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法物权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陈华彬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 ISBN:9787509319291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578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594页
- 主题词:物权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民法物权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物权概述1
第一节 物权的名称、物权的概念与物权的性质1
一、物权名称的源起与在立法上的确立1
二、物权的定义:各种学说之分析3
三、物权的性质6
第二节 物权的起源与罗马法、日耳曼法的物权观念16
一、物权观念和物权制度的起源16
二、罗马法、日耳曼法的物权观念18
第三节 物权与债权20
一、物权与债权二元权利体系之形成20
二、物权和债权的区别24
三、物权作用的变迁与物权和债权的交错27
第四节 物权与知识产权、继承权28
一、物权与知识产权29
二、物权与继承权31
第二章 物权法的性质、发展趋势与中国物权法的制定32
第一节 物权法的性质32
一、物权法为私法32
二、物权法为财产法33
三、物权法为强行法34
四、物权法具有固有法的性质35
五、物权法具有公共性36
第二节 物权法的发展趋势36
一、物权法的国际化37
二、物权种类的增加38
三、物权关系中的意思自治39
四、用益物权的消长39
五、所有权的价值化41
六、所有权的社会化41
七、担保物权机能的强化与担保形态的多样化42
第三节 中国物权法的制定43
一、中国物权立法的回顾43
二、中国物权法的制定47
三、《物权法》的体系48
四、我国物权法的法律渊源50
五、《物权法》的几个理念52
第三章 物权的客体与一物一权主义55
第一节 物权的客体与分类55
一、作为物权的客体的物55
二、与物权有关的物的主要分类56
第二节 一物一权主义65
一、含义与存在理由65
二、一物的判定与一物一权主义的发展66
第四章 物权的效力68
第一节 概要68
第二节 物权的排他效力69
第三节 物权的优先效力70
一、物权相互间的优先效力71
二、物权优先于债权的效力73
第四节 物权的追及效力74
第五节 物权请求权75
一、概要75
二、物权请求权的性质78
三、物权请求权与相关请求权(物权请求权的周边)79
四、基于定限物权的物权请求权80
五、物权请求权的其他问题82
第五章 物权法定主义与物权的类型85
第一节 物权法定主义85
一、物权法定主义的含义与存在理由85
二、违反物权法定主义的效果89
三、关于物权法定主义之缓和90
第二节 物权的类型93
一、物权的学理上的分类93
二、大陆法系一些国家或地区民法典上的物权类型98
三、我国的物权类型101
第六章 物权变动103
第一节 概说103
一、物权变动的意义与形态103
二、引起物权变动的原因105
第二节 物权的变动106
一、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106
二、非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113
第三节 物权变动的公示与公信原则113
一、公示原则114
二、公信原则126
第四节 物权行为129
一、物权行为的源起与评价129
二、物权行为的几个基础问题132
三、物权行为的独立性理论136
四、物权行为的无因性理论136
第五节 物权消灭的原因151
一、混同151
二、抛弃152
三、其他原因153
第七章 所有权通说154
第一节 所有权的意义与作用154
一、所有权的意义154
二、所有权的作用160
第二节 所有权的变迁与演进163
一、所有权权源的变迁与演进163
二、所有权的观念与制度的变迁165
第三节 所有权的类型174
一、国家所有权174
二、集体所有权176
三、私人所有权177
四、对社会团体所有权的保护178
第四节 所有权的权能178
一、所有权的积极权能179
二、所有权的消极权能182
第五节 所有权的限制182
一、私法对所有权的限制183
二、公法对所有权的限制185
三、征收、征用问题185
第六节 所有权的物权请求权187
一、所有物的返还请求权187
二、所有权妨害排除请求权190
三、所有权妨害预防请求权191
第七节 取得时效193
一、概说193
二、取得时效的基本理论194
三、我国的时效取得问题200
第八章 土地空间权202
第一节 概说202
第二节 土地空间权的基本理论205
一、土地空间权的意义与种类205
二、土地空间权的体系206
三、关于“空中权”210
四、土地发展权212
第九章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213
第一节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基本理论213
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源起与名称213
二、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含义214
三、业主的界定220
四、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特性与种类221
第二节 专有权223
一、专有权的含义223
二、专有权的客体——专有部分224
三、专有部分的范围225
四、专有权的内容228
第三节 共有权234
一、共有权的意义和特性234
二、共有权的客体——共有部分236
三、共有权的内容242
四、业主作为共有权人的法律责任244
第四节 成员权245
一、成员权的概念、特性及形成基础245
二、成员权的内容248
第五节 区分所有建筑物的管理250
一、区分所有建筑物的管理的含义与内容250
