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潞公文集 外二种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潞公文集 外二种
  • 山右历史文化研究院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532583010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682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740页
  • 主题词:社会科学-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潞公文集 外二种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潞公文集&〔宋〕文彦博撰 申纪元 智小峰 点校3

点校说明3

钦定四库全书《潞公集》提要5

刊文潞公集略序吕柟7

序叶梦得8

潞公文集卷一9

古赋9

圣驾幸太学赋并序9

金苔赋并序10

律赋12

省试诸侯春入贡赋天下侯国,春入方物12

省试青圭礼东方赋修举春祀、崇尚圭荐12

焚雉头裘赋珍异之服,焚去无取13

汾阴出宝鼎赋皇汉之道,神鼎斯出14

鸿渐於陆赋鸿在於陆,为世仪表14

孝者善继人之志赋人子行孝,能继先志15

中者天下之大本赋天下之教,由此而出16

能自得师者王赋能得师者,王道成矣16

潞公文集卷二19

律赋19

多文为富赋儒者崇学,多以为富19

主善为师赋能主其善,成彼师道19

祭法天道赋君子之祭,能合天道20

一生二赋元气之用,生是天地21

雁字赋云净天远,腾翥成字21

经神赋明识经旨,能若神矣22

土牛赋春祀牛设,农作无忒23

天衢赋亨达之路,无复凝滞23

玉鸡赋祥瑞之气,因孝而至24

颂25

德号继明颂并序25

潞公文集卷三29

古律诗29

游紫云洞29

寄赠华清观主大师29

彭门贤守器之度支赵鼎记余生日,过形善祝,并惠黄石茶瓯、怀素千字文一轴,辄成拙诗,仰答来意29

寄致政太傅侍中曾鲁公30

伏蒙仆射、侍中贾寄示游潩上弊园归至湖上诗一章。研味钦服,不能自已,辄成拙句,仰答来贶30

送子骏朝议归阙鲜于侁时罢西台31

送乾元寺住持实大师思实座主31

某伏蒙宫师相公杜寄示新居诗,齐沐捧读,不胜铭叹。某谨成拙诗一章,上纪盛德,粗伸谢意31

招刘伯寿秘监31

题史馆兵部傅君草堂钦之32

过燕川渡32

寄题密州超然台32

乐府十首32

塞下曲二首32

折杨柳33

关山月33

采莲曲33

夜夜曲33

长相思33

阳春曲33

陌上桑34

巫山高34

律诗34

御沟已下三十八首,乡贡进士投贽34

荷花34

读汉史二首34

西晋35

玉阶树35

无题35

赠市隐者35

山中隐者35

偶作示同志35

夜思35

华月36

闲斋偶作36

咏筝36

对雪36

旭日36

秋望36

咏苔36

咏柳37

玉梁37

幽兰37

寄友包兼济拯37

公子37

寓怀37

时兴38

暑中言事分得华字38

初曙38

和人留题华清宫温泉38

秋风吟38

阅史有感38

诏开礼闱偶作呈诸友39

省试蒲车诗39

天圣五年春省试献羔开冰39

元日作39

春日偶作39

梅花40

元日阻雨40

和友人春日即事40

酬金华山人春日见寄之什40

和友人春日即事40

郡斋春日书怀40

长平怀古41

题筹笔驿41

题韩溪诗四章41

绿绮42

蘅皋42

深院42

春晓42

芳草42

公子42

井上桐42

柳絮43

宫词43

登江楼43

春游43

夜43

从军行43

侠少行44

桃花44

早夏言怀44

秋夕偶怀44

秋夕偶作44

秋夜闻笛45

古寺清秋日五首45

重阳前五日探菊45

重阳前两日登楼望月45

玩月吟寄友人45

游仙咏46

送胡秀才归绛台46

赠孙庄秀才46

送郭屯田牧涪陵46

和张峣秀才勉弟之什47

送昌黎先生归秦亭47

送果州李推官赴阙47

送友人47

送溥上人游川47

登通山阁有怀寄呈同人47

送刘推官归冶源栖真馆48

送福州通判陈铸殿丞时为殿中御史、河东转运使48

赠会稽尊师48

赠自然表白大师三首48

潞公文集卷四50

律诗50

某天圣四年,叨充乡赋。明道二年夏,假副车於本郡。今年夏,忝外计於本道,实嗣世职。前此三年,先大夫为河东转运使。八月行部,率遵故常,乡老欢迎,邀留累日。徘徊旧地,追惟畴曩,因成拙诗二章,题於行署50

