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泌尿系统症状鉴别诊断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蒋云生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1840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569页
- 文件大小:97MB
- 文件页数:606页
- 主题词:泌尿系统疾病-鉴别诊断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泌尿系统症状鉴别诊断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水肿1
第一节 病因1
一、全身性水肿1
二、局部水肿2
第二节 发病机制2
一、组织间液的生成大于回流3
二、体内钠水滞留6
第三节 诊断措施9
一、病史采集9
二、体格检查9
三、实验室检查11
第四节 鉴别诊断12
一、全身性水肿12
二、局限性水肿18
第二章 高血压22
第一节 病因22
一、原发性高血压22
二、继发性高血压23
第二节 发病机制24
一、血压的调节失常24
二、水钠潴留25
三、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功能失调26
四、血管内皮功能异常26
五、肾内降压物质分泌减少26
六、交感神经系统兴奋27
七、胰岛素抵抗28
八、利钠激素和内源性类洋地黄物质的作用28
九、其他内分泌激素的作用28
十、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28
第三节 诊断措施29
一、病史采集29
二、体格检查31
三、实验室及辅助检查31
第四节 鉴别诊断33
一、肾脏病所致高血压33
二、肾血管性高血压40
三、内分泌疾病所致高血压41
四、主动脉缩窄42
第三章 贫血44
第一节 病因44
一、造血不良性贫血(红细胞生成减少)44
二、失血性贫血45
三、溶血性贫血(红细胞破坏过多)46
四、肾性贫血47
第二节 发病机制47
一、红细胞生成减少47
二、红细胞破坏加速49
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血液系统的影响50
第三节 诊断措施50
一、病史采集50
二、体格检查51
三、实验室及辅助检查51
第四节 鉴别诊断54
一、骨髓瘤肾病54
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并肾损害54
三、白血病性肾损害55
四、镰状细胞病性肾病56
五、溶血尿毒综合征56
六、狼疮性肾炎57
七、慢性肾衰竭58
八、铅性肾病58
九、重组促红素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59
十、类风湿关节炎肾损害59
十一、成人Still病60
第四章 尿频、尿急、尿痛第一节 病因62
一、感染62
二、肿瘤63
三、结石或其他刺激63
四、化学刺激64
五、膀胱或尿道损伤64
六、神经源性膀胱64
七、多尿引起的尿频64
八、精神因素64
第二节 发病机制65
一、尿道受炎症和非炎症刺激65
二、膀胱容量减少65
三、膀胱神经功能调节失常66
四、肾脏排泄尿量增加66
第三节 诊断措施66
一、病史采集66
二、体格检查67
三、实验室及辅助检查67
第四节 鉴别诊断70
一、急性肾盂肾炎70
二、慢性肾盂肾炎71
三、膀胱炎71
四、间质性膀胱炎71
五、肾结核72
六、淋病73
七、衣原体尿道感染74
八、尿道综合征74
九、急慢性前列腺炎75
十、前列腺增生76
十一、膀胱结石76
十二、尿道结石76
十三、神经源性膀胱77
第五章 腰痛80
第一节 病因80
一、肾脏及肾周疾病引起的腰痛80
二、其他内脏疾病引起的放射痛81
三、外伤或退行性变81
四、骨破坏性疾病81
五、脊柱先天性畸形81
六、代谢性骨病81
七、全身风湿性疾病81
八、其他81
第二节 发病机制82
一、肾包膜、输尿管、肾盂感觉神经受到刺激82
二、反射性疼痛82
三、解剖结构异常82
四、新生物形成82
五、退行性变83
六、代谢性疾病83
七、炎症性反应83
第三节 诊断措施83
一、病史采集83
二、体格检查84
三、实验室及辅助检查85
第四节 鉴别诊断86
一、急性肾盂肾炎86
二、急性肾小球肾炎86
三、急进性肾炎86
四、IgA肾病87
五、肾结石87
六、肾下垂89
七、多囊肾89
八、肾脓肿90
九、肾周围炎和肾周脓肿90
十、腰肌劳损90
十一、腰椎间盘突出症91
十二、强直性脊柱炎92
十三、椎体结核92
十四、骨质疏松症93
第六章 腹痛、腹胀95
第一节 病因95
引起腹痛的主要病因95
一、腹部疾病98
二、腹外疾病99
引起腹胀的主要病因100
