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福建省医药卫生科研课题进展汇编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福建省卫生厅科技教育处,福建省医学情报所编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164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17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福建省医药卫生科研课题进展汇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医药、卫生1
全国草药多因素信息数据库&归筱铭1
计算机病案管理&陈少忠等1
农村卫生院发展对策研究&黄毅敏1
闽西苏区医药卫生的研究&华碧春2
腹泻病文献数据库&朱凯2
福建省医药卫生科研项目数据库&朱凯3
二、预防医学、卫生学3
小肠结肠炎耶氏菌Vw抗原与胞内寄生性和免疫反应的关系&朱忠等3
病原性大肠杆菌调查研究&郑国櫆等4
轮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何家鑫4
局部振动对末梢循环机能损害的调查&罗世昌等5
粘合剂生产、使用工人职业危害调查与防治研究&黄乃清等5
福建省人口的生命统计及死因的分析研究&兰中光等5
日本棘隙吸虫病原生物学及生活史的研究&林金祥6
福建地区小肠结肠炎耶氏菌病流行病学监测及病原学研究&于恩庶6
福建宁化钨矿、福安钼矿和连城铅锌矿中氡及其子体浓度与评价&翁德通等7
福建省间质型煤矽肺的流行病学调查&尹汝泉等7
福建省尘肺系统管理和预测预报的研究&王显宗8
福建省森林工人全死因和肿瘤死亡调查研究&叶君健等8
福建省食物成份表的制订&林清等9
X射线诊断中对病人防护方法的研究&魏木水等9
福建省军团病的调查&陈亢川等9
矽肺患者劳动能力的鉴定&尹汝泉等10
芦笋汁饮料的研制&陈利铭等10
叶形棘隙吸虫福建棘隙吸虫病原学及流行区分布研究&程由注10
吸烟与人体COHb及溶菌酶关系研究&张国贤11
乡镇制鞋业苯中毒的综合治理研究&尹汝泉等11
高压蒸汽灭菌指示胶带的研制&林立旺11
福建省“2000年乡镇工业卫生保健”管理模式研究&王健12
工业污染物对硬骨鱼类环境毒理作用的实验模型研究&商群12
福建省居民主要死因的动态分析与自然社会因素的相关性&周天枢13
福建农村集资医疗与健康保险的可行性研究&张镜源13
致病性弧菌与河弧菌噬菌体研究&陈亢川等14
三资企业石材加工粉尘危害的调查&王显宗14
放射性气溶胶粒径分布&金益和14
福建省食品中挥发性N-亚硝胺含量的研究及对策&林升清15
灭鼠后家鼠群落结构、种群特征的变化及数量恢复的数学模型&洪朝长15
车间空气中三氯杀螨醇测定方法的研究&谢星云16
职业接触有机溶剂(汽油、甲醛)对人体神经精神系统的影响&潘绥16
福建棘隙吸虫新种的病原学与流行病学研究&程由注16
福建同安县外环境中霉菌菌相和产毒霉菌调查&马群飞等17
放射工作人员神经行为测试研究&魏伟奇17
福建省初级卫生保健职业卫生指标达标对策研究&王健18
福建鼠伤寒沙门氏菌调查研究&谢一俊19
控制肠道传染病、改善农村儿童发育的研究&管纪惠19
福建省居民平均寿命及主要死因变化趋势&周天枢20
污水病毒检测及其对消灭小麻的评价&何家鑫等21
福建棘隙吸虫病原生物学研究&程由柱21
成批推广国产X线机改装摄尘肺高电压胸片研究&李希彬22
医学实验动物寄生虫感染的调查研究&林开铅22
城市建设对蚊虫生态的影响及防制对策研究&徐海22
李氏杆菌的实验研究&郭仰霖等23
石材加工行业防尘措施和效果的评价&叶炳杰23
福建省河豚鱼带毒情况调查&马群飞等24
空气中放射性粒子的沉积率&金益和24
小肠结肠炎耶氏菌分子流行病的特征的研究&陈阳24
福州地区4—7岁儿童体格发育与饮食营养有关因素的调查研究&史习舜25
不同时期尘肺病人死因比较分析&陈国龙25
上杭县人畜李氏杆菌发病及病菌携带情况调查研究&王培玉等26
沙溪水污染与致突变关系的研究&林仲26
不同作业工人10年前后肺通气功能变化的研究&梁立徽26
福建省人类细小病毒感染状况的研究&李世清等27
福建省职业中毒流行病学调查研究&陈新弟27
学校控烟试点研究&管纪惠28
平潭县居民死因与环境因素关系&周天枢28
0157大肠杆菌及产志贺样毒素大肠杆菌的调查&郭维植29
影响高仟伏胸片质量原因的探讨&李希彬29
透析——流动注射催化光度法测定尿碘含量实验室尿碘自动分析装置的研制&张亚平等30
尿中微量碘的现场半定量检测方法研究&张亚平等30
三、中国医学31
林如高正骨经验荟萃&林子顺等31
肾炎的中医辩证分型客观指标研究&杜锦海等31
