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二十世纪的汉语修辞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二十世纪的汉语修辞学
  • 袁晖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书海出版社
  • ISBN:7805502528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668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69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二十世纪的汉语修辞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汉语现代修辞学的建立和发展(1905—1949)3

第一章 世纪前的历史回顾3

第一节 中国古代修辞学的萌芽和成长3

第二节 中国古代修辞学的发展和深入10

第三节 中国古代修辞理论全面而广泛的演进17

第二章 世纪初的曙光26

第一节 外国修辞理论滋养出的两片新芽26

一、龙伯纯的《文字发凡》26

二、汤振常的《修词学教科书》31

第二节 在传统文章学中开拓和深化修辞研究32

一、来裕恂的《汉文典》33

二、刘金第的《文法会通》(甲编)38

三、吴曾祺的《涵芬楼文谈》39

第三章 五四时期:修辞学正在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44

第一节 20年代的一批修辞学论文44

一、陆殿扬的《修辞学与语体文》和云六的《国语修辞法述概》44

二、胡光炜的修辞学史研究48

三、陈望道的修辞学系列论文50

四、何爵三的《中国修辞学上的几个根本问题》55

第二节 唐钺的《修辞格》57

一、唐钺和《修辞格》的基本内容57

二、《修辞格》的成就和不足58

三、《修辞格》的价值和影响64

第三节 郑奠的《中国修辞学研究法》65

一、郑奠和《中国修辞学研究法》的基本内容65

二、《中国修辞学研究法》的特点和缺陷67

三、《中国修辞学研究法》的价值和影响74

第四节 王易的《修辞学》和《修辞学通诠》74

一、王易及其修辞学著作的基本内容74

二、王易修辞学著作的特点和不足75

三、王易修辞学著作的价值和影响78

第五节 张弓、董鲁安、胡怀琛、薛祥绥的修辞学著作78

一、张弓的《中国修辞学》78

二、董鲁安的《修辞学》82

三、胡怀琛的修辞学著作84

四、薛祥绥的《修辞学》87

第四章 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奠基之作——《修辞学发凡》91

第一节 陈望道与《修辞学发凡》的写作91

一、陈望道的生平91

二、《修辞学发凡》的成因93

三、《修辞学发凡》的基本内容98

第二节 《修辞学发凡》的杰出贡献99

一、“修辞学的任务是告诉我们修辞现象的条理、修辞观念的系统”99

二、“修辞学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101

三、“修辞是利用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105

四、“两大分野完全可以包括一切修辞现象”109

五、“如果说这本书还有一些可取的地方,则是运用了马克思主义观点的缘故”112

六、“现在我们应该屁股坐在中国的今天,一手向外国拿东西,一手向古代拿东西”116

第三节 《修辞学发凡》的地位、影响和不足118

一、《修辞学发凡》在现代修辞学史上的崇高地位118

二、《修辞学发凡》在20世纪的巨大影响119

三、历史地看待《修辞学发凡》的缺点和不足122

第五章 30年代:生机勃勃的中国现代修辞学126

第一节 陈介白及其修辞学著作127

一、陈介白的生平127

二、《修辞学》和《新著修辞学》的基本内容127

三、陈介白修辞学著作的特点129

四、陈介白修辞学著作的缺点和不足135

第二节 金兆梓的《实用国文修辞学》及其他137

一、金兆梓及《实用国文修辞学》的基本内容137

二、《实用国文修辞学》的成就和不足138

三、曹冕的《修辞学》143

四、郭步陶的《实用修辞学》144

五、石苇的《作文与修辞》和田仲济的《作文修辞讲话》146

第三节 杨树达的《中国修辞学》及其他147

一、杨树达生平及《中国修辞学》的基本内容147

二、《中国修辞学》的特点与不足149

三、《中国修辞学》的地位和贡献154

四、张文治的《古书修辞例》154

五、马叙伦的《修辞九论》155

第四节 郑业建、徐梗生、章衣萍的修辞学著作157

一、郑业建的《修辞学提要》和《修辞学》157

二、徐梗生的《修辞学教程》163

三、章衣萍的《修辞学讲话》166

