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森林生态文化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但新球,但维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ISBN:9787503868993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66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284页
- 主题词:森林生态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森林生态文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森林文化理论基础2
第1章 森林文化的概念与特征2
1 森林文化的概念与形成2
2 森林文化的社会表现模式3
3 森林文化的经济表现模式4
4 森林文化的系统表现模式4
5 现阶段森林文化的特点5
5.1 居住5
5.2 食物5
5.3 生产工具5
5.4 休闲5
5.5 技术5
5.6 艺术5
5.7 认识与实践6
5.8 区域特征6
6 森林文化研究展望6
第2章 森林文化及其分期8
1 森林文化的内涵8
1.1 文化8
1.2 森林文化8
1.3 森林文化的内容9
2 森林文化的阶段划分9
2.1 划分的目的、依据与原则9
2.2 森林文化的发展时期与阶段9
3 森林文化的发展简要过程11
3.1 森林所有制的发展11
3.2 森林利用形式的发展11
3.3 森林道德伦理的发展12
3.4 森林艺术的发展12
第3章 原始社会时期的森林文化14
1 原始森林文化的产生与分期14
2 原始社会的森林文化内容与特征15
2.1 人与森林15
2.2 原始时代的森林文化艺术品16
2.3 原始森林崇拜20
2.4 原始朴素的森林生态观21
2.5 森林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载体21
第4章 农耕时期的森林文化23
1 农耕时期的阶段划分23
1.1 农耕的起源23
1.2 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23
1.3 阶段划分24
1.4 不同农耕阶段的主要森林文化特征24
2 农耕时期主要森林文化特征分析25
2.1 刀耕火种——森林与林地农业文化的交融25
2.2 木制生产生活工具一农业文明中折射的森林文化之光26
2.3 建筑、雕刻与家具——森林木制艺术精华26
2.4 人工造林——农耕时期森林供需矛盾的体现27
2.5 植物与动物象征文化——森林文化艺术的源泉28
2.6 宗教与风水林的森林庇护——人类心灵的驿站31
2.7 民情风俗与乡规民约——大众森林文化31
2.8 法正林与可持续经营——发展中的森林经营技术文化32
2.9 从毁林开垦到退耕还林——一个完整的森林文化循环32
2.10 从无价到稀缺——森林资源文化与森林伦理的变化34
第5章 近现代社会时期的森林文化35
1 现代森林文明史观的演变35
2 现代森林文化的主要特征36
2.1 现代森林资源特征与社会经济文化问题36
2.2 现代森林经营理论与技术文化36
2.3 现代人类对森林的认识变化与过程38
2.4 现代森林政策变化趋势39
3 现代森林文化的发展40
3.1 公共森林——大众层次上的森林文化41
3.2 自然经营与生态经营——技术层次上的森林文化41
3.3 利用国家权力保护森林——政策与法制层次上的森林文化41
3.4 森林权属公众化、国家化——管理层次上的森林文化41
3.5 森林碳汇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森林观41
4 结论与探讨43
第6章 少数民族的森林文化45
1 少数民族森林生态伦理观45
1.1 对森林认识的双面性45
1.2 天人一体观45
1.3 人、神、兽共祖45
1.4 森林既是人间生活环境也是阴间灵魂安息的场所46
1.5 人类来源于包括森林在内的自然物46
1.6 少数民族生态伦理的外在体现——民情风俗与公共道德守则46
2 少数民族宗教文化中的森林生态观46
2.1 佛教47
2.2 道教47
2.3 伊斯兰教47
2.4 基督教48
2.5 原始宗教48
3 少数民族的植物种植与利用风俗与技术——民族森林植物文化50
4 少数民族的林地经营技术——混林农文化50
5 少数民族森林文化艺术51
第二部分 森林生态文化体系54
第7章 森林生态文化体系架构54
1 文化、生态文化与森林文化的关系54
2 对生态文化的一些认识55
2.1 生态文化是“人—社会—自然”和谐相处关系的文化55
2.2 生态文化的系统性55
2.3 生态文化的要素与形态55
2.4 生态文化的层次——真、善、美56
3 生态文化体系基本的架构56
3.1 生态物态文化——生态物质文化58
3.2 生态行为文化——生态精神文化58