胃痛分型与尿蛋白酶血胃泌素测定的观察&涂福音31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郭鹏琪等32
畲族医药史的调查&陈泽远32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治的研究&杨春波等32
应用动物病理模型进行针灸补泻研究&林宏等33
迁延性腹泻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叶孝礼等33
中西医结合胆系溶石疗法的研究&赵竞成等34
黄耀人临床经验&陈仁杰34
中西医结合诊治原发性低血压&胡锡衷等34
当代中医经验选粹&何松林35
扶正固本对肿瘤病人T细胞亚群的影响&葛振华35
慢性病毒性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刘健生等35
台湾中医药学术情况的研究&曾友长36
补益中药对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调控&李柏龄等36
益气法治疗温病营血分证的实验研究&戴春福等37
台湾中医药动态及医学文献研究&林端宜37
Ⅱ期高血压病中医分型的血浆内皮素、NO、NO/ET关系的临床研究&郑峰37
四、基础医学38
病原性质粒的接合传递和消除实验&林成水38
肠道原虫与腹泻关系的探讨&沙人钰等38
下丘脑——延脑腹面结构与心血管功能中枢系统调节的关系&贾秉均等39
唾液中儿茶酚胺荧光分光光度测定法研究及其临床应用&郑玉聪等40
神经免疫调节作用与脑的定位研究&陈震东40
胆汁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力的来源及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陈道纯等40
Fab与HRP的过碘酸钠标记及其在HBSAg快速灵敏检测上的应用&黄秀旺41
尾壳核等脑区与免疫调节&陈震东41
葡萄球菌肠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潘亮42
脑内注射强啡肽等脑肽对免疫调节的影响&陈震东等42
钩端螺旋体致病株和腐生株的鉴别研究&杨婷婷42
肠道病原菌细菌素的实验研究&林成水43
人工加粬发酵法对自制豆豉产毒素的干预研究&郑君玉等43
人体胚胎骨髓组织细胞发生规律的研究&王仪44
三硝基苯酚对小鼠睾丸细胞染色体的影响&林健钗等44
转HBV-S基因小鼠模型建株的研究&杨善民44
人体血液核磁共振驰豫时间的测量&谢狄霖等45
福建省畲族HLA抗原的调查&胡洁等45
胎儿骨髓B淋巴细胞长期培养研究&赖来俊等45
胃肠道恶性肿瘤中原癌基因C-erbB-2甲基化的研究&金晓明等46
检测革兰氏阴性杆菌五种生化反应的单管培养基及应用&温旺荣46
弓形虫P30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应用于诊断的研究&严延生47
实验兔疥癣病和传染性鼻炎治疗药物筛选及方法学研究&郑景峰47
脉图参数与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性探讨&吴鹭萍48
实验性高血压大鼠视网膜溶酶的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的研究&陈少强48
念珠菌特异基因探针的制备、临床应用以及特异DNA核甘酸序列的测定&沈建箴48
体外保存脐血对其前体细胞分化抗原及细胞化学特征的影响&陈发林49
端粒酶在医学和肿瘤诊断应用研究&杨善民49
ESWL对男女性腺激素水平的影响&陈仕平等50
五、内科学5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发期及缓解期(代偿期)治疗研究&高墀岩等50
心血管疾病的无创伤性诊断方法&林礼务等50
正常老人心功能与大血管自然变化的研究&承木兰51
肺结核流行与化疗控制的研究&吴鸿友等51
核素心血管造影术研究&董惟誉51
结核性脑膜炎的一种新的快速诊断试验—L.P.A试验&吴端溪52
心向量图对肺心病的早期诊断&周其林52
肺心病的研究&周其林等53
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胡锡衷等53
高血压冠心病中风心性猝死的流行病学综合研究&吴可贵等53
溶栓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塞&陈春光等54
高血压动脉硬化病脑生物阻抗功率谱研究&陈东汉等54
心血管病诊断技术(多普勒及超声心动图电脑回顾站)的研究&张善驷等55