送益利路承受梁供奉回京50

雷简夫自辰溪还,除国子博士、盐铁判官,以书见谢,并寄杜鹃鸟一只。偶成二章答50

送中舍蒲君致政西归51

送分司少卿归洪井二首51

送知府给事赴阙51

和太师相公重九日府僚之什51

小园即事52

宫保相公杜以某於贝之役与有劳焉,及闻非才忝爰立之命,贻诗加奖。有“晋公亲讨,卫国专谋”之句,称述太过,拟议非伦。辄成拙恶一章,以达谢意52

题高平公范文正亲书《伯夷颂》卷后范自青州书寄许下52

春日湖上偶作二首52

谢太傅相公杜以近诗三十首寄示52

湖上独酌53

外计苏度支示古铜器,形制甚雅,辄书五十六字还之53

雨中湖上,绯桃盛开。舟子维缆於树,因书二十八言53

得告赴洛,展省松楸,往还寓宿於阳翟程密学新第,因成四十言寄高阳53

提刑司封垂访郡斋,会於湖上,道旧为乐,兼贶雅章,辄成四十言以答来惠53

予移守青社,同年宋学士代予守璧田。会有来诗,因成四十言为答54

答南都致政太傅相公54

偶题看山楼新画山水54

太原府统平殿朝拜54

寄太原韩太尉时建忠武节尹京兆,韩以武康节尹太原54

和梅公仪待制诗二首55

登骊山见连理木55

宿西溪寺55

公仪天章书示暂往蓝田兼阅山水,以答来贶55

和公仪天章雪中游蓝田山悟真寺55

寄青州田龙图况55

雨后游华严川马上作56

题中山郎中华严川墅56

谢公仪待制惠黄石枕梅挚时为陕西都运56

和公仪隐厅书事56

月夕挈新酿并文石酒罇就公仪南湖雅饮56

次韵和公仪月夕游南湖56

和公仪咏蒲葵扇56

和登飞桥观游艇57

和公仪重到隐厅偶书绝句57

和公仪湖上烹蒙顶新茶作57

与公仪会饮南湖作公仪翌日当赴57

和公仪游太华57

见山楼小饮偶作57

寄致政太师相公杜 四首58

邛竹杖58

蜀牋58

华阳巾俗谓之隐士帽58

蒙顶茶58

近以蜀物寄献,复以雅章为报。辄课芜音,仰酬来贶答杜相58

天平相公远寄佳章,谨依韵和呈庞相时守郓58

次韵答平凉龙图王谏议素59

答王龙图游山见寄素59

题纪太尉庙59

过荣阳玉像院59

过汜水关59

某伏蒙昭文相公富以某方忝瀍洛之寄,因有嵩少之行,惠赐游山器一副,质轻而制雅,外华而中坚,匪惟便於赍持,实为林下之珍玩也。辄成拙诗一章报谢60

答青州相公二首来诗一庆予守洛,一叙旧庞相60

梅公仪见寄华亭鹤一只60

游平泉作60

又读平泉花木记61

潞公文集卷五63

律诗63

游卢溪记云卢携旧居63

寒食日早发赴积庆庄拜扫,过龙门马上作63

秋日登阙塞63

游潜溪63

登广化阁64

宿少林寺64

游金星观64

游岳寺64

过颖阳山墅作64

大名府舍创作茅斋,因题八句,呈太师相公宋、太保相公庞65

留守端明尚书王君贶远示赠阁黎渐师诗,依韵和成65

仆射侍中贾荣过潩上小园,兼题嘉句。谨成五十六言,仰谢贲饰65

小园池上偶作65

