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我国物权立法难点问题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我国物权立法难点问题研究
  • 陈华彬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3822003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73页
  • 文件大小:181MB
  • 文件页数:388页
  • 主题词:物权法-立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我国物权立法难点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物权与物权法的基础理论1

第一节 物权的名称与物权的概念1

一、物权名称的缘起以及在立法上的正式确立1

二、物权的定义:各种学说的分析3

第二节 物权的起源与罗马法、日耳曼法的物权观念5

一、物权是如何发生的5

二、罗马法、日耳曼法的物权观念7

第三节 物权与债权9

一、物权与债权的二元权利体系及其相对化9

二、物权与债权的差异12

三、物权作用的变迁、物权与债权的交错以及债权的优越地位15

第四节 物权法的性质16

一、物权法为私法16

二、物权法为财产法17

三、物权法为强行法17

四、物权法的固有法性质18

五、物权法具有公共性19

第五节 物权法的发展趋势20

一、物权的国际化潮流20

二、物权种类的增加21

三、物权关系上的意思自治22

四、用益物权的消长23

五、所有权的价值化24

六、担保物权机能的强化与担保形态的多样化24

七、物权与债权的相对化26

第六节 我国物权法的制定27

一、我国物权立法的历史回顾27

二、我国物权法的起草过程32

第七节 我国物权立法中的难点问题概述33

一、物权总则方面的难点34

二、财产所有权方面的难点37

三、用益物权方面的难点42

四、担保物权方面的难点43

五、占有制度方面的难点47

第二章 物权法定主义之存废与物权的类型体系48

第一节 物权法定主义的概念、内容及传统民法承认物权法定主义的理由48

一、物权法定主义的概念与内容48

二、传统民法承认物权法定主义的理由49

第二节 物权法定主义之存废52

一、问题之产生52

二、各种学说53

第三节 物权的类型体系54

一、物权在学理上的分类54

二、各国民法典上的物权类型57

三、我国的物权类型体系59

第三章 物权行为与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61

第一节 物权行为61

一、物权行为概念的形成与评价61

二、物权行为的概念以及与处分行为的关系63

三、物权行为无因性66

四、物权行为无因性的所谓保护交易安全的机能分析70

五、物权行为无因性的缺点、批判和无因性的相对化74

第二节 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与物权法应当采取的模式79

一、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的各种规范模式分析79

二、我国物权法对物权变动规制模式的选择85

第三节 不动产物权变动与公证:采强制与自愿之间的“中间公证制度”88

第四章 物权变动的公示公信原则90

第一节 公示原则90

一、物权公示的概念90

二、物权公示制度的内容91

三、不动产物权的公示—登记93

四、动产物权的公示100

第二节 我国物权法是否应当确立公信力制度103

一、公信原则的意义与作用103

二、不动产登记的公信力104

三、动产占有的公信力106

四、我国物权变动的公示公信原则与我国物权法是否应当确立公信力制度106

第五章 财产所有权制度109

第一节 财产所有权的功能及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109

一、财产所有权的功能109

二、财产所有权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111

第二节 我国物权法应当怎样规定财产所有权112

一、是否规定财产所有权神圣不可侵犯112

二、对财产所有权的平等保护113

三、是否按所有制的性质分门别类规定各种所有权形态113

第三节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研究114

一、我国现阶段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弊端114

二、消除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弊端的思路116

第四节 取得时效研究118

一、基本概要118

二、各国法上的取得时效制度119

三、取得时效制度诸问题分析122

四、我国的时效取得问题130

第六章 土地所有权与空间权体系的形成133

第一节 土地所有权概述133

第二节 土地所有权的基础理论135

一、土地所有权的概念135

二、土地所有权的范围135

三、土地所有权的特性136

第三节 土地的单独所有与共同所有141

一、土地的单独所有142

二、土地的共同所有142

第四节 从土地法到空间法——空间权体系的形成144

一、从土地法到空间法144

二、空间权的比较法考察145

三、空间权的意义、客体与分类148

四、我国物权法应当规定物权的空间权体系152

第七章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154

第一节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萌芽、形成与发展154

