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中国中小学教师法规研究 1949-2000 兼“能位教育”引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新中国中小学教师法规研究 1949-2000 兼“能位教育”引论
  • 涂怀京著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ISBN:7206074006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82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294页
  • 主题词:教师法-研究-中国;中小学-教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中国中小学教师法规研究 1949-2000 兼“能位教育”引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新中国中小学教师法规研究3

绪论3

一、研究对象与范围4

二、研究现状与问题7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10

第一章 中小学教师法规的历史沿革13

第一节 发轫奠基时期(1949-1956)14

一、中小学教师法规的历史基础14

二、中小学教师法规的初步奠基19

第二节 曲折发展时期(1957-1965)26

一、“左”倾思想对中小学教师法规的冲击27

二、调整带来的转机29

第三节 停滞破坏时期(1966-1976)31

一、“文革”对中小学教师法规的破坏32

二、“两个估计”的炮制34

第四节 恢复改革时期(1977-1992)36

一、拨乱反正与中小学教师法规36

二、教育改革与中小学教师法规39

第五节 规范配套时期(1993-2000)42

一、中小学教师法规的历史突破42

二、中小学教师法规的规范配套44

三、中小学教师法规研究的逐步开展45

第二章 中小学教师法规的主要内容(上)48

第一节 中小学教师管理法规48

一、教师资格制度48

二、教师职务制度55

第二节 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法规62

一、德育工作62

二、智育工作66

三、体育工作72

四、其他工作76

第三节 中小学教师地位奖惩法规78

一、政治经济地位78

二、专业教职地位88

三、奖励与惩罚96

第四节 中小学教师进修培训法规105

一、培训的组织机构105

二、培训的规模重点108

三、培训的保障支持113

第三章 中小学教师法规的主要内容(下)117

第一节 中小学校长法规117

一、校长与管理体制117

二、校长的岗位职责122

三、校长的职务培训126

第二节 中小学班主任法规132

一、班主任的法定任务133

二、班主任队伍的建设137

第三节 民办教师法规140

一、整治消化方针140

二、同工同酬原则145

第四章 中小学教师法规的制定与实施150

第一节 中小学教师法规的制定150

一、教师法律的制定151

二、教师行政法规的制定154

三、教师部门规章的制定156

四、教师法规的清理158

第二节 中小学教师法规的实施159

一、教师法规的行政适用159

二、教师法规的司法适用163

三、教师法规的遵守166

结语170

一、中小学教师法规建设的主要成就170

二、中小学教师法规建设的薄弱环节173

三、中小学教师法治工程的十年百载177

新中国中小学教师法规大事记182

参考文献205

第二部分:“能位教育”引论215

Ⅰ“能位教育”论纲215

一、“能位教育”的内涵与目的215

(一)“能位教育”的当代背景215

(二)“能位教育”的内涵寓意219

(三)“能位教育”的目的愿景225

二、“能位教育”的渊源与聚流225

(一)“能位教育”的儒墨道法渊源226

(二)“能位教育”的科举考试渊源230

(三)“能位教育”的教育实验渊源232

(四)“能位教育”的聚先源汇今流235

三、“能位教育”的课程与教学236

(一)“能位教育”的“养能课程”236

(二)“能位教育”的“培能教学”242

(三)“能位教育”的“统能学习”244

四、“能位教育”的管理与评价253

(一)“能位教育”的行政管理253

(二)“能位教育”的学校管理255

(三)“能位教育”的学生评价258

五、“能位教育”的保障与旗帜261

(一)“能位教育”的保障支持261

(二)“能位教育”的理性旗帜265

Ⅱ“能位校长”探析270

一、“真知灼见”之能270

二、“办学”的“教育家”之位271

三、拒“引诱”“干一辈子”之为271

四、“献身教育事业”之爱272

Ⅲ“统能学习”举隅274

一、注重动作思维的培养,促进立体思维的周贯274

二、遵循“思”“问”互进之规律,优化解决问题之思维过程275

三、提升思维品质,增强思维功效277

后记28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