一、腹部疾病101
二、腹外疾病101
第二节 发病机制102
腹痛102
一、内脏性腹痛102
二、躯体性疼痛103
三、牵涉痛104
腹胀104
一、胃肠道积气104
二、腹腔积液105
三、电解质紊乱106
第三节 诊断措施107
一、病史采集107
二、体格检查108
三、实验室及辅助检查109
第四节 鉴别诊断112
一、紫癜性肾炎112
二、狼疮性肾炎113
三、糖尿病肾病114
四、肾病综合征115
五、尿路感染116
六、泌尿系统结石117
七、尿毒症所致胃肠道病变118
八、多囊肾119
九、腹膜透析所致腹痛119
十、肾下垂、游走肾120
第七章 意识障碍123
第一节 病因123
一、泌尿系统疾病123
二、系统性红斑狼疮124
三、药物性脑病124
四、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124
第二节 发病机制124
一、短暂性脑缺血125
二、持续性脑缺血126
三、脑出血127
四、毒素对神经细胞的作用127
五、铝中毒129
六、其他129
第三节 诊断措施130
一、病史采集130
二、体格检查131
三、实验室及辅助检查132
第四节 鉴别诊断133
一、尿毒症性脑病133
二、透析相关性脑病134
三、狼疮性脑病136
四、电解质紊乱性脑病137
五、肾性高血压脑病138
六、血透并发脑出血139
七、尿毒症并发脑出血140
八、肾病综合征并发脑出血140
九、肾病综合征并发脑梗死141
第八章 呼吸困难143
第一节 病因143
一、肺源性呼吸困难144
二、心源性呼吸困难145
三、中毒性呼吸困难146
四、神经、精神性呼吸困难146
五、血源性呼吸困难146
六、药物性呼吸困难147
第二节 发病机制147
一、通气功能障碍147
二、换气功能障碍148
三、刺激呼吸中枢149
第三节 诊断措施151
一、病史采集151
二、体格检查152
三、实验室及辅助检查153
第四节 鉴别诊断155
一、狼疮性肾炎合并狼疮性肺炎155
二、肾病综合征致肺栓塞156
三、肺出血肾炎综合征157
四、尿毒症性肺炎159
五、尿毒症性心包炎160
六、代谢性酸中毒160
七、尿毒症性贫血162
八、肾源性胸腔积液162
九、肾源性肺部感染163
第九章 多尿165
第一节 病因165
一、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167
二、肾脏疾病167
三、血液系统疾病167
四、药物167
五、精神神经病变168
第二节 发病机制168
一、ADH抗利尿作用168
二、AVP合成分泌减少169
三、AVP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敏感性下降169
四、高渗性多尿170
第三节 诊断措施170
一、病史采集170
二、体格检查171
三、实验室及辅助检查171
第四节 鉴别诊断174
一、中枢性尿崩症174
二、肾性尿崩症174
三、精神性多饮、多尿症175
四、妊娠性尿崩症176
五、急性肾衰竭177
六、药物性肾性尿崩症177
七、治疗性多尿177
第十章 少尿和无尿179
第一节 病因179
一、肾前性少尿179
二、肾性少尿无尿180
三、肾后性183
第二节 发病机制183
一、肾小球滤过下降184
二、肾小管严重受损184
三、尿路梗阻184
第三节 诊断措施185
一、病史采集185
二、体格检查186
三、实验室及辅助检查186
第四节 鉴别诊断188
一、急性肾衰竭188
二、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衰竭189
三、慢性肾衰竭合并急性肾衰竭190
四、流行性出血热190
五、急进性肾小球肾炎191
六、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191
七、肝肾综合征192
八、急性上尿路梗阻性无尿193
第十一章 夜尿增多195
第一节 病因195
一、泌尿系统疾病195
二、内分泌系统疾病196
三、心血管系统疾病196
四、精神性夜尿196
五、药物197
六、其他197
第二节 发病机制197
一、夜间尿液生成增多197
二、夜间膀胱容量减小199
三、混合性夜尿200
第三节 诊断措施201
一、病史采集201
二、体格检查202
三、实验室及辅助检查203
第四节 鉴别诊断205
一、慢性肾小球肾炎205
二、高血压肾病206
三、慢性间质性肾炎207
四、慢性肾盂肾炎208
五、镇痛剂肾病208
六、肾性尿崩症209
七、糖尿病肾病209
八、失钾性肾病210
九、高血钙性肾病211
十、肾小管酸中毒211
十一、前列腺增生症212
第十二章 肾脏增大214
第一节 病因214
一、肾脏囊肿性疾病214
二、肾脏肿瘤215
三、肾脏炎症性疾病215
四、肾脏感染性疾病215
五、尿路梗阻性疾病216
第二节 发病机制216
一、肾内细胞过度增殖216