3.3 生态体制文化——生态制度文化59
4 如何构建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60
4.1 构建繁荣的生态物质文化(文明)体系60
4.2 构建先进的生态精神文化(文明)体系60
4.3 构建和谐的生态制度文化(文明)体系61
第8章 森林物质文化:形成过程与形态组成62
1 森林生态物质文化的形成过程62
2 人与森林基本关系与森林物质文化形态63
2.1 森林认知63
2.2 森林经营与利用66
3 探讨70
第9章 森林精神文化:层次·内涵·建设72
1 现代森林精神文化层次与结构72
1.1 森林生态认知73
1.2 森林生态情感73
1.3 森林生态响应74
2 城市森林建设中的生态精神文化74
2.1 个人75
2.2 政府76
2.3 企业76
3 探讨77
第10章 森林制度文化:机构、法律、行为守则79
1 森林生态文化的层次结构分析79
1.1 森林制度文化概念79
1.2 森林文化的系统层次79
1.3 森林生态制度文化的层次结构80
2 森林生态机构组织体系81
2.1 国家层面上的森林生态机构组织81
2.2 省市级林业生态机构81
2.3 地市级生态管理机构82
2.4 县市(森)林业生态管理机构82
2.5 基层林业生态管理机构82
2.6 在现代林业建设中对生态机构组织的要求82
3 生态法律83
3.1 国家林业法律法规体系83
3.2 地方林业法律法规体系83
3.3 关于森林管理的法律体系83
3.4 现代林业建设所要求的森林生态法律法规84
4 生态守则85
4.1 国际上的森林生态行为守则——国际公约85
4.2 政府层面上的森林生态行为守则86
4.3 在地方和个人层面上的行为守则——乡规民约与家规86
4.4 在企业层面上的行为守则86
5 结语86
第三部分 森林生态文化设计90
第11章 文化设计的理念与应用90
1 文化设计理念的提出90
2 文化设计理念体系框架91
2.1 文化设计分析91
2.2 文化设计的基本内涵94
2.3 文化设计的符号体系95
2.4 文化设计的基本手法96
3 结束与探讨99
第12章 森林文化展示设计100
1 森林文化展示概念与展示目的100
1.1 森林文化展示的概念100
1.2 森林文化展示的目的100
2 森林文化展示与森林文化展示设计的特点101
2.1 森林文化展示的特点101
2.2 森林文化展示设计的特点102
3 森林文化展示设计分类102
3.1 按对象划分102
3.2 按内容划分102
4 森林文化要素与展示设计103
4.1 居住103
4.2 食物104
4.3 生产工具104
4.4 休闲104
4.5 技术104
4.6 艺术105
4.7 认识与实践105
4.8 区域特征106
第13章 森林民族(苗族)文化展示设计——以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107
1 苗族文化旅游资源107
1.1 基本概况107
1.2 雷公山的苗族文化107
2 苗族文化展示设计108
2.1 民族服饰文化展示108
2.2 苗绣苗锦艺术展示108
2.3 苗族蜡染艺术展示108
2.4 苗族银饰艺术展示109
2.5 苗族手工艺艺术展示109
2.6 苗族民居建筑文化展示109
2.7 苗族饮食文化展示110
2.8 苗族医药文化展示110
2.9 苗族森林与农耕文化展示110
2.10 苗族宗教与民俗文化展示111
2.11 苗族歌舞文化展示111
2.12 苗族节日文化展示112
2.13 苗族娱乐与体育竞技文化展示112
2.14 苗族民间传说文化展示113
2.15 苗族社会组织文化展示113
2.16 苗族独特栽岩文化展示113
第14章 森林医药文化设计——以湖南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115
1 设计背景115
2 设计理念与原则116
2.1 设计理念116
2.2 设计原则116
3 特色文化景观设计117
4 结语119
第15章 森林生态文化体系建设项目设计——以湖北省荆门市现代林业示范为例121
1 生态文化建设项目体系的构成121
2 生态文化主要建设项目122
2.1 生态物质文化建设工程122
2.2 生态体制文化建设工程124
2.3 生态精神文化建设工程125
3 结论126
第16章 森林植物文化设计——以湖北省荆门市森林植物园为例127
1 设计区基本情况127
2 植物园的文化设计128
3 以观赏植物专类园展示中国传统文化128
3.1 蔷薇园——中国爱情之花128
3.2 菊花台130
3.3 山茶园——永恒的爱130
3.4 木兰园——我国特有的名贵园林花木131
3.5 蜡梅紫薇园——中华民族百折不挠,顽强奋斗精神的象征132
3.6 合欢园——“合家欢乐”与“消怨合好”的吉祥象征133
3.7 松柏园——坚贞不屈、不畏强暴的中国文人精神代表135
3.8 兰苑135
4 植物生态文化园区展示中国植物生态文化136
4.1 同心园136
4.2 国花、市花园137
