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信访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赵威著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061282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93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00页
- 主题词:信访工作-中国-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信访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背景理论3
第一章 民意表达的基本理论3
第一节 民意表达的基本定义3
一、民意的概念3
二、民意的结构5
三、民意表达的概念9
四、民意表达的类型与结构10
第二节 民意表达的基本要素13
一、民13
二、客体15
三、意志17
四、路径18
五、对方19
六、环境20
第三节 民意表达的价值与功能20
一、民意表达的价值20
二、民意表达的基本功能27
第四节 民意表达的发生机制37
一、民意表达的环境37
二、民意表达的动力39
第二章 执政党——社会沟通机制47
第一节 沟通与政治沟通47
一、沟通(Communication)47
二、政治沟通(Political communication)49
三、政党——社会沟通机制(Communication mechanism between the party and the People)51
第二节 执政党——社会沟通机制54
一、执政党——社会沟通机制的含义54
二、执政党——社会沟通机制的基本要素55
三、执政党——社会沟通机制形成的要求57
第三节 执政党——社会沟通机制的基本特征62
一、沟通主体的能动性62
二、沟通对象的大众性63
三、沟通渠道的优越性64
四、沟通方式的灵活性65
五、沟通过程的互动性66
第四节 执政党——社会沟通机制的重要意义67
一、增强执政党的社会应变能力67
二、提高执政党的科学决策能力68
三、提高执政党社会利益整合能力69
四、提高执政党的社会控制能力70
五、拓展执政党政治社会化能力71
六、强化执政党政治合法性的基础72
第三章 西方风险社会理论73
第一节 风险社会理论的含义与特征73
一、西方风险社会理论的兴起73
二、风险社会理论的含义与特征77
第二节 西方风险社会理论的主要内容84
一、从生态风险角度透视风险社会84
二、从风险分配逻辑的变化观照风险社会85
三、从科学技术的双重效应探究风险社会86
四、从制度层面分析风险社会88
五、从风险的二元性阐释风险社会89
第三节 风险社会的应对策略90
一、倡导自反性现代化90
二、建立健全安全性策略和决策机制92
三、推行积极福利社会制度93
四、塑造风险伦理和责任伦理94
第四章 社会冲突理论98
第一节 社会冲突的含义98
一、冲突不是社会病98
二、西方对社会冲突的释义100
三、我国对社会冲突的基本认识102
第二节 科塞的社会冲突功能理论107
一、科塞对冲突类型的分析107
二、科塞对冲突功能的分析109
三、科塞冲突功能理论的借鉴意义110
四、冲突制度化机制的问题——安全阀机制112
第三节 科塞的冲突理论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115
一、建立合理的利益调节机制115
二、完善社会管理与社会稳定机制117
第五章 群众路线与群众工作120
第一节 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20
一、探索阶段120
二、初步形成阶段121
三、成熟阶段122
四、执政后的曲折与深化阶段123
第二节 群众路线的理论内涵及价值126
一、群众路线的理论内涵126
二、群众路线的价值意义129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所赋予的群众路线的时代内容134
一、科学发展观中群众路线的内涵134
二、群众路线的时代内容137
第四节 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142
一、新时期群众工作要以巩固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为重要目标142
二、新时期做好群众工作的要点143
三、做好群众工作必须提高党的群众工作能力144
四、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145
第六章 权利救济制度的基础理论148
第一节 权利救济概述148
一、权利与救济148
二、权利救济的分类150
第二节 权利救济的基础理论153
一、权利为什么需要救济153
二、权利救济的价值追求:正义154
三、权利救济的结果:实力——利益平衡156
四、影响救济方法选择的因素157
中篇 信访现象163
第七章 信访现象概述163
第一节 信访163
一、“信访”一词的由来163
二、“信访”的词义解读164
三、“信访”的引申含义166
第二节 信访的属性168
一、关于信访性质的几个误区168
二、信访属性的定位170
第三节 当代信访现象的背景175
一、断裂社会的形成175
二、弱势群体的形成176
三、利益博弈时代的来临177
四、权利觉醒时代的到来178
第八章 中国古代的信访现象180
第一节 中国古代信访现象综述180
一、先秦时期的“信访”180
二、秦至清时期“信访”制度梳理181
第二节 中国古代“信访”制度的评价190
一、“信访”是中国传统的行政方式,其历史源远流长,历代不辍,成为中国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90
二、古代“信访”职能机构属中央集权机构,权力源于帝制190
三、古代信访本质上是民本主义思想的产物190
四、古代“信访”反映了百姓对地方权力制约机制的缺失191
五、朝廷对信访时常处于矛盾摇摆中191
第三节 中国古代信访制度的文化特征192
一、古代信访制度以民本主义为价值诉求192
二、中国传统的信访制度浸透着儒家伦理礼治主义的色彩195
三、古代信访制度蕴涵着浓郁的清官情结196
四、古代信访制度浸染着人治主义色彩197
第九章 域外的信访现象199
第一节 域外信访现象综述199
一、瑞典和英国等国家的议会行政监察专员制度200
二、法国总统府通信局和共和国协调员制度201
三、加拿大的公共保护人制度203
四、德国的行政申诉制度203
五、澳大利亚的行政裁判所制度204
六、日本的行政相谈和苦情制度205
七、韩国的民愿委员会206
八、中国香港的申诉专员制度206
九、我国台湾地区的陈情制度207
第二节 域外相关制度的评价与启示208
一、西方监察专员制度的评价208
二、西方监察专员制度与我国信访制度的比较212
三、国外相关立法的借鉴213
四、国外民众诉愿权利保护途径给我国信访制度的启示215
