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802.16无线城域网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802.16无线城域网
  • 张金文,余涛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7121021048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46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256页
  • 主题词:无线电通信-宽带通信系统-综合业务通信网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802.16无线城域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宽带无线接入系统概述1

1.1无线通信系统的演进1

1.2固定无线网络的类型2

1.2.1 点到点网络2

1.2.2连续点和网格网络3

1.2.3点到多点的网络4

1.3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简介5

1.3.1无线局域网5

1.3.2本地多点分配业务(LMDS)10

1.3.3多路微波分配系统(MMDS)17

参考文献20

第2章 802.16协议体系及WiMAX技术概述21

2.1宽带无线接入行业的标准化历程21

2.2 IEEE 802.16协议体系22

2.2.1概述22

2.2.2标准化进程24

2.3 IEEE 802.16d协议及系统概述27

2.3.1系统结构及协议栈模型27

2.3.2 802.16d物理层特点28

2.3.3 802.16d MAC层特点29

2.4 IEEE 802.16e的特点30

2.5 WiMAX技术与Wi-Fi技术的比较31

2.6 WiMAX技术与3G技术的比较32

2.7 WiMAX技术特点小结34

2.8 WiMAX论坛35

2.8.1成立目的35

2.8.2主要职能35

2.9结束语和前景展望36

2.8.3 WiMAX论坛的好处36

参考文献37

第3章 OFDM技术简介39

3.1 OFDM技术的历史与现状39

3.2无线衰落信道39

3.2.1多径衰落40

3.2.2无线信道的时变性与多普勒频移42

3.3 OFDM系统基本描述43

3.4 OFDM系统的基本模型43

3.5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在OFDM系统中的应用45

3.6保护间隔与循环前缀46

3.7 OFDM关键参数的选择48

3.8 OFDM系统的主要优缺点49

3.9 OFDM系统中的关键技术问题50

3.9.1峰值平均功率比的抑制50

3.9.2同步50

3.9.3信道估计51

3.10 OFDM系统中的多址方式51

3.10.1多载波CDMA51

3.10.2 OFDMA57

参考文献59

第4章 802.16的物理层60

4.1 WirelessMAN-SC60

4.1.1帧结构60

4.1.2物理媒体子层64

4.2 WirelessMAN-SCa68

4.2.1帧结构68

4.2.2发送处理过程71

4.3.1 OFDM符号描述74

4.3 WirelessMAN-OFDM74

4.3.2信道编码76

4.3.3帧结构79

4.4 WirelessMAN-OFDMA82

4.4.1 OFDMA符号描述82

4.4.2 OFDMA基本术语定义83

4.4.3帧结构85

4.4.4 OFDMA的子载波分配86

4.4.5信道编码89

4.5信道模型90

4.5.1视距信道模型91

4.5.2非视距传播模型91

参考文献99

第5章 802.16的MAC层101

5.1概述101

5.2特定服务汇聚子层(CS)102

5.2.1 ATM汇聚子层(ATM CS)102

5.2.2分组汇聚子层(PacketCS)103

5.3公共部分子层(CPS)104

5.3.1 MAC PDU的格式与传送105

5.3.2 MAC层对物理层的支持108

5.3.3网络接入过程117

5.3.4带宽请求与分配119

5.3.5动态服务流管理122

5.4安全子层127

5.4.1安全联系(SA)127

5.4.2加密方法127

参考文献128

6.1概述129

第6章 MAC层的链路自适应机制129

6.2 802.16系统的无线链路控制(RLC)131

6.2.1802.16中的无线链路控制机制131

6.2.2链路自适应算法的设计134

6.3 802.16系统的ARQ机制146

6.3.1.ARQ块的使用146

6.3.2 ARQ参数147

6.3.3 ARQ操作流程148

6.4 802.16系统的H-ARQ机制150

参考文献151

第7章 无线QoS架构及分组调度算法简介152

7.1 QoS的概念及应用152

7.2 QoS架构153

7.2.1综合服务153

7.2.2区分服务154

7.2.3多协议标签交换154

7.3 QoS调度算法155

7.3.1分组调度算法概述155

7.3.2有线环境下的QoS分组调度算法157

7.3.3无线环境下的QoS分组调度算法160

7.4无线通信系统的QoS架构176

7.4.1 UMTS网络的QoS架构177

7.4.2 WLAN系统的QoS架构181

参考文献185

第8章 802.16系统的QoS机制188

8.1 802.16系统的QoS架构188

8.1.1服务类别的定义188

8.1.2 QoS框架和交互机制189

8.1.3服务提供及自动配置190

8.2 802.16系统的QoS调度算法研究实例192

8.2.1改进的QoS架构192

8.2.2上行分组调度194

8.2.3接纳控制199

8.2.4仿真结果201

8.2.5总结202

参考文献202

9.1支持移动通信的网络模型204

第9章 802.16系统的移动性204

9.2 MS的睡眠模式206

9.2.1睡眠模式介绍206

9.2.2功率节省类207

9.3网络拓扑结构的获取209

9.3.1 网络拓扑结构的广播209

9.3.2 MS的扫描过程209

9.3.3 MS的联合过程211

9.4切换过程212

9.4.1小区重选择212

9.4.2切换判决和开始213

9.4.4网络重新进入214

9.4.3目标BS扫描214

9.4.5终止服务215

9.4.6切换过程小结215

9.5软切换(SHO)和快速基站转换(FBSS)216

9.6 MS的闲置模式218

9.6.1 MS闲置模式开始219

9.6.2小区选择219

9.6.3 MS广播寻呼消息时间同步219

9.6.6 BS寻呼间隔220

9.6.7 BS广播寻呼消息220

9.6.4 MS寻呼无效间隔220

9.6.5 MS寻呼聆听间隔220

9.6.8寻呼有效模式终止221

参考文献221

附录A缩略语表222

附录B COST 231 WALFISCH-IKEGAMI模型227

附录C 802.16d中的主要管理消息格式229

附录D 802.16e中的主要管理消息格式23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