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语言学导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社会语言学导论
  • 防炜,周土宏,申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 ISBN:9787501238347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78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89页
  • 主题词:社会语言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社会语言学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0.1 社会语言学的性质1

0.2 社会语言学产生的背景4

0.2.1 社会语言学产生的理论背景4

0.2.2 社会语言学产生的外部条件5

0.3 社会语言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7

0.3.1 社会语言学的理论意义7

0.3.2 社会语言学的实践意义7

第一章 微观社会语言学11

第一节 引言11

1.1 拉波夫的社会语言学方法论11

1.2 我国的社会语言学研究13

第二节 语言变异15

2.1 语言变异15

2.1.1 与语言变异相关的几个概念15

2.1.2 影响语言变异的社会因素16

2.2 语言变化24

2.2.1 语言变化——“进行中的变化”24

2.2.2 语言变化规则25

第三节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27

3.1 社会语言学调查28

3.1.1 调查准备29

3.1.2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33

3.2 社会语言学的调查方法37

3.2.1 抽样调查37

3.2.2 抽样的基本要求42

3.3 调查实例介绍45

3.3.1 马萨葡萄园岛的语音变化研究45

3.3.2 纽约城市方言研究47

3.3.3 我国北京话“女国音”现象研究51

3.3.4 我国北方话鼻韵尾变异研究53

第二章 交际社会语言学59

第一节 引言59

1.1 交际社会语言学的兴起59

1.2 交际社会语言学的特点60

1.3 交际社会语言学的理论核心60

第二节 言语交际63

2.1 语言和社会交际63

2.1.1 交际的需求是语言产生的动因63

2.1.2 语言的发展和社会交际67

2.2 言语交际行为72

2.2.1 言语交际的构成元素72

2.2.2 言语交际的基本过程76

2.3 言语交际的基本原则77

2.3.1 合作原则78

2.3.2 礼貌原则83

2.3.3 得体原则85

第三节 交际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基础89

3.1 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89

3.1.1 “交际能力”的提出89

3.1.2 “交际能力”理论体系90

3.2 甘柏兹的互动社会语言学理论92

3.2.1 会话策略92

3.2.2 语境化理论93

3.2.3 “言语共同体”理论94

3.3 列文森的礼貌理论96

3.3.1 面子理论体系96

3.3.2 列文森礼貌理论体系99

第四节 跨文化交际102

4.1 文化与跨文化交际103

4.1.1 文化内涵104

4.1.2 跨文化交际内涵107

4.1.3 跨文化交际的核心108

4.1.4 跨文化交际的特征110

4.2 跨文化交际中语言和文化的关系111

4.2.1 语言对文化的影响111

4.2.2 文化对语言的影响112

4.2.3 语言与文化关系的调查实例分析114

4.3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117

4.3.1 语言层面的文化差异118

4.3.2 非语言层面的文化差异120

4.3.3 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126

4.3.4 文化差异的克服130

4.4 跨文化交际言语行为对比分析131

4.4.1 道歉行为对比131

4.4.2 恭维行为对比138

4.4.3 拒绝行为对比142

4.4.4 问候行为对比146

4.4.5 致谢行为对比147

4.4.6 告别行为对比148

4.5 斯科隆跨语篇交际理论的提出及应用148

4.5.1 跨语篇交际150

4.5.2 跨语篇理论的实例分析155

第三章 宏观社会语言学163

第一节 引言163

第二节 语言接触164

2.1 语言的借用和融合165

2.1.1 借词165

2.1.2 语言的融合和混合167

2.2 双语(多语)和双言169

2.2.1 双语和双言169

2.2.2 调查实例分析170

2.3 语码转换与语码混用172

2.3.1 语码的分类172

2.3.2 多重语码现象174

2.3.3 语码转换175

2.3.4 影响语码转换的因素178

2.3.5 语码混用184

2.3.6 语域和语体186

2.4 语言扩散187

2.4.1 语言扩散的研究187

2.4.2 影响语言扩散的因素188

第三节 语言规划190

3.1 语言规划概述190

3.1.1 语言政策190

3.1.2 语言规划191

3.1.3 语言规划的分类192

3.2 语言地位规划和语言本体规划193

3.2.1 语言的地位规划194

3.2.2 语言的本体规划198

3.3 语言规划的基本方法和步骤201

3.3.1 语言规划的基本方法201

3.3.2 语言规划的基本步骤203

3.4 语言规划的基本原则204

3.4.1 科学性原则204

3.4.2 稳妥性原则206

3.4.3 经济性原则207

3.4.4 政策性原则207

3.5 语言规划的意义208

3.5.1 对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意义208

3.5.2 语言规划对语言本身的意义209

第四节 我国的语言规划209

4.1 新中国成立前的语言规划209

4.1.1 文字改革方面209

4.1.2 书面语改革方面211

4.1.3 语言标准化方面212

4.2 新中国成立后的语言规划213

4.2.1 汉字的规范和改革213

4.2.2 《汉语拼音方案》215

4.2.3 推广普通话216

4.3 少数民族的语言规划218

4.3.1 语音标准化219

4.3.2 改革、创制文字219

4.4 当前中国的语言规划220

4.4.1 强势语言、强势方言与母语安全问题220

4.4.2 汉字的规范222

4.4.3 《语言文字规范手册》解读223

4.4.4 社区功能转变背景下的语言规划调查分析228

4.4.5 港、澳语言政策230

4.4.6 经验总结232

第五节 社会语言学与语言教学233

5.1 交际能力教学234

5.1.1 交际能力与教学模式234

5.1.2 教学的交际过程235

5.1.3 几种教学法的分析238

5.2 社会语言学与第二语言教学240

5.2.1 交际能力理论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影响240

5.2.2 其他理论的影响242

5.2.3 双语教学244

5.2.4 我国的双语教学246

5.3 社会语言学与母语文教学248

5.3.1 我国语言文字政策的制定249

5.3.2 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制定249

5.3.3 中小学语文的口语交际教学252

第六节 社会语言学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264

6.1 社会语言学与方言学264

6.1.1 社会语言学理论对方言学研究的影响264

6.1.2 社会语言学方法对方言研究的影响266

6.2 社会语言学与商业广告266

6.2.1 社会语言学理论对商业广告的影响266

6.2.2 实例分析267

6.3 社会语言学与法律实践269

6.3.1 社会语言学理论在法律实践中的应用269

6.3.2 实例分析270

参考文献27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