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胡泳著 著
- 出版社: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3375622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69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379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影响-社会生活-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1
一、现实背景1
二、研究问题的界定3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6
一、信息社会理论6
二、网络政治学14
三、新媒体理论17
第三节 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20
第四节 本书基本框架26
第一章 公私之辨28
第一节 古代社会与自由主义的不同视野28
第二节 阿伦特:公共空间与人类行动37
第三节 市民社会:从黑格尔到葛兰西45
第四节 哈贝马斯的理想情境52
第五节 重思公与私59
第二章 共有媒体72
第一节 电控空间72
一、场所的变幻不居72
二、在场和缺场75
第二节 共有媒体78
一、互联网的媒体特性78
二、共有媒体85
第三节 共有媒体的种类90
一、电子邮件列表(electronic mailing list)90
二、讨论组(discussions group)91
三、聊天(chat)94
四、博客(web log)95
五、播客(podcasting)96
六、维基系统(The Wiki Model)99
七、社会性软件(social software)与虚拟社区(virtual community)102
八、协同出版(collaborative publishing)104
九、XML联合(XML syndication)105
十、对等传播(P2P,Peer-to-Peer)107
十一、视频分享(video sharing)109
十二、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MMORPG)111
第四节 共有媒体同大众媒体的关系113
一、新闻组织113
二、新闻记者117
三、新闻产品119
四、新闻受众120
第三章 共有媒体中的个人表达123
第一节 网上的自我124
一、网上的自我发现之旅127
二、认同的多重性132
三、人格与网上的行为差异135
四、真实的自我?138
第二节 裸露的人群141
一、比特城里的陌生人141
二、自恋的文化145
三、获取看客的注意力151
四、迷失在人群中155
第三节 信息时代的隐私157
一、从敞视、单视到全视157
二、三种隐私权162
三、隐私的概念164
第四节 重建隐私167
一、没有秘密的社会167
二、生活在暗影中171
第四章 共有媒体中的公共领域是否可能176
第一节 公共领域理论对新媒体的适用性176
一、会场的衰落176
二、从原子公共领域到比特公共领域179
第二节 网络讨论的参与者183
一、统计学肖像183
二、发言者和潜水者194
第三节 网络讨论的代表性201
一、网络讨论者能否代表公众201
二、网络讨论的话题是否符合公众兴趣208
第四节 网络讨论的品质214
一、匿名220
二、责任感223
三、平等性225
四、男性主导的文化226
五、话语方式229
第五章 共有媒体对公私边界的重构233
第一节 两个平行的过程235
一、公共空间的私人化235
二、私人空间的公共化241
第二节 共有媒体的个人性与公共性246
一、博客的双重特性247
二、公私混杂的网络环境252
三、矛盾的组合256
第三节 生产者与消费者合一259
一、产消合一者259
二、内容经济学261
三、参与式新闻265
四、观众进场了270
第四节 实现公共领域的理想275
一、营造社区归属感275
二、灵活决定匿名政策276
三、保持平等279
四、鼓励慎议279
五、培育良好的公共话语280
第六章 中国语境下的网络公共领域284
第一节 公私领域与中国社会284
一、近现代中国私域与公域的分化284
二、“伟大让位于魅力”294
三、建设中国的公共领域300
第二节 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背景304
第三节 网络“舆论场”的兴起307
第四节 博客在中国314
第五节 中国政府对互联网的管制318
第六节 互联网改变中国?328
结论332
参考文献335
后记361
热门推荐
- 622331.html
- 837932.html
- 1285212.html
- 2781319.html
- 899398.html
- 2406591.html
- 3434155.html
- 3198285.html
- 1104984.html
- 4244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804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682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196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305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786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991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463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401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415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1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