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共产党科技思想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共产党科技思想研究
  • 曾敏主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ISBN:7220070233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25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38页
  •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科学技术-思想评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共产党科技思想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发展科学技术事业,推动民族伟大复兴18

第一节 发展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厚重遗产18

一 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19

二 近代科技没有在中国诞生的原因22

三 近代中国仁人志士的“科学救国”梦25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的传播及其指导意义30

一 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的启蒙教育30

二 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的曲折发展33

三 坚持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的基本观点35

第三节 对革命根据地科技事业的领导40

一 把科学与抗战建国的大业密切结合起来41

二 推动科技研究与开展科学大众化运动43

三 开创高等科技教育的先河46

第四节 发展新中国科技的根本政治保证48

一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科技的命运48

二 社会主义制度使科技摆脱资本的奴役52

三 社会主义中国为科技的运用和发展开辟了极其广阔的前景55

第二章 推进科技指导思想的理论创新,实现新中国科技事业的新跨越58

第一节 毛泽东科技思想与新中国科技的第一次跨越59

一 毛泽东科技思想的发展脉络59

二 毛泽东科技思想的主要内容63

三 毛泽东科技思想的主要特点67

四 新中国科技事业的第一次跨越71

第二节 邓小平科技思想与新中国科技的第二次跨越74

一 邓小平科技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74

二 邓小平科技思想的理论体系77

三 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历史意义82

四 新中国科技事业的第二次跨越85

第三节 江泽民科技思想与新中国科技的第三次跨越89

一 江泽民科技思想产生的时代特征89

二 江泽民科技思想的理论体系92

三 江泽民科技思想的基本特点96

四 新中国科技事业的第三次跨越99

第三章 贯彻中国特色的科技发展方针,拨正中国科学技术工作的方向102

第一节 新中国科技工作的基本方针102

一 新中国各个时期的科技方针103

二 科技工作要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主战场112

三 努力攀登科技高峰,提高国家科技水平115

第二节 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际合作为辅的原则117

一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发展中国科技事业的基点118

二 “自力更生为主,国际合作为辅”科技方针的发展120

三 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迅速跻身世界科技发展的先进行列125

第三节 百家争鸣是发展科技的重要方式129

一 百家争鸣是发展中国科技事业的长期基本方针129

二 百家争鸣是发展新中国科技事业的方法132

三 百家争鸣是新中国科技民主原则的重要体现136

第四章 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制定和实施科技发展战略141

第一节 发展新中国的科技事业,需要切实可行的战略规划141

一 科技规划是符合现代科技发展规律的管理手段142

二 科技战略规划必须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145

三 研究适应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的科技战略152

第二节 把握现代科技发展的基本特点,妥善处理科技工作的主要关系156

一 实现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的结合156

二 合理配置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力量159

三 建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科技创新体制161

四 促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协调发展164

第三节 强化科技工作的决策机制,确保科技战略的有效实施167

一 改革科技决策机制,加强科技学术领导167

二 强化科技行政领导,确保科技战略规划的执行172

三 利用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组织科技集体攻关175

第五章 改革体制建立机制完善法制,运用现代手段推动科技进步181

第一节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科技发展新体制181

一 建立和完善新中国科技领导体制182

二 原有科技体制的历史作用及弊端187

三 构筑促进科技创新的新型科技体制191

第二节 实现政治优势与市场优势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调动全社会的科技力量196

一 市场机制与宏观管理都是科技进步不可缺少的手段196

二 “稳住一头,放开一片”体现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两种手段结合的内在规律200

三 利用市场经济优势强化社会主义办大事的能力202

第三节 大力加强科技法制建设,依法保障和促进科技进步205

一 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需要科技法制建设作为保障206

二 构建中国特色的科技法律体制209

三 建设保障科技进步的法制环境214

第一节 把握科学创新本质,提高民族创新意识216

第六章 提高民族创新能力,推进科技新发展216

一 科技创新的动力源于科学真理的相对性217

二 推动科技进步,关键是要敢于和勇于创新218

三 科技创新就是扬弃旧义,创立新知220

四 增强创新能力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221

第二节 推进技术创新,实现科技产业化223

一 倡导技术革新、技术革命和技术改造224

二 形成推动技术创新的有效机制229

三 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232

第三节 推进知识创新,增强科技储备235

一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先导和源泉236

二 努力掌握关键领域和科技发展前沿的核心技术240

三 实施国家知识创新工程243

第四节 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247

一 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大战略248

二 真正搞出中国自己的国家创新体系251

三 加强创新主体间的有机联系与分工合作254

第七章 正确执行知识分子政策,造就德才兼备科技队伍258

一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队伍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一部分259

第一节 正确认识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科学界定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259

二 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262

三 又红又专是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本质特征266

第二节 按照人才成长的规律和特点,努力建设富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队伍271

一 培养科技人才是新中国科技事业的迫切要求271

二 造就结构合理的宏大的科技大军274

三 培养年轻创新人才是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任务282

一 改善知识分子的工作条件是基本的基本建设285

第三节 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285

二 规范科技人才的使用和管理288

三 把引进国外智力作为一个战略问题290

四 正确处理关键人才的流动与安全问题292

第八章 遵循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完善科技运行和管理机制295

第一节 多渠道多层次增加科技投入,建立科技工作新型运行机制295

一 改革科技拨款机制,不断增大财政科技投入296

二 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基金制度301

三 运用经济杠杆和政策手段,引导社会力量增加科技投入304

一 科技奖励是中国共产党科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311

第二节 改革科技奖励制度,健全科技激励机制311

二 科技奖励是对科技进步实施宏观调控的有力杠杆314

三 改革和完善科技奖励工作317

第三节 建立知识产权制度,形成社会利益激励机制319

一 知识产权制度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机制319

二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掌握科技发展的命运322

三 加快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325

第四节 正确评价科技成果,推动科技健康发展329

一 改进科技评价方式,提高科技评价质量330

二 把握科技活动的个性特点,制定分门别类的评价标准332

三 坚持“以人为本”的评价原则,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333

四 完善专家评议制和信誉制度,拒绝科技评价的不轨行为336

第九章 夯实中国科技发展的基础,迎接未来科技革命的挑战339

第一节 实现教育与科技的结合,搭建科技进步的智力支撑340

一 坚持教学“生产劳动”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教育工作方针340

二 实施适应科技创新要求的素质教育345

三 发挥高等学校科技研究的重要作用348

第二节 加强科研条件建设,搭建科研支撑平台354

一 创建新中国科研服务体系框架354

二 规定科研后勤保障是党委的工作内容361

三 构建中国科研条件体系365

第三节 提高全民科技素质,奠定科技发展社会基础369

一 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是科技进步重要的基础性社会工程370

二 科学普及工作是提高全民族科学素质的根本途径372

三 反对愚昧迷信抵制伪科学是科技工作的长期任务376

第十章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对科技工作的思想政治领导381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技理论是指导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科技工作的行动纲领382

一 发展科技是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根本指导的必然要求382

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技理论是衡量中国科技工作的根本尺度386

三 实现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技理论为指导与遵循科技工作规律的统一390

第二节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科技工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392

一 强化党抓科技的意识,转变领导科技的方式393

二 健全科技工作领导体系,履行党抓科技的职责398

三 提高领导干部的科技素养,增强驾驭科技发展的能力401

四 人民群众的参与是科技事业发展进步的基本保障406

第三节 正确引导科技的研究利用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409

一 正视科技运用的阶级属性,科技为社会主义服务409

二 建立和完善科技伦理,实行符合人类共同利益的政策引导412

三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技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1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