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免疫指标的研究&沈晓丽55
高密度脂蛋白亚组分与载脂蛋白对心血管疾病的机理研究&陈碧等55
心脏调搏体表电位对心律失常定位诊断的研究&柯文沅56
用免疫学方法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沈晓丽等56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象对冠状动脉瘘的诊断价值&陈德伟等57
冠心病人雌、雄激素活性转化的研究&关瑞锦57
冠心病和高血压病患者免疫功能状态及PCE对其的调节作用&吴黎明等58
病毒性心肌炎快速检测的建立及推广应用&沈晓丽等58
PC机脉搏波无创性心血管功能检测软件的研制&吴鹭萍58
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及抑制物改变的临床研究&吴黎明59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两周)运动负荷试验的临床应用&戴若竹59
负荷超声心动图及其对早期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研究&陈良龙60
老年冠心病、高血压患者、血循环中ET、EDF和TNF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陈晓春60
美多心安和地奥心血康对扩张型心肌病左室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林荣61
心肌病与病毒性心肌炎关联性的系列研究及治疗探讨&关瑞锦61
应用心率谱研究冠心病与植物神经活性的关系&陈林62
ATP干预核素心室造影对冠心病早期诊断的研究&何品玉62
SPECT心肌灌注显像评估心肌活力&陈文新63
ACE抑制剂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PAI-lmRNA表达的影响&陈晓春63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Ⅰ其因多态性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伍严安64
动态三维(四维)超声评估心脏瓣膜病&郭薇64
逆转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对心律失常影响的临床研究&郭志军65
病毒性肝炎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治疗研究&徐超鹉等65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微量特异快速实验诊断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制和应用研究&戴金等65
甲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安全性及免疫应答的观察&李清奋66
木棉治疗肝炎有效成份的研究&齐一萍等66
部分血液替换疗法在重症肝炎的应用&林榕生67
新的人类肝炎病毒(G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江家骥67
α-干拢素治疗乙型慢肝反应的变量因素预测&林彩文67
混合型生物人工肝系统的建立&陈燕凌68
厦门市戊型肝炎发病率及慢性化研究&廖绵初68
应用99M锝-DTPA测定GFR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侯建明68
糖肾康防治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阮诗玮69
糖尿病患者的静脉血液动力学研究&陈群69
福建省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林丽香70
糖耐量低减者的五年监测研究&陈萱林70
糖尿病性肾病小管间质损伤的早期诊断&黄国良71
老干部常见病发病率调查&施作都71
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功能特点的研究&陈常72
厦门岛长寿老人的流行病学研究&陈治卿72
老年人基础医学研究&刘友尧73
经纤维内镜激光治疗消化道疾病&潘秀珍等73
胃肠激素在胃十二指肠胰腺疾病中的变化&蔡立勉74
B超诊断慢性胃炎&吴幼波等74
生大黄粉加蜂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林平75
