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图解瘟疫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图解瘟疫论
  • (明)吴有性著 著
  • 出版社: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348383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93页
  • 文件大小:105MB
  • 文件页数:497页
  • 主题词:瘟疫论-图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图解瘟疫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温疫论》中的经络思想1

《温疫论》中的常用中草药5

编者序《温疫论》:疫病时代的救命书10

吴有性原序12

目录14

本书内容导航18

导读一 中医不畏温疫病20

导读二 中国第一部传染病专著——《温疫论》38

第一章 温病初期的原因与症状70

1原病:邪气是引发传染病的根本原因72

2第一方剂:达原饮88

3传变不常:温病传变的症状99

4急证急攻:危重病情也讲究辨证施治106

5表里分传:邪气向体表、体内双向传变109

6热邪散漫:邪气治疗的十字路口112

7内壅不汗:邪气不通要发汗117

第二章 泻下及下法后的症状120

1下后脉浮:泻下后的脉象变化(一)122

2下后脉复沉:泻下后的脉象变化(二)125

3邪气复聚:温病的复发及后遗症127

4下后身反热:错误治疗会出现反常现象129

5下后脉反数:温病将要痊愈的信号131

6因证数攻:根据病情,大胆地多泻几次134

7病愈结存:痊愈后要及时润下排结块140

8下格:病人腹部不通的症状142

9注意逐邪勿拘结粪:对付邪气,趁早越好144

10蓄血:从胃抓起是良策156

11发黄:偶尔会有的症状165

12邪在胸膈:邪气在胸部的症状与治疗169

13辨明伤寒时疫:温病与伤寒大比较172

第三章 温病各期的发汗情况186

1发斑战汗合论:吴又可承前继后的大发现188

2战汗:邪气随出汗而化解190

3自汗:邪气要离去的前兆196

4盗汗:睡后出汗,醒后即止199

5狂汗:汗如雨下后痊愈203

6发斑:邪气外露的表现205

7数下亡阴:温病治疗中的阴亏现象208

8解后宜养阴忌投参术:温病的病后调养210

9用参宜忌有前利后害之不同:温病中补益药的使用216

第四章 泻下之后的各种症状224

1下后间服缓剂:谨慎使用泻下法226

2下后反痞:泻下后胸部不适的治疗228

3下后反呕:泻下后呕吐的治疗231

4夺液无汗:邪气在表面的必然选择234

5补泻兼施:病证有虚有实,治疗有补有泻238

6药烦:正气严重亏损的表现245

7停药:温病的凶险症状246

8虚烦似狂:温病的危重病情248

9神虚谵语:邪入营血会神志不清252

10夺气不语:正气极度亏损的表现254

第五章 对症下药256

1老少异治论:温病中老人和青少年应区别治疗258

2妄投破气药论:破气药不能随便用260

3妄投补剂论:补身子也要注意场合265

4妄投寒凉药论:吴又可对清热药的个人之见268

5大便:邪气堵在体内,大便异常277

6小便:小便是否顺畅可判断邪气位置284

7前后虚实:复杂病情的治疗287

8脉厥:邪热在体内不出来的表现292

9脉证不应:温病中脉的反常294

10体厥:治疗要先辨别寒热的真假298

11乘除:当补则补,当下则下303

第六章 论述温病各种症状310

1杂气论:吴又可的最大贡献312

2论气盛衰:传染病的暴发与散发321

3论气所伤不同:温病的病原归宿323

4蛔厥:蛔虫可致四肢厥逆328

5呃逆:分清症状,对症处理330

6似表非表,似里非里:温病有表证和里证331

7论食:温病后期的饮食调理337

8论饮:温病后期的汤饮调理339

9损复:邪气传变导致病情加重342

10标本:怎样才是又治“标”又治“本”346

11行邪伏邪之别:疫病的传变与潜伏349

12应下诸证:身患疟疾的身体症状353

13应补诸证:有虚有实,有补有泻368

14论阴证世间罕有:阴证、阳证,要分清楚370

15论阳证似阴:瘟病与伤寒的近似症状374

16舍病治弊:治法要随病情变化377

17舍病治药:要尽量避免药误379

18论轻疫误治每成痼疾:温病治疗越早越好381

第七章 因人而异、因症而异386

1肢体浮肿:分清温疫与浮肿的主次矛盾388

2服寒剂反热:不应以寒剂泻火的独特观点392

3知一:治疗温病的关键在于抓住中心394

4四损不可正治:如何治疗正气不足401

5劳复、食复、自复:病情反复时如何应对406

6感冒兼疫:先发散后治病409

7疟疫兼证:瘟疫与疟疾可以相互转化411

8温疟:容易与温疫混淆的温疟413

9疫痢兼证:瘟疫与痢疾并存怎么办415

10妇人时疫:女性得温病该如何治疗418

11妊娠时疫:孕妇得温病该如何治疗421

12小儿时疫:儿童得温病该如何治疗424

13主客交:温病邪气与人体正气的斗争428

14调理法:愈后的身体调理434

15统论疫有九传治法:九种传变的治疗436

16正名:温病的名实之辨450

17《伤寒例》正误:辨析《伤寒论》中的温病说法455

18诸家温疫正误:辨析各大中医学家对温病的看法48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