诗寄龙门宝应寺证大师求改刘刘几秘监庵作潞公庵65

依韵和答文裕羣牧侍郎张65

昼寝梦归洛宅66

汝州端明仲义寄示竹亭诗二十章,披玩叹赏不已,辄成四十言,仰答来意66

中书宿斋偶作二首66

太庙宿齐作66

寄题龙门临伊堂兼呈奉先守寺兴公66

东枢后轩列植花草,随时竞秀,种类实繁,滋蔓因依,未易图也。然昔之造化者,为不少矣。故录其名数,榜於北垣,意欲后之人勿剪勿伐且无忘於封植也。因观其榜,偶作小诗三章,曰“嘲”,曰“解”,曰“断”云67

嘲67

解67

断67

九月十日西园会,范内翰、李紫微已下诸公惠雅章,谨成拙诗,仰答来意67

端明尚书仲仪、内翰侍郎景仁、龙图侍郎文裕垂访弊居,会於西园,兼蒙赋诗贲饰,辄成四十字奉呈67

和副枢吴谏议上元夜从驾至集禧观67

和致政侍郎张文裕二府诗68

送秘书刘监归嵩阳隐居68

和副枢吴谏议寄题广化寺东轩68

伏睹致政太傅、侍中曾鲁公答枢密谏议吴留题斋阁诗,依韵和呈68

雪中枢密蔡谏议借示范宽《雪景图》69

和副枢蔡谏议植山芋69

窃知今日於家园种山芋,辄成拙诗,奉呈副枢谏议吴69

和副枢蔡谏议赠副枢吴谏议谢惠新宅杂花之什69

新酿酴醾酒送吴、蔡二副枢69

和副枢蔡谏议孟夏旦日右府书事69

去春蒙西都致政李少师东之惠诗五首追叙旧游,因而招隐。某尚羁枢务,请退未谐,深味来章,未知所答。迁延宿留,遂涉岁时。今蒙圣慈俯从人欲,听解重柄,均逸便藩,仰西河之上游,瞻仁宅之实迩,即当胥会,弥积欣怡,辄成小诗三章。代书见意,且答去春之赐70

过鲁太师庙作70

再到积庆坟庄即事偶成70

东溪泛舟71

游楚谏议园宅呈留守宣徽留台端明王君贶、司马君实71

游史馆张大卿、致政李少卿、史馆傅兵部济上郊园张靖、李章、傅尧俞时判河阳,祈雪济源庙作71

题龙潭寺71

谒济祠作71

登平崧阁右崧亭作72

游碧涟堂偶作,寄致政司空相公富聊布所怀72

诗寄相州韩魏公侍中并序 时判河阳,韩判相州,并为节使司徒侍中72

诗寄西都致政司空相公富72

诗寄答致政司空相公富73

知郡傅学士将赴彭门,蒙贶佳什,次韵奉答73

致政仲损张工部询及孟醖之味,因寄数器,副以小诗宗益73

潞公文集卷六75

律诗75

西都留守宣徽王祈谢嵩祠往还敝庄,因成雅章为贶,谨次严韵时判河阳75

前朔宪孔嗣宗大傅过孟,云:近於洛下结穷九老会,凡职事稍重、生事稍丰者不得与焉。其宴集之式,率称其名,其事诚可嘉尚,其语多资嗢噱,因作小诗以纪之,亦以见河南士人有名教之乐,简贪薄之风。辄录呈留守宣徽,聊资解颐75

谢留守王宣徽寄花75

再和76

诗谢留守王宣徽远惠牡丹76

熙宁癸丑季冬十有三日,某被旨谢雪於济祠。已事,与秘书监刘几、光禄卿直史馆张靖、太常少卿冯章、李洁己、屯田郎中陈安期、秘书丞张端同游枋口,泛舟沁水,至岘石而登岸,历观巌谷间前贤之题名。翌日,游化成寺,以车渡沁,回入盘谷,穷览山水之嘉处,由燕川而归76