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萌芽与形成154

二、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发展156

第二节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基础理论158

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名称158

二、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159

三、区分所有权的特征与种类165

第三节 专有所有权与共有所有权166

一、专有所有权166

二、共有所有权168

第四节 区分所有权人的成员权171

一、区分所有权人成员权的形成、意义与特征171

二、区分所有权人成员权的内容172

三、区分所有建筑物的管理(一)174

四、区分所有建筑物的管理(二)176

第八章 善意取得、遗失物拾得、埋藏物发现、先占、添附及货币所有权183

第一节 善意取得183

一、基本概要183

二、善意取得的比较法观察184

三、善意取得存在的理论基础与经济原因190

四、我国的善意取得制度192

第二节 遗失物的拾得194

一、概念与性质194

二、遗失物拾得的要件194

三、遗失物拾得的效力195

四、关于取得遗失物的所有权197

五、拾得人对遗失物的不法处置197

六、拾得人在特殊场所拾得遗失物198

第三节 埋藏物的发现199

一、埋藏物发现的意义与性质199

二、埋藏物发现的要件199

三、埋藏物发现的法律效果200

四、建议我国将来修改《物权法》或制定民法典时采有限取得埋藏物所有权主义201

第四节 先占202

一、先占的意义与性质202

二、先占的构成要件203

三、先占的法律效果204

四、我国物权法应当规定先占制度204

第五节 添附206

一、添附的意义与立法旨趣206

二、附合207

三、混合209

四、加工209

五、添附的债权效果214

六、我国物权法应分别设立条文规定附合、混合和加工制度214

第六节 货币所有权215

一、货币是民法上一种特殊的物215

二、货币所有权215

三、建议在物权法中规定货币所有权217

第九章 不动产相邻关系218

第一节 不动产相邻关系概要218

一、不动产相邻关系的意义、功能和权源218

二、不动产相邻关系的性质:不动产相邻关系与地役权的差异220

三、不动产相邻关系的演变史222

四、不动产相邻关系中补偿金的种类与性质224

第二节 物权立法对土地相邻关系的规定227

一、邻地地基动摇或其他危险的防免的相邻关系227

二、水的相邻关系228

三、邻地使用的相邻关系230

四、越界的相邻关系232

五、我国的土地相邻关系234

第三节 物权立法对建筑物相邻关系的规定234

一、建筑物相邻关系的意义与类型234

二、建筑物相邻关系的比较法考察235

三、日照妨害240

四、不可量物侵害242

五、我国物权法应当建立完善的建筑物相邻关系制度245

第十章 物权立法中的用益物权248

第一节 用益物权概述248

一、用益物权的意义248

二、用益物权的特质与作用251

三、用益物权的种类253

第二节 是否将准物权纳入物权法中规定256

第三节 地役权研究259

一、地役权的基础理论259

二、地役权的取得266

三、地役权的效力与消灭267

四、空间役权(空间地役权)270

第四节 在物权法中规定居住权的几个问题272

一、各国法上的居住权以及我国确立居住权制度的意义272

二、居住权的法律特征以及居住权与租赁权、借用权的关系274

三、居住权的设立276

四、居住权人的权利义务276

五、居住权的消灭277

第五节 海域使用权研究277

一、基本概要277

二、海域使用权的概念与内容278

三、海域使用权的特征282

四、我国物权立法应规定海域使用权284

第六节 我国物权法应当规定典权285

第七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得转让、抵押286

第十一章 物权立法中的担保物权288

第一节 担保物权概述288

一、担保物权的意义288

二、担保物权的种类289

三、担保物权的本质与特性291

第二节 我国应当建立怎样的担保物权体系294

第三节 抵押权中的立法难点295

一、抵押权的基本概要295

二、抵押权的发展趋势与我国的抵押权立法298

三、所有人抵押权299

四、关于法定抵押权、共同抵押权、财团抵押权、权利抵押权、证券抵押权304

五、企业担保313

第四节 关于责任转质和承诺转质316

一、责任转质317

二、承诺转质319

三、承诺转质与责任转质的差异320

第五节 留置权中的立法难点320

一、留置权概述320

二、关于特殊留置权324

第六节 关于非典型担保325

一、非典型担保基本概要325

二、让与担保330

三、所有权保留336

四、假登记担保342

第十二章 物权立法中的占有制度345

第一节 占有制度概述345

一、占有的意义345

二、占有的沿革与社会作用347

三、占有与相关概念的区别349

四、占有的分类349

五、占有状态的推定353

第二节 占有的本质354

第三节 占有的效力354

一、占有的权利推定354

二、占有人与回复请求人的权利义务356

第四节 占有的保护360

一、占有人的自力救济权360

二、占有保护请求权362

第五节 占有的消灭与准占有366

一、占有的消灭366

二、准占有366

第六节 建议我国物权法将来设详尽条文规定占有制度368

主要参考文献369

后记37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