第五节 宋文翰、汪震的国语修辞研究170

一、宋文翰、汪震及其著作的基本内容170

二、《国语文修辞法》和《国语修辞学》的特点171

三、《国语文修辞法》和《国语修辞学》的不足之处176

第六节 郭绍虞的修辞研究179

一、郭绍虞的生平179

二、《修辞学通论》评析180

三、郭绍虞前期修辞论文评析189

第七节 宫廷璋的《修辞学举例·风格篇》194

一、宫廷璋及《修辞学举例·风格篇》的基本内容194

二、《修辞学举例·风格篇》的特点与不足196

第八节 30年代至40年代的汉语辞格研究205

一、黎锦熙及其《修辞学比兴篇》205

二、赵景深的《修辞讲话》211

三、辞格研究的专项论文213

第九节 30年代至40年代的词句修辞研究225

一、句子的“简”与“繁”226

二、句子的重点与呼应227

三、数词的修辞作用229

四、作家的“炼字”术229

第十节 祝秀侠的社会修辞学研究230

一、祝秀侠及其社会修辞学论文230

二、《修辞社会学》系列论文述评232

第十一节 普及修辞知识的系列论文235

一、普及修辞知识的论文发表概况235

二、徐懋庸的系列论文236

三、周振甫的系列论文238

第二编 汉语现代修辞学的普及和开拓(1949—1966)245

第一章 50年代初期现代修辞学的普及工作245

第一节 吕叔湘、朱德熙的《语法修辞讲话》245

一、《人民日报》社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的发表245

二、吕叔湘、朱德熙的《语法修辞讲话》247

第二节 张瓌一的《修辞概要》254

一、张瓌一及《修辞概要》的基本内容254

二、《修辞概要》评述255

第三节 几本普及性的修辞著作263

一、张梅安的《修辞讲话》263

二、周振甫的《通俗修辞讲话》265

三、林裕文的《词汇、语法、修辞》269

第二章 1958—1965年:在争论中不断开拓的现代修辞学273

第一节 修辞学进入了现代汉语课程273

一、修辞学的指导纲领274

二、评述两部高校修辞教材276

三、张志公主编的《汉语知识》280

第二节 关于修辞学性质、范围、对象的讨论282

一、关于修辞学的阶级性问题282

二、关于修辞学的归属问题284

三、关于修辞学的对象、范围和研究方法286

第三节 张弓的《现代汉语修辞学》及其他289

一、张弓和《现代汉语修辞学》的基本内容289

二、《现代汉语修辞学》的成就和不足291

三、《现代汉语修辞学》的地位和影响299

四、吕景先的《修词学习》300

五、周迟明的《汉语修辞》301

第四节 辞格研究的新进展303

一、新辞格和辞格新用法的研究303

二、辞格理论研究开始受到重视307

三、辞格研究和作家语言研究相结合310

第五节 高名凯及我国语体学、风格学研究的开端312

一、高名凯及我国语体学、风格学开端期的主要论文312

二、语体和语言风格的含义314

三、语体和风格的构成317

四、划分语体和风格的标准318

五、语体学、风格学研究的任务319

六、作家语言风格的研究321

第六节 对“文学语言”的探索与分析325

一、茅盾关于文学语言的论述325

二、老舍对文学语言的论述328

三、秦牧的《艺海拾贝》331

四、王力、周振甫对古典诗歌语言的研究334

第三编 中国现代修辞学走进了新时期(1978—1998)341

第一章 修辞学术活动的空前活跃341

第一节 蓬勃开展的修辞学术活动342

第二节 集中、热烈的修辞专题讨论347

一、关于修辞学的对象、范围和性质的讨论347

二、关于语体分类问题的讨论360

三、关于语法修辞结合问题的讨论364

四、关于修辞学现代化、科学化的讨论367

第二章 王希杰在修辞理论上的贡献372

第一节 新时期修辞学界的第一声春雷373

一、对修辞学研究对象的再认识373

二、重视修辞理论的探讨374

三、提倡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375

四、呼唤着修辞研究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376

第二节 《汉语修辞学》377

第三节 《修辞学新论》381

一、修辞观382

二、辞格论389

三、词句学395

四、修辞学学398

第四节 《修辞学通论》403

一、语言世界和物理世界、文化世界、心理世界404

二、偏离、潜显、同义手段和四个世界408

三、语言环境和得体性原则410

四、修辞格412

五、语体和风格413

第三章 一批有特色的修辞理论著作的问世417

第一节 宗廷虎等的《修辞新论》417

第二节 王德春、陈晨的《现代修辞学》421

第三节 谭永祥的《汉语修辞美学》426

第四节 刘焕辉的《修辞学纲要》430

第五节 骆小所的《现代修辞学》434

第六节 姚亚平的《当代中国修辞学》437

第四章 辞格研究的系统化和科学化443

第一节 吴士文的辞格研究443

