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南黄淮新生界底部含水层沉积特征和工程性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葛晓光著 著
- 出版社: 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93032X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134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144页
- 主题词:新生代-含水层-沉积结构-研究-黄淮平原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南黄淮新生界底部含水层沉积特征和工程性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区域地质条件与新生界底部含水层1
1.1 区域地理概况1
1.2 区域地层2
1.2.1 上太古界Ar22
1.2.2 下元古界Pt12
1.2.3 青白口系Qn2
1.2.4 震旦系Z2
1.2.5 寒武系∈3
1.2.6 奥陶系O3
1.2.7 石炭系C~二迭系P3
1.2.8 侏罗系J~白垩系K~下第三系E3
1.2.9 上第三系N~第四系Q4
1.3 区域地质发展史4
1.4 基岩含水层与新生界松散含水层8
1.4.1 基岩地层主要含水层8
1.4.2 新生界松散沉积物孔隙含水层(组)9
1.4.3 新生界底部孔隙含水层(组)11
第2章 沉积物颗粒几何特征15
2.1 沉积物粒度分析15
2.1.1 粒度分布15
2.1.2 粒度统计参数19
2.1.3 粒度参数分析19
2.2 沉积物形态分析23
2.2.1 石英砂表面结构23
2.2.2 砾石形态23
第3章 含、隔水层的分布及其控制因素27
3.1 底含厚度分布规律27
3.2 底含上覆隔水层厚度分布规律29
3.3 地质构造对含、隔水层分布的影响30
第4章 沉积物来源与古生态分析34
4.1 底含沉积物岩石、矿物性质34
4.1.1 砾石的岩性特点34
4.1.2 细颗粒沉积物的矿物成分与结构34
4.2 底含沉积物物源分析37
4.3 三隔的地球化学性质与成因分析39
4.4 底含、三隔形成时代与古生态特征41
4.4.1 沉积物形成时代42
4.4.2 沉积物形成的古生态背景43
第5章 新生界底部沉积物的水理性质46
5.1 沉积物基本水理性质分析46
5.1.1 底含沉积物基本水理性质46
5.1.2 底含上覆粘土隔水层沉积物基本水理性质46
5.2 影响水理性质的沉积结构因素50
5.2.1 粒度结构对水理性质的影响50
5.2.2 压实作用对水理性质的影响56
第6章 新生界底部含水层的水文地球化学性质58
6.1 地下水的主要组分58
6.1.1 新生界松散含水层水质主要组分58
6.1.2 煤系地层涌水水质主要组分61
6.1.3 石炭系、奥陶系灰岩水质组分62
6.1.4 矿井涌水硬度变化趋势63
6.2 地下水溶元素组合64
6.2.1 吸附性碱金属、碱土金属64
6.2.2 重金属元素65
6.2.3 含氧酸元素65
6.3 地下水环境同位素66
6.3.1 放射性环境同位素氚66
6.3.2 稳定环境同位素氘和氧-1867
6.3.3 放射性同位素碳-1469
6.4 含水层结构与水化学成分的关系69
第7章 采煤引起的新生界底部松散含水层失水71
7.1 采矿疏排水导致的新生界底含失水现象71
7.1.1 厚新生界松散层覆盖区的矿井涌水71
7.1.2 矿井排水与底含失水的联系71
7.2 影响底含水涌入矿井的因素75
7.2.1 底含富水性75
7.2.2 岩石断层与裂隙发育情况77
7.2.3 煤岩柱的厚度与岩性78
7.2.4 水头梯度81
7.2.5 开采方式81
第8章 底含的失水压缩与地面沉降84
8.1 底含的失水方式84
8.1.1 底含的失水基本原理84
8.1.2 释水层位84
8.1.3 饱水土层压密固结中的孔隙水压特点88
8.2 底含的压缩与地面沉降90
8.2.1 矿区地面沉降的成因构成90
8.2.2 矿区地面沉降的基本规律91
8.2.3 含水层压缩的基本数学模型95
第9章 南黄淮矿区立井井壁破裂机理与防治100
9.1 南黄淮厚松散层分布区煤矿立井井壁破裂现象100
9.2 井壁破裂机理分析103
9.2.1 构造运动说103
9.2.2 施工质量说104
9.2.3 渗透破坏说104
9.2.4 温度效应说与冻结井壁融沉说105
9.2.5 井壁纵向附加力说106
9.3 井壁破裂力学特性与数学模型107
9.3.1 井壁变形破坏的物理模拟107
9.3.2 井壁附加应力的数学模型与数值模拟108
9.3.3 力学计算若干问题114
9.4 井壁破裂治理方法115
9.4.1 槽钢井圈加固法116
9.4.2 内层套壁法116
9.4.3 井壁卸压法116
9.4.4 注浆法116
结语121
参考文献125
图版130
热门推荐
- 2359041.html
- 699899.html
- 394434.html
- 478593.html
- 1117225.html
- 2091723.html
- 3638642.html
- 3840710.html
- 3500195.html
- 19618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643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558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915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274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492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883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970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125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31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39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