二、肾细胞炎性肿胀及增生216
三、肾组织内异常液体的积聚217
四、尿液排出受阻217
第三节 诊断措施218
一、病史采集218
二、体格检查219
三、实验室及辅助检查219
第四节 鉴别诊断221
一、单纯性肾囊肿221
二、多囊肾222
三、海绵肾223
四、肾脏恶性肿瘤224
五、肾脏良性肿瘤224
六、白血病肾浸润225
七、肾积水225
八、肾静脉血栓形成225
九、肾脏化脓性炎症226
第十三章 肾脏萎缩228
第一节 病因228
一、先天性肾发育不良228
二、肾血管病变228
三、肾小球疾病229
四、肾间质疾病229
五、其他230
第二节 发病机制230
一、肾间质纤维化230
二、毛细血管丢失231
三、肾小球体积缩小231
第三节 诊断措施231
一、病史采集231
二、体格检查232
三、实验室及辅助检查232
第四节 鉴别诊断233
一、终末期肾衰竭233
二、肾性系统性纤维化234
三、肾动脉狭窄235
四、高血压性小动脉性肾硬化235
五、肾动脉栓塞和血栓形成236
六、先天性肾发育不良236
第十四章 尿潴留238
第一节 病因238
一、泌尿生殖系统疾病239
二、消化系统疾病240
三、神经系统疾病240
四、循环系统疾病241
五、代谢内分泌系统疾病241
六、脊柱疾病241
七、脊髓腰段及硬膜外麻醉241
八、药物241
第二节 发病机制242
一、下尿路梗阻243
二、支配排尿反射的神经受损243
三、膀胱平滑肌和括约肌病变243
四、精神因素244
第三节 诊断措施244
一、病史采集244
二、体格检查245
三、实验室及辅助检查245
第四节 鉴别诊断246
一、前列腺增生246
二、尿道狭窄247
三、尿道结石248
四、神经源性膀胱248
五、糖尿病性膀胱病250
六、药物性尿潴留250
第十五章 尿失禁253
第一节 病因253
一、神经性尿失禁253
二、损伤性尿失禁254
三、充盈性尿失禁254
四、张力性尿失禁254
五、急迫性尿失禁254
六、精神性尿失禁255
七、先天性尿失禁255
八、药物性尿失禁255
第二节 发病机制255
一、尿道括约肌损伤255
二、逼尿肌无反射256
三、逼尿肌反射亢进256
四、逼尿肌、括约肌功能失调256
第三节 诊断措施257
一、病史采集257
二、体格检查257
三、实验室及辅助检查258
第四节 鉴别诊断262
一、张力性尿失禁262
二、紧迫性尿失禁262
三、逼尿肌运动失调263
四、膀胱膨出263
五、输尿管畸形264
六、膀胱畸形266
七、尿道畸形268
第十六章 蛋白尿270
第一节 病因270
一、按蛋白尿发生的机制分类270
二、按蛋白尿的性质分类271
第二节 发病机制273
一、滤过屏障受损273
二、肾小管重吸收障碍274
三、组织分泌增多274
四、蛋白溢出增多275
五、功能性蛋白尿275
第三节 诊断措施276
一、病史采集276
二、体格检查277
三、实验室及辅助检查277
第四节 鉴别诊断281
一、原发性肾小球疾病281
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284
三、小管间质性肾病287
四、尿路感染性疾病288
五、功能性蛋白尿288
六、体位性蛋白尿289
七、其他289
第十七章 血尿292
第一节 病因292
一、泌尿系统疾病293
二、全身性疾病294
三、泌尿系统邻近器官疾病294
四、其他原因294
第二节 发病机制294
一、肾小球性血尿295
二、非肾小球性血尿296
三、凝血功能障碍296
第三节 诊断措施297
一、病史采集297
二、体格检查299
三、实验室及辅助检查299
第四节 鉴别诊断302
一、原发性肾小球疾病302
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305
三、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307
四、尿路感染308
五、遗传性疾病308
六、其他309
第十八章 糖尿312
第一节 病因312
一、血糖水平增高引起的糖尿312
二、血糖正常性糖尿313
三、暂时性糖尿313
四、非葡萄糖性糖尿314
五、假性糖尿314
第二节 发病机制314
一、血葡萄糖水平超过肾糖阈值315
二、肾糖阈值下降316
第三节 诊断措施318
一、病史采集318
二、体格检查319
三、实验室及辅助检查320
第四节 鉴别诊断323
一、1型糖尿病323
二、2型糖尿病323
三、糖耐量减低和空腹血糖调节受损324
四、妊娠期糖尿病324
五、胰源性糖尿324
六、其他内分泌疾病所致糖尿325
七、应激性糖尿329
八、药物所致糖尿329
九、肝源性糖尿330
十、血色病性糖尿331
十一、原发性肾性糖尿332
十二、继发性肾性糖尿333
十三、妊娠期肾性糖尿333
十四、非葡萄糖性糖尿334
第十九章 尿混浊337
第一节 病因337
一、生理性尿混浊337
二、病理性尿混浊338
第二节 发病机制339
