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面向21世纪的植物保护发展战略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1世纪植物保护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合编;倪汉祥,成卓敏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04631523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1297页
- 文件大小:217MB
- 文件页数:131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面向21世纪的植物保护发展战略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1世纪植物保护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21世纪初我国植物保护关键技术研究展望3
第一章 概述3
一、农作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的概念与发展3
二、本项研究的目的意义4
三、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与发展趋势5
(一)国外农作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5
(二)我国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开发应用现状6
(三)我国有害生物综防技术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7
四、本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8
(一)农作物产前重大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技术8
(二)农作物产中重大有害生物关键防治技术9
(三)农作物产后储粮病虫鼠害防治技术10
第二章 21世纪农作物生物灾害防御面临新的挑战11
一、重大病虫害种型变异频繁11
(一)、水稻病虫种型不断变异11
(二)、小麦病原菌新小种的形成和发展速度加快11
(三)、玉米病原菌种类不断变化12
(四)、棉花黄萎病出现强致病力落叶型菌系12
二、危险性重大病虫疫情不断传入,对农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12
三、有害生物抗药性不断增强,农药污染环境严重13
四、灾变预警能力差,减灾手段较落后13
第三章 生物灾害监测预警技术15
一、生物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的研究概况15
二、生物灾害监测预警的关键技术16
(一)遥感技术16
(二)全球定位技术19
(三)地理信息系统技术20
(四)人工智能技术21
(五)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技术22
第四章 农作物有害生物自然控制技术24
一、多抗性品种鉴定和利用技术24
(一)农作物抗病虫性利用在病虫害综防中的意义和作用24
(二)国内外农作物抗病虫性研究概况及存在问题25
(三)加强农作物多抗性研究,提高有害生物的自然控制水平26
二、高效天敌昆虫扩繁及利用技术28
(一)生物防治在有害生物可持续治理系统中的作用与地位28
(二)我国天敌昆虫扩繁应用研究的前景及意义29
(三)发展主要优势种天敌昆虫扩繁及利用技术29
(四)建立高效天敌昆虫规模化扩繁及有效利用技术体系35
第五章 有害生物化学信息素及不育防治技术37
一、昆虫信息素防治技术37
(一)昆虫信息素的主要研究内容37
(二)昆虫信息素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38
(三)应用昆虫信息素防治农业害虫应解决的问题38
二、植物它感化合物防治技术39
(一)植物它感化合物与植食性昆虫进化的关系39
(二)植物它感化合物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40
(三)植物它感化合物的提取、分离、鉴定及生物活性组分的检测40
