1.1 物质的原子结构1
1.1.1 原子与原子核1
1.1.2 原子质量2
1.1.3 原子核2
1.1.4 一般的质能关系3
1.2 放射性衰变3
1.2.1 放射性的一般现象3
1.2.2 放射性衰变4
1.2.3 放射性衰变规律6
1.3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7
1.3.1 α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8
1.3.2 β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9
1.3.3 γ和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2
1.3.4 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6
1.3.5 射线的防护18
1.4 核裂变与核聚变19
1.4.1 核裂变的基本概念19
1.4.2 裂变产物及其特征20
1.4.3 裂变能21
1.4.4 核聚变22
1.5 天然电离辐射照射来源23
1.5.1 宇宙射线23
1.5.2 宇生放射性24
1.5.3 原生放射性24
1.6 人工电离辐射照射来源27
1.6.1 核试验27
1.6.2 核能生产27
1.6.3 医疗照射28
1.6.4 核技术应用28
1.7 人为活动引起的天然辐射源照射的变化29
1.7.1 煤、石油及其他放射性伴生矿的开采、利用30
1.7.2 煤电及其他能源生产31
1.7.3 高空飞行31
1.7.4 其他人为活动31
1.8 放射性物质在环境中的行为32
1.8.1 放射性物质在大气中的行为32
1.8.2 放射性物质在地表水体中的行为32
1.8.3 放射性物质在岩石、土壤和地下水中的行为32
1.8.4 放射性物质通过生物链向人的转移33
参考文献34
第二章 电离辐射防护基础与辐射防护体系35
2.1 电离辐射的常用量和单位35
2.1.1 与放射性有关的量和单位36
2.1.2 与辐射场性质以及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有关的量和单位38
2.2 辐射剂量学中常用的量40
2.2.1 吸收剂量及其单位40
2.2.2 比释动能及其单位41
2.2.3 照射量及其单位42
2.2.4 周围剂量当量43
2.2.5 定向剂量当量43
2.2.6 个人剂量当量44
2.3 辐射防护中使用的辐射量44
2.3.1 当量剂量44
2.3.2 有效剂量45
2.3.3 集体当量剂量和集体有效剂量46
2.3.4 待积当量剂量和待积有效剂量47
2.4 辐射防护的目的与任务47
2.4.1 辐射防护的目的47
2.4.2 辐射防护的任务48
2.5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48
2.5.1 实践的正当性48
2.5.2 剂量限制和潜在照射危险限制48
2.5.3 防护与安全的最优化49
2.5.4 剂量约束和潜在照射危险约束50
2.5.5 医疗照射指导水平50
2.6 外照射及其防护51
2.6.1 外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51
2.6.2 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技术51
2.6.3 外照射屏蔽计算53
2.7 内照射及其防护59
2.7.1 内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59
2.7.2 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60
2.7.3 内照射防护基本措施60
参考文献61
第三章 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62
3.1 电离辐射生物效应概述62
3.1.1 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作用方式63
3.1.2 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分类63
3.1.3 急性辐射效应的症状及体征64
3.1.4 慢性放射病65
3.1.5 其他因子与电离辐射的联合效应66
3.2 电离辐射致生物效应的机理67
3.2.1 传能线密度67
3.2.2 相对生物效应68
3.2.3 电离辐射与细胞作用机制模型69
3.2.4 电离辐射与生物系统作用的原初过程69
3.2.5 电离辐射引起生物大分子结构的改变70
3.2.6 电离辐射引起细胞的改变72
3.3 电离辐射的随机性效应74
3.3.1 风险评估76
3.3.2 致癌作用77
3.3.3 遗传效应78
3.4 电离辐射的确定性效应(组织反应)79
3.4.1 组织反应概念的提出80
3.4.2 细胞存活曲线80
3.4.3 组织和器官的早期和延迟反应83
3.4.4 组织/器官反应的剂量阈值83
3.4.5 胎内照射效应84
3.4.6 寿命缩短85
3.5 小剂量外照射的生物效应85
3.5.1 小剂量外照射的概念85
3.5.2 小剂量一次照射效应85
3.5.3 小剂量慢性照射效应86
3.5.4 微小剂量辐射的兴奋效应87
3.5.5 小剂量外照射的医学处理原则88
3.6 影响辐射生物学效应的因素88
3.6.1 物理因素88
3.6.2 生物因素89
3.6.3 环境因素90
3.7 非人类物种的辐射生物效应90
3.7.1 简介90
3.7.2 非人类物种的辐射生物效应90
3.7.3 人类与非人类物种辐射生物效应的比较91
参考文献91
第四章 电离辐射检测与剂量监测93
4.1 探测电离辐射的基本方法93
4.1.1 电离辐射探测器的基本原理93
4.1.2 探测器类型与探测器93
4.1.3 选用辐射探测器的原则97
4.2 放射性检测98
4.2.1 γ能谱分析98
4.2.2 总放射性分析100
4.2.3 放射化学分析102
4.3 外照射剂量监测107
4.3.1 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瞬时测量107
4.3.2 环境γ辐射自动连续监测108
4.3.3 γ辐射累积剂量测量108
4.4 场所与环境电离辐射监测110
4.4.1 工作场所电离辐射监测111
4.4.2 环境电离辐射监测114
4.5 人员电离辐射监测116
4.5.1 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116
4.5.2 内照射个人剂量监测117
4.5.3 核与辐射事故个人剂量测量121
4.6 应急辐射监测121
4.6.1 辐射事故处理原则122
4.6.2 辐射事故应急监测122
参考文献122
第五章 电离辐射安全防护法规与基本标准123
5.1 我国现行的电离辐射安全防护相关法津法规123
