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张世英:哲学回想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张世英:哲学回想研究
  • 林可济,黄雯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71831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43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56页
  • 主题词:张世英-哲学思想-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张世英:哲学回想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绪论 思想历程:从哲学史家到哲学家1

一、生平1

二、研究黑格尔哲学的专家4

三、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与新哲学观的提出8

第一章 新哲学观的核心范畴:新的“万有相通”一“万物一体”17

一、人生的两种“在世结构”17

二、两种“在世结构”在哲学史上表现为三个阶段21

三、个人精神发展的三个阶段25

四、后主客关系的“万有相通”—“万物一体”:真善美统一的新哲学观28

第二章 新哲学观在哲学、文化诸领域的体现(一)40

一、本体论与认识论40

(一)两种超越:纵向与横向41

(二)两种目标:相同与相通44

(三)两种超越的途径:思维与想象47

(四)两种无限观:“思维的无限”与“想象的无限”51

(五)两种真理观:“符合说”与“去蔽说”55

二、伦理道德观60

(一)人与世界的两重性:“被使用的世界”与相遇的世界”60

(二)“人类中心主义”与“民胞物与”说62

(三)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66

(四)建立道德律的两种方式:对话与独白67

三、审美观69

(一)审美意识是人与世界融合的产物69

(二)“典型说”与“显隐说”73

(三)两种语言观80

(四)从审美与道德的关系而言,审美高于道德82

第三章 新哲学观在哲学、文化诸领域的体现(二)92

一、历史观92

(一)古今之间的融合与紧张92

(二)传统与现在96

(三)历史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97

(四)中心与周边99

二、科学观100

(一)科学与道德:科学的自由精神与知识向善的精神100

(二)科学与审美:想象与自由的精神108

(三)发展科学与提高人文素质的关系115

(四)科学认识的抽象性与审美、道德的具体性118

(五)“科学认识”与“人生领悟”121

三、宗教观121

(一)宗教与科学:以宗教感情作为推动科学研究的原动力122

(二)宗教与道德:为道德寻找一种无神论的宗教根据132

第四章 人生的最高境界140

一、境界说的由来140

二、张世英的“四种人生境界”与冯友兰的“四种境界”142

(一)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四种境界”说142

(二)张世英先生的四种人生境界说145

三、超越自我之路148

四、哲学是追求人与万物一体的境界之学152

五、提高境界与革新文化的密切联系158

第五章 西方传统文化之现代反思165

一、希腊精神与科学的发展165

(一)希腊精神是理性沉思与热情相结合165

(二)希腊精神在中世纪和近现代的继承和发展168

(三)希腊精神与重实验、讲效用并不相悖170

(四)中西方科学发展前景之展望174

二、西方的基督教与道德176

(一)基督教道德意识中的进取精神176

(二)基督教道德意识中的责任感和平等之爱179

(三)今天的“上帝”:“万有相通”—“万物一体”181

三、西方的基督教与审美185

(一)基督教的审美观:美是对现实的超越185

(二)文艺复兴以后的西方审美意识188

(三)审美与宗教的结合191

四、后现代主义对西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超越196

第六章 中国传统文化之现代反思199

一、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与儒家的伦理道德观200

(一)古代“天人合一”思想与儒家伦理观的历史发展200

(二)从“万有相通”—“万物一体”的视角看儒家的伦理道德观208

二、道家哲学中的科学基因与审美精神212

(一)道家哲学中的科学基因212

(二)道家的审美精神:虚与实的结合221

三、中国化的佛教:禅宗对“主客二分”式的克服和超越227

(一)佛教的传入及其中国化227

(二)禅宗的“真我”与张先生的“本我”229

第七章 中西哲学和文化之总体比较238

一、中西传统文化的根本差异:两种实现自我的方式239

(一)西方传统哲学是要在“超时间”的无限中实现自我240

(二)中国传统哲学是要在时间之内的无限绵延中实现自我242

二、中西传统哲学和文化之间的具体差异246

三、中西传统哲学的转向及其影响255

四、中西文化交流中的相互借鉴259

(一)西方传统哲学的两重性260

(二)中国古代审美文化和道德文化的“永久的魅力”264

(三)时代性和民族性的完美结合265

第八章 中西哲学史上若干重要哲学家哲学思想之比较269

一、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与西方近现代哲学269

二、朱熹与柏拉图、黑格尔;王夫之与黑格尔272

(一)朱熹与柏拉图、黑格尔272

(二)王夫之与黑格尔275

三、王阳明与萨特;李贽与尼采279

(一)王阳明与萨特279

(二)李贽与尼采282

四、老庄与尼采284

五、道家与海德格尔289

余论 研究的方法与新哲学观的意义295

一、进行科学研究方法上的若干特点295

(一)融会古今、贯通中西295

(二)“论”与“史”的结合297

(三)理论与实际生活的结合298

(四)继承与追求、探索、创新的结合303

(五)“思”与“诗”的结合306

二、新哲学观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308

张世英先生学术访谈录黑格尔——西方传统哲学的集大成者和西方现当代哲学的先驱316

附录 张世英学术活动年表简编(1921—2008)336

后记34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