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俗艺术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陶思炎等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出版社
- ISBN:9787553302959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32页
- 文件大小:98MB
- 文件页数:344页
- 主题词:民间艺术-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民俗艺术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何谓“民俗艺术学”1
一、概念界定1
二、民俗艺术学的研究对象3
三、民俗艺术学的学科特点6
四、民俗艺术学建设的任务9
第二节 民俗艺术研究的历史回顾11
一、民俗艺术研究的发轫11
二、中国民俗艺术研究综述15
第二章 民俗艺术学体系论26
第一节 民俗艺术学体系形成的基础26
一、理论建构与领域拓展26
二、学科交叉与文化产业29
第二节 民俗艺术学体系的架构34
一、民俗艺术志34
二、民俗艺术论36
三、民俗艺术史38
四、民俗艺术批评39
五、民俗艺术应用研究44
六、民俗艺术专题研究46
第三节 民俗艺术学体系建设的意义49
一、学科建设意义49
二、实践指导意义49
第三章 民俗艺术学方法论51
第一节 民俗艺术学的调查方法51
一、田野作业重要性及对调查者的要求51
二、民俗艺术田野调查的基本方法54
三、民俗艺术调查的基本手段56
四、其他调查方法的运用58
第二节 民俗艺术学的理论与方法61
一、神话与原型批评61
二、横向与纵向比较研究64
三、阐释与理解研究66
四、艺术符号与象征69
第三节 民俗艺术学的研究取向71
一、多学科交叉影响下综合研究方法的应用72
二、动态过程化与静态图式化研究方法的并行73
第四章 民俗艺术类型论76
第一节 类型划分的基准76
一、类型划分的状况76
二、按时代划分79
三、按地域划分80
四、按功能划分82
五、按民俗类型划分85
第二节 民俗艺术的基本类型88
一、造型类民俗艺术88
二、表演类民俗艺术92
三、口承类民俗艺术98
第五章 民俗艺术特征论102
第一节 民俗艺术特征的具体表现102
一、风俗性103
二、群体性106
三、传承性108
四、象征性110
五、娱乐性113
六、地域性115
第二节 民俗艺术特征的形成基础117
一、民俗艺术特征形成的他律性基础117
二、民俗艺术特征形成的自律性基础123
第六章 民俗艺术功能论128
第一节 何谓功能128
一、功能:需要的满足128
二、功能:创造的动力129
第二节 民俗艺术的基本功能131
一、认识与教化的功能131
二、组织与改造的功能138
三、装饰与满足的功能143
四、纳吉与除凶的功能147
第三节 民俗艺术功能的演进要素150
第四节 民俗艺术功能演进的特点152
一、传承与创新并举152
二、衍生与泛化为主153
三、自用向他用延伸153
第七章 民俗艺术传承论155
第一节 民俗艺术传承的要素155
一、民俗艺术传承的主体要素155
二、民俗艺术传承的时空要素158
三、民俗艺术传承的生活要素161
第二节 民俗艺术传承的结构与层次164
一、民俗艺术传承的结构164
二、民俗艺术传承的层次166
第三节 民俗艺术传承的典型研究170
一、民俗艺术的传承类型170
二、民俗艺术的传承人178
第八章 民俗艺术审美论184
第一节 民俗艺术作为审美对象184
一、民俗艺术作为审美对象的契机185
二、民俗艺术作为审美对象的体现188
第二节 民俗艺术审美的机制与层次191
一、民俗艺术审美的机制191
二、民俗艺术审美的层次194
第三节 民俗艺术的审美形态与表现196
一、民俗艺术的审美形态197
二、民俗艺术的审美表现203
第四节 民俗艺术的审美特征与价值206
一、民俗艺术的审美特征206
二、民俗艺术的审美价值209
第九章 民俗艺术作品论213
第一节 民俗艺术作品的分类213
一、民俗艺术作品的分类语境213
二、民俗艺术作品的分类模式214
第二节 民俗艺术作品的共性和风格差异215
一、民俗艺术作品的共性215
二、民俗艺术作品的风格差异225
第三节 民俗艺术典型作品研究231
一、民俗艺术典型作品的分布231
二、民俗艺术作品的形式语言236
三、民俗艺术典型作品艺术意义的分析238
第十章 民俗艺术应用论242
第一节 民俗艺术应用的对象和符号242
一、民俗艺术应用的本体对象242
二、民俗艺术符号的应用247
第二节 民俗艺术应用的场域253
一、民俗艺术应用场合及空间类别253
二、民俗艺术应用场域的内涵254
三、民俗艺术应用场域及功能发挥255
第三节 民俗艺术的产业发展263
一、民俗艺术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263
二、民俗艺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265
三、民俗艺术产业发展的原则270
四、民俗艺术产业的发展方向272
第十一章 民俗艺术传播论275
第一节 民俗艺术的传播属性276
一、民俗艺术的“传承”与“传播”276
二、民俗艺术传播属性的体现278
第二节 民俗艺术传播的要素构成及模式建构281
一、民俗艺术传播的要素构成281
二、民俗艺术传播的模式建构286
第三节 民俗艺术传播的符号化实现291
一、民俗艺术的媒介性与符号性291
二、民俗艺术符号的结构、层次与分类294
三、民俗艺术符号的传播方式297
第十二章 民俗艺术保护论303
第一节 民俗艺术保护的对象和理念303
一、民俗艺术保护对象的界定、分类与评价303
二、民俗艺术与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304
第二节 民俗艺术保护的背景与价值观基础306
第三节 民俗艺术保护的历史和经验309
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公约的设立309
二、国外民俗艺术保护的历史和经验311
三、中国民俗艺术保护的历史313
第四节 民俗艺术保护的基本原则与方法315
一、民俗艺术保护的基本原则315
二、民俗艺术遗产的调查、评价与登记制度318
三、民俗艺术保护工作的方式和方法321
第五节 民俗艺术保护的主体与资金321
一、民俗艺术保护中的传承主体321
二、民俗艺术保护中的保护主体322
三、民俗艺术保护中的资金问题323
第六节 我国的民俗艺术保护活动324
一、我国民俗艺术保护活动的现状324
二、我国相关保护机构的组织特点324
三、相关法律法规的应用和保护实践325
四、民俗艺术保护中存在的问题326
参考文献329
后记332
热门推荐
- 2872214.html
- 438238.html
- 1145265.html
- 1417789.html
- 1354815.html
- 3865744.html
- 558530.html
- 3239164.html
- 872658.html
- 21394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994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682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71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962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638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325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198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522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120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03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