枋口作76

化成寺作唐裴相之山墅舍为寺76

过燕川渡77

盘谷作77

自济源回及中道,得通守郎中诗,跂羡山水之游,以不得陪从为恨,因以诗答之通判李师锡77

司空相公特贶雅章,俯光陋迹,依韵和呈,以答厚意77

初泛舟新池,观子弟辈作诗,因为此示之77

将赴大名,奉寄西都留守王宣徽78

春旱既甚,祷祈未应,小园即事78

寄相州侍中韩魏公时留守北京78

题韩晋公《村田歌舞图》后78

题《辋川图》后78

即事偶书熙宁甲寅岁作78

昨夜饮散未眠,偶成拙颂,录呈武功寺丞。若犹未弃,无惜开示79

再答79

提举刘司封访别,将赴滏阳,辄成五十六言刘流79

偶成小诗赠提举刘司封79

家园酴醾自京寄至,奉送提举刘司封79

提举刘司封、监牧张职方咏酴醾诗,皆以微文形於善谑,辄成累句,聊用解纷79

招仲通司封府园避暑80

金宿楼望月,呈仲通司封是夕,与宾佐会饮后园80

诗赠提举窦侍郎舜卿80

舟中别后,中夕无寐,偶成四十言奉寄中辉大卿史,聊致黯然之怀史炤80

依韵谢运使陈虞部生日惠双鹤灵寿杖80

熙宁丙辰十一月二十八日安正堂喜雪81

雪霁金宿楼闲望偶作81

诗答郓州分司李待制许中春宠访师中81

谢假新舟赠运使陈金部知俭81

寒食游压沙寺,雨中席上偶作81

机宜职方见示,三月十八日游船场,见许公亭诗,追惟文靖公之旧迹,辄成四十言,以继善声82

某伏睹运使金部运判秘丞运同赞善赠长老元师诗,一首举唱,三观圆成,叵测精微,但深赞叹,辄不自揆,愿继善声,素昧宗乘,颇惭芜陋82

效唐杜牧之对酒绝句82

追和83

问石楠83

问栝83

书扇83

诗答致政范侍郎、致政内翰侍郎荣过郊居,少驻轩驭,兼留诗咏,俯贲丘樊,辄次元韵83

运判秘丞黄以某自大水后久无燕集声酒之乐,贻书问念,继以佳章,辄依来韵和呈黄莗84

谢运使陈金部生日,惠绣寿仙香炉,合依韵和二绝句84

龙图给事使还,过魏,少留仙斾,道旧为乐,因及《北史》魏收之语,作为雅章,辄敢继声,聊资一噱苏相颂84

路上舟中作初致政自京还洛84

行及白马寺,捧留守相公康国韩公手翰,且云名园例惜好花,以俟同赏,因成小诗85

留守相公康国宠召同赏花欢饮兼示雅章次韵85

潞公文集卷七86

律诗86

留守相公宠示东田集诗,依韵和呈韩康公86

端午日,招诸公於敝园,为角黍之会,独尧夫不至,因成小诗奉呈,用资一笑范相尧夫时为西台86

留守相公宠赐雅章,召赴东楼真率之会,次韵和呈86

次韵留守相公同游龙门86

次韵留守相公佳雪应时87

次韵留守相公以罗门新渠并成喜而成咏87

知府学士尧夫远寄雅章,曲念衰老,谨依高韵和呈,粗伸感佩之意范相87

和致政张徽大夫见贻之什87

送顺师赴积度院寂照庵结夏偶成二颂88

送弥陀实师访积庆西堂顺老88

颂寄实师顺师88

余前此二纪保厘西郊,与判台李少师及洛社诸君游龙门,饮伊上,有渔者献鳜鱼十数尾,因作羹鲙,坐客有思鲈之兴。余后守魏,累请休致,久而未遂。曾为忆鳜诗,寄洛下诸贤。今年秋,累与诸君饮於东田池上苇间,鲙鱼炊香稻以佐酒,浩然有江湖之趣。因作是诗,并录忆鳜诗如左元丰中留守西京作88

