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儿科药物治疗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胡亚美等主编(首都医科大学)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ISBN:7506721627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980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100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儿科药物治疗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总论3
第一章 各期儿童的生理特点与用药的关系3
第一节 孕妇用药对胎儿的影响3
一、胎儿药物动力学特点3
二、药物与致畸5
三、药物对胎儿的毒性6
第二节 哺乳期妇女用药对乳儿的影响8
一、影响药物向乳汁转运的因素8
二、各类药物对乳儿的影响9
第三节 新生儿、婴幼儿期用药12
一、新生儿用药的特点12
二、早产儿、新生儿的药物疗法16
三、几种新生儿常见疾病与用药的关系19
四、药物对新生儿的毒性及防治原则21
五、婴幼儿生理特点和用药的关系22
第四节 儿童期用药23
二、氧化酶缺陷25
一、乙酰化酶异常25
第一节 遗传因素对药动学的影响25
第二章 遗传药理学与用药的关系25
三、血浆胆碱酯酶异常26
四、过氧化氢酶缺乏26
第二节 遗传因素对药效学的影响26
一、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26
四、眼晴对糖皮质激素反应的遗传变异27
五、恶性高热27
三、华法林耐受变异27
二、血红蛋白异常27
六、苯硫脲味盲28
七、血卟啉症28
第三章 免疫药理学与疾病的关系29
第一节 免疫的概念*29+++一、免疫识别29
二、免疫反应29
三、免疫记忆29
一、非特异性免疫30
第三节 免疫的分类30
三、免疫监视功能30
一、防御功能30
第二节 免疫的功能30
二、自我稳定功能30
二、特异性免疫31
第四节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生物学作用32
一、体液免疫32
二、细胞免疫32
三、免疫细胞33
一、变态反应的概念34
第五节 变态反应34
二、变态反应的分型35
第四章 药物作用的原理39
第一节 药物效应动力学39
一、药物作用的部位39
二、作用于受体的药物40
三、受体的分类41
四、受体效应的变化45
五、受体病45
六、作用于酶的药物46
七、影响主动转运的药物47
第二节 剂量与效应的关系47
一、药物的剂量47
二、量效关系48
三、治疗指数49
四、小儿给药剂量的计算49
第五章 小儿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矗本概念52
第一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原理52
一、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52
二、房室模型53
三、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56
四、给药剂量公式(一室模型)60
五、稳态血药浓度60
第二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的计算62
一、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步骤62
二、药物的解离常数(pKa)对药代动力学过程的影响66
第六章 器官功能损害与用药的关系68
第一节 肝功能减退时给药方案的调整68
一、利用消除速率常数进行调整70
第二节 肾功能减退时给药方案的调整70
二、利用有关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调整73
第三节 心功能衰竭与休克时给药方案的调整76
第七章 小儿治疗药物监测77
第一节 小儿药动学和药效学特点与TDM的关系77
第二节 药物监测的对象78
一、需要监测的人群78
二、需要监测的药物78
第三节 采血时间79
一、求所用药物的药动学参数80
第四节 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的概念80
第五节 给药方案的调整80
二、调整给药剂量或给药间隔时间81
第六节 TDM常用的仪器设备和方法81
第八章 药物相互作用83
第一节 药物在药物代谢动力学方面的作用83
一、影响药物的吸收83
二、影响药物的分布84
三、影响药物的代谢85
四、影响药物的排泄88
第二节 药物在药物效应动力学方面的相互作用90
一、药物相互作用使药效或毒性增强90
二、药物在受体部位竞争性拮抗90
三、药物对介质的不同作用而产生的相互影响90
四、药物增敏作用91
第三节 药物在药剂学方面的相互作用91
一、物理化学性相互作用91
第四节 药物相互作用的预测95
二、生物利用度改变95