(四)植物化学防御机理和植食性昆虫对其的协调适应41
(五)植物它感化合物对天敌昆虫的影响41
三、不育防治技术42
(一)昆虫核不育防治技术42
(二)昆虫化学不育防治技术43
(三)害鼠不育防治技术43
第六章 农田生态调控技术46
一、重大病害生态调控技术46
(一)发展农作物病害生态调控技术的意义46
(二)控制农作物病害的主要生态调控技术47
二、重大虫害生态调控技术48
(一)发展农作物重大虫害生态调控技术的意义48
(二)控制农作物虫害的主要生态调控技术49
三、农田草害生态调控技术51
(一)发展农田草害生态调控技术的意义51
(二)农田草害生态调控的主要技术53
四、农田鼠害生态调控技术54
(一)农田鼠害生态调控技术的意义54
(二)农田鼠害生态调控的主要技术54
第七章 与环境相容的化学防治技术56
一、环境相容农药的开发应用56
(一)环境相容农药的概念56
(二)开发环境相容新农药56
(三)开发环境相容新农药剂型57
二、安全高效精准施药技术58
(一)发展操作者安全的施药技术58
(二)低容量喷雾技术58
(三)气流辅助喷雾技术58
(四)对靶施药技术59
(五)高工效、省力化施药技术59
三、重大病虫草抗药性监测治理技术60
(一)国内外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研究概况60
(二)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研究的关键问题62
四、农药残留量监测及污染控制技术63
(一)国内外农药残留及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概况63
(二)研究农药残留量监测及污染控制技术63
第八章 储粮病虫鼠害防治技术66
一、高效安全的储粮病虫鼠害化学防治技术66
(一)国内外储粮病虫鼠害的研究与发展概况66
(二)储粮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的研究内容68
二、储粮病虫害的激光防治技术68
(一)储粮病虫害激光防治技术国内外研究概况68
(二)储粮病虫害激光防治技术的研究内容69
三、储粮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技术70
(一)国内外储粮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概况70
(二)储粮病虫鼠害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内容71
四、利用化学通讯改进储粮害鼠的防治技术71
(一)害鼠种内化学信息物质研究72
(二)害鼠种间化学信息物质研究73
第九章 常规技术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组建高层次生物灾害防御体系74
一、高新技术支撑的生物灾害监测预警技术74
二、多抗性品种鉴定和利用技术75
三、高效天敌昆虫扩繁及利用技术75
四、重大害虫化学信息调控技术75
五、重大病虫草鼠害农田生态调控技术76
六、与环境相容农药的开发应用76
七、安全高效精准施药技术76
八、重大病虫草抗药性监测治理技术77
九、农药残留量检测及污染控制技术77
十、农作物产后病虫鼠害关键防治技术77
第十章 应用前景及预期效果78
第十一章 研究基础与条件保障80
第二部分:研究综述83
探讨21世纪我国植物保护策略和技术的发展趋势&郭予元83
植物保护生物技术的发展与思考&黄大昉87
我国农业害虫生物防治研究与应用&杨怀文等91
对我国农药发展的几点看法&陈万义100
21世纪植物保护信息技术的发展战略&沈佐锐104
面对世界贸易组织的农产品检疫&姚文国等111
开创新世纪植物保护工作新局面的几点思考&刘松林115
浅谈生物农药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化进程&冯平章等119
我国小麦病虫发生演替现状和预测对策探讨&姜玉英等126
我国水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取得新进展&何忠全等130
现代农业技术与农业现代化之战略思考&戴小枫142
我国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九五”攻关进展&张东升等150
“九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进展 植物保护学&郑传临154
生物/生物源农药研究的现状与展望&高希武等158
