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电信传输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现代电信传输
  • 傅海阳,杨龙祥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08890X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66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75页
  • 主题词:通信传输系统(学科: 干部教育) 通信传输系统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电信传输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述1

1.1 电信网的多层模型1

1.2 电信传输的分类3

1.2.1 现代电信传输系统3

1.2.2 接入网、用户驻地网和核心网5

1.3 电信传输的发展趋势7

第2章 数字传送技术基础8

2.1 数字信号基带传输8

2.1.1 基带传输码型9

2.1.2 基带信号的波形形成13

2.1.3 最佳基带系统的性能和眼图16

2.1.4 时钟恢复和相位误差19

2.1.5 时域均衡24

2.1.6 扰码与伪随机序列26

2.2 数字调制技术29

2.2.1 多进制正交幅度调制(MQAM)29

2.2.2 相干载波恢复33

2.2.3 差分编码36

2.2.4 MQAM电路组成39

2.3.1 差错控制编码的分类40

2.3 差错控制编码40

2.3.2 分组码41

2.3.3 循环码和BCH码43

2.3.4 交织码43

2.3.5 卷积码44

2.3.6 检错编码47

2.3.7 纠错编码的性能48

2.4 编码调制50

2.4.1 8PAM网格编码调制50

2.4.2 网格编码在PSK和QAM信号中的应用53

2.4.3 网格编码32QAM标准55

2.4.4 多级编码调制(MLCM)56

2.5 多路复用技术60

2.5.1 同步时分复用60

2.5.2 ATM时分复用65

2.6 用户线双向传输技术68

2.6.1 用户线双向传输原理68

2.6.2 回波抵消器69

2.6.3 时间压缩复用数字用户线(乒乓法)69

2.6.4 无载波调幅调相技术(CAP)70

2.6.5 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环路(HDSL)71

2.6.6 不对称数字用户环路(ADSL)73

第3章 同步数字系列(SDH)77

3.1 准同步数字系列77

3.2 PDH数字传输系统的局限性79

3.3 SDH的速率等级80

3.4 SDH复用原理81

3.4.1 STM-1的复用原理81

3.4.2 STM-1帧结构及开销字节的定义83

3.4.3 N阶同步传输模块(STM-N)的帧结构和段开销87

3.4.4 指针88

3.4.5 常用PDH群路信号到STM-1的复用方法90

3.5 SDH传输网分层93

3.6 SDH设备功能参考模型95

3.6.1 功能块简述95

3.6.2 终端复用设备(TM)101

3.6.3 上/下路复用设备(ADM)102

3.6.4 SDH交叉连接设备(SDXC)103

3.6.5 再生器104

3.7 SDH传输的性能和接口指标106

3.7.1 SDH传输误码性能指标及其分配106

3.7.2 基带信号接口标准110

第4章 电信网和计算机网络114

4.1 公共电话交换网(PSTN)114

4.2 蜂窝移动通信网116

4.3 计算机网络119

4.3.1 计算机系统互联参考模型121

4.3.2 局域网(LAN)124

4.3.3 城域网(MAN)132

4.3.4 广域网(WAN)132

4.3.5 互联网和因特网(Internet)133

4.4 公用数据通信网138

4.4.1 X.25公用数据通信网139

4.4.2 帧中继连接141

4.4.3 交换式多兆比特数据业务(SMDS)143

4.5 窄带和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144

4.5.1 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N-ISDN)144

4.5.2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148

4.6 信息高速公路(ISHW)150

第5章 光纤数字传输技术151

5.1 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分类151

5.2 光纤和光缆152

5.3 光源和光检测器158

5.4 光放大器164

5.5 光纤通信中的复用技术166

5.6 光交换技术170

5.7 光调制方式和光传输系统172

第6章 数字微波传输技术178

6.1 微波传输信道178

6.1.1 微波传播178

6.1.2 传播衰落和系统瞬断率180

6.1.3 射频波道的频率配置183

6.1.4 天馈线和收发信分并路系统186

6.2 STM-4微波通信设备189

6.2.1 终端站设备组成189

6.2.2 中频调制解调器(IF Modem)190

6.2.3 数字微波收发信机的组成193

6.3 SDH微波中继通信系统194

6.4 常用微波传输特性补偿技术195

6.4.1 频域和时域均衡器195

6.4.2 波道备份和无误码倒换199

6.4.3 空间分集接收203

6.4.4 非线性失真及其补偿技术207

6.4.5 自适应发信功率控制(ATPC)和自动电平控制(ALE)208

6.4.6 交叉极化干扰抵消器(XPIC)210

第7章 卫星通信系统213

7.1 卫星通信概述213

7.1.1 卫星通信系统及其组成213

7.1.2 卫星通信历史214

7.1.3 卫星通信的特点215

7.1.4 卫星通信系统的工作频段215

7.2.1 通信卫星轨道216

7.2.2 通信卫星的覆盖与波束216

7.2 通信卫星216

7.2.3 通信卫星的组成217

7.3 地球站218

7.3.1 地球站的组成218

7.3.2 天线219

7.3.3 跟踪伺服系统221

7.3.4 地球站接收机221

7.3.5 地球站发射机221

7.3.6 地球站终端设备222

7.4 卫星通信系统中的多路复用和多址方式222

7.4.1 多路复用222

7.4.2 卫星通信系统中的多址方式224

7.4.3 卫星通信系统的多址分配制度227

7.4.4 卫星通信的体制228

7.5 VSAT网与地球站229

7.5.1 VSAT网简介229

7.5.2 VSAT的网络结构229

7.5.3 VSAT网的多址方式230

7.5.4 VSAT站231

7.6.1 IDR概述233

7.6.2 IDR地球站233

7.6 IDR和IDR地球站233

7.6.3 数字电路倍增设备(DCME)234

7.7 移动卫星通信系统235

7.7.1 概述235

7.7.2 海事卫星通信系统(INARSAT)236

7.7.3 LEO陆地移动卫星通信系统238

7.8 Ka波段和EHF波段卫星通信系统238

7.8.1 Ka波段系统简介238

7.8.2 Ka波段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历史239

7.8.3 Ka波段卫星通信系统的有关特性240

7.8.5 EHF波段卫星通信系统的进展241

7.8.4 Ka波段卫星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特点241

7.8.6 日本在EHF波段卫星通信系统方面的有关实验242

7.8.7 欧洲EHF波段卫星通信系统的有关实验242

7.8.8 EHF波段卫星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243

第8章 电信传输网络管理245

8.1 电信网络管理技术基础245

8.1.1 面向对象的管理方法246

8.1.2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247

8.1.3 管理者/代理248

8.2 电信管理网络(TMN)248

8.2.2 用于TMN的计算机系统互联模型249

8.2.1 的基本概念249

8.2.3 TMN的管理功能模型253

8.2.4 TMN的物理结构253

8.3 SDH传输管理网(SMN)255

8.3.1 SMN的物理结构255

8.3.2 SMN管理系统的软硬件实现256

8.3.3 网元层管理功能257

8.3.4 网元管理层的功能259

8.3.5 网络管理层的功能261

参考文献26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