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教育学
  • 陈伟军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39600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93页
  • 文件大小:80MB
  • 文件页数:303页
  • 主题词:学前教育-教育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教育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教育及教育学1

第一节 教育及其历史演进1

一、教育的概念1

二、教育的历史演进7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2

一、西方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2

二、中国教育学的发展16

第二章 教育与文化21

第一节 文化与人21

一、人的发展特点21

二、文化与人的形成23

第二节 文化与学校教育27

一、学校与文化27

二、教育的文化功能31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37

第一节 教育与社会化37

一、社会化37

二、教育与社会化41

第二节 教育与社会分层、社会流动45

一、教育与社会分层45

二、教育与社会流动51

第三节 教育机会均等与社会平等56

一、教育机会均等的含义56

二、影响教育机会均等的社会因素59

三、教育机会均等与社会平等60

第四章 教育目的64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64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意义和性质64

二、教育目的的类型及选择68

三、教育目的的功能72

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73

一、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精神实质73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77

三、我国教育目的的构成82

四、我国教育目的实现的策略83

第五章 教育制度85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85

第二节 现代学校制度87

一、现代学校制度的形成87

二、现代学校制度的内容90

三、现代学校制度的类型91

四、现代学校制度的变革93

第三节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95

一、我国现行教育制度的演变95

二、我国现行学校制度的形态98

三、我国现行学校制度的变革99

四、终身教育与学校制度103

第六章 教师与学生106

第一节 教师106

一、教师职业角色与形象106

二、教师专业发展114

第二节 学生119

一、学生及其地位和权利119

二、学生的发展123

三、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125

第三节 师生关系128

一、师生关系的作用128

二、师生关系的类型129

三、师生关系的建立130

第七章 课程134

第一节 课程概念134

一、课程的词源学分析134

二、课程的含义135

三、扩充我国的课程观137

第二节 课程结构与类型140

一、课程的结构和类型140

二、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140

三、学问中心课程与人本主义课程142

四、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143

五、传递中心课程与对话中心课程145

六、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148

第三节 课程开发的几种模式150

一、泰勒模式150

二、斯滕豪斯的过程模式152

三、施瓦布的实践模式154

第四节 21世纪初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58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158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159

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159

四、重建我国基础教育的学校课程结构161

第八章 教学理论164

第一节 教学概述164

一、教学的含义164

二、教学的地位与任务168

三、教学理论及其流派170

第二节 教学过程173

一、教学过程的本质173

二、教学过程的规律174

三、教学过程的阶段178

第三节 教学原则179

一、教学原则概述179

二、教学原则体系180

第四节 教学设计185

一、教学设计的含义185

二、教学设计的模式187

三、教学设计的内容189

第九章 教学实践194

第一节 教学方法194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194

二、教学方法的特点195

三、教学方法的分类197

四、运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200

五、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201

第二节 教学组织形式202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202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历程203

三、班级授课制204

四、当代国内外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207

第三节 教学工作的实施209

一、备课与上课209

二、教学工作的其他环节214

第四节 教学策略216

一、教学策略的概念及特征216

二、教学策略的结构217

三、教学策略的分类218

第十章 道德教育221

第一节 道德概述221

一、道德的含义221

二、道德的结构222

第二节 学校道德教育224

一、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224

二、学校道德教育的过程227

三、学校道德教育的方法230

四、学校道德教育的模式232

第三节 学校道德教育的改革240

一、学校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240

二、学校道德教育改革的新构想241

第十一章 教育评价245

第一节 教育评价概述245

一、教育评价的概念245

二、教育评价的演变249

三、教育评价的功能与类型252

第二节 教育评价的模式255

一、泰勒模式256

二、目标游离模式257

三、CIPP模式257

四、CSE模式258

五、应答模式259

六、反对者模式260

七、自然探究模式260

第三节 教育评价的一般步骤与方法261

一、教育评价的一般步骤261

二、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264

三、教育评价的方法266

第十二章 教育管理270

第一节 教育管理概述270

一、教育管理的概念270

二、教育管理的特征271

第二节 教育管理过程274

一、教育决策274

二、教育组织276

三、教育领导279

四、教育控制281

五、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势282

第三节 班级管理283

一、班主任的素质283

二、班级组织结构284

三、班级管理的内容285

四、班级管理原则287

五、班级管理方法290

参考文献29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