VacA基因(+)HP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关系&方莹75
胃肠起搏器的临床应用研究&欧阳守75
慢性胃炎病人胃泌素和生长抑素mRNA表达及蛋白合成&周维湛76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末梢血B、T细胞活性及其免疫调节功能&王苏河等76
Graves病人NK活性和IL-2活性变化的研究&曾德富等77
不同剂量他巴唑对体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活性影响的研究&黄国良等77
Graves病甲状腺组织细胞色素c和bs原酶活性的研究&黄国良78
农药中毒患者的免疫功能与甲状腺激素关系&林星等78
NADH-细胞色素b5还原酶在Graves病甲状腺素生物合成中作用研究&黄国良79
甲状腺刺激抗体测定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临床价值研究&杨丽珠 等79
布氏病鉴别诊断的研究&于恩庶等80
弓形体病理优生关系的研究&于恩庶80
过敏性哮喘的研究&周其林等81
脊髓灰质炎与类脊髓灰质类实验鉴别诊断方法研究&沈晓娜等81
结缔组织病患者中性粒细胞功能的研究&薛士杰等82
NC-ELISA法快速检测狂犬病毒血清抗体&陈阳82
钩虫病流行数学模型及防治方法的研究&杨发柱82
体外高能震波治疗乳糜尿的临床研究&曾明泉83
酶免疫斑点试验在脊髓灰质炎、麻疹诊断上推广应用&张红榕84
流行性红斑性肢痛症流行特点及其因素探讨&何家鑫等84
福建省流行性出血热宿主动物的分布及病毒抗原型别的研究&李世清等84
高泌乳素血症病人的骨密度测定和糖代谢紊乱&郑志群等85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粒细胞功能缺陷机理的探讨&薛士杰等85
系统性红斑狼疮出血和贫血的研究&沈建箴85
福建省肺吸虫病地理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李友松86
闽南经济开发区疟疾流行潜势的研究&张山鹰87
再生障碍性贫血血管内皮细胞活性功能研究&沈建箴87
尿上皮细胞生长因子(hEGF)对糖尿病、胃癌、甲亢、甲减诊断的价值&林哲章87
福建省莱姆病传媒、宿主动物的调查及防制措施的研究&潘亮88
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监测及控制措施的研究&修崇英88
静注丙球为主的综合疗法在重症乙脑的应用研究&苏智军89
HLA-2类基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作用&薛士杰等89
腹透的尿毒症患者红细胞生长抑制物亚因子变化对红细胞生成素效应的影响&吴建平89
梅毒病人血清中HIV抗体监测&胡荔红90
输注载药血小板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研究&宋雄鹏90
六、外科学91
活血散外敷治疗骨折&张安祯等91
外科感染研究&陈国熙等91
B超诊断胸腰段椎管内占位性病变&沈敏海92
肝胆管结石成因的研究&殷风崎等92
高压氧对紫绀型先心病患者心内直视手术前后机体的凝血功能变化的影响&翁国星92
粘合剂应用于脾、肝、肾破裂的临床治疗研究&王万程等93
髌骨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张健新93
体外循环对Von Willebrand Factor的影响及其与术后出血关系的探讨&林峰93
经皮球囊导管心脏瓣膜成形术&黄见亭等94
应用皮下筋膜套接或桥接以修复周围神经机械性损伤的研究&陈文昌等94
电视胸腔镜临床应用研究&翁国星94
直视心脏手术后呼吸道细菌学研究&林惠珠95
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室壁运动以评价冠脉搭桥术效果及影响因素&陈斌95
离体肺保护的实验研究&姚祖武96
白芍总甙在大鼠异位心脏移植中的应用&林峰96
大隐静脉代尿道应用于先天性尿道下裂&徐迪97
U型棒椎弓根钉的研制与临床应用&王春97
红外热像图诊断周围血管病的探讨&汪培清97
动力性心肌成形术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陈道中98
肾盂(肾盏)——膀胱带蒂复合瓣全输尿管再造术&周中泉98
阴囊急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薛思生98
七氟醚氧化亚氮和氧低流量紧闭循环麻醉对肾小管功能的影响&于荣国99
补充内固定+单臂外固定治疗四肢多段粉碎性骨折&郑明99
