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渎职犯罪的理论与实践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渎职犯罪的理论与实践
  • 张兆松,李志雄,章晓民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ISBN:7801858999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09页
  • 文件大小:81MB
  • 文件页数:328页
  • 主题词:渎职罪-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渎职犯罪的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内容提要1

第一章 渎职罪犯罪主体研究1

第一节 渎职罪主体的法律特征1

一、渎职罪主体法律特征的理论纷争1

二、渎职罪主体本质特征的理论纷争评析4

三、渎职罪主体法律特征界说8

第二节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范围的界定16

一、国家机关的概念16

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范围19

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与公务员的关系22

第三节 “人民团体”在渎职罪中的法律地位25

一、“人民团体”的含义25

二、“人民团体”的法律特征27

三、“人民团体”的范围30

四、“人民团体”与“社会团体”、“群众团体”的区别31

五、“人民团体”的工作人员能否成为渎职罪主体35

六、“人民团体”刑法地位的立法完善38

第四节 “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的法律地位39

一、“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的法律特征39

二、“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的范围42

三、“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与《读职罪主体立法解释》中所列人员的关系47

第五节 受委托从事公务的人员的法律地位52

一、《刑法》修订之前,受委托从事公务人员的法律地位52

二、《刑法》修订之后,受委托从事公务人员的法律地位57

三、关于受托人员法律地位问题的再认识60

第六节 渎职罪若干争议主体辨析66

一、国家机关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能否成为渎职罪主体66

二、村委会等基层组织人员能否成为渎职罪主体69

三、实习人员能否成为渎职罪主体70

第七节 “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概念之提倡73

一、严格意义上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只能是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73

二、从事国家管理活动的并非只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74

三、“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概念符合立法解释精神75

四、“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概念符合司法解释精神75

第二章 渎职罪主观方面研究78

第一节 渎职罪的罪过形式78

一、“故意说”及其缺陷79

二、“过失说”及其缺陷86

三、“复合罪过说”及其合理性89

第二节 渎职罪中的徇私问题101

一、徇私是否包括徇情101

二、“徇私”的性质105

三、“徇私”的法律地位108

四、徇单位之私能否认定为“构私”110

五、“徇私”的司法认定115

第三章 渎职罪客观方面研究116

第一节 渎职罪的危害行为116

一、渎职危害行为的基本形式117

二、渎职危害行为的主要类型122

第二节 读职罪的危害结果134

一、渎职罪危害结果的特征134

二、渎职罪危害结果的种类135

第四章 渎职罪犯罪形态研究142

第一节 渎职犯罪中的共犯问题142

一、无身份者与有身份者共同实施读职犯罪的定罪问题142

二、渎职罪与相关共犯的界限问题163

三、渎职罪中责任人员之间共犯的认定166

第二节 渎职罪法条竞合的适用167

一、渎职罪中的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犯的区别168

二、如何认识读职犯罪中的法条竞合现象170

三、渎职犯罪中法条竞合的司法适用177

第三节 渎职犯罪中的牵连犯的认定与处理181

一、《刑法》第399条第4款之规定属于何种罪数形态182

二、收受贿赂后实施渎职犯罪行为的,该如何处罚187

三、《刑法》第399条第4款之规定,是注意性规定还是特别规定190

第四节 渎职犯罪中的结果犯的认定200

一、关于渎职罪中结果犯未遂的争论200

二、渎职罪中的结果犯不存在未遂201

第五章 渎职罪立案标准研究207

第一节 渎职罪立案标准概述207

第二节 《立案标准》修改的主要内容210

一、根据刑法修正案和立法解释的有关规定,对立案标准的有关内容增加了规定或者进行了相应修改210

二、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和司法解释性文件的规定,对立案标准的有关内容增加了规定或者进行了相应修改212

三、立案标准细化,进一步严密刑事法网214

四、吸收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成果,废除或者修改了一些不合理、不科学的规定215

第三节 《立案标准》的重大进展218

一、进一步明确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范围,渎职罪主体更加清楚218

二、对一般渎职罪与特殊渎职罪的法律适用作了具体的规定219

三、从严规定了一些犯罪案件中应予立案情形的条件,有利于惩治渎职犯罪220

四、进一步明确重大损失的标准及认定方法221

五、统一规定兜底条款,严密刑事法网223

第四节 《立案标准》若干规定质疑225

一、关于公私财产损失区别对待的问题226

二、关于《立案标准》与审判解释的冲突问题234

三、立案标准》对非物质性损失缺乏明确的规定241

第五节 适用《立案标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245

一、关于《立案标准》的溯及力问题245

二、注意司法解释与刑事立法的冲突250

第六章 渎职犯罪的预防和控制对策研究252

第一节 当前渎职犯罪的特点、趋势252

一、当前渎职犯罪的特点252

二、渎职犯罪的趋势254

第二节 渎职犯罪的产生原因257

一、渎职犯罪的政治原因257

二、渎职犯罪的经济原因259

三、渎职犯罪的法文化原因259

四、公众思想认识的错位260

五、刑事惩治不力261

第三节 预防渎职犯罪的基本原则263

一、坚持党的领导原则264

二、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原则265

三、坚持打防结合原则265

四、坚持服务大局原则266

第四节 渎职犯罪的预防和控制对策266

一、在思想上构建“不会读职”的机制267

二、充分发挥刑事法律惩治渎职犯罪的作用267

三、建立和完善相关配套制度271

四、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272

五、构建社会化预防读职犯罪格局273

附录:渎职罪立法、司法解释276

参考文献304

后记30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