4.3 佛教文化植物园区139
4.4 人文植物园区139
4.5 民俗植物园区140
5 经济植物区展示中国植物农耕文化141
5.1 速生丰产树种展示园141
5.2 生物质能源植物展示园141
5.3 经济作物展示园141
6 盆景园展示中国植物艺术文化143
第17章 森林科技文化展示设计——以广东大南山现代林业基地建设为例144
1 现代林业技术文化特点144
1.1 现代林业发展理念正在成为世界各国林业建设的主流144
1.2 现代林业是生态与经济协调的林业144
1.3 产生了不同的现代林业建设模式144
1.4 和谐发展已逐步成为世界林业发展的主题145
1.5 林业可持续经营理念深入人心145
1.6 森林的吸碳固碳能力认识为现代林业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和挑战145
1.7 科技创新在世界林业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146
2 现代林业技术文化展示的内容与方法146
2.1 林业生态技术展示146
2.2 林业产业技术展示147
2.3 森林生态文化展示体系150
2.4 林业科技创新技术展示150
第18章 森林康体保健文化设计——以重庆市九峰山为例152
1 项目区基本情况152
1.1 地理位置152
1.2 地形地貌153
1.3 气候154
1.4 水文154
1.5 植物资源概况154
1.6 野生动物资源概况155
2 康体休闲产品项目规划155
2.1 游览观光型森林康体休闲项目155
2.2 参与型森林康体休闲项目设计156
2.3 体验型森林康体休闲项目设计157
2.4 有益生态气体养生159
3 森林康体休闲建设项目详细规划161
3.1 康体休闲养生园景区详细规划设计(A1)162
3.2 百步梯茶文化康体休闲园景区详细规划设计(A2)176
3.3 狮子山森林远足景区详细规划设计(A3)181
第19章 森林旅游文化需求与文化休闲设计——以湖南怀化中坡国家森林公园为例191
1 森林公园休闲中的文化需求192
1.1 森林文化需求192
1.2 森林保健文化需求193
1.3 森林知识与技术文化需求198
2 城郊森林公园主要文化游憩项目规划——中坡国家森林公园199
2.1 倒冲湾森林科学园——森林知识与技术文化需求199
2.2 中坡森林健体休闲景区——森林保健文化需求200
2.3 牛头寨森林体验区——森林文化需求一生态体验202
2.4 木杉溪森林生态文化村一森林文化需求——文化休闲202
2.5 花龙寨森林文化教育区——森林文化需求——文化教育与精神寄托203
2.6 潭口森林娱乐区——森林文化需求——绿色生活203
2.7 主入口服务区——森林文化需求——文化宣教204
3 探讨205
第20章 市树市花文化展示设计——以平顶山市为例206
1 市树——合欢206
1.1 合欢概述206
1.2 繁殖与栽培207
1.3 合欢文化208
1.4 合欢的应用211
2 市花——月季212
2.1 月季概述212
2.2 月季繁殖与栽培213
2.3 月季文化213
2.4 月季应用217
3 市树市花文化在城市森林建设与森林城市创建中的应用218
3.1 在城市森林建设中的应用218
3.2 在森林城市创建中的应用220
4 探讨与建议221
第四部分 城市森林生态文化224
第21章 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规划中的生态文化设计——以江西省新余市为例224
1 文化设计理念的提出224
2 城市森林建设中的生态文化体系225
2.1 生态物质文化建设225
2.2 生态精神文化建设228
2.3 生态制度文化建设229
3 文化设计技术在国家森林城市规划中的应用230
3.1 功利与审美相结合230
3.2 爱与人文关怀230
3.3 异质化与特化231
3.4 符号化231
3.5 大众潮流与时尚232
3.6 亲和性与神圣化232
3.7 共鸣共震设计(归属与认同感)233
3.8 个性233
4 结束与探讨234
第22章 广州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中的生态文化内涵分析235
1 广州市森林生态文化建设现状235
1.1 生态物质文化建设235
1.2 生态精神文化建设237
1.3 生态制度文化建设238
2 广州市森林建设中文化特征分析239
2.1 体现了高效率,高节奏与务实的城市文化风格239
2.2 体现了开放与创新意识239
2.3 体现了岭南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包容,具有文化的多元性239
2.4 体现了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239
2.5 体现了财富的创造与积累240
3 结论与探讨240
第23章 遵义市城市森林建设中红色文化体现241
1 遵义市的红色文化现状与特征241