空肠原位间置代胃术——一种新术式的临床免疫及胃肠激素水平的前瞻性研究&卢辉山99
七、妇产科学100
滴霉片治疗阴道炎的实验研究&林浩然等100
绒毛膜细胞染色体直接制备法&张瑞霞100
高分辩染色体、脆性X染色体、迟复制X染色体的制备以及姐姝染色体互换技术的研究&张瑞霞100
妊娠早期诊断试剂盒的研制&阮克和等101
精液冷冻保存技术和体外受精的研究&陈奕权等101
加强农村围产保健降低孕妇死亡的研究&陈文桢101
分娩止痛的临床及机制探讨&马志全101
胎儿治疗的研究&徐朗澄102
巨大儿发生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邱行光102
米索足妊引产临床研究&宋一一102
米索前列醇与利凡诺中妊引产的对比研究&刘逸萍103
促超排卵最佳方案的探讨&张小燕103
支原体的检测在男性不育及性传播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李启镛103
电视腹腔镜在妇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黄淑彬104
影响热球子宫内膜剥脱术治疗因素的研究及其对卵巢功能的影响&王元佩104
围产期缺氧缺血脑病的预测和高压氧治疗胎儿缺氧的研究&杨茵105
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防治的研究&张瑞霞105
宫腔镜电切术&张泽珍105
八、儿科学106
微量元素锌、铜、铁与儿童生长发育的关系&田道秀等106
小儿腹泻病原菌的研究&吴开宇107
支气管哮喘对患儿肺功能的影响&朱丕兴等107
腺病毒与婴幼儿腹泻关系的研究&吴志潮107
孕妇产妇乳汁与出生婴儿乙肝病毒PCR基因诊断的研究&林爱花108
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筛查、疗效评价和近、远期追踪观察&梁世山108
九、肿瘤学108
恶性肿瘤监测&杨洪瑞108
肝癌舌诊——肝癌线的研究&童国瑔等109
FEP与FAM方案在进展期胃癌化疗的对照研究&黄雪珍109
胃癌的营养干预实验研究&廖惠珍110
胃内环境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潘秀珍110
胃癌患者胃液中多胺水平的研究&邓思珊等111
长乐胃癌高发区胃粘膜活检组织研究&万榕111
胃癌患者尿液荧光分析及其临床应用研究&郑玉聪等112
人胃癌微转移的RT-PCR检测及其临床应用研究&陈瑞川112
人TIL细胞杀伤人胃癌细胞过程的凋亡观察&刘振华113
5—核苷酸磷酸二酯酶同工酶对原发性肝癌及胃肠癌肝转移的检测&潘秀珍113
“B”超引导下无水酒精治疗非手术适应症肝癌&任永富等113
原发性肝癌病理研究&黄培生114
人体原发性肝细胞癌裸鼠模型的生物学特征研究&杨善民等114
同安县肝癌生存率及影响因素分析&史习舜115
肝动脉药物灌注与栓塞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杨维竹115
肝癌药物敏感和诱导分化试验及应用&杨善民116
同安县肝癌病例对照研究&孙昌盛116
肝动脉碘油造影+CT检查诊断微小肝癌及微小肝内转移灶的研究&王清水等117
肿瘤坏死因子和胞必佳介入性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研究&张祥福117
同安饮用水与肝癌关系研究&孙昌盛118
同安人肝细胞癌建株实验研究&杨善民118
常温无血切肝法&黄建富119
小肝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研究&吴幼波等119
原发性肝癌性激素及其受体与内分泌治疗&郑天荣120
海产品污染与肝癌发病研究&孙昌盛120
肝癌镱90(90Y)内照射治疗临床研究&黄长玉121
α1抗胰蛋白酶异质对AFP阴性肝癌诊断价值的探讨&陈燕121
肝癌患者中E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研究&廖绵初122
白血病与冷球蛋白和冷纤维蛋白原血症关系的探讨&余莲122
急性白血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游慧萍等123
白血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受抑的机理及其临床意义&胡洁123
白血病癌基因及其临床应用&金晓明等124
国际标准化白血病细胞化学染色&黎林森124
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的流行病学及防治研究&吕联煌124