昆虫雷达的发展及研究进展&程登发等168
21世纪植物保护展望&李开本等182
替代分化生物地理学概论&蒋光藻189
新疆棉田主要病虫害的生态控制及应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李国英等195
可持续植物保护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与方法&王玉正201
四川“九五”期间水稻病虫发生规律&廖华明等207
硅与植物真菌病害&刘彩云等210
略论丛枝菌根真菌(AMF)与植物抗病性的研究&冯莉216
天然抗植物病毒病物质及复合制剂的利用现状&杨军玉等221
中国蜡蚧轮枝菌研究进展&谢明等226
水稻纹枯病菌生物学和生态学的研究概况&冯淑杰等232
中国玉米疯顶病发生现状与病害控制策略&王晓明等239
四川省棉花抗枯、黄萎病研究进展&叶鹏盛等244
21世纪广州蔬菜植保发展的思考&何自福等249
北京地区设施蔬菜病害发生动态及对策&李兴红等254
华南地区棚室蔬菜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和可持续控制&王振中等257
我国瓜菜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危害和防治研究概况及问题与对策&朱建祥261
我国烟草病毒的发生与防治&向忠明等266
中国烟草土传病害的现状及其防治&顾钢等271
马铃薯内生细菌研究进展&袁军等277
植物病原菌生理小种(或毒性)命名方法刍议&陈万权281
近几年我国蝗虫发生特点和持续治理对策商榷&雷仲仁等289
昆虫分子神经生物学及其在杀虫剂创制中的作用&欧晓明293
我国昆虫迁飞行为研究概况及进展&程登发等302
影响昆虫对化学气味反应的因子&周弘春311
影响昆虫声通讯的环境因子&姚青等318
稻区蜘蛛群落结构和功能研究的进展与应用前景&王洪全321
水稻重大害虫及综合治理策略与技术研究进展&方继朝326
我国稻区稻象甲危害回升的原因及对策&王德好332
我国水稻抗虫性研究的30年&刘光杰等336
小麦挥发物在小麦-麦蚜关系中的作用&刘勇等340
Bt玉米在玉米害虫持续控制中的作用、风险问题及对策&何康来等344
亚洲玉米螟成虫扩散规律及其在综合防治中的作用&王振营等350
河南省抗虫棉发展概况及发展探讨&邱峰356
浅析转Bt基因抗虫棉对农药使用及人身健康的影响&苏军358
转Bt基因抗虫棉及棉铃虫对其的抗性研究进展&董丰收等361
美洲斑潜蝇发生规律与防治&宫亚军等368
甜菜夜蛾的迁飞研究&江幸福等371
小菜蛾饲养研究进展&张宝鑫376
桃蚜的天敌种类及其应用研究概况&丘雪红等384
我国农田除草剂使用现状与存在问题&冯维卓390
浙江省农田杂草治理的现状和发展对策&虞轶俊394
广东稻田杂草的发生与防除&吴泳梅等399
免耕覆盖玉米田麦秸对玉米和杂草的生化互作&贾春虹402
农田杂草生物防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王庆海等406
“九五”期间宁夏病虫鼠害发生防治情况&刘媛等411
21世纪农药精确使用方法展望&郑加强415
高效低容量施药技术及其配套机具的研究及应用成果转化回顾&吉荣龙等420
试论我国农药剂型的可持续发展策略&黄启良等426
四川生物农药应用现状和前景&罗林明等431
微生物农药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及发展策略&陈志谊435
我国农药创制工作的现状与十五工作重点&李钟华439
农药对立枯丝核菌及其所致病害的影响&周而勋等443
农用抗生素防治植物病害研究进展&王远宏等451
我国在除草剂对作物及其病害影响方面的研究进展&刘焕禄等459
害虫对菊酯类农药的神经不敏感(Kdr)抗性&芮昌辉463
昆虫病毒与害虫生态控制的思考与实践&吕利华469
昆虫寄生线虫防治金龟子的研究进展&周荣艳等475
棉蚜抗药性现状及其分子机制研究&孙鲁娟等481
江西省水稻螟虫发生的主要原因和“十五”期间的发生趋势及防治对策 高扣玉等485
苜蓿昆虫防治与利用研究进展&林荣华等489
苏云金芽孢杆菌(Bt)的杀虫机理及抗性研究概况&梁革梅等499
小菜蛾抗药性机理及抗性遗传研究进展&周程爱等503
转Bt和CPTI双基因抗虫棉花延缓棉铃虫对Bt的抗性&芮昌辉等508
绿色食品蔬菜生产过程中的病虫综合防治&刘顺会513
蔬菜病虫害发生及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闰愫等517
蔬菜农药残留速测方法中若干问题的探讨&陆自强等523
