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论讲疏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论讲疏
  • 刘文勇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巴蜀书社
  • ISBN:7807529202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55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365页
  • 主题词:中国文学-古典文学研究-先秦时代;中国文学-古典文学研究-两汉时代;中国文学-古典文学研究-魏晋南北朝时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论讲疏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学科史1

二、学科史中的有关问题:文学观念以及中国传统社会的性质12

三、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内容20

四、参考书目28

第一编 先秦时期的文论30

第一章 先秦社会与文化30

一、先秦的涵义31

二、先秦的社会特点32

(一)先秦社会是宗法社会32

(二)先秦社会是礼乐社会34

三、先秦的文化特点37

第二章 “诗言志”说及其历史文化内涵39

一、诗言志说在先秦的情况39

二、“诗”为何物?40

三、“志”的内涵44

四、春秋赋诗活动45

五、诗言志说的影响46

第三章 先秦儒家对“文”的思考48

一、概说48

二、孔子关于“诗”的思考51

(一)孔门诗学与仁学52

(二)孔子的中和文化观与诗学观55

(三)兴观群怨说66

(四)诗的实用功能72

三、孟子关于“诗”与“文”的思考73

(一)概说73

(二)普遍人性与共通感81

(三)知人论世说83

(四)知言养气说86

(五)以意逆志说95

四、荀子关于“文”的思想略述99

第四章 先秦道家思想及其对后世文艺思想的影响102

一、概说102

二、道的性质114

三、道与形象116

四、道与言120

五、道与虚静125

六、道与技127

七、道与味129

八、道与美丑131

九、道与物化133

第五章 先秦墨家、法家对“文”的思考134

一、墨家对“文”的看法134

二、法家对“文”的看法136

第二编 两汉时期的文论140

第一章 两汉社会与文化140

一、汉代社会特点140

二、楚化的汉代艺文世界143

三、儒化的汉代思想世界148

四、楚化与儒化的关系视野中的汉代文学思想状态152

第二章 屈原问题上的论争153

一、肯定阶段153

二、否定阶段157

三、再肯定阶段160

四、重新肯定屈原及其作品的文化史意义163

第三章 辞赋问题及其争论165

一、司马相如论辞赋165

二、扬雄论辞赋167

三、班固论辞赋171

四、其他论赋者173

第四章 《毛诗序》中的文学思想174

一、概说174

二、情志合一说179

三、发情止礼说181

四、美刺教化说189

五、主文谲谏说193

六、诗六义说196

(一)诗六义说的渊源196

(二)六义的顺序196

(三)六义的分类197

(四)风、雅、颂的含义198

(五)赋、比、兴的含义199

第五章 王充及其有关“文”的思考203

一、概说203

二、尚用的文章功用观207

三、尚真的文章真实观211

四、尚新的文章创新观216

五、尚通俗的文章语言观219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论224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与文化224

第二章 曹丕与曹植论“文”及“文”的批评250

一、曹丕与《典论·论文》250

(一)文以气为主251

(二)文章不朽论255

(三)审己度人论257

(四)四科八体说259

二、曹植的文章观与批评观260

第三章 陆机与《文赋》265

一、概说265

二、创作过程论269

三、想象与灵感论273

(一)想象论273

(二)灵感论276

四、文章体裁与文章风格论278

第四章 刘勰与《文心雕龙》281

一、概说281

二、《序志》与《文心雕龙》的总体情况289

(一)书名的缘起289

(二)写作的缘起291

(三)《文心雕龙》的理论结构295

(四)《文心雕龙》的篇数及文化原因302

(五)写作《文心雕龙》的基本态度303

三、“文之枢纽”中的核心思想303

四、“论文叙笔”与南朝时期的文笔观念311

五、“剖情析采”部分中的文学思想317

(一)神思论318

(二)心物论323

六、知音论327

第五章 钟嵘与《诗品序》334

一、概说334

二、《诗品》写作缘起与收录编排原则338

三、钟嵘的诗史观340

四、对物感说的发展343

五、批评玄言诗,主张滋味说345

六、批评事类诗,主张直寻、自然英旨349

七、批评永明体诗,主张自然音律351

八、钟嵘的诗歌功用论353

后记35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