急性白血病细胞胞浆抗原表达及其意义的探讨&王少元等125
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的研究及其临床应用&卓光生125
白血病患者血清层粘连蛋白的研究&余莲126
流式细胞术同时研究凋亡调控因子bcl-Fas及MDR-P170在恶性血液病中的意义&陈为民126
MD-DFM方案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灌注与静脉滴注治疗中晚期肺癌临床疗效对比研究&黄诚127
肺癌与巨细胞病毒感染关系研究&柯明耀127
肺癌P170的检测及其对化疗疗效的研究&陈丽珠128
肺癌早期诊断研究&邱庆南128
食管癌全胸段食管切除食管胃吻合器胸顶吻合与“三切口”术式的比较&应敏刚等128
氩激光感生自体荧光光谱诊断食管癌的研究&曾超英129
保留迷走神经干的下咽、颈段食管癌的术式探讨与基础研究&陆伟129
食管癌缩野加量放疗配合中药治疗研究&李建成129
血卟啉—激光诊断治疗癌肿&苏壁泓等130
卵巢粘液性肿瘤的免疫组化研究&施作霖等130
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诊断妇科恶性肿瘤的研究&洪淑琼等130
肾肿瘤与微量元素的相关研究&吴天中等131
胃液中胃癌肿瘤标记的研究&蔡立勉131
LAK细胞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苏颖132
用生物素——抗生物素技术检测肿瘤病人血清中的肿瘤抗体&江云等132
NA+、K+——ATP酶抑制剂抗癌作用&俞昌喜132
地壳化学元素与肿瘤关系&史习舜133
雷公藤治疗实体瘤的研究&郑幼兰等133
逆转肿瘤细胞K562/ADM耐药性的研究&沈世仁133
恶性肿瘤死亡分布与地质医学微量元素分析&陈增春134
红外热像术用于全身浅表肿块诊断的探讨&汪培清134
淋巴因子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体外抗癌效应的研究&苏颖135
PCNA免疫组化和DNA定量测定在肾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和意义&陈梓甫135
介入性放射学在中晚期大肠癌治疗中应用&郑石芳136
核素钆玻璃微球颅内照射胶质瘤的研究&杨卫忠136
长乐市常见恶性肿瘤的发病、死亡及危险因素监测方法的研究&陈增春136
P-9P、PCNA在恶性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研究&陈天萧137
流式细胞术测定DNA在鉴别反应性淋巴细胞增生与恶性淋巴瘤中的价值&谢贤和137
局部晚期乳腺癌动脉区域化疗优化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庄建良137
粘附分子CD54(ICAM-1)、CD44与甲状腺癌转移关系研究&陆伟138
喉癌抑癌基因CDKN2编码蛋白P16与基因表达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沈帆138
32磷胰十二指肠动脉灌注治疗胰腺癌的应用&吴伟岗等138
肿癌细胞及其耐药细胞凋亡诱导因素的研究&苏颖139
流式细胞术在泌尿系肿瘤耐药性研究中的应用&叶传忠等139
鼻咽癌放疗后程配合化疗抑制肿瘤细胞加速再增殖的临床研究&潘建基140
十、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140
脑血管病诊断和治疗的研究&慕容慎行等140
儿童精神疾病的防治研究&罗维武等141
核素脑图研究脑缺血性疾病的血流变化&董维誉等141
脑边缘系统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精神障碍&张俊卿等142
脑缺血性疾病的诱发电位研究&周秀珍等142
先天性智能发育不全的外周染色体观察及遗传学分析调查&傅游143
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和超微结构的研究&陈晓春143
中风后偏瘫的中医康复治疗&陈立典143
绝育手术后精神障碍的临床研究&严德志144
脑卒中康复期的神经电生理监护及评价&周秀珍144
ELISA检测抗心磷脂抗体对脑血管病的研究&雷惠新144
儿童孤独症的研究&罗维武145
脑白质疏松症神经电生理研究&黄华品145
磁带记录24小时脑电图监测在难治性癫痫的临床应用&黄志崧146
脑梗塞应用东菱克栓酶、蕲蛇酶与川芎嗪治疗的临床对照研究&李国前146
MPAS精神分裂症临床与康复研究&郑华胜146
老年性痴呆和血管性痴呆早期诊断的研究&周瑞玲147