第九章 药物不良反应100
第一节 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100
一、药物副作用100
二、药物毒性反应100
三、药物过敏反应及类过敏反应100
四、药物继发性反应101
五、药物依赖性101
六、药物致突变、致癌与致畸作用101
七、个体差异引起的不良反应102
八、药品质量和使用方法不当所造成的不良反应103
九、药物间相互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103
第二节 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措施104
第三节 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107
一、高血压危象107
二、严重低血压反应107
三、心律失常107
五、呼吸麻痹108
四、出血108
六、低血糖反应109
七、骨髓抑制109
八、听力反应109
九、血管栓塞109
第四节 影响药物相互作用的因素110
一、病人方面的因素110
二、给药方面的因素111
第二节 杜绝滥用药物112
二、首选强有力的治疗药物112
一、明确诊断合理选择药物112
第一节 合理选择适应证112
第十章 合理使用药物112
一、滥用抗生素113
二、滥用糖皮质激素113
三、滥用营养药114
四、迷信新药、贵药、进口药114
第三节 选择适宜的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114
第五节 正确掌握给药时间及间隔115
第四节 掌握好用药的量效关系115
第六节 小儿用药的依从性116
下篇 各论119
第一章 抗感染药物119
第一节 概论119
第二节 抗感染药物的作用机制119
一、竞争细菌代谢酶的底物119
二、抑制核糖体和干扰DNA功能120
三、抑制细胞壁合成及使胞浆膜渗透性增加120
一、细菌耐药性的来源121
二、产生耐药的方式121
第三节 细菌的耐药性121
第四节 抗菌药物与病原微生物及宿主的关系122
一、药物与细菌的关系123
二、宿主与细菌的关系123
第五节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124
一、严格掌握适应证124
二、避免不良反应发生126
三、防止滥用抗生素126
一、联合用药的适应证128
第六节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128
二、可能有效的联合用药129
三、联合用药的效果130
四、联合用药方法131
五、联合用药的注意事项132
第七节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132
一、毒性反应133
二、过敏反应137
一、β-内酰胺类141
第八节 抗生素类药物141
三、二重感染141
二、氨基苷类178
三、四环素类192
四、酰胺醇类198
五、大环内酯类203
六、林可霉素类211
七、多肽类214
八、其他抗生素217
一、磺胺类221
第九节 合成抗菌药物221
二、抗感染药物增效剂229
三、硝基呋喃类232
四、吡酮酸类233
五、硝咪唑类239
六、其他241
第十节 植物抗菌药241
第十一节 抗真菌药物244
一、抗真菌药物的分类244
三、使用抗真菌药物的注意事项245
二、抗真菌药的作用机制245
四、药物相互作用246
五、抗真菌药物246
六、经验性抗真菌治疗259
七、预防性抗真菌治疗260
第十二节 抗病毒药物260
一、抗艾滋病病毒药物264
二、抗疱疹病毒药物266
三、抗流感及呼吸系统病毒感染药物270
四、抗肝炎病毒药物272
第十三节 抗厌氧菌药物275
一、厌氧菌的分类275
二、与厌氧菌有关的感染276
三、抗厌氧菌药物277
四、抗厌氧菌药物的选择281
第十四节 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示例281
一、小儿脑膜炎临床用药选择281
二、抗感染药物在小儿外科的应用287
一、影响抗结核药物抗菌作用的主要因素298
第二章 抗结核及抗麻风药物298
第一节 抗结核药物298
二、抗结核药物种类及分类方法299
三、儿科常用抗结核药物300
四、结核病的治疗原则305
五、小儿结核病的一般治疗方案306
六、短程化学治疗306
第二节 抗麻风药物307
第三章 驱虫药312
第一节 驱肠虫药313
第二节 抗丝虫病药及抗黑热病药319
第三节 抗血吸虫病药321
第四节 抗阿米巴病药325
第五节 抗滴虫药331
第六节 抗疟药332
一、疟原虫生活史与抗疟药物作用环节332
二、常用抗疟药物333
一、吸人麻醉药药理337
第一节 小儿麻醉的药理学337
第四章 小儿麻醉用药337
二、吸人麻醉的分期342
三、镇静、催眠及静脉麻醉药药理345
四、局部麻醉药药理347
第二节 常用麻醉药351
一、常用吸人麻醉药351
二、常用静脉麻醉药355
三、常用局部麻醉药360
一、概论362
第三节 骨骼肌松弛剂362
二、骨骼肌松弛药的作用机制及分类363
三、骨骼肌松弛药的临床应用364
四、影响肌松药效应的因素369
五、神经肌肉功能监测370
第五章 镇痛药372
第一节 概论372
第三节 常用镇痛药373
一、阿片生物碱类373