西部开发与害虫生物防治&张龙527
设施农业土壤消毒技术及展望&齐淑华等535
寒优湘晴病虫水稻防治无公害技术规范&陆锡康等540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的病虫控制策略及对策&涂建华等543
《种子法》实施给植物检疫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彭炜等548
当前植物检疫工作的形势及其对策&常兆芝553
基因诊断技术在植物检验检疫中的应用&朱水芳等556
山东省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地理分布研究&华崇钊560
生物入侵与植物检疫&金显忠等566
世纪初农业植物检疫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王福祥572
水果贸易中的检疫:地位、作用与展望&陈乃忠577
植物检疫技术发展新趋势&施宗伟580
植物检疫网络教育系统的初步研究&李志红等583
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及其应用&王桂荣等588
当前植物保护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徐伟钧595
目前我国植保科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初探&秦大宗599
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对策探讨&张卫等602
计算机视觉技术与昆虫数学形态学在植保中的初步应用&赵汗清等605
农民田间学校在农技推广中的作用&陈志群等610
农业生物技术发展现状及其生物安全管理&李仁等615
浅论有害生物多因子调控构想&马晓光等622
实现安徽省植保工作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考&王明勇等626
试述加强植物保护发展山区特色经济的思路和对策&胡质文等630
植物单宁的几种常用定量测定方法&张永军等636
转基因抗虫植物在IPM中的应用&刘学英等639
采用技物结合承包方式推广植保新技术&蒋海霖等643
论提高测报工作效率的对策&朱志良等648
生态农业与生物多样性&李红梅等652
生物多样性在综合治理中的应用&张家兴657
第三部分:研究论文662
甘肃省小麦白粉菌生理专化研究&李继平等662
全国小麦秆锈菌种群动态分析(1995-1999)&姚平等667
我国小麦秆锈病越冬初菌源地的发现及验证&曹远银等671
广东省优质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研究及抗病育种对策&朱小源等676
利用生物多样性持续控制四川水稻稻瘟病&毛建辉等684
四川部份水稻品种白叶枯病抗性鉴定及现状分析&卢代华等690
植物基因活化剂对水稻增产作用和防治纹枯病的效果&李伟等694
重庆市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组成与水稻品种合理布局&韩海波等698
雅安山区玉米纹枯病菌的种群组成&秦芸等702
玉米品种资源对纹枯病的抗性鉴定&张敏等705
玉米生育阶段和叶鞘位对纹枯病抗性的影响&叶华智等709
基因活化剂增强棉花对黄萎病的抗性研究初报&邓先明等714
荆州棉区黄萎病发病特点,流行规律与气象因子的关系&马存等718
棉花黄萎病菌致害棉株落叶的关键因素研究&石磊岩等722
卡那霉素对转基因棉花种子萌发的影响&简桂良等726
工厂化蔬菜生产中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及生态防治策略&魏松红等729
黄瓜黑星病菌酯酶同工酶测定&苗则彦等734
茎瘤芥(榨菜)根肿病及发病影响因素初探&王旭等737
蔬菜病虫害及其无公害防治研究&翁启勇等741
新疆甜菜根腐病发病规律的初步研究&赵思峰等746
Response to Thiabendazole of Helminthosporium solani (silver scurf)Isolated from Potatoes in Yunnan Province&K.Y.Ryu等751
进境西瓜种子中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的鉴定&张祥林等758
重茬西瓜枯萎病防治研究&魏宏儒762
柑桔青霉菌和绿霉菌菌落的分形特征&龚国淑等765