1.1 遵义市的红色文化现状241
1.2 遵义市的红色文化特征与存在的问题242
2 如何在城市森林建设中进一步体现红色文化243
2.1 加大绿化力度,提高其景观价值243
2.2 在红色根据地建设纪念公园243
2.3 开发遵义红色文化,开展红色旅游243
2.4 倡导各界人士手植缅怀先烈的纪念林244
2.5 倡导各类纪念林、纪念公园进行企业与个人认领、认养244
2.6 建议将松柏作为遵义市市树,梅花作为市花245
2.7 广泛免费开放以“红色”为题的公园、风景林245
2.8 建立松柏常青森林广场,纪念和缅怀革命先烈245
2.9 建立遵义纪念之都绿色基金245
第24章 威海市城市文化特征与生态文化建设分析246
1 威海市城市森林生态文化建设246
1.1 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生态物质文化建设246
1.2 培养了积极向上的生态精神文化247
1.3 有系统科学的生态制度文化247
2 威海市的城市文化特征与城市森林建设248
2.1 威海市城市文化特征分析248
2.2 如何在城市森林建设中突现城市文化特征249
3 结论与探讨250
第25章 浪漫休闲的文化(艺术)林城——杭州城市森林文化建设251
1 杭州森林城市创建中生态文化建设成就251
1.1 生态物质文化建设的成就251
1.2 生态精神文化建设成就251
1.3 生态制度文化建设成就251
2 对杭州城市的认知—浪漫休闲的艺术林城(文化林城)252
2.1 如何体现浪漫252
2.2 如何体现休闲252
2.3 如何体现艺术与文化252
3 未来的林城253
第26章 武汉城市森林生态文化剖析254
1 武汉城市森林生态文化建设成就254
1.1 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城市森林物质文化254
1.2 引导产生了积极向上的城市森林精神文化254
1.3 构建了科学和谐的城市森林制度文化255
2 武汉精神255
2.1 创新意识——敢为天下先的武汉精神255
2.2 拼搏的精神——武汉人的性格中的韧性与蛮劲256
2.3 雅、洋、土——武汉的“多味”文化元素256
3 武汉模式257
3.1 武汉的博——城市的过去258
3.2 武汉的大——城市的现在258
3.3 武汉的水——城市的肾258
3.4 武汉的林——城市的肺258
3.5 武汉的生态——城市的未来258
4 如何在创森林工作中体现现代城市森林文化258
4.1 体现以人为本,是城市大多数居民能够亲近和享受的森林——平民的森林258
4.2 能够体现当代人的情感——情感森林258
4.3 能够传承和体现区域(城市)的性格与特征——特色的森林259
4.4 充分体现森林的宜居宜业功能和森林保健作用——健康的森林259
第27章 政府、企业、个人在森林城市创建中的生态行为守则260
1 政府在森林城市创建中的生态行为守则260
1.1 政府非生态行为对森林城市创建的影响260
1.2 政府的生态行为守则261
2 企业在森林城市创建中的生态行为守则261
2.1 企业的非生态行为对森林城市创建的影响261
2.2 企业的生态行为守则262
3 个人在森林城市创建中的生态行为守则262
3.1 个人的非生态行为对森林城市创建的影响263
3.2 个人的生态行为守则263
4 结语264
后记265
热门推荐
- 1244470.html
- 2701047.html
- 213570.html
- 3305638.html
- 112287.html
- 949552.html
- 2720218.html
- 2532311.html
- 519892.html
- 19881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754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782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252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206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794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004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325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425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605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12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