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幼儿教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现代幼儿教育
  • George S.Morrison著;苏秀技,徐联恩,周育如等译 著
  • 出版社: 华腾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 ISBN:9789866654237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78页
  • 文件大小:347MB
  • 文件页数:49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幼儿教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份幼儿教育与专业成长1

第一章 幼儿教育与你—幼教专业人员的意义1

第一节 何谓专业2

第二节 幼教专业人员的四个面向2

一.个体特征3

二.教育资历4

三.专业实务11

四.公共推广15

第三节 成为专业幼教工作者16

第四节 为何有「多元差异」专栏?16

第五节 今日幼教专业人员的角色20

第六节 幼教专业人员的未来21

第二章 今日幼儿教育—公共政策与当前议题25

第一节 公共政:策和当前议题26

第二节 家庭议题26

一.家庭单位的改变28

第三节 社会议题33

一.贫穷33

二.居住34

三.健康的生活35

第四节 政策和规划趋势40

一.脑部研究和幼儿教育40

二.政府在幼儿教育计画中的参与41

三.联邦支持改革42

四.政府对幼儿教育的支持42

五.幼儿教育的热门议题43

第三章 幼儿观察与评量—透过适性评量达成有效的教学47

第一节 什么是评量?48

一.适性评量48

二.真实评量49

第二节 入学预备度测验50

一.筛选历程50

二.筛选量表与观察纪录表54

第三节 什么是观察?56

一.观察的目的56

二.系统化观察的优点57

三.观察的步骤59

四.向家长报告与沟通62

第四节 重大的评量议题有哪些?67

一.评量与绩效责任67

二.高风险测验68

三.测验偏颇70

四.年龄限制70

五.结论70

第二部份 幼儿基础:历史与理论73

第四章 过去和现在—未来的序曲75

第一节 为何过去是重要的?76

一.理念的重新诞生76

二.再次建构梦想76

三.执行当今措施76

四.赋予专业力量76

五.提振专业76

第二节 在幼儿教育历史上的人物以及其影响77

一.马丁·路德77

二.约翰·阿莫司·康米纽斯77

三.约翰·洛克78

四.卢梭79

五.裴斯塔洛齐80

六.欧文81

七.福禄贝尔81

第三节 美国幼稚园的源起84

一.玛格利氏·舒兹84

二.依莉莎白·皮巴蒂84

三.米尔顿·布莱德利84

四.苏珊·布劳85

五.派蒂·史密斯·希尔85

第四节 二十世纪幼儿教育家86

一.玛利亚·蒙特梭利86

二.约翰·杜威86

三.皮亚杰87

四.里维·维高斯基89

五.亚伯拉罕·马斯洛89

六.艾瑞克·艾瑞克森89

七.霍华德·迦纳89

第五节 从路德到现在:优质教育实务的必要条件89

一.学习上的要点91

二.教学的要点91

三.家庭的要点92

第六节 不同时代之儿童观点92

一.小大人观点92

二.原罪论观点92

三.白纸论观点93

四.成长中的植物观点93

五.财产观点93

六.未来的投资观点94

七.人权观点94

第七节 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96

第五章 运用到教学与学习之理论—教学实务之基础101

第一节 学习与发展理论102

一.学习102

二.理论102

三.建构主义103

第二节 皮亚杰的学习理论103

一.主动学习104

二.适应104

三.认知发展阶段105

第三节 维高斯基与社会文化理论109

一.最近发展区110

二.交互主观性110

三.搭鹰架111

第四节 马斯洛及自我实现的理论114

一.生理基本需求115

二.安全与安全感115

三.爱与归属感115

四.自尊115

五.美感115

第五节 艾瑞克森115

第六节 迦纳117

第七节 布朗菲布列纳与生态系统理论117

第八节 理论统整121

一.皮亚杰理论的优缺点121

二.维高斯基122

三.其它的观点124

第九节 认知发展的新方向124

第三部份 针对儿童与家庭的机构与服务127

第六章 幼教机构—将理论运用到实务129

第一节 对于高品质幼教机构的需求愈来愈高130

第二节 蒙特梭利方法的原则130

一.尊重儿童132

二.吸收性心智132

三.敏感期132

