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建筑美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建筑美学
  • 侯幼彬著(哈尔滨建筑大学)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8831177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309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31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建筑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体——木构架体系1

第一节 木构架建筑的历史渊源1

一、原始建筑的两种主要构筑方式1

二、木构架建筑的两大技术渊源4

第二节 木构架建筑的发展推力5

一、诸家学说5

二、综合推力说6

第三节 木构架建筑体系的若干特性10

一、自然适应性和社会适应性10

二、正统性、持续性和高度成熟性11

三、包容性和独特性11

第二章 单体建筑形态及其审美意匠15

第一节 单体建筑的基本形态15

一、平、立、剖面构成15

二、基本型:一明两暗17

三、“正式”和“杂式”21

第二节 单体建筑的“下分”——台基23

一、台基的原始功能和派生功能23

二、台基形态与构成机制26

三、程式演进与台基石权衡的完善34

第三节 单体建筑的“中分”——屋身42

一、屋身立面与内里空间42

二、外檐装修与内檐装修53

第四节 单体建筑的“上分”——屋顶62

一、屋顶的单体形态62

二、屋顶的组合形态66

三、屋顶的审美意匠71

第三章 建筑组群形态及其审美意匠77

第一节 建筑组群的离散型布局77

一、庭院式布局77

二、非庭院式布局80

第二节 庭院单元的基本类型85

一、居住型庭院(A型庭院)85

二、宫殿型庭院(B型庭院)85

三、寺庙型庭院(C型庭院)87

四、园林型庭院(D型庭院)88

五、过渡型庭院(E型庭院)88

六、交叉型庭院89

第三节 庭院式组群的构成机制92

一、组群总体构成92

二、庭院单元构成105

第四节 庭院式组群的空间特色和审美意匠114

一、突出建筑的空间美114

二、突出组群的时空构成117

三、突出多层次的复合空间120

四、突出“单体门”的铺垫作用127

第四章 “礼”——中国建筑的“伦理”理性147

第一节 宗庙为先:礼制性建筑占主导地位147

一、坛、庙、宗祠147

二、明堂147

三、陵墓155

四、朝、堂155

五、阙、华表、牌坊157

第二节 尊卑有序:建筑等级制被突出强调163

一、严密的等级系列163

二、理性的列等方式167

第三节 述而不作:建筑创新意识受严重束缚170

一、明堂现象171

二、斗栱现象173

三、仿木现象183

第五章 “因”——中国建筑的“物理”理性191

第一节 环境意识:因地制宜191

一、风水:环境意识的扭曲表现192

二、贵因顺势——风水环境的调适意识196

三、体宜因借——文人哲匠的环境意向200

第二节 构筑方式:因材致用206

一、土木共济,发挥构架独特机制206

二、就地取材,形成多元构筑形态211

三、因物施巧,创造有机建筑形象219

第三节 设计意匠:因势利导233

一、总体规划例析:颐和园233

二、空间布局例析:北京紫禁城242

三、香道景观例析:乐山凌云寺253

第六章 建筑意境及其生成机制259

第一节 建筑意象与建筑意境259

一、建筑意象259

二、建筑意境260

第二节 建筑意境的构景方式262

一、组景式构成262

二、点景式构成268

三、观景式构成271

第三节 建筑意境的强因子:山水意象275

一、山水意象化的儒道基因276

二、山水意象的多元意蕴277

三、隐逸生活与山水意象的高雅化279

第四节 建筑意境客体的召唤结构280

一、第一层次虚实——实境与虚境281

二、第二层次虚实——实景与虚景285

第五节 建筑意境接受的鉴赏指引289

一、诗文指引290

二、题名指引292

三、题对指引296

余论 中国建筑的硬传统和软传统303

一、多向度的内涵303

二、多层次构成305

三、通用性的品格305

四、兼有评比性与非评比性两种性质306

后记30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