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区域财政理论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区域财政理论研究
  • 崔满红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ISBN:7500562136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257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70页
  • 主题词:地方财政(学科: 研究 地点: 中国) 地方财政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区域财政理论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区域财政基础理论研究1

1.1 社会分工与区域财政1

一、区域财政是社会分工的产物1

二、区域财政的功能定位2

三、区域财政是社会产品的集中性分配5

1.2 区域财政的职能5

一、配置资源职能5

二、公平分配职能9

三、稳定社会经济职能12

四、区域财政职能的总体考察15

1.3 区域财政与区域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17

一、社会产品分配的一般原理17

二、区域财政如何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18

三、区域财政与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20

第2章 区域财政调控行为机制27

2.1 区域财政调控体系的总体分析27

一、区域财政调控体系的主体行为分析29

二、区域财政调控体系的基本内容29

2.2 区域财政调控体系的税收调节体系30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税收征收管理的合理分权30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税收的公平性原则31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税收的双层次调节体系32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地方税收体制33

2.3 区域财政调控体系的预算调节子系统33

一、区域预算调控作用的乘数机制33

二、市场经济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一般分析38

三、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实行分税制的必然性40

四、我国实行分税制的基本内容41

五、我国分税制下的地方财力结构41

2.4 区域财政调控体系的财政信用调节子系统42

一、区域财政信用的特殊作用43

二、发展区域财政信用的基本原则44

三、区域财政信用的范围47

四、关于地方公债的探讨48

2.5 区域财政调控体系的财政补贴调节子系统51

一、对财政补贴的一般理解51

二、我国财政补贴制度改革的简单分析52

三、正确认识经济体制改革时期财政补贴的经济功能55

四、市场经济国家的财政补贴制度56

五、财政对企业补贴的转嫁分析57

六、财政补贴的经济影响分析58

第3章 区域财政政策理论研究60

3.1 社会经济政策与经济观60

一、社会经济政策是政策制定者社会经济观的集中反映61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68

三、社会经济政策是政府意志的基本体现69

3.2 区域财政政策科学理论71

一、社会经济政策科学的必要性71

二、社会经济政策科学的系统分析73

三、社会经济政策的科学制定系统76

3.3 区域财政政策的方法论80

一、区域经济行为:区域社会经济政策的作用对象80

二、社会经济行为规范:区域社会经济政策的核心84

三、社会经济行为价值:区域社会经济政策的目标86

四、社会经济问题:区域社会经济政策的本源87

五、区域社会经济政策的制定手段:可行性研究90

第4章 区域财政政策机制研究94

4.1 区域社会经济政策与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94

一、区域社会经济政策的产生和发展94

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非均衡分析96

三、区域社会经济政策的基本内容97

4.2 财政政策的基本理论101

一、古典经济学派的财政政策理论101

二、现代财政政策理论104

三、“市场功能失灵”与政府调节的作用107

四、市场经济运行规则109

4.3 区域财政政策的规定性113

一、区域财政政策的选择114

二、区域财政政策的基本内容117

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123

第5章 区域财政政策制定与执行分析127

5.1 制定区域财政政策的依据和方法127

一、制定区域财政政策的依据127

二、制定区域财政政策的基本方法133

5.2 制定区域财政政策的一般性原则134

一、规范性原则134

二、公开性原则135

三、科学性原则136

四、准确性原则138

五、及时性原则138

5.3 区域财政政策执行的原则139

一、以市场经济规则为准则,执行区域财政政策的原则140

二、以经济法规为依据,执行区域财政政策的原则140

三、区域财政政策执行的互补性原则142

5.4 执行区域财政政策的基本手段和途径142

一、宣传手段143

二、法律手段143

三、行政手段144

四、经济手段145

5.5 区域财政政策执行中的监督146

一、对区域财政政策传导过程的监督146

二、对政策执行过程的监督147

5.6 区域财政政策执行效果的判断148

一、区域财政政策执行效果的阶段性和时滞性特征分析148

二、区域财政政策作用效果的传导机制151

第6章 区域财政管理理论研究154

6.1 管理思想是久远的人类智慧154

一、从行为到管理思想154

二、管理革命:从经验到科学155

6.2 管理的要义160

一、管理的定义160

二、管理的对象161

三、管理的核心是“人”162

四、管理的出发点:认识协调的重要性163

6.3 现代宏观经济管理思想163

一、古典经济学中的宏观经济管理思想164

二、凯恩斯的贡献165

三、对宏观经济管理理论的简单分析165

6.4 “数学模型”宏观经济管理理论的误区166

一、数学的魅力167

二、是谁走的太远169

三、走出“灰色理论”的误区169

第7章 区域财政管理的协调机制172

7.1 经济均衡管理的准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172

一、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个态行为准则173

二、社会经济活动中利益最大化的制约176

三、财政分配领域的效率问题178

7.2 区域财政均衡管理的目标:社会成员之间的得失相等179

一、关于经济生活中的通货膨胀问题180

二、关于经济增长问题180

三、关于社会成员的“既得利益”问题181

7.3 区域财政均衡管理的途径:社会行为规范化182

一、区域政府行为的规范化183

二、企业和个人行为的规范化183

7.4 区域财政均衡管理的手段:财政为先186

一、区域财政管理是政府行为的核心186

二、区域财政管理的不可替代性187

7.5 区域财政管理的价值观188

一、区域财政管理行为的价值188

二、提高区域财政管理行为的价值189

三、财政管理行为中的“人格”意识190

第8章 区域财政效应功能区理论研究191

8.1 “蝴蝶效应”与过程控制191

一、过程控制理论的通俗解释191

二、过程控制因素的“蝴蝶效应”分析194

三、经济活动中的“蝴蝶效应”现象196

四、一个简单的结论200

8.2 区域财政效应功能区及其构成要素201

一、效应功能区的基本含义和内容201

二、区域财政效应功能区的构成要素201

三、区域财政效应功能区的理论界定205

8.3 区域财政资源要素自组织初始条件、目标的关联性分析209

一、区域财政资源要素自组织目标对社会、经济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209

二、区域财政资源要素自组织过程控制的复杂性210

第9章 区域财政效应功能区实证研究213

9.1 区域财政管理效应的规制性研究213

一、区域经济运行中的分配行为214

二、区域财政规制是区域分配行为规范的制约点214

9.2 区域财政效应功能区研究219

一、国家税收的效应功能区220

二、国家公债的效应功能区222

三、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效应功能区223

四、区域财政预算的效应功能区226

第10章 区域财政基本建设投资研究233

10.1 区域财政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客观数量界限233

一、区域基本建设投资规模数量界限的客观性233

二、影响区域基本建设投资规模的要素分析235

三、区域基本建设投资规模的数量界限分析237

10.2 区域基本建设投资运行机制的调整240

一、调整区域基本建设投资运行机制的社会动因240

二、调整区域基本建设投资运行机制的内部动因241

三、调整区域基本建设投资运行机制的基本构想242

四、市场经济体制下区域财政基本建设投资的重点243

第11章 区域经济增长路径研究245

11.1 区域经济增长路径转变的内涵245

一、投入增长路径的转变246

二、产出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247

11.2 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要素分析248

一、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个态要素分析248

二、影响经济增长的综合要素分析250

11.3 区域转变经济增长路径的对策选择251

一、经济增长路径选择的基本原则251

二、“粗放”与“集约”的选择252

三、外延与内涵的选择253

四、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选择254

五、速度和效益的选择255

后记25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