四.预备好的环境133

五.自动教育133

六.教师的角色133

第三节 蒙特梭利方法的实施133

一.日常生活133

二.感官教材134

三.学科教材134

四.蒙特梭利与现代的教学方法136

五.满足多元性与身心障碍的需求136

六.更深入的想法138

第四节 高瞻·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138

一.高瞻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与目标140

二.高瞻教学模式的五个元素141

三.可以支持主动学习的每天日常作息143

四.满足多元性与身心障碍的需求145

五.更深入的想法145

第五节 瑞吉欧·艾米莉亚146

一.对于儿童与儿童学习的理念146

二.成人的角色147

三.环境147

四.机构里的教学149

五.满足多元性与身心障碍的需求150

六.更深入的想法150

第六节 华德福教育:头、手、心152

一.基本原则153

二.课程特色154

三.满足多元性与身心障碍的需求154

四.更深入的想法154

第七章 托育—满足儿童、父母与家庭的需求161

第一节 托育面面观162

第二节 何谓托育162

一.托育的普遍性163

二.托育服务方式的选择164

第三节 托育服务类型164

一.由亲戚朋友照顾164

二.家庭式托育164

三.代間托育168

四.中心式托育168

五.雇主赞助的托育方式170

六.支援性托育服务171

七.军方托育服务171

八.课前与课后安亲班172

九.营利性托育172

第四节 形成良好托育服务的因素173

一.合适与安全的环境173

二.教保人员与孩子的比率174

三.符合发展的课程与教学实施174

四.个别需求174

五.符合文化的课程与教学实施174

六.家庭教育与支援175

七.教保人员的在职进修与专业成 长175

八.托育评鉴175

第五节 儿童托育的影响177

第八章 联邦政府—支持孩子的成功181

第一节 联邦立法与幼儿期182

一.2001年的「有教无类」法案182

二.认字和阅读优先182

三.联邦计画与早期教育183

第二节 启蒙计画183

一.选择性的计画模式185

二.启蒙计画服务对象的资格186

三.好的开始、聪明长大189

第三节 早期启蒙计画189

第四节 其他启蒙计画189

一.迁徙居民启蒙计画189

二.美国印第安—阿拉斯加原住民启蒙计画191

三.齐平家庭扫盲计画191

第五节 其他行动计画192

一.Title I 计画192

二.父职行动计画192

三.夥伴关系与合作193

第六节有关启蒙计画的研究195

一.联邦政府对幼儿教育的担忧196

二.启蒙计画的影响198

第四部份 幼教新世界207

第九章 婴儿与学步儿—为学习奠基的年代209

第一节 婴儿与学步儿的样貌210

一.瞭解儿童发展210

二.文化与儿童发展210

第二节 年轻的头脑:一张王牌215

一.神经修剪216

二.突触创造216

三.适合年龄的经验217

四.自然和养育217

第三节 动作发展如何发生?218

一.动作发展的基本原则218

二.大小便训练220

第四节 智力发展如何发生?221

一.同化、调适、与适应的作用221

二.认知发展的阶段:感觉动作智力221

第五节 语言发展227

一.语言习得的理论227

二.语言发展的顺序229

三.对专业人员的启示231

第六节 心理社会和情感发展232

一.社会行为233

二.依恋和关系233

三.气质与人格发展235

第七节 婴儿与学步儿心理健康236

一.婴儿心理健康运动的成长237

二.社会环境与婴儿心理健康238

第八节 高品质的婴儿与学步儿机构239

一适合发展的机构239

二.婴儿与学步儿课程242

第九节 幼儿的健康计画242

一.社区合作242

第十章 托儿所时期—为学校及生活做准备249

第一节 托儿所为何如此受欢迎?250

第二节 托儿所学童的样貌251

一.身体和动作发展251

二.认知发展253

三.语言发展254

第三节 入学预备度255

一.成熟度和预备度255

二.重要的预备度技能256

三.托儿所学童进入幼稚园的学习档案259

四.预备度的重要性260

第四节 游戏和托儿所课程260

一.游戏理论的历史260

二.游戏是孩子的工作261

三.游戏的目的261

四.游戏的种类261

五.教师在促进游戏时的角色265

第五节 新式托儿所课程:标准与目标266

一.学前儿童阅读计画266

二.适切的托儿所目标268

三.托儿所日程安排272

四.托儿所品质指标274

第六节 协助托儿所学童度过过渡期277

第七节 托儿所的相关议题278

一.学童压力278

二.优质托儿所278

三.学前教育计画278