一、结晶盐的析出339
二、混入前列腺液或精液339
三、乳糜尿340
四、脓尿341
五、血尿341
六、脂尿341
第三节 诊断措施342
一、病史采集342
二、体格检查342
三、实验室及辅助检查343
第四节 鉴别诊断344
一、丝虫病344
二、腹腔结核345
三、肿瘤345
四、淋巴管疾病345
五、尿路感染345
六、肾脓肿346
七、肾结核346
八、泌尿系统结石347
第二十章 高尿酸血症349
第一节 病因349
一、原发性高尿酸血症350
二、继发性高尿酸血症351
第二节 发病机制351
一、尿酸生成增多353
二、尿酸排出减少354
第三节 诊断措施357
一、病史采集357
二、体格检查358
三、实验室及辅助检查358
第四节 鉴别诊断361
一、原发性高尿酸血症361
二、继发性高尿酸血症363
第二十一章 氮质血症366
第一节 病因366
一、肾性氮质血症366
二、肾后性氮质血症367
三、肾前性氮质血症367
四、肾外氮质血症368
第二节 发病机制369
一、含氮物排泄障碍369
二、含氮物质生成或吸收增加371
第三节 诊断措施372
一、病史采集372
二、体格检查373
三、实验室及辅助检查374
第四节 鉴别诊断375
一、急性肾衰竭375
二、急性间质性肾炎376
三、急进性肾小球肾炎377
四、肾病综合征378
五、药物性氮质血症378
六、慢性肾衰竭379
七、肾外氮质血症379
八、肾后性氮质血症380
第二十二章 代谢性酸中毒第一节 病因382
一、AG正常的代谢性酸中毒383
二、AG增大的代谢性酸中毒384
第二节 发病机制384
一、酸性物质排出障碍384
二、酸性物质过多385
三、机体丢失碳酸氢盐过多387
四、机体生成碳酸氢盐障碍388
第三节 诊断措施388
一、病史采集388
二、体格检查389
三、实验室及辅助检查390
第四节 鉴别诊断391
一、肾小管酸中毒391
二、慢性肾功能不全393
三、乳酸性酸中毒394
四、酮症酸中毒395
五、肾外性因素396
第二十三章 高血钠398
第一节 病因398
一、低容量性399
二、正常容量性399
三、高容量性399
第二节 发病机制400
一、钠排泄障碍400
二、钠摄入过多401
三、水摄入不足401
四、水丢失过多401
五、水转移到细胞内402
第三节 诊断措施402
一、病史采集402
二、体格检查402
三、实验室及辅助检查403
第四节 鉴别诊断403
一、尿崩症403
二、肾综合征出血热404
三、糖尿病高渗性昏迷405
四、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406
五、库欣综合征406
六、原发性高钠血症406
第二十四章 低血钠408
第一节 病因408
一、低渗性低钠血症409
二、高渗性低钠血症412
三、等渗性低钠血症412
第二节 发病机制412
一、肾脏排水减少412
二、钠摄入减少413
三、钠排泄增多413
四、饮水增多414
五、组织细胞转移414
六、特殊机制414
第三节 诊断措施415
一、病史采集415
二、体格检查416
三、实验室检查416
第四节 鉴别诊断418
一、肾病综合征418
二、慢性肾衰竭418
三、急性肾衰竭419
四、Ⅰ型肾小管酸中毒419
五、失盐性肾炎420
六、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420
七、肝硬化421
八、心力衰竭421
九、甲状腺功能减退症422
十、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422
第二十五章 高血钾427
第一节 病因427
一、肾脏疾病428
二、内分泌系统疾病428
三、组织细胞损伤性疾病428
四、升高血钾的药物428
五、高含钾食物与食品429
第二节 发病机制430
一、钾排泄减少430
二、盐皮质激素减少及抵抗430
三、钾的摄入增多432
四、转移性高钾432
第三节 诊断措施433
一、病史采集433
二、体格检查434
三、实验室及辅助检查434
第四节 鉴别诊断435
一、急性肾衰竭436
二、急性间质性肾炎436
三、急进性肾小球肾炎436
四、慢性肾衰竭437
五、高血钾型肾小管酸中毒437
六、假性醛固酮减少症438
第二十六章 低血钾440
第一节 病因440
一、消化道疾病440
二、神经及精神性疾病441
三、肾脏疾病441
四、内分泌系统疾病441
五、药源性低血钾442
六、其他443
七、食物及食品443
第二节 发病机制443
一、钾摄入不足443
二、钾排泄增多444
三、钾从细胞外向细胞内转移447
第三节 诊断措施448
一、病史采集448
二、体格检查449
三、实验室及辅助检查451
四、诊断性治疗453
第四节 鉴别诊断453
一、肾小管酸中毒454
二、低钾性肾病456
三、肾性尿崩症456
四、肾素瘤457
五、范可尼综合征458
六、Liddle综合征458