嘉祐中,余尹河南,与少师李公明、龙图董巨源、集贤王伯初同游龙门。渔者得鳜鱼数十尾以助杯盘,饮兴皆欢。日月云迈,几二十年,感旧念游,作忆鲈诗,乃思鲈之比也李东之、董沔、王起熙宁中北京作89

尧夫惠簟89

清明日玉津园赐宴即席元丰七年89

西归日琼林苑赐宴即席89

臣得请致政,赴阙谢恩,修觐礼成,回归西洛,感恩恋圣,情激于中,谨成五言十二韵诗一首,斋沐缮写上进90

臣伏蒙圣恩,今月二日就琼林苑,特遣中使宠赐御诗。仰味圣言,恭披宸翰,曲推恩礼,过奖愚臣,感愧之深,负荷弗克,辄课愚陋,恭和圣制90

次韵留守相公韩康国光和运使度支陈诗90

送圆明大师归吴兴90

某再获谢事归老,洛师留守相公玉汝宠惠台什,过形奖予,谨达来贶91

留守相公宠示喜雨雅章,曲有推借,谨抒鄙意上答91

留守相公玉汝叠惠雅章,过形奖借,弟以老乏,才思难以继声,辄以二十八言为谢91

余於洛城建春门内循城得池数百亩,其池乃唐之药园,因学徐勉作东田,引水一支灌其中。岁月渐久,景物已老,乔木修竹,森然四合;菱莲蒲芰,于沼于沚;结茅搆宇,务实去华;野意山情,颇以自适,故作是诗91