脑血管疾病与一氧化氮关系的临床研究&黄炼红147
十一、五官科学148
快速耳用胶的研制及临床应用研究&陈著声等148
我国正常人气导听阈年龄修正值标准的研究&陈明等148
儿童弱视与斜视的研究&林发森等148
中耳乳突生理病理的研究&易自翔等149
血管性疾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研究&童绎等149
内毒素在中耳炎及耳聋发病中的作用&郭养淳等150
Begg正畸技术的应用研究&梁甲兴150
现代口腔白色念珠菌病学的研究&白天玺151
原发性青光眼瞳孔异常改变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傅昆良151
手压喷雾式鼻药瓶的研制&陈著声151
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的临床推广应用&翁祖勋151
复发性口疮的研究&白天玺152
抗眼组织膜抗体与Graves眼病相关性的研究&方志平152
生物陶瓷听骨的临床应用研究&翁祖勋152
十二、药学153
中药材饮片质量和炮制研究——八种陈皮炮制品化学成分研究&归筱铭153
凝血酶样酶注射液的一期临床药理研究&王晴川等153
增液汤的药效学研究&郑兴中等154
90年版国家药典中维生素D测定方法的研究&张怡154
天然药物——绞股兰降脂降压的临床观察&胡美容155
辅助治疗糖尿病的食疗消糖康粉研制&林?石155
青春康提高雌样激素水平的临床观察和作用机理探讨&王元佩155
中草药无机成分的研究&吕安宁155
雷公藤抗炎作用机理的研究&郑幼兰等156
雷公藤内酯的抗炎作用机制&郑幼兰等156
口服普图帕酮控制释放给药系统研究&徐榕青等157
雷公藤根皮炮制的实验研究&夏志林等157
应用线性滴定法测定药品制剂含量的方法研究&刘健民157
从中草药木棉提取分离抗癌活性化合物&齐一萍158
细叶水团花的有效成分研究&林绥等158
雷藤甲素对人LAK细胞杀伤急性白血病细胞活性的影响&金静君等158
雷公藤内脂醇的半合成&夏志林等159
普罗帕酮控释制剂药代动力学研究&徐榕青等159
富锗竹荪的研究&曾伟成159
纵条矶海葵的抗高血压作用研究&王镇辛160
(S)—9—二甲胺甲基—10—羟基喜树碱的不对称合成&郭舜民等160
麻黄灸马钱子炮制机理研究&陈晓亮160
枫杨对雷公藤内酯醇的解毒研究&陈珊珊等161
马齿苋降糖降脂作用的研究&林承才等161
雷公藤明碱等的免疫作用研究&林绥等161
雷藤甲素与其它抗癌药联合应用时协同或拮抗作用的研究&魏一生等16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头孢抗生素的色谱条件优化研究&吴振洁162
15种抗糖尿病中草药的药效学研究&郭舜民等163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分析水溶性维生素药物&叶飞云163
菊花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李宗163
热门推荐
- 642799.html
- 3735108.html
- 2467018.html
- 2972131.html
- 2401683.html
- 3533346.html
- 2658333.html
- 2975867.html
- 1395942.html
- 14212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363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45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444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147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74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65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697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109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21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34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