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债法分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陈华彬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084594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22页
- 文件大小:91MB
- 文件页数:340页
- 主题词:债权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债法分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合同3
第一章 合同法总论——走向合同的世界3
第一节 合同的涵义与对合同关系的规范3
一、何谓合同3
二、对合同关系的规范5
三、合同自由原则7
四、格式交易条款的合同8
五、合同的拘束力9
第二节 合同原则与合同的种类(类型)10
一、合同原则10
二、合同的种类(类型)11
第三节 合同的成立——合同的缔结(订立)24
一、基于要约与承诺的合致(合意)成立合同24
二、引起合同之债的要约、承诺的特殊形式35
第四节 合同的相对效力原则40
一、合同的相对效力原则40
二、涉他合同46
第二章 合同的效力52
第一节 概说52
第二节 合同履行请求权53
第三节 双务合同债务履行过程中的牵连性53
一、双务合同中债务的牵连性53
二、双务合同履行上的牵连性——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56
三、双务合同存续上的牵连性——风险负担62
四、情事变更原则64
第四节 合同的终止67
第三章 合同的终了69
第一节 合同终了的诸形态69
第二节 合同的解除70
一、解除的涵义与功用70
二、法定解除的要件71
第三节 合同终了后的当事人的关系77
第二部分 侵权行为81
第四章 侵权行为法总说81
第一节 侵权行为(法)概要81
一、何谓侵权行为81
二、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86
三、侵权行为责任与合同责任88
四、损害赔偿与损失补偿90
第二节 侵权行为法的功用91
一、损害的回复(损害的补偿)功用91
二、抑制(预防)功用(功能)93
三、制裁(惩罚)功能或功用95
四、其他有关对受害人(被害人、被侵权人)予以救济的制度95
第五章 一般侵权行为的成立要件101
第一节 概要101
一、侵权行为的一般成立要件101
二、须加害人自己实施侵权行为102
第二节 违法性102
一、违法性的涵义102
二、人格利益的保护105
三、家族关系中的地位的保护110
四、财产利益的侵害112
五、公害与生活妨害114
第三节 故意与过失115
一、故意与过失的涵义115
二、过失的定式化118
三、交易往来安全义务123
四、过失与违法性的关系124
第四节 损害的发生126
一、损害的涵义126
二、未确定的损害的赔偿127
三、抵押权侵害127
第五节 因果关系128
一、因果关系的构造128
二、事实的因果关系128
三、因果关系的证明133
四、事实的因果关系被否定时的处理:特别是关于医疗事故136
第六节 抗辩事由137
一、违法性阻却事由(侵权行为责任阻却事由)137
二、无民事责任能力140
第六章 一般侵权行为的法律效果142
第一节 一般侵权行为的救济方法142
一、金钱赔偿原则143
二、名誉遭受毁损时的恢复(回复)原状144
三、停止侵害的请求145
第二节 损害赔偿请求权的主体149
一、一般的损害赔偿请求权人149
二、间接受害人150
三、侵害生命的损害赔偿请求权人153
第三节 损害赔偿的范围155
一、理论构成的对立155
二、应赔偿的损害158
三、损害赔偿数额的调整161
第四节 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法性质164
一、抵销的禁止164
二、赔偿人代位164
三、商谈(协商)与后遗症165
第七章 对他人的侵权行为的责任(一):监督义务人的责任166
第一节 特殊侵权行为概要166
第二节 无民事责任能力人的监督义务人责任168
一、涵义与特性168
二、监督义务人责任的成立要件169
三、法定监督义务人(法定代理人)的责任性质172
四、监督义务人的免责173
五、求偿关系174
第八章 对他人的侵权行为的责任(二): 使用人(雇佣人)责任175
第一节 使用人(雇佣人)责任的涵义与要件175
一、使用人(雇佣人)责任的涵义175
二、使用人(雇佣人)责任的要件176
第二节 代理监督人的责任与使用人(雇佣人)责任的效果182
一、代理监督人的责任182
二、使用人(雇佣人)责任的效果182
第三节 使用人(雇佣人)责任与表见代理的粘连183
第四节 使用人(雇佣人)责任与国家赔偿法184
第九章 多数人侵权行为责任185
第一节 概要185
第二节 多数人侵权责任的涵义与体系186
第三节 共同加害行为187
第四节 共同危险行为188
第五节 教唆、帮助侵权行为191
第六节 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192
第十章 特殊侵权行为194
第一节 产品责任194
一、产品责任概要194
二、产品责任的涵义与成立要件195
三、制造业者等主张不承担责任的抗辩198
四、我国《侵权责任法》对产品责任的规定199
第二节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200
一、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比较法观察200
二、我国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202
第三节 医疗损害责任204
一、医疗损害责任的涵义204
二、医疗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与成立要件204
三、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206
四、医疗过失推定207
第四节 环境污染责任207
一、环境污染责任的涵义与归责原则207
二、环境污染侵权的举证责任207
三、两个以上污染者造成损害的责任承担207
四、因第三人的过错污染环境的责任207
第五节 高度危险责任208
一、概要208
二、《侵权责任法》对高度危险责任的一般规定208
三、民用核设施致害责任209
四、民用航空器致害责任209
第六节 饲养动物损害责任210
一、饲养动物损害责任概要210
二、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责任的成立要件210
三、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的赔偿责任216