二、管理方式252
三、管理规约254
四、业主管理团体257
第十章 相邻关系263
第一节 相邻关系的基本理论263
一、相邻关系的意义、功能与权源263
二、相邻关系的法律性质265
三、相邻关系的变迁266
第二节 相邻关系的类型268
一、土地相邻关系268
二、建筑物相邻关系274
第十一章 动产所有权279
第一节 善意取得280
一、善意取得的概念与起源280
二、善意取得的“极端法”与“中间法”立场281
三、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283
四、善意取得的法律效果290
第二节 遗失物的拾得291
一、概念与性质291
二、遗失物拾得的要件292
三、拾得遗失物的效力293
四、遗失物规则对拾得漂流物、发现埋藏物、隐藏物的准用294
第三节 先占295
一、先占的意义与性质295
二、先占的构成要件296
三、先占的法律效果297
四、我国民事立法应承认先占制度298
第四节 添附298
一、添附的意义与旨趣298
二、附合299
三、混合303
四、加工304
第五节 货币所有权307
一、货币系民法上一种特殊的物307
二、货币所有权308
三、孳息的所有权取得309
第十二章 共有310
第一节 概述310
一、共有的意义与演进310
二、共有的特征、成立及类型311
三、共同共有与按份共有的区别312
第二节 按份共有314
一、按份共有的源起与意义314
二、按份共有的内部关系316
三、按份共有的外部关系323
第三节 共同共有325
一、共同共有的概念与性质325
二、共同共有的类型326
三、共同共有的效力328
四、共同共有的消灭329
五、共同共有物的分割330
第四节 准共有330
第十三章 用益物权概说331
第一节 用益物权的意义331
一、用益物权的含义331
二、用益物权的取得、丧失与变更333
三、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334
第二节 用益物权的特性与作用335
第三节 用益物权的类型体系338
一、外国与我国台湾地区“民法”上的用益物权338
二、我国的用益物权体系341
第十四章 土地承包经营权342
第一节 概述342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含义与特征342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征收344
第二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344
一、依法律行为而取得345
二、依法律行为以外的原因而取得346
第三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效力346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的权利346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的义务349
第四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消灭350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消灭的原因350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消灭的法律后果352
第十五章 建设用地使用权353
第一节 概述353
一、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概念与特征353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地上权)的沿革与内容355
三、建设用地使用权与类似权利的区别356
第二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358
一、通过行政划拨方式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358
二、通过出让方式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359
第三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的权利义务360
一、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的权利360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的义务361
第四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消灭362
一、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消灭原因362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消灭的法律后果364
第十六章 宅基地使用权366
第一节 概说366
一、宅基地使用权的概念366
二、宅基地使用权的特征367
第二节 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和流转368
一、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368
二、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369
第三节 宅基地使用权的效力370
一、宅基地使用权人的权利370
二、宅基地使用权人的义务371
第四节 宅基地使用权的消灭372
一、宅基地使用权消灭的原因372
二、宅基地使用权消灭的法律后果373
第十七章 地役权374
第一节 概述374
一、地役权的概念374
二、地役权的沿革与作用377
三、地役权的特性381
四、地役权的分类383
第二节 地役权的取得384
一、基于法律行为取得地役权384
