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人民通史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舜徽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235244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742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771页
- 主题词:中国-通史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华人民通史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 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和自然地理、经济地理概况4
二 我国的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8
三 我国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历史变化12
四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17
(一)各民族在全国范围内的分布情况18
(二)各民族共同开发边疆、创造文化23
(三)各民族共同抵抗侵略、保卫国土26
(四)各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及其对国家的贡献30
五 我国历史上的几项伟大工程34
(一)灌溉工程34
(二)航运工程38
(三)长城工程40
六 我国历史上的六大古都43
(一)长安43
(二)洛阳44
(三)开封44
(四)北京45
(五)南京46
(六)杭州46
七 我国历史上的政区划分和人口统计48
八 我国各行政区内的面积、人口及重要城市56
(一)直辖市56
北京市56
天津市56
上海市56
(二)省57
河北省57
山西省57
辽宁省57
吉林省57
黑龙江省57
陕西省58
甘肃省58
青海省58
山东省58
江苏省58
浙江省58
安徽省59
江西省59
福建省59
台湾省59
河南省59
湖北省59
湖南省60
广东省60
四川省60
贵州省60
云南省60
(三)自治区61
内蒙古自治区61
宁夏回族自治区6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1
广西壮族自治区61
西藏自治区61
九 全国各大地区内的气候、土壤和物产情况63
(一)东北地区63
(二)华北地区66
(三)西北地区68
(四)西南地区70
(五)华中地区72
(六)华南地区75
(七)东南地区76
十 我国的自然资源80
(一)水资源80
(二)土地资源81
(三)能源资源82
(四)矿产资源83
(五)动物资源84
十一 我国的交通运输86
(一)铁路87
(二)公路91
(三)水运93
(四)航空96
十二 散布在全国范围内的各省重要通邑大埠97
北京97
天津98
石家庄99
邯郸100
秦皇岛101
承德101
沈阳103
旅大104
抚顺104
长春105
哈尔滨106
呼和浩特106
济南107
青岛107
烟台108
曲阜108
太原109
大同110
西安111
咸阳112
延安112
银川113
兰州114
嘉峪关115
敦煌115
西宁116
乌鲁木齐117
拉萨118
成都118
重庆119
自贡120
昆明121
大理121
贵阳122
遵义123
南宁124
桂林124
柳州125
广州125
韶关126
潮州127
深圳128
长沙128
常德129
武汉130
宜昌131
江陵132
郑州133
开封133
洛阳134
合肥135
屯溪135
南昌136
景德镇136
九江137
南京137
上海138
无锡139
苏州139
镇江140
扬州141
连云港142
杭州143
宁波144
绍兴144
福州145
厦门146
泉州146
台北147
高雄148
十三 散布在全国范围内的远古重要文化遗址149
元谋150
西侯度151
蓝田151
郧县152
观音洞152
匼河152
周口店153
南召153
大窑村154
和县154
桐梓154
马坝154
大荔155
长阳155
鸽子洞155
周口店新洞156
丁村156
河套156
下川157
峙峪157
虎头梁157
灵井158
许家窑158
柳江158
山顶洞159
小南海159
麒麟山159
十八站160
八仙洞160
圆山160
资阳161
磁山161
裴李岗161
甑皮岩162
罗家角162
大溪162
河姆渡162
仰韶163
大坌坑163
马家浜164
屈家岭164
青莲岗164
马家窑165
四坝滩165
新乐165
昂昂溪166
石固166
崧泽166
半坡167
龙山167
薛家岗168
筑卫城168
良渚168
大汶口169
陵阳河169
大河村170
新开流170
马桥170
卡若171
平粮台171
王城岗171
二里头172
东下冯172
齐家坪172
大赉店173
辛店173
琉璃河173
牛头城174
殷墟174
周原175
远古没有阶级、没有剥削的社会——原始社会184
进入有阶级、有剥削的社会以后190
一 统治阶级的改朝换代190
(一)奴隶社会190
夏朝190
商朝192
西周195
东周——春秋、战国时期199
(二)封建社会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体的出现与递变211
秦朝211
汉朝219
西汉219
东汉233
三国时期240
魏241
蜀245
吴247
晋朝250
西晋250
附:西北、北方各族割据政权的分立和形势256
东晋263
南北朝270
南朝270
北朝276
隋朝282
唐朝291
五代十国308
宋朝314
北宋314
南宋326
元朝337
明朝345
清朝364
简短的结论382
二 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385
(一)奴隶社会385
(二)封建社会388
甲 痛苦的农民388
地主的剥削388
官僚的压迫392
豪强大姓的专横395
高利贷者的掠夺398
乙 痛苦的工人401
手工业工人被迫为统治阶级服役401