第二节 镇痛药药理373
二、半合成阿片生物碱类376
三、合成镇痛药377
四、中药384
第六章 镇静催眠药385
第一节 概论385
第二节 常用镇静催眠药386
一、巴比妥类386
二、苯二氮草类390
四、哌啶二酮类394
三、丙二醇类394
五、醛类395
第三节 镇静催眠药的合理应用395
第七章 抗精神障碍药398
第一节 概论398
第二节 抗精神障碍药的临床应用399
一、抗精神病药399
二、抗抑郁药408
三、抗焦虑药413
四、抗躁狂药414
五、精神兴奋药416
六、促智药417
第三节 治疗小儿多动症用药420
第四节 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药422
第八章 抗癫痫药424
第一节 概述424
一、临床发作类型424
第二节 抗癫痫药的治疗原则425
二、抗癫痫药的作用机制425
第三节 常用抗癫痫药物的合理应用427
一、常用抗癫痫药物427
二、癫痫持续状态的药物治疗432
第九章 中枢兴奋药435
一、常用中枢兴奋药435
二、中枢兴奋药应用中的问题438
第十章 治疗重症肌无力用药及抗震颤麻痹药440
第一节 治疗重症肌无力用药440
一、拟多巴胺类442
第一节 抗震颤麻痹药442
二、中枢抗胆碱类444
三、其他抗震颤麻痹药445
第十一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447
第一节 概述447
一、解热作用447
二、镇痛作用447
三、消炎抗风湿作用447
第二节 水杨酸类448
四、抗血小板凝集作用448
第三节 乙酰苯胺类450
第四节 吡唑酮类452
第五节 邻氯苯甲酸类452
第六节 吲哚类和有机酸类452
第七节 芳香基丙酸类454
第八节 非甾类抗炎药在小儿风湿病中的应用455
第十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用药456
第一节 祛痰药456
一、局部吸人祛痰药456
二、口服祛痰药458
一、中枢性镇咳药460
第二节 镇咳药460
二、外周性镇咳药462
第三节 平喘药462
一、β肾上腺受体激动剂463
二、磷酸二酯酶抑制剂468
三、过敏介质阻释剂470
四、M胆碱受体拮抗剂473
五、糖皮质激素类474
第四节 呼吸兴奋剂476
一、简史478
二、分类及常用药物478
第十三章 消化系统疾病用药478
第一节 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药478
第二节 助消化药483
第三节 促进肠道菌群恢复的药物485
第四节 泻药488
第五节 止泻药491
第六节 止吐药493
一、小儿肝脏的解剖生理特点498
第十四章 肝脏疾病用药498
第一节 概述498
二、药物在肝内的生物转化499
三、小儿肝脏疾病的类型499
第二节 小儿肝脏疾病药物治疗原则499
一、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原则500
二、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原则500
三、重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原则500
八、肝脓肿的治疗原则501
一、抗肝炎病毒药501
第三节 小儿肝疾病常用药物501
五、肝性昏迷的治疗原则501
七、中毒性肝损害的治疗原则501
六、药物性肝损害的治疗原则501
四、淤胆型肝炎的治疗原则501
二、糖皮质激素类药504
三、免疫调节剂505
四、抗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药506
五、防治肝性脑病药507
七、白蛋白511
八、防治出血药511
六、脱水药511
九、改善微循环药512
十、肝病辅助用药512
十一、治疗肝炎中成药514
十二、其他514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临床用药515
一、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础515
第十五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515
二、心力衰竭的分类516
三、心力衰竭的病因516
四、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516
五、舒张性心功能不全的药物治疗533
第二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533
一、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生理基础534
二、抗快速型心律失常药物536
三、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551
五、常见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选择555
四、抗缓慢心律失常的药物555
一、概述557
第三节 小儿抗高血压药557
二、常用降压药558