5.2 与电离辐射安全防护相关的法律124
5.2.1 放射性污染防治法124
5.2.2 职业病防治法125
5.3 与电离辐射安全防护相关的条例125
5.3.1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125
5.3.2 《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128
5.4 与电离辐射安全防护相关的管理办法130
5.4.1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130
5.4.2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131
5.5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138
5.5.1 我国辐射防护基本标准的历史沿革138
5.5.2 我国辐射防护新基本标准概述139
5.5.3 职业照射的控制140
5.5.4 医疗照射的控制144
5.5.5 公众照射的控制147
5.6 放射源和射线装置的分类148
5.6.1 放射源分类149
5.6.2 射线装置分类154
附录5.1 国际原子能机构标准——《放射源分类》155
参考文献155
第六章 电离辐射安全防护监督管理156
6.1 电离辐射安全防护的监督管理156
6.1.1 概述156
6.1.2 分级管理158
6.1.3 电离辐射安全防护监管的一般要求161
6.1.4 电离辐射安全防护监管的特殊要求163
6.1.5 违法与处罚166
6.2 放射性物质运输的安全管理169
6.2.1 概况169
6.2.2 放射性物质分类和货包分类与分级169
6.2.3 放射源运输安全管理及程序173
6.3 辐射事故管理与应急组织175
6.3.1 辐射事故分级175
6.3.2 辐射事故报告176
6.3.3 辐射事故应急组织体系176
6.4 核技术利用废物和废旧放射源的管理179
6.4.1 放射性废物的分类179
6.4.2 废物最小化182
6.4.3 核技术利用废物和废旧放射源的管理183
6.4.4 核技术利用放射性废物的处理186
6.5 核技术利用安全和防护监督检查190
6.5.1 单位基本情况190
6.5.2 常见核技术应用项目监督检查技术要求191
6.5.3 固定式Ⅲ、Ⅳ和Ⅴ类源使用场所195
参考文献196
第七章 电离辐射医学应用安全防护198
7.1 概况198
7.1.1 电离辐射医学应用的发展历程198
7.1.2 电离辐射医学应用的分类199
7.2 X射线诊断设备的特点及防护200
7.2.1 X射线诊断设备的分类与组成200
7.2.2 X射线物理基础203
7.2.3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209
7.2.4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213
7.2.5 X射线诊断设备安全与防护215
7.3 肿瘤放射治疗的特点及防护221
7.3.1 肿瘤放射治疗概述221
7.3.2 远距离放射治疗设备224
7.3.3 近距离放射治疗230
7.3.4 放射治疗的安全与防护236
7.4 核医学的特点及防护241
7.4.1 核医学概述242
7.4.2 放射性药物244
7.4.3 核医学成像装置247
7.4.4 放射性核素治疗及放射免疫分析251
7.4.5 核医学的安全与防护256
参考文献267
第八章 电离辐射工农业应用的安全防护268
8.1 辐照装置的电离辐射安全防护268
8.1.1 概况268
8.1.2 γ辐照装置的安全防护272
8.1.3 电子加速器辐照装置的安全防护284
8.1.4 辐照装置事故与应急292
8.2 射线探伤的电离辐射安全防护295
8.2.1 概述295
8.2.2 工业射线探伤的辐射安全防护299
8.2.3 工业射线探伤的辐射监测312
8.2.4 工业射线探伤辐射事故应急315
8.3 核子仪和放射性测井的电离辐射安全防护317
8.3.1 概述317
8.3.2 核子仪和放射性测井的电离辐射安全防护323
8.3.3 辐射事故应急329
8.4 核电站的电离辐射安全防护331
8.4.1 核电站的安全屏障331
8.4.2 核电站的安全防护333
8.4.3 核电站的辐射监测337
8.4.4 核电站的事故应急338
参考文献339
附录8.1 加速器开关机的操作规程(范例)340
附录8.2 ×××工业射线探伤事故应急预案341
第九章 防范电离辐射事故与应急准备345
9.1 辐射事故概述345
9.1.1 全球辐射事故形势345
9.1.2 我国的概况353
9.2 我国辐射事故的管理体系及应急响应354
9.2.1 我国辐射事故管理体系的变迁354
9.2.2 我国辐射事故管理的特点355
9.2.3 辐射事故应急响应357
9.2.4 放射袭击事件及其应对策略359
9.2.5 辐射突发事件的公众心理应激的危机干预364
9.2.6 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的信息公开367
9.3 电离辐射事故案例分析369
9.3.1 医学案例369
9.3.2 工业应用案例377
9.3.3 利用放射性进行犯罪的案例389
参考文献395
热门推荐
- 858761.html
- 1673572.html
- 582089.html
- 1432821.html
- 449576.html
- 1543157.html
- 2642814.html
- 3377607.html
- 2840855.html
- 33159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970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748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396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085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149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025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842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596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932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18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