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土地利用 覆被动态模拟与景观评价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陈学渊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11623522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118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133页
- 主题词:土地利用调查-遥感地面调查-安吉县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土地利用 覆被动态模拟与景观评价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研究思路1
第一节 研究背景1
一、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1
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1
三、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驱动机制的关系在县域案例研究中的探索2
第二节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3
一、生态文明建设内涵3
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内涵3
三、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空间尺度研究进展4
四、土地利用/土地覆被驱动机制研究进展5
五、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模拟模型研究进展7
六、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景观格局变化研究进展9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10
一、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10
二、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1
第二章 研究区背景及其数据处理和分析13
第一节 研究区的位置和范围13
第二节 自然环境概况15
一、气象条件15
二、地形条件16
三、水系条件17
四、土壤条件18
五、植被条件19
第三节 社会经济概况20
一、经济水平20
二、人口水平22
三、城镇化水平24
四、生态建设水平24
第三章 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与特征分析26
第一节 数据来源与处理26
第二节 土地利用分类与解译27
一、土地利用分类27
二、土地利用解译28
第三节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分析30
一、分析方法30
二、第一阶段:1998—2003年32
三、第二阶段:2003—2009年39
四、土地利用变化主要类型分析45
第四节 土地利用/覆被时空结构分异分析45
一、分析方法45
二、第一阶段:1998—2003年46
三、第二阶段:2003—2009年48
第四章 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分析50
第一节 驱动因子选取与分类50
一、选取原则50
二、驱动因子分类51
第二节 外在驱动因子定量诊断分析53
一、数据与方法53
二、因子诊断55
三、结果分析58
第五章 研究区多情景下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动态变化模拟60
第一节 模拟模型60
一、模型介绍60
二、模型结构61
三、空间分析61
四、转换规则62
五、动态模拟63
六、多尺度特征64
七、需求模块64
八、模型检验64
第二节 模拟步骤66
一、回归系数计算66
二、土地需求数据计算67
三、限制区域文件设定67
四、驱动影响因子文件设定67
五、变化矩阵设定68
六、主要参数设定69
七、CLUE-S模型运行69
八、地图可视化69
第三节 空间分析70
一、土地利用类型分布70
二、驱动影响因子分布71
三、逻辑斯蒂模型回归分析75
四、回归结果分析79
第四节 土地需求80
一、精度验证土地需求81
二、情景模拟土地需求81
第五节 模型模拟设置82
一、初年土地分布82
二、转换矩阵设置83
三、稳定规则设置83
四、区域约束设置83
五、主要参数设置84
第六节 精度验证模拟结果86
第七节 不同情景模拟结果86
一、生态安全情景模拟结果86
二、粮食安全情景模拟结果87
三、自然发展情景模拟结果88
四、土地规划情景模拟结果89
第六章 研究区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景观格局评价91
第一节 景观空间格局指数选取91
第二节 景观空间格局样带设置与数据处理94
一、样带设置94
二、数据处理95
第三节 不同情景模拟斑块类景观梯度分析96
一、东西样带斑块类层次上景观梯度分析96
二、南北样带斑块类层次上景观梯度分析101
第四节 不同情景模拟整体景观梯度分析105
一、东西样带整体景观层次上景观梯度分析105
二、南北样带整体景观层次上景观梯度分析107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109
第一节 主要结论109
第二节 进展分析111
第三节 问题讨论111
参考文献113
热门推荐
- 367454.html
- 148624.html
- 3641278.html
- 741085.html
- 1657619.html
- 1718815.html
- 322744.html
- 3109290.html
- 374208.html
- 36040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635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829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02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192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448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121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045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908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505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65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