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东海陆架盆地第三系煤系烃源岩油气生成与聚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姜亮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139230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158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17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东海陆架盆地第三系煤系烃源岩油气生成与聚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煤成烃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1
第一节 煤成油气田的发现及地质分布1
第二节 煤系烃源岩及油气生成研究现状2
一、煤系烃源岩生烃能力的认识2
二、影响煤系烃源岩生烃能力的研究3
三、煤成烃模式的建立5
四、煤系烃源岩评价5
第三节 煤成烃研究存在的问题6
第四节 研究区勘探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6
第二章 东海陆架盆地的形成与演化9
第一节 区域构造背景9
一、构造运动与构造层序划分11
第二节 盆地的形成与演化11
二、盆地构造演化14
第三节 地层及层序格架18
一、地层18
二、层序地层格架21
第四节 煤系烃源岩沉积环境及分布23
一、主要沉积相和沉积体系23
二、煤系烃源岩厚度29
第三章 煤系烃源岩有机岩石学特征31
第一节 有机显微组分31
一、镜质组32
二、惰质组33
三、壳质组33
四、腐泥组34
五、次生组分35
六、矿物沥青基质36
第二节 有机显微组分组成37
小结40
第四章 主要有机显微组分的化学成分与结构42
第一节 显微傅里叶红外光谱研究42
一、吸收峰归属43
二、不同有机显微组分的研究45
第二节 固体13C核磁共振研究49
一、原理及实验条件49
二、不同有机显微组分核磁共振研究51
三、不同地质时期煤中主要有机显微组分化学成分与结构的对比53
四、东海陆架盆地第三系煤系烃源岩中主要有机显微组分生烃潜力的核磁共振评价56
二、煤及烃源岩二次离子峰归属58
一、TOF—SIMS的基本原理及实验条件58
第三节 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TOF—SIMS)研究58
三、主要有机显微组分TOF—SIMS谱图特征59
四、TOF—SIMS参数讨论62
小结64
第五章 煤系烃源岩生烃特征与潜力评价65
第一节 煤系烃源岩生烃潜力的有机岩石学研究65
第二节 热解—气相色谱(Py-GC)研究67
一、样品分析结果67
二、石炭—二叠纪和侏罗纪煤的对比71
第三节 加水热压模拟实验72
一、实验样品及程序72
二、实验结果72
第四节 煤系烃源岩生烃模式77
小结78
第一节 煤系烃源岩埋藏抬升史79
一、主要烃源岩层位及类型的变化79
二、沉积构造演化79
第六章 煤系烃源岩生烃演化史79
第二节 有机质热演化作用83
一、镜质组反射率剖面83
二、剥蚀厚度的确定84
三、古地温及古地温梯度87
四、主要烃源岩层段原始成熟度的确定93
第三节 煤系烃源岩油气生成史97
一、台北坳陷明月峰组97
二、西湖凹陷花港组和平湖组98
小结100
第一节 源岩可溶抽提物地球化学特征101
第七章 油气源对比101
第二节 原油地球化学特征102
一、原油的物性102
二、标志性化合物特征103
第三节 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106
小结107
第八章 油气运移时间和期次109
第一节 有机包裹体研究109
一、有机包裹体研究与应用109
二、研究样品地质特征及方法110
三、有机包裹体基本特征111
四、有机包裹体成分分析113
五、包裹体均一测温与成岩作用118
六、有机包裹体与油气生成的关系122
一、分析样品及粘土矿物组成和含量123
第二节 自生伊利石测年研究123
二、自生伊利石测年与油气充注时间125
第三节 油气注入期次与时间126
一、西湖凹陷中央反转构造带126
二、西湖凹陷西斜坡带及黄岩地区128
三、台北坳陷128
小结128
第九章 煤成烃资源量及远景预测129
第一节 煤系烃源岩生烃综合评价129
一、有机质丰度129
二、有机质类型130
三、有机质热演化程度131
二、烃源岩分布及厚度132
第二节 煤成烃资源量及远景预测132
一、油气生成量计算公式132
三、残余有机碳含量134
四、残余有机碳恢复系数的确定136
五、生烃图版式的建立139
六、煤系源岩的有机质类型139
七、烃源岩密度140
八、油气运聚系数的确定140
九、油气资源量预测结果140
小结144
结论145
参考文献147
图版说明151
热门推荐
- 653262.html
- 1408813.html
- 3380267.html
- 348992.html
- 2290101.html
- 3255257.html
- 2895442.html
- 3491711.html
- 3605968.html
- 16664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739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224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885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506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613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693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507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224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426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1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