苹果套袋对果实病虫的控害效果及其降低农药残留的作用&于毅等769
生物脱氧控制苹果采后炭疽病初步研究&檀根甲等772
银杏叶枯病发生规律的探讨&周志权等776
中国三大苹果产区枝干轮纹病分生孢子器开口散孢规律及其防治研究 朱世宏等782
运用BIAcore技术研究G蛋白与腺苷酸环化酶的结合反应&陈巨莲等786
麦蚜飞行能力测试研究&田 喆等791
小麦不同播种方式条件下麦蚜及主要天敌种群动态规律研究&李素娟等795
小麦禾缢管蚜发生的长期预报&刘祥贵等799
小麦红吸浆虫发生的温度效应&李修炼等802
小麦近缘野生植物对禾谷缢管蚜的抗性评价&李庆等806
小麦品种(系)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刘顺通等810
氨基酸对不同致害性褐飞虱种群蜜露与氨基酸排泄量的影响&傅强等814
稻飞虱迁飞路径的计算&封传红等820
二化螟水稻种群和茭白种群与寄主的相互关系&赖凤香等828
四川西部稻区螟虫越冬基数的变化与分析&何树林等831
中粳稻区白背飞虱灾变规律及配套控制技术研究&张夕林等834
珠江三角洲稻区害虫种群发生动态及控害策略&黄炳超等840
第一代亚洲玉米螟大发生与越冬温度的关系&文丽萍等846
玉米不同品种对棉铃虫抗性研究&段爱菊等851
不同用药防治策略下BT棉田主要天敌和害虫的种群动态&张惠珍等854
土壤类型对棉铃虫蛹期成活的影响&杨燕涛等858
转基因抗虫棉田间棉铃虫发生及控制技术&张帆等864
转双基因抗虫棉叶棉铃对棉铃虫的生长抑制作用&范贤林等870
转单、双价基因抗虫棉对小地老虎生长发育及营养效应的影响&崔金杰等875
河北省烟粉虱发生初报&姜京宇等881
灭蝇胺及其混剂防治蚕豆南美斑潜蝇试验&赵秀榆等885
南美斑潜蝇生物学研究初报&杨世敏等888
重庆地区美洲斑潜蝇的发生、防治和检疫&赵光潜等891
十字花科叶菜田小菜蛾生态控制系统研究&侯有明等896
甜菜夜蛾研究初报&李巧丝等901
温度对斜纹夜蛾成虫生殖力和存活率的影响&秦厚国等904
温湿度对草地螟产卵的影响&尹姣等908
烟粉虱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罗晨等912
诱剂对金龟子的诱捕研究&陈松笔等918
ZB系列高渗增效剂在除草剂中的应用研究&刘长营等922
江苏省小麦田间杂草生态经济防治阈期的研究&李永丰等927
麦稻轮作田周年控草技术研究&吴竞仑等931
拜田净对稻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其对水稻的影响初探&唐立丰等935
陆稻地杂草发生与危害及其防除研究&郭怡卿等940
四川省水稻旱育秧田杂草发生特点及化除技术研究&周小刚等945
影响稗草病原菌内脐孢(Drechslera monoceras)生长和产孢的因子段桂芳等950
伏草安防除玉米田杂草效果及安全性评价&赵德友等953
夏玉米田主要杂草的分布格局及抽样技术研究&张自启等958
不同除草剂对烟草大田杂草的防除研究初报&白万明等962
香附子生物学特性研究&钱益新等965
拮抗细菌防治水稻稻瘟病初步研究&彭化贤等968
生物冰核对草地螟幼虫结冰温度影响的研究&孙福在等972
白僵菌Bb-1菌株特性及利用研究&陈福如等977
农用抗生素2507中试研究&林壁润等981
影响芽孢杆菌B11产抗菌物质的因子研究&彭好文等985
苏云金芽孢杆菌TS16菌株发酵培养基优选&邱思鑫等988
保护和释放天敌对苹果园害虫的控害效果研究&冯建国等993
农田有益瓢虫区域性周年保护利用技术的研究&史宁999
多种生物制剂防治苹果病虫害效果的研究&陶训等1004
不同生态因子对中华通草蛉成虫生殖和滞育的影响&许永玉等1011
长沙地区稻田蜘蛛优势种和目标害虫生态位的研究&颜亨梅等1016
拜田净和磺酰脲类除草剂混用的互作类型研究&余柳青等1020
马钱子提取物杀虫活性研究&徐军等1026
噻酮对氯氰菊酯和多菌灵的增效作用&张屹东等1030
喜树籽提取物杀虫活性的初步研究&蒋红云等1034
植物源杀虫剂0.1 5%苦皮藤素微乳剂有效成分的质量控制&姬志勤等1039
16%福克秀种衣剂防治小麦病虫害&季宏平1043
2000年部分麦区小麦白粉菌对三唑酮抗性的监测&张莹等1046
三种药剂拌种防治小麦雪腐病、雪霉病试验研究&陈卫民等1050
山西冬麦田病虫综合治理体系及示范应用&尹青云等1052
6%抗坏血酸(抗病丰)水剂对水稻增产效果的田间试验&赵为武1057
锐劲特及其代谢物在水稻上的残留消解动态与安全性研究&林明珍等1060
16%.福.醇种衣剂对玉米苗期病虫害和丝黑穗病防治效果研究&晋齐鸣等1066
基因活化剂包衣玉米和棉花种子对其农艺性状影响研究&秦森荣等1070