四.托儿所补助计画278

五.托儿所的未来278

第十一章 幼稚园教育—学习须知281

第一节 幼稚园入学年纪282

一.幼稚园学童的特质282

第二节 幼稚园学童的预备度与安置285

一.课程提升285

二.幼稚园课程的替代方案285

第三节 幼稚园实况289

一.适性发展原则289

二.半天或全天课程292

第四节 读写教育与幼稚园学童292

一.幼儿读写萌发294

二.促进幼童读写及阅读能力之策略294

三.分享阅读299

第五节 幼稚园学童与过渡期303

第六节 幼稚园相关议题303

一.延迟入学303

二.高风险幼稚园测验304

三.幼稚园入学年龄305

第七节 幼稚园的未来305

第十二章 小学阶段—为一辈子的成功做准备309

第一节 教导小学一到三年级310

一.小学阶段与当前的学校教育310

第二节 小学一到三年级的儿童的样貌312

一.身体发展316

二.动作发展316

三.认知发展317

四.道德发展317

五.品格教育318

第三节 今日的小学教育322

一.州标准322

二.教学方式325

三.跨课程领域的思考328

四.合作学习328

五.读写与阅读330

六.指导的阅读330

第四节 放眼未来334

第五部份 满足幼儿的特殊需求337

第十三章 幼儿与科技—科技时代的幼儿教育339

第一节 电脑的世代340

一.科技的定义340

二.科技素养340

三.幼儿的科技使用341

第二节 科技的公平性341

第三节 科技与特殊幼儿教育346

一.科技与婴儿、学步儿和学前儿童346

二.辅助科技与特殊儿童347

三.伦理议题与辅助科技351

第四节 幼教课程的科技教学352

一.树立良好的模范:个人接受科技的态度354

二.决定如何在你的课程中使用科技354

第五节 父母亲与科技358

一.科技增加父母的参与358

第六节 科技的未来发展及与你的关系360

第十四章 引导儿童—培养儿童成为负责任的人363

第一节 引导儿童行为的重要性364

一.课业364

二.终生的成就364

三.问题的预防364

四.谦恭有礼364

五.何谓行为引导?364

第二节 以社会建构方式来引导儿童365

一.在最近发展区里引导儿童的行为365

二.透过搭鹰架的方式引导儿童行为365

三.师生对话366

四.私语言与自我引导的行为367

五.建构式的引导策略367

第三节 教师效能训练367

一.问题的所有权368

二.主动地倾听368

三.我的讯息368

第四节 引导行为的九个要点369

一.瞭解自己有关引导行为的教育哲学369

二.瞭解儿童发展与儿童369

三.满足儿童的需求369

四.帮助儿童发展新行为372

五.订定合理的期望375

六.规划与调整环境378

七.以身示范适当的行为379

八.与家长、家庭或其他人建立夥伴关系381

九.增进利社会行为381

第五节 培养自动自发的行为383

第六节 体罚384

第七节 引导儿童的趋势384

第十五章 多元文化论—存在多样化社会中的教育387

第一节 多元文化觉察388

一.美国孩子的文化388

第二节 多元文化注入390

一.培养文化意识390

二.促进与使用解决冲突的策略397

三.配合孩子的学习风格与智能进行教学400

四.欢迎家长与社区的参与401

第三节 双语教育计画405

一.双语教育受到关注的原因405

二.提供给英语不熟练学生的教育方案406

三.双语教育的议题407

第四节 多元文化教育的趋势410

第十六章 有特殊需求的儿童—提供所有儿童适性教育413

第一节 有身心障碍的儿童414

一.身心障碍人士教育法案414

二.转介、评估与安置418

三.个别化教育方案与家庭服务计画418

四.回归主流与融合教育425

五.谘询与团队合作429

六.注意力缺陷过动症435

七.教导身心障碍儿童的策略438

第二节 资优与天才儿童440

第三节 受虐儿与被忽略的儿童442

一.通报儿童虐待443

二.寻求协助446

三.无家可归的儿童446

第十七章 父母、家庭及社区的参与—合作与协调449

第一节 学校教育的转变450

第二节 家庭的转变450

一.祖父母当父母(隔代教养)450

二.连结家庭型态451

第三节 视教育为家庭事务452

一.家庭中心计画452

二.代间及隔代的教学计画455

第四节 父母及家庭参与的准则455

一.办理活动鼓励参与456

二.家庭访问460

三.家长会谈461

四.单亲家庭462

五.语言弱势的家长和家庭464

六.未成年父母464

七.父亲466

八.其他照顾者466

第五节 社区及其他机构参与467

一.社区资源467

二.学校事务参与467

三.官方组织467

四.网站连结46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