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明代后期社会转型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显清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67052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80页
- 文件大小:122MB
- 文件页数:592页
- 主题词:社会发展-研究-中国-明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明代后期社会转型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章 商品性农业的发展与农业生产关系的新变化30
第一节 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30
一 人口和耕地30
二 农业生产基本要素投入的加大34
三 粮食作物结构和耕作制度的变革40
四 农业土地生产率的提高44
第二节 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49
一 棉花50
二 桑蚕52
三 染料53
四 甘蔗54
五 油料作物55
六 烟草56
七 茶、果、花、菜57
八 渔业、畜牧业59
第三节 农业商品化程度的提高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异59
一“本业”内涵的变化60
二 经济作物的商品性62
三 商品粮食的增多65
四 社会经济结构变异的历史进程67
第四节 农业生产关系的新变化71
一 地权、地租和人身依附关系的变化71
二 农业雇工队伍的扩大73
三 雇工身份地位的变化78
第五节 农业雇工经营82
一 农业雇工经营的典型82
二 各地关于农业雇工经营的若干记载88
第二章 民营手工业的蓬勃发展及新型生产关系的出现93
第一节 官营手工业向商品化和民营化的历史性转变93
一 工匠制的瓦解和雇佣制的施行94
二 物料折银96
三 官营手工业经营体制的变革97
第二节 传统丝织业的新发展104
一 生产规模的扩大105
二 生产技术的提高109
三 新型生产关系的出现111
第三节 新兴产业——棉纺织业的兴起117
一 生产技术的提高117
二 棉纺织业的普遍发展和商品化程度的增强118
三 新生产关系因素的萌生123
第四节 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矿冶业127
一 生产规模的扩大128
二 矿冶技术的新发展134
三 新型生产方式——工场手工业的出现136
第五节 制瓷业、榨油业、造纸业、印刷业141
一 制瓷业141
二 榨油业146
三 造纸业148
四 印刷业150
第三章 商人势力的壮大和早期城镇化进程的展开154
第一节 商帮和牙行154
一 徽商155
二 晋商、陕商159
三 江、浙、赣商160
四 闽商、粤商163
五 河间商人165
六 牙商166
第二节 货币银本位的确立和白银流通量的增加170
一 银本位的确立170
二 白银流通量的巨增175
三 货币的兑换和汇兑180
第三节 信用借贷业的发展184
一 典当及其他借贷184
二 利率逐渐下降的趋势187
三 农业生产性借贷的逐渐增长191
四 生息资本与商业资本的结合193
五 生息资本向手工业资本的转移195
六 时人对借贷业的认识197
第四节 集市、市镇、城市的蓬勃发展199
一 集市199
二 市镇205
三 九边重镇209
四 大中城市211
五 连接各地城市、市镇和集市的交通运输线219
第四章 城乡社会阶级关系的发展演变224
第一节 城乡统治势力的发展变化224
一 贵族地主丧失维护统治的作用225
二 官绅地主势力空前发展229
三 家族组织势力空前壮大237
第二节 自耕农的衰落与农村贫富两极分化的加快244
一 自耕农的衰落244
二 农村贫富两极分化的加快249
第三节 土地雇工经营主的产生与早期劳资关系的出现257
一 “土地雇工经营主”的产生257
二 早期劳资关系的出现262
第四节 农村人口的转移与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267
一 农村人口转移及其深远影响268
二 城镇人口的增加及其历史意义271
三 市民阶层的形成及其反抗斗争276
第五章 社会风俗的变化285
第一节 生活方式的违例越制285
一 服饰287
二 饮食299
三 房舍307
四 车轿310
五 婚嫁312
六 丧葬314
第二节 追逐货利 相率成风316
一 明前期的尚朴风气316
二 明后期竞奢逐利之风的盛行319
三 政风的颓废324
四 民风的变化330
第三节 社会陋俗的泛滥333
一 赌博334
二 流氓、光棍与黑社会雏形的出现338
三 包揽词讼342
第四节 统治阶级扭转社会风气的努力345
第六章 政治斗争的新形态与统治危机的加深351
第一节 振弊起衰:波折起伏的改革运动352
一 昏乱时代:明中叶的统治危机352
二 在中央层面展开的政治改革356
三 在地方层面展开的赋役改革363
第二节 政治斗争的新形态:党社运动与市民运动370
一 国是纷纭:党争兴起及其常态化370
二 东林党与复社:社会基础与政治主张376
三 “民变”与民间力量的活跃384
第三节 走向覆亡:统治集团自我调整能力的丧失390
一 政治改革的失败与统治集团的迅速腐败390
二 财政整顿的局限与社会阶级矛盾的空前激化396
三 明王朝的覆灭:偶然性与必然性402
第七章 早期启蒙思潮的涌现410
第一节 思想界的活跃景象410
一 派别林立411
二 唇枪舌剑416
第二节 自我与人欲的突现422
一 自我意识的回归422
二 对人欲的肯定和宣扬427
三 妇女观的变化432
第三节 对传统经济思想的修正435
一 不再轻利的义利观435
二 重商观念的流行438
三 倡导高消费的“反禁奢论”442
第四节 政治观念的变化445
一 权威的危机445
二 君臣关系新说450
三 批判中的重构452
第五节 由“道”入“器”的经世实学457
一 经世实学出现的原因457
二 经世实学的内容及其转变461
三 经世思潮的评价468
第八章 文学艺术革新与市民文学的兴盛470
第一节 文学思想的转变470
一 抒发性情470
二 面向大地众生473
第二节 诗文风尚的革新474
一 以复古求革新474
二 小品文的出现479
第三节 市民文学的兴起483
一 小说的由雅到俗483
二 戏曲的发展与变化492
三 民歌俗曲的流行495
四 文学作品的商品化497
第四节 绘画艺术风格与审美趣味的变化501
一 士商混融:绘画艺术品市场的规模化502
二 独抒性灵:文人画的繁盛与变异507
三 雅俗交融:商品经济对绘画艺术的影响513
四 别开生面:西洋画法的传入与影响517
第九章 传统科技的总结创新及西方科技文化的传入522
第一节 传统科技的全面总结与创新522
一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522
二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526
三 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528
四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531
五 程大位的《算法统宗》534
六 朱载堉的《乐律全书》536
七 茅元仪的《武备志》539
八 方以智的《物理小识》和《通雅》541
第二节 西方科技文化的传入544
一 西学东传的时代背景545
二 西方天文历法的传入546
三 西方火器技术的传入548
四 西方数学知识的传入553
五 西方地学知识的传入555
六 西方机械物理学知识的传入557
七 西方医学知识的传入561
第三节 传统科技向近代转型的起步562
一 总结创新中的近代因素562
二 西方科技传入引起中国科技的新变化565
三 明人对待西方科技的态度566
后记579
热门推荐
- 1183449.html
- 2734343.html
- 3377052.html
- 561192.html
- 58194.html
- 625964.html
- 2846511.html
- 2224850.html
- 3387379.html
- 27237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666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935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077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092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565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743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76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898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120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79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