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江苏通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1978-2000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贾轸,唐文起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凤凰出版社
- ISBN:7550611429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522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53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江苏通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1978-2000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章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8
第一节 江苏全省上下学习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二大精神8
一 解放思想,拨乱反正8
二 彻底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各项政策11
三 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恢复16
四 学习贯彻中共十二大精神,全面整顿党的作风和组织19
第二节 国民经济的新调整22
一 江苏国民经济比例关系状况22
二 贯彻“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24
三 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28
四 全面整顿工业企业36
第二章 改革开放的起步与江苏进入发展的新时期39
第一节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突破口的农村改革39
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省逐步推行39
二 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制度的改革与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47
三 适时改革人民公社三级管理体制50
四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迈出重要步伐51
五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革的起步和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55
第二节 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与苏南模式58
一 乡镇企业发展的新高潮58
二 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小城镇建设63
三 苏南模式及其意义64
第三节 城市经济和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展开67
一 “市管县”体制的实行67
二 城市综合改革和单项改革的试点70
三 以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重点的企业改革72
四 扩大市场调节,促进横向经济联合75
五 非公有制经济的兴起77
第四节 对外实行开放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创建78
一 对外贸易的新发展78
二 利用外资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良好开端81
三 南通、连云港、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创建84
第五节 社会事业的恢复和发展86
一 教育事业的恢复和发展86
二 加快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95
三 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恢复和发展98
四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108
第三章 改革开放的拓展和江苏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114
第一节 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城乡经济持续发展114
一 学习贯彻中共十三大精神114
二 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发展农村经济116
三 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125
四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30
第二节 “科技兴省”,教育为本140
一 “科技兴省”战略的提出和科技环境的改善140
二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火炬”带的建设142
三 企业科技进步与科技兴农144
四 教育事业的调整、改革和发展145
第三节 国民经济在治理整顿中持续发展151
一 国民经济的治理整顿和“七五”计划的完成151
二 江苏省十年(1991—2000)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制定160
第四节 加强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安定团结163
一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163
二 人民政协工作开创新局面166
三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发展168
四 1989年的政治风波在江苏173
五 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176
六 端正党风,反腐倡廉177
第五节 抗御严重自然灾害183
一 抗震救灾,重建家园184
二 1991年抗洪救灾,再兴水利建设186
第四章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195
第一节 解放思想,凝聚加快发展的共识195
一 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精神195
二 加快发展的新部署197
三 中共江苏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举行198
第二节 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改革步伐200
一 农村改革继续深化200
二 国有企业改革探索前进202
三 市场体系加快建设204
四 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206
五 经济运行在宏观调控中实现“软着陆”210
六 新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的建立和住房制度的改革212
第三节 抓住机遇,发展开放型经济215
一 开发区建设的推进和苏州工业园区合作开发建设215
二 对外贸易高速增长和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化219
三 利用外资的新成就及其特点220
四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步伐加快222
五 对外交流和涉外旅游业的新发展223
第四节 经济快速发展,“八五”计划提前完成224
一 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224
二 工业快速增长225
三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227
四 第三产业发展较快230
五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231
六 “八五”计划完成和翻两番任务提前实现232
七 “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制定233
第五章 市场化、经济国际化进程加快和经济结构的调整235
第一节 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235
一 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三年基本脱困目标的实现235
二 乡镇企业的全面改制和关于苏南模式的争论238
三 个体、私营经济迈开新的发展步伐247
第二节 各项配套改革同步推进248
一 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和再就业工程的实施248
二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和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化252
三 新一轮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的初步转变257
