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理科教师教学行为发展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理科教师教学行为发展研究
  • 梁永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228351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80页
  • 文件大小:96MB
  • 文件页数:297页
  • 主题词:理科(教育)-教师-课堂教学-课堂行为-研究-中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理科教师教学行为发展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引论1

一、背景1

二、问题的提出3

三、研究的问题19

四、研究的意义20

第二章 文献综述21

一、科学的本质21

二、促进学生科学本质观的一般方法24

三、促进教师科学本质观发展的研究29

四、促进教师科学本质教学行为的研究34

五、科学本质教学行为的主要方面35

六、文献综述小结38

第三章 科学本质观、科学本质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的基本关系40

一、科学本质观40

二、教师科学本质观对科学本质教学行为的影响42

三、教师科学本质教学行为对学生科学学习的影响45

第四章 研究的设计和过程48

一、研究的范式48

二、研究的对象48

三、实践研究活动及其进展50

四、研究工具61

五、数据资料的收集、处理和分析65

第五章 研究的发现(一):理科教师科学本质观的发展68

一、6位在职教师科学本质观发展分析68

二、B组理科教师科学本质观发展分析89

三、C组理科教师科学本质观发展分析108

四、理科教师科学本质观发展小结127

第六章 研究的发现(二):理科教师科学本质教学行为的发展131

一、6位在职教师科学本质教学行为发展分析131

二、B组理科教师科学本质教学行为发展分析144

三、C组理科教师科学本质教学行为发展分析182

四、理科教师科学本质教学行为发展小结223

第七章 影响教师科学本质观及其教学行为的课程因素226

一、对我国理科课程标准的分析226

二、对我国现行理科教科书的分析228

三、对“优秀”教学案例的分析238

四、课程因素分析小结243

第八章 研究的结论和建议245

一、总结和结论245

二、建议249

三、关于进一步研究的建议256

附录258

附录1 “分子”教学设计案例258

附录2 “化学式与化合价”教学设计案例261

附录3 “化学键”教学设计案例264

附录4 科学本质观调查问卷268

参考文献270

后记280

表1-1 理科教师对科学本质观主要方面作答的期望水平情况12

表4-1 A组6位在职教师基本情况48

表4-2 B组14位理科教师基本情况49

表4-3 C组21位理科教师基本情况49

表4-4 A组在职教师专题研讨性学习活动内容51

表4-5 传统科学本质观和当代科学本质观的结构性比较57

表4-6 三类实践研究活动的内容比较60

表4-7 科学本质观评价参考标准61

表4-8 理科教师科学本质教学行为水平评价参考标准64

表5-1 6位在职教师实践前后科学本质观统计量68

表5-2 6位在职教师实践前后科学本质观t检验69

表5-3 6位在职教师“科学知识以经验为基础的本质”的水平比例71

表5-4 6位在职教师“科学中的观察、推论和理论的本质”的水平比例74

表5-5 6位在职教师“科学理论和规律的功用及其之间的关系”的水平比例76

表5-6 6位在职教师“科学知识的创造性和想象性”的水平比例78

表5-7 6位在职教师“科学知识的负载理论本质”的水平比例79

表5-8 6位在职教师“科学知识的暂定性本质”的水平比例80

表5-9 6位在职教师“科学知识植根于社会和文化背景之中”的水平比例81

表5-10 6位在职教师实践前后科学本质观关键表述变化83

表5-11 B组理科教师实践前后科学本质观统计量89

表5-12 B组理科教师实践前后科学本质观t检验90

表5-13 B组理科教师“科学知识以经验为基础的本质”的水平比例91

表5-14 B组理科教师“科学中的观察、推论和理论的本质”的水平比例95

表5-15 B组理科教师“科学理论和规律的功用及其之间的关系”的水平比例98

表5-16 B组理科教师“科学知识的创造性和想象性”的水平比例99

表5-17 B组理科教师“科学知识的负载理论本质”的水平比例101

表5-18 B组理科教师“科学知识的暂定性本质”的水平比例103

表5-19 B组理科教师“科学知识植根于社会和文化背景之中”的水平比例105