三、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原则568
四、抗高血压药物在小儿肾性高血压治疗中的实例569
第十六章 小儿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用药571
第一节 小儿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原则571
一、综合治疗用药的理论基础571
第二节 抗感染治疗572
一、抗感染药物的选择方法572
二、抢救治疗休克原则572
三、抓住重点突出预防性治疗572
二、使用抗菌药物的注意事项573
三、常用抗感染药物573
第三节 抗休克治疗576
一、抗休克的液体疗法576
二、增强心脏功能的治疗581
三、心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585
第四节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治疗588
一、肝素及氨基己酸的应用588
二、鱼精蛋白的应用589
三、盐酸川芎嗪的应用589
四、糖皮质激素的应用589
五、休克的代谢性治疗590
第五节 感染性休克的常见并发症591
一、脑水肿591
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595
第十七章 小儿液体疗法及其用药598
第一节 液体疗法在儿科中的重要性598
第二节 补液的原则598
一、累积损失及其补充598
二、继续丢失及其补充599
三、生理消耗及其补充599
第三节 补液的步骤及疗程599
一、新生儿的液体疗法600
第四节 几种儿科常见情况的液体疗法600
二、婴幼儿肺炎的液体疗法601
三、肾功能衰竭的液体疗法601
四、水中毒或低钠血症的液体疗法601
第五节 水盐代谢药物601
一、非电解质液602
二、各种含钠、钾溶液603
三、调节酸碱平衡药606
四、钙、镁制剂608
第二节 贫血概述610
第三节 小细胞性贫血的治疗药物610
第十八章 抗贫血药物与促进白细胞增生药物610
第一节 概述610
一、铁制剂611
二、维生素B6及维生素B6效应性贫血的治疗615
第四节 大细胞性贫血的治疗药物616
第五节 正细胞性贫血的治疗药物619
一、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619
三、肾性贫血620
四、常用药物620
二、再生障碍性贫血620
第六节 促进白细胞增生药物625
一、粒细胞减少的机制625
二、常用升白细胞药物626
第十九章 促凝血药和抗凝血药630
第一节 促凝血药630
一、促进凝血因子活性止血药630
二、抗纤维蛋白溶解的止血药634
三、作用于血管的止血药637
四、凝血因子制剂638
五、局部促凝血药639
六、中药促凝血药641
第二节 抗凝血药642
一、阻止纤维蛋白形成的药物643
二、与血凝有关的溶栓药物646
第二节 利尿药及脱水药651
一、利尿药651
第一节 小儿肾功能的特点651
第二十章 治疗水肿药物651
二、脱水药656
第二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用药658
第一节 作用于下丘脑-垂体释放激素的药物658
一、生长撒累658
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及促甲状腺激素660
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与肾上腺皮质激素667
四、性激素类药675
五、尿崩症用药680
第二节 降血糖药682
一、胰岛素的应用683
二、口服降糖药的应用685
第二十二章 抗肿瘤药物690
第一节 概述690
第二节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690
一、按药物作用机制分类690
二、按细胞增殖周期作用特点分类691
三、按药物的性质和来源分类692
第三节 抗肿瘤化疗方案设计原则692
三、联合化疗693
二、序贯治疗693
一、单一药物的最适用方案693
第四节 抗肿瘤化疗的设计方案693
第五节 常用抗肿瘤药物694
一、烷化剂694
二、抗代谢药物698
三、抗生素类药物701
四、植物药705
五、铂类药708
六、其他抗肿瘤药709
第六节 小儿白血病的化学治疗710
一、概述710
二、白血病的分类711
三、白血病的治疗712
第二十三章 抗变态反应药物717
第一节 抗变态反应药物的分类717
第二节 抗变态反应药物718
一、抗组胺药718
二、过敏反应介质阻滞剂724
三、钙剂725
第一节 免疫抑制剂727
一、分类727
二、作用机制727
第二十四章 影响免疫系统功能的药物727
三、临床应用728
四、不良反应728
五、免疫抑制药729
第二节 免疫增强剂732
一、分类743
二、常用药物743
第一节 酶类制剂743
第二十五章 酶类制剂及其他生化制剂743
第二节 其他生化制剂750
第二十六章 生物制剂753
第一节 血液制品753
第二节 疫苗755
第三节 菌苗759
第四节 类毒素761
第五节 免疫血清及噬菌体762
第六节 诊断用生物制品764
第一节 蛋白质类766
第二十七章 小儿营养剂的临床应用766
