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共生的论域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共生的论域
  • 张永缜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90319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52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262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共生的论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共生:一个作为事实和价值相统一的哲学理念1

一 共生理论的起源1

二 作为自然界进化事实的共生2

三 作为文化价值理想的共生5

四 共生时代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趋向10

马克思共生思想的概览考察——面向现代性反思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种新解读13

一 共生——共同生成的复杂性世界图景14

二 在审美实践中人与自身、他人、他物共同生成18

三 共产主义——人与他人和自然界共同生成的全面实现21

马克思主义共生理论探微26

一 马克思用共生的逻辑来洞悉事物、人和社会27

二 人基于审美实现与他者共生30

三 生产劳动的实践应当是一个人与他者共生的过程33

四 马克思从共生的逻辑提出类的概念及共产主义社会38

马克思多维共生、动态、复杂性的世界演化观42

一 线性观和表现观42

二 马克思的共生的、动态的、多维的、复杂性因果观44

共生的方法论探微46

一 马克思共生方法蕴含46

二 马克思共生方法的具体表述47

马克思共生审美的“人学”逻辑辨析52

一 马克思从共生的视角分析人及其外部关系52

二 审美是马克思实现理解人与他者共生的核心词54

三 马克思从共生审美人学逻辑来分析生产劳动57

四 马克思从共生审美的人学逻辑构思共产主义理想61

共生社会进化观论纲——一种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阐释67

一 和谐社会应当是多元共生、互动发展的社会67

二 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共生社会进化观68

三 共生社会进化观的理论依据与内容阐释69

四 小结75

从社会合理化审视现代性的发展及中国现代化77

一 现代性两个阶段的划分77

二 反思性社会合理化的内涵79

三 社会合理化的当代中国意蕴83

从审美实践走向人的事实与价值相统一的生存样态87

一 人为什么活和如何活是哲学必须回答的问题87

二 人的事实性存在与价值性存在在审美实践中统一89

三 审美实践思想对我们当今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很大的启发92

共生的伦理学考察——基于全球化时代条件下人类面向未来的伦理思考95

一 共生是人类的价值追求95

二 在审美实践中实现共生98

三 共生伦理的表现和内涵概括102

理性的探源、解构与统一:现代性症候的渊薮透析106

一 古希腊哲学中理性观念的提出及其演绎107

二 近代理性发展中的内在分裂108

三 理性的内在分裂埋下现代性危机的祸根及走出现代性危机的探索110

四 从马克思寻找统一努斯与逻各斯走出现代性困境的道路113

共生理念的哲学维度考察116

一 共生是中国文化的价值理想116

二 共生是人类理性思维的共同追求118

三 当代共生理念的基本内涵123

四 构建共生时代的迫切性和历史意义126

“中国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130

一 马克思人学的思考方法和思维路线130

二 马克思关于人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思想的应用和实践133

三 马克思关于人的个性发展、群体发展在历史中的地位转换规律的应用和实践136

共生理念·生态文明·“美丽中国”142

一 共生的基本内涵142

二 共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144

三 共生与审美不可分割148

四 共生理念对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意义150

哈耶克的默会知识与社会的合理化生成153

一 默会知识的激发和汇聚有助于推动社会创新153

二 在市场机制中汇聚默会知识促进社会合理化158

三 哈耶克默会知识理论的启示163

以知识型社会和创新型干部战略增强创新驱动166

一 第三次工业革命对我国的现代化带来巨大挑战166

二 马克思知识共生型社会对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170

三 马克思知识共生型社会对人才强国战略的意义173

应对“修昔底德陷阱”:共生理念与法则177

一 共生理念与共生法则177

二 共生法则的方法机理179

三 共生法则的基本概括及对现实的启示183

共生价值观与构建和谐社会187

一 共生价值观的内涵187

二 以共生价值观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189

三 以共生价值观构建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191

四 以共生价值观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193

和谐社会的公民价值追求:自创生价值观探析196

一 自创生价值观的基本内涵196

二 以自创生个人价值观塑造的和谐社会公民的基本特征198

三 自创生价值观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204

马克思的个体观诠释206

一 马克思个体思想文本表述206

二 马克思个体思想的意义和价值215

以自组织的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运行机制218

一 坚持社会秩序自生自发性和自组织原则构建民主法治的和谐社会219

二 坚持自由的社会存在状态构建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221

三 坚持协同竞争的社会优化途径构建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223

四 以平衡良性运转的社会运行机制构建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224

五 政府合理地行使权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226

马克思关于集体主义的科学内涵及个体与社会历史的发展230

一马克思对社会集体的界定230

二 个人与社会集体的关系:个人为本231

三 社会历史应当尊重个体的发展233

权力本位:中国现代化的绊脚石235

一 权力本位的形成235

二 权力本位的危害237

中国现代化的方向:人本位社会241

一 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三种形态241

二 人本位价值观的内涵242

三 人本位社会的基本特点245

四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人本位社会的孕育和生成247

五 人本位社会生成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248

后记25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