七、Bartter综合征458
第二十七章 高血钙460
第一节 病因460
一、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461
二、恶性肿瘤461
三、维生素A、D中毒461
四、结节病和其他肉芽肿性疾病462
五、非甲状旁腺的内分泌疾病462
六、肾脏疾病462
七、药物诱导462
八、其他462
第二节 发病机制463
一、钙自肠道吸收增加463
二、骨钙动员加强464
三、钙排泄减少467
第三节 诊断措施467
一、病史采集467
二、体格检查469
三、实验室及辅助检查469
第四节 鉴别诊断470
一、原发性甲旁亢470
二、恶性肿瘤471
三、结节病471
四、维生素A或D过量472
五、甲状腺功能亢进472
六、继发性甲旁亢472
七、三发性甲旁亢472
八、良性家族性高血钙472
第二十八章 低血钙474
第一节 病因474
一、肾脏疾病475
二、甲状旁腺有关疾病475
三、维生素D相关性476
四、其他477
第二节 发病机制478
一、钙吸收减少478
二、钙动员下降479
三、钙丢失增多481
四、低血钙由肾脏疾病引起481
五、其他机制482
第三节 诊断措施483
一、病史采集483
二、体格检查484
三、实验室及辅助检查485
第四节 鉴别诊断486
一、慢性肾衰竭486
二、肾小管酸中毒487
三、范可尼综合征487
四、肾性骨病488
五、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488
六、肾病综合征489
第二十九章 常见肾小球疾病病理改变的鉴别第一节 肾小球微小病变491
一、病理改变491
二、鉴别诊断492
三、临床与病理的关系493
第二节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494
一、病理改变494
二、鉴别诊断497
三、临床与病理的关系498
第三节 膜性病变499
一、病理改变499
二、鉴别诊断501
三、临床与病理的关系502
第四节 系膜增生性病变502
一、病理改变502
二、鉴别诊断504
三、临床与病理的关系505
第五节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病变505
一、病理变化505
二、鉴别诊断507
三、临床与病理的关系508
第六节 膜增生性病变508
一、病理改变508
二、鉴别诊断509
三、临床与病理的关系511
第七节 毛细血管外增生性病变512
一、病理改变512
二、鉴别诊断513
三、临床与病理的关系514
第三十章 泌尿系统常用实验室、辅助检查及临床意义第一节 泌尿系统疾病的实验室检查517
一、尿沉渣形态学检查517
二、尿沉渣定量检测523
三、尿液细菌学检查523
四、尿液生化检查525
五、肾功能检查529
六、血液的免疫学检查537
第二节 泌尿系统疾病的影像学检查538
一、肾脏的X线检查538
二、肾脏CT检查540
三、肾脏的超声检查(USG)541
四、肾脏的磁共振检查(MRI)541
五、常见肾脏疾病的影像学特征542
第三节 泌尿系统疾病的放射性核素检查551
一、肾动态显像和非显像检查法551
二、肾静态显像555
索引557
热门推荐
- 1251634.html
- 2311015.html
- 584770.html
- 3640357.html
- 2938869.html
- 459890.html
- 403255.html
- 942296.html
- 1430859.html
- 34167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833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131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237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526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196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690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982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88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558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77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