第七节 物件损害责任216
一、《日本民法》中的土地工作物责任216
二、《侵权责任法》上的物件损害责任220
第八节 定作人的责任222
一、定作人责任的成立要件222
二、定作人责任的法律效果:损害赔偿223
第九节 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责任223
一、概要223
二、网络用户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225
三、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225
四、网络服务提供者对网络用户侵权行为承担责任226
第十节 国家赔偿法中的损害赔偿责任226
一、《日本国家赔偿法》中的损害赔偿责任226
二、我国《国家赔偿法》对损害赔偿责任的规定230
第三部分 无因管理233
第十章 无因管理概要233
第一节 无因管理于民法中的地位、旨趣与功用233
一、无因管理于民法中的地位233
二、无因管理制度及其规则的旨趣与功用234
第二节 无因管理与法律行为的关联235
一、无因管理与法律行为235
二、无因管理与民法对意思表示、法律行为的规定的适用236
三、无因管理中的意思能力、行为能力236
第三节 紧急无因管理与无因管理和特别法237
一、紧急无因管理237
二、无因管理与特别法237
第十二章 无因管理的成立要件240
第一节 管理人并无管理他人事务的法律义务240
一、何谓义务240
二、是否存在管理义务的判断时间241
三、公务员实施的救助与医疗行为242
第二节 为他人243
一、须具有为他人(利益)的意思243
二、事务的他人性244
第三节 开始(着手)了事务的管理245
一、事务245
二、管理246
三、开始246
第四节 管理人所为的事务管理合于本人的意思或利益246
一、无因管理成立要件中的本人的意思或利益247
二、应该尊重的本人的意思、利益247
三、无因管理的追认248
第十三章 无因管理的效果249
第一节 无因管理的对内效果249
一、违法性阻却249
二、管理人的义务250
三、本人的义务:费用偿还义务253
第二节 无因管理的对外效果256
一、以管理人的名义实施的法律行为256
二、以本人的名义实施的法律行为256
三、无权代理的追认257
第十四章 准无因管理258
第一节 非为了他人的对“他人事务的管理”258
第二节 准无因管理的学理与思想259
一、肯定说259
二、否定说260
第三节 准无因管理的比较法上的判例260
第四部分 不当得利263
第十五章 不当得利概要263
第一节 不当得利的涵义与法史上的演变脉络263
一、不当得利制度的涵义263
二、不当得利制度的演变脉络263
第二节 不当得利的本旨、效果与功能267
一、不当得利的本旨与效果267
二、不当得利制度的功能268
第三节 不当得利制度的存立基础与类型化268
一、不当得利制度的存立基础268
二、不当得利的类型化269
第四节 不当得利于民法典、民法教义学及教科书中的体例安排与地位273
第五节 公法上的不当得利请求权273
一、概要273
二、公法上的不当得利请求权的成立要件与法律效果274
第十六章 不当得利的一般成立要件276
第一节 由他人的财产或劳务中受利益276
第二节 因受益而致他人遭受损失277
第三节 受益与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277
第四节 无法律上的原因(法律上原因的阙如)278
第十七章 由他人的财货中获得的不当得利:侵害利得280
第一节 由他人的财货中获得的不当得利的返还请求权的发生280
一、由他人的财货中取得不当得利的情形(因由)280
二、与所有物返还请求权的关系281
三、法律上的原因281
第二节 由他人的财货中获得的不当得利的返还义务282
一、以金钱而为返还282
二、应返还的利得的数额(金额)283
三、返还利得额时应加减的金额283
四、当事人的过责程度的考量284
第十八章 给付不当得利——给付利得286
第一节 给付不当得利的涵义、功能与成立要件286
一、涵义与功能286
二、成立要件286
第二节 基于表见性合同的给付的情形287
一、一方的给付不当得利287
二、双方的给付不当得利288
三、给付不当得利返还内容的多样性289
四、当事人过责的状态的影响289
第三节 基于合同以外的表见性原因的给付不当得利290
第四节 给付系为履行道德上义务的情形290
第五节 非债清偿291
一、狭义的非债清偿(明知无债务的清偿)291
二、清偿期限未到来的债务的清偿292
三、他人(譬如第三人)对债务的清偿293
第六节 不法原因给付293
一、概要293
二、因不法原因给付而不得请求返还的成立要件294
三、符合以上要件时的法律效果295
四、实例分析与判例的倾向296
五、不法原因给付制度的适用范围296
六、不法被给付的物的所有权的归属298
第十九章 多数当事人间的不当得利299
第一节 多数当事人间的不当得利概要299
第二节 多数当事人间的不当得利的主要类型299
一、我国台湾地区学理的认识与分类300
二、日本学理对多数当事人间的不当得利的认识与分类302
第三节 多数当事人间不当得利的具体案型考量303
一、多数当事人间的“给付利得型”不当得利303
二、多数当事人间的“侵害利得型”不当得利312
主要参考文献317
后记322
热门推荐
- 472903.html
- 202596.html
- 3856981.html
- 774160.html
- 3476426.html
- 243402.html
- 926621.html
- 2503762.html
- 2984406.html
- 14093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773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081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426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640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548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612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02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25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69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05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