统治阶级所给予手工业工人的重重压迫403
统治阶级对城市手工业的破坏406
家庭手工业的被摧残和生产技术不易改进提高的原因408
丙 痛苦的妇女410
统治阶级内部对妇女的约束411
反映在女教课本中的精神枷锁412
最高统治者对妇女的摧残415
贵族、官僚、地主、商人对妇女的摧残418
妇女肢体被残毁的事实——缠足420
包办婚姻的罪恶423
妇女嫁后受虐待、被离弃的痛苦425
广大妇女在“贞烈”的虚名下牺牲了428
三 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431
(一)帝王生活的侈靡431
(二)帝王的愚昧和残暴434
(三)皇室、贵族、官僚、地主的骄奢淫逸437
四 被压迫阶级的反抗和革命443
(一)奴隶社会的奴隶起义和国人暴动443
(二)封建社会的农民大起义446
秦末农民大起义446
西汉末年的农民大起义450
东汉末年的农民大起义454
东晋末年的农民大起义458
隋末农民大起义463
唐末农民大起义468
两宋时期的农民大起义472
元末农民大起义478
明末农民大起义482
清代晚期的农民大起义485
一 农业生产方面495
(一)生产工具的发明496
(二)生产粮食方法的改进与提高499
(三)杂粮、蔬菜和树木的大量生产503
(四)施肥、治种和灌溉的技术讲求506
二 在生产实践中取得的各种知识510
(一)对天文方面的瞭解510
(二)掌握了晴雨寒暑的一般规律514
(三)依照时令、节气进行生产活动516
(四)计算方面的发明518
(五)找到了度量衡的标准521
(六)发明了辨别方向的工具——指南针524
(七)发明了火药526
(八)通过长期与自然界接触,辨认了更多的动物、植物和矿物528
三 饮食内容的日益丰富531
(一)把豆子变成多种多样的副食品531
(二)利用剩余粮食酿酒535
(三)创造出制糖的方法539
(四)制茶的方法和种类543
(五)榨取植物油脂,并不断扩充其用途546
(六)凭藉不同的自然条件提炼各种食盐550
四 生活资料的多方面发展555
(一)把房屋修建得牢固而适用555
(二)治丝、绩麻、植棉,丰富了衣服的材料558
(三)制车造船,使交通运输更加便利561
(四)将泥土变成适用而美观的陶器与瓷器564
(五)冶铸技术的成就568
(六)发明了造纸术571
五 生活资料的进一步美化575
(一)布帛上加添了好看的色彩576
(二)出现了丰富多彩的刺绣与挑花579
(三)把墙壁绘画得更美丽582
(四)用泥土塑造各种形象585
(五)在铜器上面刻成很多花纹和文字588
(六)琢出了各种玉器591
(七)刻石技术的普遍运用594
(八)木雕的精巧596
(九)制造漆器的高度发展599
六 努力改变自然环境603
(一)修治道路603
(二)架设桥梁605
(三)兴筑城垣607
(四)凿造井渠608
(五)展开对洪水的斗争,抵御自然灾害610
七 创造出保健的方法612
(一)重视饮食起居的清洁卫生612
(二)讲求环境卫生615
(三)注意身心保养619
(四)锻炼体魄的几种方式622
(五)健身术的多方面溶化625
(六)杂技的不断发展627
八 掌握了治疗疾病的方式与方法632
(一)医药知识,是长期对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632
(二)从人体解剖中取得了医理的根据635
(三)生理的分析638
(四)病理的分析640
(五)诊断的方式642
(六)医疗的内治法——汤药644
(七)医疗的外治法——针灸647
(八)不断吸取外来知识,改进固有的医学649
(九)医学上的总结工作651
九 创造了文字656
(一)文字创造的过程和保存在古代文字中的生活图影656
(二)文字由少而多的发展途径665
(三)文字发展过程中的扬弃工作668
(四)字形由繁而简的必然趋势671
十 创造了文学679
(一)远古人民歌唱的内容681
甲 关于抒情方面的681
乙 关于纪实方面的684
丙 关于说理方面的686
(二)人民歌唱被统治阶级采集和排斥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687
(三)民间叙事诗的高度发展691
(四)民间抒情诗的原始形式694
(五)历代杰出的诗人,都是由学习人民歌唱而成功的699
(六)表现在谣谚中的憎和爱702
(七)民间讲说故事的形式和内容706
综述:我国历史上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712
(一)农学方面的成就712
(二)生物学方面的成就715
(三)医药学方面的成就718
(四)数学方面的成就721
(五)天文、气象学方面的成就724
(六)物理学方面的成就728
(七)冶金、化学方面的成就730
(八)地学方面的成就733
(九)水利、建筑工程方面的成就736
(十)其他事物发明方面的成就739
热门推荐
- 1026074.html
- 1708407.html
- 2328126.html
- 1891766.html
- 3404879.html
- 1374807.html
- 2343266.html
- 1945403.html
- 2968639.html
- 21185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787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723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875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061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807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983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933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121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14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