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理育种 2 小麦田间表型鉴定指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生理育种 2 小麦田间表型鉴定指南
  • (英)M.雷诺兹,(英)A.帕斯克,(澳)马伦编著;景蕊莲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520470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166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18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理育种 2 小麦田间表型鉴定指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篇 冠层温度、气孔导度和水分相关性状1

第二篇 光谱反射率指数及色素测定2

第三篇 光合作用与光截获2

第四篇 直接生长发育分析3

第五篇 作物观测3

第六篇 综合建议3

参考文献8

第一篇 冠层温度、气孔导度和水分相关性状11

第一章 冠层温度11

(一)地点及环境条件11

(二)时间11

(三)植物发育阶段12

(四)每个小区样本量12

(五)步骤12

(六)测定建议13

(七)使用“第六感LT300”的详细建议15

(八)准备工作16

(九)试验测定16

(十)测定完成16

(十一)校准16

(十二)数据和计算16

(十三)故障排除17

延伸阅读17

第二章 气孔导度18

(一)地点及环境条件19

(二)时间19

(三)植物发育阶段19

(四)每个小区样本量19

(五)步骤20

(六)测定建议20

(七)准备工作20

(八)试验测定20

(九)数据和计算21

(十)故障排除21

延伸阅读21

第三章 叶片水势23

(一)地点及环境条件23

(二)时间23

(三)植物发育阶段23

(四)每个小区样本量24

(五)步骤24

(六)测定建议24

(七)准备工作24

(八)试验测定25

(九)温室测定26

(十)数据和计算26

(十一)故障排除26

延伸阅读27

第四章 渗透调节28

(一)地点及环境条件28

(二)时间28

(三)植物发育阶段29

(四)每个小区样本量29

(五)步骤29

(六)测定建议29

(七)准备工作30

(八)温室测定30

(九)田间测定31

(十)实验室测定31

(十一)数据和计算31

(十二)故障排除32

参考文献32

延伸阅读32

第五章 叶片相对含水量33

(一)地点及环境条件33

(二)时间33

(三)植物发育阶段33

(四)每个小区样本量34

(五)步骤34

(六)测定建议34

(七)准备工作34

(八)田间测定34

(九)实验室测定34

(十)数据和计算35

(十一)试验样例(表5.1)35

(十二)故障排除36

参考文献36

延伸阅读36

第六章 碳同位素分辨力37

(一)地点及环境条件37

(二)时间37

(三)植物发育阶段37

(四)每个小区样本量38

(五)步骤38

(六)测定建议38

(七)准备工作38

(八)试验测定38

(九)实验室测定38

(十)质谱法分析碳同位素39

(十一)数据和计算39

(十二)故障排除40

参考文献40

延伸阅读40

第二篇 光谱反射率指数及色素测定43

第七章 光谱反射率43

(一)地点及环境条件44

(二)时间44

(三)植物发育阶段44

(四)每个小区样本量44

(五)步骤44

(六)测定建议45

(七)准备工作45

(八)初始测定45

(九)试验测定45

(十)数据和计算46

(十一)故障排除48

延伸阅读48

第八章 归一化植被指数49

(一)地点及环境条件49

(二)时间50

(三)植物发育阶段50

(四)每个小区样本量50

(五)步骤50

(六)测定建议50

(七)准备工作51

(八)试验测定51

(九)测定完成51

(十)数据和计算52

(十一)故障排除52

延伸阅读53

第九章 叶绿素含量54

(一)地点及环境条件54

(二)时间54

(三)植物发育阶段54

(四)每个小区样本量54

(五)步骤55

(六)测定建议55

(七)准备工作56

(八)初始测定56

(九)试验测定56

(十)数据和计算56

(十一)故障排除57

延伸阅读57

第三篇 光合作用与光截获61

第十章 作物地面覆盖度61

一、试验规划61

(一)地点及环境条件61

(二)时间61

(三)植物发育阶段61

(四)每个小区样本量62

(五)步骤62

(六)测定建议62

二、目测法62

三、数字图像分析法63

(一)准备工作63

(二)试验测定63

(三)图片处理64

(四)软件64

(五)界面设置64