二、基于法律行为以外的原因取得地役权386
第三节 地役权的效力386
一、地役权人的权利与义务386
二、供役地人的权利与义务389
第四节 地役权的消灭390
一、地役权的消灭原因390
二、地役权消灭的法律效果391
第十八章 担保物权总说392
第一节 担保物权的基本理论392
一、担保物权的概念392
二、担保物权的本质393
三、担保物权的特性394
四、担保物权的效力395
五、担保物权的作用396
第二节 担保物权的种类397
一、各国民法上的担保物权397
二、担保物权的分类399
第三节 担保物权的其他问题401
一、物的担保(物权的担保)与人的担保401
二、关于金钱担保402
三、担保物权的消灭403
第十九章 抵押权404
第一节 概说404
一、抵押权的意义404
二、抵押权的特性406
三、抵押权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德国、瑞士的抵押权制度可能对我国抵押权制度的影响408
第二节 抵押权的取得410
一、基于法律行为而取得抵押权410
二、非基于法律行为而取得抵押权413
第三节 抵押权的效力(一)414
一、抵押权担保债权的范围414
二、抵押权的效力所及的标的物的范围416
第四节 抵押权的效力(二)419
一、抵押物的用益权419
二、设定多个抵押权的权利420
三、于抵押物上为他人设定用益权的权利420
四、出让抵押物的权利421
第五节 抵押权的效力(三)422
一、抵押权人的顺位权423
二、对抵押权的处分权428
三、抵押权的保全权430
四、抵押权人的物权请求权433
五、抵押权人的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434
六、抵押权的实行435
第六节 抵押权的消灭438
第七节 特殊抵押权440
一、最高额抵押权440
二、共同抵押权449
三、财团抵押权451
四、浮动抵押权452
五、所有人抵押权455
六、证券抵押456
第二十章 质权458
第一节 概述458
一、质权的概念与特性458
二、质权的沿革与立法例459
三、质权的分类461
第二节 动产质权462
一、动产质权的意义462
二、动产质权的取得464
三、动产质权的效力466
四、动产质权的消灭478
五、最高额质权479
第三节 权利质权479
一、权利质权的基本理论479
二、票据质权482
三、债券质权485
四、存款单质权487
五、仓单质权487
六、提单质权490
七、股权质权490
八、基金份额质权495
九、知识产权质权496
十、应收账款质权498
第二十一章 留置权500
第一节 概说500
一、留置权的概念500
二、留置权的性质501
三、留置权与其他类似权利的区别502
第二节 留置权的沿革、立法例与作用505
一、留置权的沿革与立法例505
二、留置权的作用506
第三节 留置权的取得507
一、留置权取得的积极要件507
二、留置权取得的消极要件511
第四节 留置权的效力512
一、留置权所担保债权的范围512
二、留置权的效力所及标的物的范围513
三、留置权人的权利义务513
四、留置物所有人的权利义务516
五、留置权与动产抵押权、质权的竞存517
六、留置权的实行517
七、留置权的消灭518
第二十二章 非典型担保521
第一节 概要521
第二节 让与担保522
一、让与担保的含义与法律特性522
二、让与担保的沿革与作用524
三、让与担保的有效性526
四、让与担保的法律构造527
第三节 假登记(临时登记)担保528
一、假登记担保的含义528
二、假登记担保的性质529
三、假登记担保的设定529
第四节 所有权保留530
一、所有权保留的意义与沿革530
二、所有权保留的性质531
三、所有权保留的设定532
四、所有权保留中买受人的期待权532
五、所有权保留买卖中出卖人的取回权535
第二十三章 占有537
第一节 概述537
一、占有的概念537
二、占有的主体540
三、占有与相关概念的区别540
四、占有的功能541
第二节 占有的分类、占有状态的推定及占有状态的变更543
一、占有的分类543
二、占有状态的推定549
三、占有状态的变更551
第三节 占有的取得552
一、占有的原始取得552
二、占有的继受取得553
第四节 占有的效力555
一、占有权利的推定555
二、占有人与回复请求权人的权利义务关系558
第五节 占有的保护561
一、占有人的自力救济权562
二、占有人的物上请求权565
第六节 占有的消灭与准占有568
一、占有的消灭568
二、准占有569
主要参考文献571
后记578
热门推荐
- 40622.html
- 3361751.html
- 1099937.html
- 294369.html
- 2891674.html
- 3419436.html
- 182574.html
- 3253057.html
- 462195.html
- 34437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543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959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886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479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270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284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079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468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664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02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