表5-20 C组理科教师实践前后科学本质观统计量108

表5-21 C组理科教师实践前后科学本质观t检验109

表5-22 C组理科教师“科学知识以经验为基础的本质”的水平比例110

表5-23 C组理科教师“科学中的观察、推论和理论的本质”的水平比例112

表5-24 C组理科教师“科学理论和规律的功用及其之间的关系”的水平比例115

表5-25 C组理科教师“科学知识的创造性和想象性”的水平比例117

表5-26 C组理科教师“科学知识的负载理论本质”的水平比例119

表5-27 C组理科教师“科学知识的暂定性本质”的水平比例121

表5-28 C组理科教师“科学知识植根于社会和文化背景之中”的水平比例123

表5-29 B组理科教师和C组理科教师实践后科学本质观差异性t检验126

表6-1 6位在职教师实践前后科学本质教学行为比较统计量131

表6-2 6位在职教师实践前后科学本质教学行为比较t检验132

表6-3 B组理科教师课程学习前后科学本质教学行为发展比较统计量145

表6-4 B组理科教师课程学习前后科学本质教学行为发展比较t检验145

表6-5 B组理科教师“教学目标构建”水平发展比例146

表6-6 B组理科教师“教学目标构建”水平发展比较统计量147

表6-7 B组理科教师“教学目标构建”水平发展比较t检验148

表6-8 B组理科教师“教学主题设计”水平发展比例153

表6-9 B组理科教师“教学主题设计”水平发展比较统计量154

表6-10 B组理科教师“教学主题设计”水平发展比较t检验155

表6-11 B组理科教师“区别观察和推论”水平发展比例160

表6-12 B组理科教师“区别观察和推论”水平发展比较统计量160

表6-13 B组理科教师“区别观察和推论”水平发展比较t检验162

表6-14 B组理科教师“注重产生式”水平发展比例165

表6-15 B组理科教师“注重产生式”水平发展比较统计量166

表6-16 B组理科教师“注重产生式”水平发展比较t检验167

表6-17 B组理科教师“反思性活动设计”水平发展比例171

表6-18 B组理科教师“反思性活动设计”水平发展比较统计量172

表6-19 B组理科教师“反思性活动设计”水平发展比较t检验173

表6-20 B组理科教师“作业设计”水平发展比例177

表6-21 B组理科教师“作业设计”水平发展比较统计量177

表6-22 B组理科教师“作业设计”水平发展比较t检验179

表6-23 C组理科教师课程学习前后科学本质教学行为发展比较统计量183

表6-24 C组理科教师课程学习前后科学本质教学行为发展比较t检验183

表6-25 C组理科教师“教学目标构建”水平发展比例185

表6-26 C组理科教师“教学目标构建”水平发展比较统计量186

表6-27 C组理科教师“教学目标构建”水平发展比较t检验187

表6-28 C组理科教师“教学主题设计”水平发展比例190

表6-29 C组理科教师“教学主题设计”水平发展比较统计量191

表6-30 C组理科教师“教学主题设计”水平发展比较t检验192

表6-31 C组理科教师“区别观察和推论”水平发展比例197

表6-32 C组理科教师“区别观察和推论”水平发展比较统计量198

表6-33 C组理科教师“区别观察和推论”水平发展比较t检验199

表6-34 C组理科教师“注重产生式”水平发展比例204

表6-35 C组理科教师“注重产生式”水平发展比较统计量205

表6-36 C组理科教师“注重产生式”水平发展比较t检验206

表6-37 C组理科教师“反思性活动设计”水平发展比例210

表6-38 C组理科教师“反思性活动设计”水平发展比较统计量210

表6-39 C组理科教师“反思性活动设计”水平发展比较t检验212

表6-40 C组理科教师“作业设计”水平发展比例215

表6-41 C组理科教师“作业设计”水平发展比较统计量216

表6-42 C组理科教师“作业设计”水平发展比较t检验217

表7-1 现行理科教科书分析内容及对应的版本229

表7-2 现行理科教科书科学本质教学行为水平231

表7-3 “优秀”教学案例来源238

表7-4 “优秀”教学案例的科学本质教学行为水平239

图4-1 A类实践活动进程52

图4-2 B类实践活动进程56

图4-3 科学本质教学行为自我监控系统58

图4-4 C类实践活动进程59

图6-1 6位在职教师“教学目标构建”水平发展132

图6-2 6位在职教师“教学主题设计”水平发展134

图6-3 6位在职教师“区别观察和推论”水平发展135

图6-4 6位在职教师“注重产生式”水平发展138

图6-5 6位在职教师“反思性活动设计”水平发展140

图6-6 6位在职教师“作业设计”水平发展14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