(六)创建、记录并测试一个“操作”65

(七)运行DGC运算程序68

(八)图像自动批量处理69

(九)数据处理69

(十)范例70

(十一)故障排除70

延伸阅读70

第十一章 光截获71

(一)地点及环境条件71

(二)时间71

(三)植物发育阶段71

(四)每个小区样本量72

(五)步骤72

(六)测定建议72

(七)准备工作72

(八)试验测定74

(九)数据和计算74

(十)故障排除75

参考文献75

延伸阅读75

第十二章 叶面积、绿色面积与衰老76

一、试验规划76

(一)地点及环境条件76

(二)时间76

(三)植物发育阶段77

(四)每个小区样本量77

二、用自动面积测定仪进行损伤性测量77

(一)步骤77

(二)测定建议77

(三)准备工作79

(四)实验室测定79

三、无损测量79

(一)步骤79

(二)测定建议80

(三)LAI和/或GAI评分80

(四)植株衰老的试验评价80

(五)数据和计算81

(六)故障排除81

延伸阅读81

第十三章 气体交换与叶绿素荧光82

一、试验规划83

(一)地点及环境条件83

(二)时间83

(三)植物发育阶段83

(四)每个小区样本量83

(五)步骤83

二、叶绿素荧光测定84

(一)测定建议85

(二)准备工作85

(三)试验测定85

(四)测定完成86

三、气体交换测定86

(一)测定建议87

(二)准备工作88

(三)试验测定88

(四)测定完成89

(五)数据和计算89

(六)故障排除90

参考文献90

延伸阅读90

第四篇 直接生长发育分析93

第十四章 关键生育期的确定93

(一)地点及环境条件94

(二)时间94

(三)植物发育阶段94

(四)每个小区样本量95

(五)步骤95

(六)测定建议95

(七)小麦生育时期98

(八)故障排除98

第十五章 当季生物量测定100

(一)地点及环境条件100

(二)时间100

(三)植物发育阶段100

(四)每个小区样本量100

(五)步骤101

(六)测定建议101

(七)准备工作102

(八)田间测定102

(九)实验室测定103

(十)数据和公式104

(十一)故障排除104

第十六章 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106

(一)地点及环境条件106

(二)时间106

(三)植物发育阶段106

(四)每个小区样本量107

(五)步骤107

(六)测定建议107

(七)准备工作108

(八)田间测定108

(九)实验室测定108

(十)分析108

(十一)葱酮法测定WSC含量109

(十二)使用校准曲线的近红外反射光谱法109

(十三)数据和计算109

(十四)故障排除109

第十七章 测定水分、养分和根系含量的土壤取样111

(一)地点及环境条件111

(二)时间111

(三)植物发育阶段111

(四)每个小区样本量111

(五)步骤112

(六)测定建议112

(七)准备工作113

(八)田间测定113

(九)实验室测定114

(十)数据和计算118

(十一)故障排除119

第十八章 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121

一、试验规划121

(一)地点及环境条件121

(二)时间121

(三)植物发育阶段121

(四)每个小区样本量121

(五)步骤122

(六)田间测定122

二、方法A:全生物量收获123

三、方法B:二次抽样收获124

四、方法C:减少脱粒的收获125

五、测定产量构成因素127

(一)收获前的测量127

(二)收获样品的测量128

(三)收获数据的计算129

(四)故障排除130

第五篇 作物观测133

第十九章 作物形态特征133

(一)地点及环境条件133

(二)时间133

(三)植物发育阶段133

(四)每个小区样本量133

(五)步骤134

(六)性状测量134

(七)性状观察136

(八)故障排除140

第二十章 季节性损害的观测141

(一)地点及环境条件141

(二)时间141

(三)植物发育阶段141

(四)每个小区样本量141

(五)步骤142

(六)测定建议142

(七)试验测定142

(八)故障排除144

第六篇 综合建议149

第二十一章 良好田间操作的通用建议149

(一)种质生理性状试验设计149

(二)取样和样品选择150

(三)进行测量和观察151

(四)田间调查表和田间地图152

(五)作物、地点和环境信息记录152

第二十二章 常用仪器介绍156

(一)正确使用仪器156

(二)样品干燥156

(三)样品的精确称量157

(四)常用的量程和单位159

(五)仪器型号建议159

附录一 术语表161

附录二 缩略词16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