四 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与财政金融的改革和发展258
五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明显地发挥基础性作用261
第三节 开放型经济经受亚洲金融危机考验263
一 亚洲金融危机对江苏开放型经济的挑战263
二 对外贸易发展呈现新的特点264
三 利用外资保持增长态势265
四 外经工作发展迅猛266
五 开发区建设整体水平提升267
第四节 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269
一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起步与产业结构调整269
二 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推进271
三 工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建筑业的发展275
四 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步伐280
第五节 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展开283
一 扩大内需方针助推基础设施建设283
二 构造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骨架284
三 邮电通信高速度、高水平发展和信息化的推进288
四 电力建设及其结构调整289
五 水利建设掀起新高潮291
六 1998年长江抗洪斗争293
第六章 推进区域共同发展、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295
第一节 区域经济的发展295
一 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历史演变295
二 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及其初步成效297
三 淮北地区脱贫达小康的艰苦努力303
四 涌现一批走在全国前列的县级市305
第二节 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309
一 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和模式的重大改变309
二 小城镇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310
三 中心城市快速扩展,大中小城市共同发展312
四 行政区划调整,推进城市化发展315
第三节 人口、土地、环境和可持续发展318
一 推行计划生育,稳定低生育水平318
二 土地管理工作全面展开320
三 加强环境保护,环境恶化趋势放缓321
四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初步实施326
五 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328
第七章 科教兴省和社会全面进步332
第一节 “科教兴省”战略的确立和深入实施332
一 从“科技兴省”到“科教兴省”战略的丰富与发展332
二 形成有利于科技进步的机制和环境333
三 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努力336
四 加快人才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步伐339
第二节 科技进步迈上新台阶343
一 科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343
二 科技事业的长足发展346
第三节 各级各类教育呈现教育大省优势350
一 “普九”历史任务率先实现和普通高中教育的调整与发展350
二 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向纵深发展351
三 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阶段的跨越和“211工程”的实施355
四 师资队伍建设的加强357
第四节 努力建设文化大省359
一 建设文化大省目标的提出及其初步实施359
二 文化事业发展的新成果363
三 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和第十一届全国书市的成功举办371
第五节 卫生体育事业在改革中前进373
一 卫生事业的改革探索与发展373
二 体育事业的长足进步381
三 第三届全国城运会的成功举办383
第六节 社会人道救助事业呈现新局面384
一 红十字事业蓬勃发展384
二 残疾人事业开拓前进386
三 慈善事业方兴未艾387
第七节 改革开放以来生活方式的变迁389
一 劳动生活方式的变化389
二 消费生活方式的变化389
三 闲暇生活方式的变化392
四 交往生活方式的变化393
五 婚姻家庭领域中生活方式的变化394
第八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政治保证397
第一节 大力推进思想道德建设397
一 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部署和领导397
二 始终不渝地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干部群众399
三 主题鲜明的思想道德建设400
四 持久弥新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403
第二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新发展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405
一 地方各级人大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的换届选举405
二 加快地方立法步伐407
三 加大监督力度408
四 积极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409
五 切实加强人民代表工作410
六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410
第三节 加强政协工作,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414
一 政协工作在服务大局、弘扬主题中前进414
二 多党合作事业的新局面417
三 民族宗教工作成绩显著419
第四节 工会、共青团和妇联发挥重要作用424
一 工会组织职工发挥主力军作用424
二 共青团组织青年发挥突击队作用427
三 妇联组织妇女发挥“半边天”作用430
第五节 推进依法治省,维护社会稳定434
一 从普法、依法治理到依法治省的提升434
二 依法治省工作全面推进436
三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开展439
第六节 中共加强自身组织建设442
一 认真抓好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442
二 开展“三讲”教育445
三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446
四 推进党员队伍建设449
第七节 坚持不懈地推进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450
一 不断强化对反腐倡廉工作的认识和领导450
二 党政领导干部廉洁自律451
三 查办违纪违法案件453
四 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455
五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457
第八节 新形势下江苏地方军事工作458
一 江苏省军区在新时期军事建设和变革中前进458
二 江苏武警总队:部队建设与履行职责互动并进467
三 人民防空稳步发展470
第九节 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和“十五”计划的制定473
一 “九五”计划较好地完成473
二 总体上以县为单位实现初步小康477
三 以富民强省总揽全局的“十五”计划480
附录484
一 大事记484
二 主要参考文献516
后记521
热门推荐
- 3763911.html
- 1345583.html
- 407272.html
- 1113039.html
- 2007156.html
- 1845376.html
- 2903472.html
- 2296462.html
- 1550144.html
- 24538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493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8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62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318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492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518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597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966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090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93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