棉铃虫对杀虫剂的交互抗性与氧化代谢抗性机制关系研究&邱立红等1074
四川棉区棉叶螨的抗药性&彭丽年等1079
铜绿微囊藻毒素LR对棉铃虫幼虫毒力试验&郝赤等1082
宁南霉素防治烟草、蔬菜病害试验研究&张武军等1085
普乐宝在大豆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郑永权等1089
甜菜夜蛾的抗性机理及其综合防治&陈炳坤等1094
增效阿.苏WP防治小菜蛾及二化螟研究&李保同等1099
几种常用杀虫剂对棉蚜、苹果黄蚜的毒力评价&李美等1103
喷洒油防治几种果树介壳虫的田间试验&陈汉杰等1107
陕西省苹果轮纹病发生与药剂防治技术&时春喜等1110
新农药防治中国梨木虱应用技术研究&黄振霖等1114
沂蒙山区农田害鼠群落结构的时间生态位分析&孙运达等1118
怀山药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规律研究&刘红彦等1123
植物保护概论多媒体网络教材的开发及初步应用&高灵旺等1127
植物源农药及其研究与开发&郑永权等1132
第四部分:简报和摘要1140
用基因枪法将Pti5-VP16基因导入小麦的研究&魏松红等1140
江苏玉米粗缩病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研究&周益军1141
稻瘟病菌rep-PCR分子指纹分析&马辉刚1144
缙云县水稻黑条矮缩病重发成因及综合治理&丁新天等1146
黔东北山区稻瘟病发生规律及综防技术探讨&陶小林1150
水稻品种混栽对稻瘟病菌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程兆榜等1155
2000年江苏水稻品种多样性控制稻瘟病的研究简报&周益军等1157
苏云金芽孢杆菌crylAal2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研究&姚江等1159
南方玉米种质资源多抗病性鉴定研究&李晓等1160
安徽省棉铃疫病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高智谋等1162
水杨酸处理对棉花过氧化物酶比活力的影响&毛国杰等1164
中国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的建立&曹克强等1166
安徽省烟草黑胫病菌的交配型及寄主范围研究&高智谋等1170
三种烟草栽培品种对烟草野火病的抗性研究&陈兴全1171
草地螟第三个暴发周期发生特点及分析&席建英1173
褐飞虱迁飞研究的新方法探讨&张晓俊等1176
严防大谷蠹入侵海南岛为害的评估&徐卫等1180
河北省2000年抗虫棉抗虫性监测报告&许佑辉1183
性诱剂在棉铃虫综合治理中的研究和应用&吴华新等1189
转基因抗虫棉防治棉铃虫效果调查&黄礼庆1192
小麦中丁布、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对麦长管蚜的抗性作用研究&刘保川等1197
美洲斑潜蝇发生期预测方法的研究&叶正襄等1200
福建省古田南美斑潜蝇大发生特点和综合控制&何佳兴等1202
南美斑潜蝇及其防治技术简报&王异1204
河北辛集烟粉虱的发生与防治初报&马秀惠等1207
枇杷六种蛀果害虫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陈元洪等1208
青海省青稞田杂草的发生与防除&蔡有华等1211
江苏省盐城市农田化学除草技术推广应用实绩和今后设想&胡建平1214
彭泽县棉田杂草的分布&刘定忠等1218
除草剂土壤处理防除大豆田杂草技术研究&于建垒等1220
鄂西北山区黄姜田杂草发生动态及防除技术研究&彭超美等1222
阿克泰水分散粒剂防治稻飞虱药效试验&孙作钊等1225
防治蝗虫问题的思考&赵文臣等1227
适乐时防治水稻苗期病害研究&李长松等1229
水稻二化螟对杀虫双、杀虫单的抗性研究&彭丽年等1231
90%万灵可溶性粉剂对烟蚜的作用方式和田间防治效果&陈进1235
无公害韭菜生产基地建设及韭蛆防治技术&谷希树等1238
多种药剂对苹果、葡萄主要病原菌孢子萌芽的影响&周增强等1241
荔枝绿色食品生产中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李敦松等1243
保护地蔬菜主要病虫害专家诊断系统的研制与开发&刘长远等1245
病虫电视预报的现状与展望&沈丽等1248
花卉病虫害防治的多媒体系统&高文娜等1252
活性氧产生酶基因在转基因植物中的应用&冯洁1255