第二节 其他的研究辞格的著作447

一、林文金的《辞格》447

二、陆稼祥的《辞格的运用》448

三、庄关通的《语言艺术的景点——辞格群》449

第三节 单个辞格的专题研究451

一、袁晖的《比喻》451

二、李济中的《比喻论析》453

三、傅佩韩、冯兴炜的对偶研究455

四、关于“通感”的讨论458

第四节 谭永祥的修辞新格研究461

第五节 辞格比较和辨正463

一、郑远汉的《辞格辨异》463

二、濮侃的《辞格比较》464

三、谭永祥的《修辞精品六十格》465

第五章 词句、篇章修辞研究的新进展467

第一节 词语修辞的研究468

一、石云孙的《词语的选择》和李嘉耀的《选词》468

二、华宏仪的《汉语词性修辞》和张向群的《量词修辞审美论》469

第二节 句子修辞的研究472

一、倪宝元的《炼句》和林兴仁的《句式的选择和运用》472

二、结合语体研究句子修辞的论文473

三、张登岐、郑远汉谈拓宽句子研究的视野474

第三节 篇章修辞的研究476

一、郑文贞的《段落的组织》和《篇章修辞学》478

二、徐炳昌的《篇章的修辞》480

第四节 吴士文等的“辞规”研究481

第六章 语体、风格研究的新收获485

第一节 引人注目的语体、风格著作群486

一、王德春的语体、风格研究486

二、黎运汉的语体、风格研究488

三、郑远汉的《言语风格学》和张德明的《语言风格学》492

四、唐松波、王焕运、李伯超的语体、风格研究495

五、丁金国的风格学系列论文499

第二节 汹涌澎湃的单个语体的研究潮503

一、文艺语体的研究504

二、其他语体的研究510

第七章 开辟作家语言研究和改笔研究的新天地519

第一节 作家语言研究519

一、李少冰的《毛泽东的语言技巧》520

二、张炼强的《鲁迅杂文妙词妙句》521

三、对其他作家语言艺术的研究524

第二节 作家改笔研究527

一、倪宝元的作家改笔研究528

二、朱泳燚的《叶圣陶的语言修改艺术》531

三、郑颐寿的《比较修辞》及其他533

第八章 修辞交叉学科和修辞应用的新成果536

第一节 修辞学与其他学科结合的新著536

一、童山东的《修辞学的理论与方法》537

二、吴士文、冯凭主编的《修辞语法学》539

三、张炼强的《修辞理据探索》541

四、蒋有经的《模糊修辞浅说》544

五、陆稼祥的《内外生成修辞学》546

六、谭学纯、唐跃、朱玲的《接受修辞学》548

第二节 修辞学分支学科研究的深入550

一、冯广艺的《变异修辞学》和叶国泉、罗康宁的《语言变异艺术》550

二、曹石珠的《形貌修辞学》554

第三节 实用修辞研究的新进展556

一、姚殿芳、潘兆明的《实用汉语修辞》557

二、李裕德的《新编实用修辞》和贺诚璋的《实用修辞新编》559

第四节 不同领域中修辞研究的新趋势561

一、言语交际的修辞研究562

二、公共关系语言艺术研究565

三、广告语言艺术研究570

第九章 古汉语修辞研究的突破575

第一节 李维琦的古汉语修辞研究575

一、《修辞学》576

二、《古汉语同义修辞》577

第二节 富有新意的古代诗文修辞研究580

一、常棣、蔡镜浩的《文言修辞概要》580

二、戴锡琦、戴金波的《古诗文修辞艺术概观》581

第三节 《管锥编》的古汉语修辞研究583

一、钱钟书对比喻的研究583

二、钱钟书对其他辞格的论述586

三、钱钟书论句法修辞588

第十章 汉语修辞学史研究的新成果591

第一节 各有特色的汉语修辞学通史592

一、易蒲、李金苓的《汉语修辞学史纲》592

二、袁晖、宗廷虎主编的《汉语修辞学史》595

三、周振甫的《中国修辞学史》598

第二节 汉语现代修辞学史的诞生601

一、宗廷虎的《中国现代修辞学史》601

二、李运富、林定川的《二十世纪汉语修辞学综观》605

第三节 部门修辞学史和资料、专题研究的出版607

一、吴礼权的《中国修辞哲学史》607

二、郑奠、谭全基编的《古汉语修辞学资料汇编》610

三、王培基的《修辞学专题研究》612

第十一章 台、港、澳和海外的汉语修辞研究615

第一节 台湾的汉语修辞学研究615

一、黄永武的《字句锻炼法》615

二、傅隶朴的《修辞学》617

三、徐芹庭的《修辞学发微》618

四、黄庆萱的《修辞学》620

五、董季棠的《修辞析论》622

六、沈谦的修辞学研究625

七、黄丽贞的《实用修辞学》630

八、蔡宗阳的《陈骙<文则>新论》633

九、张春荣的《修辞散步》、《修辞行旅》和《修辞万花筒》636

第二节 香港、澳门的修辞学研究639

一、谭全基的修辞学研究639

二、《清通与多姿》与《文学和语文里的修辞》643

三、程祥徽的语言风格研究645

第三节 海外的汉语修辞研究649

一、郑子瑜的汉语修辞学史研究和古汉语修辞研究649

二、林万菁的《论鲁迅修辞:从技巧到规律》656

三、戈列洛夫的《现代汉语修辞学》661

后记66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