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传统文学理论的多维拓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传统文学理论的多维拓展
  • 杨再喜,赵洪涛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48709893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26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238页
  • 主题词:古典文学-文学理论-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传统文学理论的多维拓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文学理论典籍篇3

第一章 《尚书·尧典》3

第一节 诗歌的教化功能3

第二节 诗歌的言志功能4

第二章 《论语》10

第一节 “兴、观、群、怨”论10

第二节 中和之美14

第三节 实用的文艺观16

第三章 《孟子》19

第一节 以意逆志19

第二节 知人论世21

第三节 知言养气23

第四章 《庄子》26

第一节 以真为贵26

第二节 言不尽意28

第三节 技中见道30

第五章 《毛诗大序》32

第一节 诗歌产生的心理原因32

第二节 诗歌与社会生活之关系34

第三节 诗有六义36

第六章 《典论·论文》38

第一节 文学的价值和地位38

第二节 文气说39

第三节 文体论41

第四节 文学批评的态度和方法42

第五节 “文学流派”观43

第七章 《文赋》44

第一节 写作目的论44

第二节 创作准备论45

第三节 艺术构思论46

第四节 体貌风格论50

第五节 创作美学论52

第六节 创作灵感论52

第八章 《文心雕龙》54

第一节 神思论55

第二节 情采论61

第三节 时序论64

第四节 物色论66

第五节 知音论73

第九章 《诗品序》78

第一节 对于诗歌本质的探讨78

第二节 诗歌创作的美学原则81

第三节 诗歌鉴赏的“滋味说”83

第十章 《文选序》85

第一节 文学发展观85

第二节 文学本质观86

第三节 文体观87

文学理论名家篇91

第十一章 司马迁的文学思想91

第一节 发愤著书91

第二节 实录求真93

第三节 对屈原的评价96

第十二章 比较视野下的韩愈、柳宗元古文理论100

第一节 文道之关系100

第二节 对作家品格的强调102

第三节 注重学习和创新104

第四节 文学对于人情的泄导106

第十三章 司空图的诗学“四外”论108

第一节 韵外之致和味外之旨108

第二节 象外之象和景外之景111

第十四章 欧阳修“穷而后工”论溯源新辨——以柳宗元、韩愈文学思想之比较为视角113

第一节 欧阳修的“穷而后工”论及其问题的提出116

第二节 “穷而后工”论内涵的丰富程度与柳宗元文学思想更接近118

第三节 “穷而后工”论与柳宗元文学思想的主旨立意更一致120

第四节 欧阳修把柳宗元列为其“穷而后工”论的实践者123

文学理论专题篇127

第十五章 古代小说批评中的史学尺度及其限度127

第一节 担负起史书劝善惩恶的教化功能127

第二节 秉承史学实录求真的记事原则129

第三节 移植史著写作的叙事结构132

第十六章 古代小说批评中史学尺度的文化成因136

第一节 古代小说与史学关系的演变136

第二节 史学意识对古代小说观念的渗透139

第三节 艺术质素上的相通性140

第四节 创作主体的史学思维141

第五节 读者接受的审美心理142

第十七章 古代小说对史学尺度的突破及其原因145

第一节 汉魏六朝:孕育时期145

第二节 唐朝:基本形成时期146

第三节 宋元:发展时期148

第四节 明清:深化和成熟时期149

第五节 原因探析153

文学理论明清风貌篇159

第十八章 明代的诗文批评159

第一节 李东阳的诗文批评159

第二节 “前七子”中李梦阳与何景明的诗文批评162

第三节 “后七子”中王世贞与李攀龙的诗文批评167

第四节 唐宋派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的诗文批评171

第五节 公安派“三袁”的诗文批评178

第六节 “竟陵派”钟惺、谭元春的诗文批评183

第十九章 明代的小说批评186

第一节 李贽的小说批评186

第二节 叶昼的小说批评189

第三节 冯梦龙的小说批评192

第二十章 清代的诗文批评195

第一节 叶燮的诗文批评195

第二节 钱谦益的诗文批评198

第三节 王夫之的诗文批评201

第四节 桐城派方苞、刘大櫆、姚鼐的诗文批评204

第二十一章 清代的小说批评211

第一节 金圣叹的小说批评211

第二节 张竹坡的小说批评214

第三节 脂砚斋的小说批评218

参考文献222

后记22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