花芸豆细菌性晕疫病的发生与防治&赵廷昌等1258
珠江三角洲稻区黄毛鼠成灾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黄秀清等1260
40%乙利可湿性粉剂防除玉米田杂草的应用技术及效果评价&许秀杰等1262
迎接植保科学的新技术革命&卢植新1266
DON毒素对小麦愈伤组织的影响&陈怀谷等1267
小麦矮腥黑穗病菌和普通黑穗病菌在几种灭活处理中的相关性分析&吴品珊等1268
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研究&石志琦等1269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天敌真菌的初步筛选&彭德良等1270
小麦品种资源抗白粉病性鉴定&何文兰等1271
小麦籽粒黑点病的发生及其防治&宋玉立等1272
三种水稻病毒病的细胞病理学&刘利华等1273
甘薯青枯菌粗毒素测定品种抗瘟性的方法研究&卢同等1274
根肿病在涪陵榨菜(茎瘤芥)上严重发生&彭洪江等1275
京郊冬瓜死秧病病因及防治技术研究&严红等1276
甘薯新品系97-10抗病性研究&谢世勇等1277
四川省脱毒马铃薯病毒检测及带毒情况浅析&宁红等1278
甜(辣)椒疫霉病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张琦等1279
几种重要斑潜蝇的酯酶同工酶电泳分析&时敏等1280
水稻挥发物在褐飞虱天敌寄主寻找行为中的作用&娄永根等1281
新疆棉蚜生态治理技术&张润志等1282
美洲斑潜蝇不同种群超微结构的研究&杜予州等1283
南美斑潜蝇主要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研究&刘月英等1284
江苏地区烟粉虱的研究初报&周福才等1285
中国小菜蛾变形孢虫生物学特性研究&王音等1286
蔗扁蛾在江苏的发生危害调查初报&鞠瑞亭等1287
杂草科学面向生物科学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强胜1288
黑龙江省北部小麦田杂草调查&王宇等1289
3种除草剂对玉米苗生长影响的研究&黄春艳1290
黄毛鼠种群数量中、长期测报模型的研究&冯志勇等1291
几种新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试验初报&周益林等1292
井冈霉素A对稻纹枯病菌的毒力和作用方式的研究&张穗等1293
山西省棉花主要害虫抗药性监测及防治药剂筛选&屈会选等1294
一种棉铃虫对Bt杀虫蛋白抗性的监测技术&范贤林等1295
广东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性研究&冯夏等1296
昆虫与植物关系研究新进展&王琛柱等1297
热门推荐
- 1399830.html
- 3069756.html
- 625378.html
- 1162748.html
- 985020.html
- 3098179.html
- 407069.html
- 889054.html
- 3742969.html
- 33201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979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988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649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168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151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444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313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795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92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77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