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中医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中医学
  • 杨柱主编;陈忠义等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ISBN:9787506782128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45页
  • 文件大小:69MB
  • 文件页数:362页
  • 主题词:中医学-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中医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中医学发展简史1

一、中医学的原始阶段1

二、中医学的形成阶段2

三、中医学的发展阶段5

四、中医学的汇通阶段6

第二节 中医学学科特点7

一、整体观念7

二、恒动观念10

三、辨证论治12

第二章 中医学哲学基础15

第一节 阴阳学说15

一、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16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8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1

第二节 五行学说23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23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23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6

第三章 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观31

第一节 中医学的生理观31

一、脏腑31

二、脏腑之间的关系39

三、精、气、血、津液43

四、形体官窍50

五、经络腧穴54

第二节 中医学的病理观58

一、病因58

二、病机66

第四章 中医学诊疗概述74

第一节 中医诊法74

一、中医诊法基本原理与运用原则74

二、四诊75

第二节 中医学辨证论治概述96

一、辨证论治体系96

二、辨证论治特点97

三、辨证与辨病97

四、辨证方法98

五、论治原则和方法99

六、预防原则102

第三节 八纲辨证102

一、辨表里102

二、辨寒热103

三、辨虚实104

四、辨阴阳105

第四节 脏腑辨证106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106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111

三、脾与胃病辨证116

四、肝与胆病辨证121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126

第五章 中药学概述130

第一节 中药的基本知识130

一、中药的产地、采集、干燥和贮存130

二、中药的炮制131

三、中药的性能132

四、中药的用法134

第二节 中药分类及常用中药137

一、汗法137

二、吐法144

三、下法145

四、和法147

五、温法149

六、清法150

七、消法158

八、补法173

九、其他182

第六章 方剂学概述192

第一节 方剂的基础知识192

一、方剂与治法192

二、方剂的组成及其变化192

三、方剂的剂型193

第二节 方剂的分类及常用方剂194

一、汗法195

二、吐法198

三、下法199

四、和法201

五、温法203

六、清法205

七、消法207

八、补法216

九、其他219

第七章 针灸推拿学概述226

第一节 经络腧穴226

一、经络226

二、腧穴229

三、十四经脉及重点经穴232

四、奇穴249

第二节 针法251

一、毫针概述251

二、针刺练习252

三、操作方法252

四、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254

第三节 灸法256

一、灸法的取材与作用256

二、常用的灸法256

三、灸法的禁忌与注意事项257

第四节 针灸治疗的原则258

一、补虚泻实258

二、清热温寒258

三、治病求本259

四、三因制宜259

五、整体与局部259

第五节 取穴原则260

一、近部取穴260

二、远部取穴260

三、随证取穴260

第六节 推拿学261

一、概述261

二、推拿的作用原理261

三、推拿治疗的适应证与禁忌证261

四、手法的基本技术要求262

五、推拿基础手法262

第八章 中医养生学概述266

第一节 中医养生学有关基本概念266

第二节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观念266

一、生命观267

二、健康观267

三、预防观268

四、寿夭观269

第三节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特点269

一、文化多元性270

二、整体动态性270

三、和谐适度性270

四、综合辨证性270

五、广泛适用性271

第四节 中医养生的基本法则271

一、调和阴阳,顺乎自然271

二、形神兼养,养神为先272

三、协调脏腑,脾肾为本272

四、动静互涵,练养相兼273

五、畅通经络,调养气血273

六、综合调摄,持之以恒273

第五节 常用中医养生方法简介274

一、调摄情志养生法274

二、生活起居养生法275

三、习练功法养生法277

四、其他养生法279

第九章 常见病证的中医治疗281

第一节 感冒281

第二节 咳嗽284

第三节 头痛287

第四节 失眠290

第五节 中风292

第六节 胃痛295

第七节 泄泻297

第八节 黄疸299

第九节 心悸301

第十节 胸痹304

第十一节 消渴306

第十二节 水肿308

第十三节 痹证310

第十四节 痛经312

第十五节 带下315

一、带下过多315

二、带下过少317

第十六节 崩漏319

第十七节 小儿疳积322

第十八节 湿疮324

第十九节 痤疮327

第二十节 肿瘤330

附:常用中成药简介335

一、内服中成药335

二、外用中成药341

三、中药注射剂343

参考文献34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