第十章 当代中国信访与信访制度的演进与发展219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建立至1949年的信访活动219
一、以信访促工人运动发展和政权建设219
二、通过信访体恤民间疾苦221
三、建立中国共产党第一个专职信访机构221
第二节 1949年至1957年信访制度的初步形成222
一、1949年至1957年信访状况222
二、信访制度的初步形成和完善223
第三节 1957年到“文化大革命”前的全国信访工作226
一、信访状况226
二、信访制度曲折中的发展226
第四节 1966年至1977年信访制度受到严重挫折时期229
一、信访状况229
二、信访机构和信访工作230
第五节 1977年到1982年信访制度的恢复阶段232
一、第二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232
二、第三次信访工作会议233
第六节 中国信访制度的新发展234
一、1982年到1995年的信访工作234
二、1995年以来的信访工作235
第十一章 当前中国信访现象分析240
第一节 信访的基本类型240
一、求决类信访240
二、参与类信访242
三、涉法涉诉类信访243
四、举报类信访245
五、申诉类信访246
六、其他类信访247
第二节 当前中国信访形势分析248
一、目前信访形势分析248
二、当前信访形势的原因剖析252
三、影响信访形势的主要因素255
第十二章 《信访条例》的基本内容260
第一节 信访工作基本原则260
一、方便信访人的原则261
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262
三、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原则263
第二节 信访法律关系264
一、信访法律关系的主体264
二、信访法律关系的内容265
三、信访法律关系的客体268
第三节 信访事项的处理程序269
一、信访事项的受理269
二、信访事项的办理271
三、信访事项的复查与复核程序272
四、信访事项的督办程序273
第四节 信访法律责任274
一、信访机构的责任形式以及追究程序274
二、信访工作人员的责任形式和追究程序274
三、信访人的责任形式以及追究275
下篇 信访制度279
第十三章 信访制度概述279
第一节 信访制度、信访体制、信访机制279
一、信访制度279
二、信访体制279
三、信访机制280
第二节 信访制度的功能280
一、信访制度的社会功能280
二、信访制度的政治功能283
三、法律功能287
第三节 当代中国信访制度的意义289
一、信访制度有利于落实群众路线289
二、信访制度有利于反腐倡廉290
三、信访制度有助于公共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292
第十四章 信访体制294
第一节 信访人294
一、信访人的概念294
二、信访人的权利294
三、信访人的义务298
第二节 信访工作机构301
一、信访工作机构概述301
二、信访工作机构的性质303
三、信访工作机构的职权304
四、信访工作机构的义务306
第三节 信访工作人员307
一、信访工作人员的含义307
二、信访工作人员的作用307
三、信访工作人员的素质308
四、信访工作人员的职责311
第十五章 来信、来访、来电处理316
第一节 来信处理316
一、受理程序316
二、处理程序317
三、特殊信件的处理319
第二节 来访处理320
一、群众上访的类型320
二、接访工作的特征321
三、接访工作的方法322
四、特殊来访的处理328
第三节 来电办理330
一、群众来电的基本形式331
二、接听群众电话的应答技能331
三、办理电子邮件应注意的问题332
四、处理群众来电的基本程序332
五、来电办理情况的反馈形式333
第十六章 集体访的处理335
第一节 正确认识集体访335
一、集体访的概念335
二、集体访的性质335
三、集体访的社会影响336
四、集体访的特点337
五、集体访与非法聚集活动的区别337
六、对集体访的基本态度338
第二节 集体访的成因339
第三节 如何正确处理好集体访341
一、处理好集体访的重要意义341
二、处理集体访的要求342
三、处理集体访的主要做法344
第十七章 信访案件查办348
第一节 信访案件查办的含义和分类348
一、信访案件查办的含义及特征348
二、信访案件查办的作用和意义348
三、信访案件查办的分类349
第二节 信访案件查办的原则350
一、职、权、责统一原则350
二、依法办事原则351
三、群众路线原则352
四、实事求是原则352
第三节 信访案件的立案交办和督办353
一、信访立案范围353
二、信访立案交办程序354
三、信访立案交办方式355
四、信访案件督办356
第四节 案件调查处理357
一、信访案件调查组织357
二、信访案件调查步骤和方法357
三、信访案件的定性处理361
第五节 审查结案362
一、审查结案的基本要求363
二、审查结案的基本程序364
第十八章 信访风险评估机制366
第一节 信访风险366
一、信访风险的含义、性质、特征366
二、影响信访风险的因素368
第二节 信访风险评估的含义、性质、特征与价值372
一、信访风险评估的含义372
二、信访风险评估的性质373
三、信访风险评估的特征373
四、信访风险评估375
第三节 信访风险评估的范围、原则378
一、信访风险评估的范围和事项378
二、信访风险评估的评估原则381
第四节 信访风险评估的程序与方法382
一、信访风险评估的程序382
二、信访风险评估的方法385
热门推荐
- 558755.html
- 3064640.html
- 787104.html
- 1289069.html
- 499108.html
- 2564462.html
- 1581466.html
- 1820317.html
- 381527.html
- 19697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631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279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096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147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048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731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748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478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706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54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