一、小儿用氨基酸767
二、肝病用氨基酸768
三、肾用氨基酸769
四、其他氨基酸771
第二节 脂肪类773
第三节 糖类775
一、宏量元素776
第四节 矿物盐及微量元素776
二、微量元素784
第五节 维生素788
一、概述788
二、脂溶性维生素788
三、水溶性维生素796
第二十八章 小儿减肥药的临床应用808
第一节 概述808
第二节 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药物808
第二十九章 消毒防腐药811
第三十章 解毒药816
第一节 一般性解毒药816
一、催吐药816
二、洗胃药817
三、导泻药817
第二节 特异性解毒药818
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解毒药818
二、氰化物中毒的解毒药819
三、有机磷中毒的解毒药820
四、有机氟中毒的解毒药822
五、金属与类金属中毒的解毒药823
六、某些药物中毒的拮抗药825
第三十一章 诊断用药及药用放射性核素828
第一节 X线诊断用药828
一、钡剂828
二、无机碘化物829
三、主要经肾排泄的有机碘化物829
四、通过肝排泄的造影剂833
二、改变胃肠道状态的药物834
一、清洁肠腔用药834
五、油脂类含碘造影剂834
第二节 X线检查辅助用药834
三、低张力胃肠造影用药835
四、缩短胃肠造影检查时间用药835
五、胆道系统造影辅助用药835
第三节 顺磁性造影剂835
第四节 器官功能检查用药836
一、心功能检查药836
二、肝功能检查药837
四、胃酸分泌功能检查药838
三、肾功能检查药838
第五节 药用放射性核素839
第三十二章 口腔科用药843
第一节 小儿口腔解剖及生理特点843
第二节 小儿口腔科用药的特点843
第三节 小儿口腔科常用药物843
一、内用药843
二、外用药844
二、药物的性质854
一、角膜的结构及功能854
第三十三章 小儿眼科用药854
第二节 局部用药角膜的通透性854
第一节 药物在眼内的通透性854
第三节 全身用药进入眼内的通透性855
第四节 眼科常用给药途径855
一、局部外用855
二、局部注射855
第五节 眼科常用药物856
一、抗菌药856
二、抗病毒药857
三、糖皮质激素类药857
四、降眼压药858
五、扩瞳药859
六、其他859
第三十四章 耳鼻喉局部常用药物862
第一节 概述862
第二节 鼻部常用药物863
第三节 耳部用药865
第四节 咽喉部局部用药866
第三十五章 小儿皮科用药868
第一节 药物经皮吸收的机制868
第二节 影响皮肤吸收的因素868
第三节 皮科用药的选择869
一、剂型的选择869
第四节 局部用药的不良反应870
第五节 皮科常用药物870
三、其他情况870
二、药物的选择870
第六节 常用皮肤科药物制剂875
一、清洁剂875
二、保护剂875
三、收敛剂876
四、止痒剂876
五、抗菌消炎药877
六、抗真菌剂877
七、皮质激素类及抗过敏剂878
十一、消毒防腐剂879
十、角质剥脱药879
八、杀虫剂879
九、促角化药879
十二、腐蚀剂880
十三、防光晒药880
十四、其他880
第七节 常用皮科药物的使用方法881
附录885
一、常用抗生素理论效价与纯度885
二、关于药品的有效期885
三、小儿用药极量889
四、药物对妊娠危害性等级分类891
五、皮试药物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894
六、儿科常用注射用药的稀释浓度及其稳定性897
七、小儿常用中成药924
中文索引947
英文索引964
主要参考文献964
热门推荐
- 3805987.html
- 934436.html
- 1725363.html
- 2618607.html
- 1110892.html
- 2634074.html
- 2999709.html
- 2416237.html
- 292749.html
- 20334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184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756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443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895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09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196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857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80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154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47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