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证据制度的探索与反思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证据制度的探索与反思
  • 李慧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ISBN:9787513004893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01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17页
  • 主题词:证据-司法制度-对比研究-中国、外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证据制度的探索与反思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证据制度的历史发展1

一、神明裁判或神证时期1

二、人证时期3

三、走向物证或科学证据10

四、未来以科学证据为主的时期12

第二章 证据法学的历史发展14

第一节 国外证据法学的历史发展14

一、证据法学的兴起14

二、证据法学的发展15

三、证据法学的成熟16

四、证据法学的新发展17

第二节 我国证据法学的历史发展18

一、传播英美法系证据法学理论的时期18

二、系统研究证据法学时期19

三、证据法学研究趋于凋敝的时期19

四、证据法学研究的休止时期20

五、证据法学研究举步维艰的时期20

六、证据法学研究的恢复时期21

七、证据法学研究快速发展时期21

第三章 证据法学体系的选择性比较23

一、问题视角23

二、对象视角30

三、目的视角31

第四章 证据法的理论基础34

第一节 证据法的认识论基础34

一、错位的认识论基础34

二、认识论基础的变革与发展35

三、认识论基础对价值目标和制度设计的影响37

四、合理的理论指引39

第二节 证据法的价值论原理40

一、证据法价值冲突类型的反思40

二、公正与效率的评价、选择与实现44

第五章 证据概念的解析50

第一节 证据概念诸学说的评析50

一、事实说51

二、材料说与根据说54

三、信息说55

四、方法说55

五、统一说56

第二节 证据概念界定不一的原因分析56

一、证据概念界定的前提缺失57

二、证据概念界定的核心错位57

三、证据概念界定的本质模糊58

四、证据概念界定的视角矛盾58

第三节 关于证据属性的辨析58

一、打破传统证据属性的“三性”理论59

二、以关联性为核心界定证据的概念60

三、关联性的辨析65

第四节 证据的构成要素68

一、应明确证据的主题——事实68

二、应明确证据的价值——证明70

三、应明确证据的本质72

四、厘清证据概念界定的视角75

第六章 关于若干证据种类的思考77

第一节 证人证言77

一、证人的概念77

二、证人证言的概念88

三、证人证言的特点89

第二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91

一、口供的内容91

二、口供的种类92

三、口供的特点93

四、自白补强规则94

五、供述与沉默权、辩诉交易95

第三节 民事、行政诉讼当事人陈述100

一、概念100

二、民事、行政诉讼当事人陈述的种类101

三、自认制度102

第四节 关于视听资料的思考104

一、公开制作的视听资料104

二、秘密制作的视听资料105

第七章 关于证明论的浅析107

一、英美法系的证明论109

二、大陆法系证明论112

三、我国的证明论113

第八章 刑事证据调查制度119

第一节 刑事庭审证据调查制度的程序解构119

一、司法组织的形态:一元式的科层型VS.二元式的非科层型120

二、证据处理模式:当事人控制VS.官方主导123

三、庭审活动的模式:集中式vs.间断式125

第二节 大陆法系的刑事庭审证据调查制度127

一、证据调查对象128

二、证据调查范围129

三、证据调查内容130

四、证据调查程序132

五、证据调查主体138

第三节 英美法系的刑事庭审证据调查制度138

一、证据调查对象139

二、证据调查范围140

三、证据调查内容140

四、证据调查程序142

五、证据调查主体148

第四节 我国的刑事庭审证据调查制度149

一、我国刑事庭审证据调查制度的现状评析150

二、国外刑事庭审证据调查制度的有益经验152

三、我国刑事庭审证据调查制度的改革设想155

第五节 刑事庭前证据调查的思考之一——诱惑侦查159

一、诱惑侦查概念及类型辨析159

二、诱惑侦查的认识论基础163

三、诱惑侦查的价值论原理164

第六节 刑事庭前证据调查的思考之二——网络反腐168

一、网络反腐的内涵169

二、网络反腐与检察机关反腐侦查联合的优势与障碍171

三、关于网络反腐与检察机关反腐侦查联合的设想175

第九章 两大法系证据采纳(能力)制度的比较研究181

第一节 英美法系的证据采纳规则182

一、证据可采性的正向分析183

二、证据可采性的反向分析184

三、法官自由裁量排除192

第二节 大陆法系的证据能力制度193

一、直接言词原则193

二、关联性法则194

三、传闻法则194

四、合法性法则195

五、意见法则196

第三节 两大法系的共同发展趋势197

一、证据规则的内在指向相互靠拢197

二、以不同的规则实现相同或相近的功能198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彼此趋近198

四、都具有相对排除和绝对排除之分198

五、皆采法定与裁量相结合的模式199

六、都受制于本国的诉讼制度199

第四节 对两大法系传闻证据规则的反思200

一、英美法系传闻证据的含义200

二、大陆法系传闻证据的含义208

三、英美法系传闻证据规则209

四、大陆法系的传闻证据排除机制212

第十章 我国证据采纳制度的探究215

第一节 证据采纳的标准215

第二节 我国的传闻证据规则217

一、我国传闻证据规则的现状217

二、我国传闻证据规则的改革设想220

第三节 我国的意见证据规则222

一、我国意见证据规则的现状222

二、我国意见证据规则的改革设想229

第四节 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235

一、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现状235

二、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改革设想243

第五节 我国证据采纳规则的综合思考245

一、我国证据采纳规则的共性问题245

二、针对共性问题的改革设想246

第十一章 证言特免权250

第一节 证言特免权概论250

一、确立的理由250

二、证言特免权的类型252

第二节 婚姻家庭特免权253

一、美国的婚姻家庭特免权253

二、德国的婚姻家庭特免权255

三、我国的婚姻家庭特免权256

第三节 职业关系特免权256

一、美国的职业特免权256

二、德国的职业特免权260

三、我国的职业特免权260

第四节 政府特免权263

一、美国的政府特免权263

二、德国的政府特免权265

三、我国的政府特免权265

第十二章 对待科学证据的科学精神267

第一节 准确理解科学证据268

一、科学证据概念的论与解268

二、科学证据的“科学性”273

第二节 “平视”科学证据274

一、科学证据未必“科学”274

二、科学证据并非最终结论276

三、科学证据价值的整体评价276

第三节 现实地对待“知识鸿沟”277

一、科学证据的超越性造就了“知识鸿沟”277

二、建构“联接”知识鸿沟的沟通机制279

三、科学证据采信规则的发展趋势280

第十三章 关于推定问题的研究282

第一节 关于推定概念的解析282

一、关于推定概念的基本共识283

二、推定概念与相混淆概念的辨析284

三、推定概念的界定290

第二节 关于推定效力的思考292

一、英美法系关于推定效力的争论和新发展293

二、大陆法系关于推动效力的争论和新发展295

三、我国关于推定效力的争论和新发展29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