游东田八韵91

与之珍朝议慕容伯才秋日东田观鱼,掷饼水中,鱼食者众92

前日蒙留守相公玉汝延饮于中和新堂,仍别设氈帐,欲令羸老暂憩。翌日,小娃已传其说,辄成小诗92

留守相公玉汝於中和堂之西偏别设氈帐,以待老夫中憩。尝以拙诗为谢,寻蒙答贶,仍改题所憩为醉眠庵,不任感戴,辄依高韵和呈92

留守相公玉汝宠示嘉篇,有棠阴旧游之句,过奖难当,辄敢和呈92

再和留守相公玉汝惠雅章93

再和留守相公继示雅章93

送留守相公康国韩公93

次韵致政中散荀龙宠惠雅章93

致政中散荀龙连惠三篇,俯光衰老,辄亦依韵和呈,再鼓羸师,其气已竭,止希一览而,弃之可也93

河阳寄留守相公尧夫93

次韵留守相公尧夫促令归洛94

谢留守相公尧夫惠书及诗意爱勤重94

题河阳太师堂二首94

游花市示之珍慕容94

题伊叟庵二首伊南积庆坟院北庵94

清明后同秦师端明会饮於李氏园池偶作曾孝宽95

贤大师以诸巨公画像见示,传神写照,曲尽其妙,兼丐拙诗,辄成一首奉呈95

题郭熙画《樵夫渡水》扇95

经略大观文相公尧夫寄示东田别后一篇,谨次元韵范时尹太原95

次韵留守相公玉汝以某赴东庄特赐佳篇95

贺经略太尉相公玉汝移镇太原96

忆东溪近得洛信云:东溪水涨,舟行颇驶96

某以端居多暇,怀洛城诗,伏蒙运使兵部俯垂属和,拙诗伸谢吴审丰96

运使兵部以某驰想林泉,拙诗言志,荐承属和,曲有褒嘉,今复致谢96

运使兵部见采拙诗,四沐继和,唱者已竭,而答者无穷。内省小巫,敢当大敌,既难收合馀烬,愿为城下之盟97

元师迁化,其徒得舍利供於天钵,因作四十言赞叹,既而得殿省苏承诗,又增十字97

令弟坚官满归京,偶成四十言代书寄判武学顾学士,略资一噱97

蒙惠咸阳水梨,极佳快,陶隐居谓梨为快果,太原凤栖梨少许纳上,非报也,欲校其味耳吕大忠运使惠97

承答诗,披览叹服无已,今复和呈,资一噱而已97

承惠梨栗,前诗止及梨,今并及之,荒词喧黯,又增战栗98

承惠鳜白鱼蛤蜊,仍以佳章见示,并深珍感,辄依来韵奉和,且申致谢之意河北运使郭民宪考功惠98

偶书答岐守吴卿几复北京作98

东溪奉送景仁内翰归东都三首98

颂送天钵长老若冲北京作98

五老会诗元丰三年九月范镇内翰、张宗益工部、张问谏议、史炤大卿99

耆年会诗富公第一、太师第二,共十二人99

再酬富公一绝99

次韵秦师经略吕通议过洛少留99

家园花开,与陈大师饮茶同赏,呈刘伯寿、楚正叔、张昌言99

近以洛花寄献斋阁,蒙赐诗五绝褒借,今辄成五篇,以答来贶寄酬洛阳曾端明孝宽100

闻近有真率会,呈提举端明司马100

提举端明宠示三月三十日雨中书怀,包含广博,义味精深,词高韵险,宜其寡和,辄次元韵100

奉陪伯温中散程、伯康朝议司马、君从大夫席於所居小园,作同甲会101

子山朝奉倅汝阴过洛访别求诗陈安寿101

留守相公和提举端明作三寿公字韵诗,辄继前韵101

右纪留守相公韩康公101

右自述并谢留守相公102

右景仁内翰102

右君实端明102

次韵留守相公洛中金橘102

北都留守相公韩以某顷守魏都,粗修斋舍,特加标榜,仍示雅章,谨依高韵102

赠国信毕少卿仲衍,前作北京佥判北京作103

答庞相,家园虽陋,春物向荣,日冀相车,时枉游览,未蒙宠降,承贶佳章,谨次严韵103

题龙门奉先寺兴禅师房元丰三年十月,时自判北京移西京,十月赴积庆坟回作103

偶书扇面103

潞公文集卷八104

挽词104

慈圣皇太后挽词104

英宗皇帝挽词104

濮安懿王夫人挽词104

神宗皇帝挽词105

宣仁圣烈皇太后挽词105

故相国元宪宋公挽词106

故宣徽惠穆公挽词二首公弼106

故尚书懿敏王公挽词二首素106

尚书令魏国忠宪韩公挽词三首106

中书令鲁国宣靖鲁公挽词四首公亮107

王太师挽词二首珪107

司马温公挽词四首107

司马赠太傅康国韩公挽词三首绛108

中书侍郎傅公挽词三首 尧俞108

致政仲损工部哀词二首109

太尉韩国文忠富公哀词弼109

故太师开府王公挽词君贶太子太师109

楚正议建中挽诗三章元祐五年九月110

潞公文集卷九111

论111

序宾以贤论111

仲尼学文武之道论112

谲正论113

《春秋》何以见仲尼之志论114

何以措刑论115

尧汤水旱何以不为民患论116

进无为而治论117

潞公文集卷十119

表启119

谢奏陈浚河等事不当特放罪表北京119

谢男贻庆换授文资及章服表元祐元年119

温卷启119

又120

上知南京晏侍郎启121

谢陈龙图谏议惠渚宫集启代人作122

知泰州谢两府启122

潞公文集卷十一124

序124

送张大丞赴阙序124

送龙昌期先生归蜀序124

赠清河先生序125

药准序此下二序,熙宁八年北都作126

节要本草图序127

潞公文集卷十二128

碑记墓志128

绛州翼城县新修至圣文宣王庙碑记128

观文殿学士尚书左丞谥文庄高公神道碑129

赠尚书祠部员外郎文府君墓志铭133

潞公文集卷十三136

杂文136

座右志136

题裴晋公画像赞并序138

慈照大师真赞138

题宋宣献书帖后139

潞公文集卷十四140

奏议140

奏为修开先殿乞循制度事康定元年殿中侍御史140

乞令审官院选差沿边州郡知县事康定元年141

奏乞主帅便行军令后奏康定元年141

乞河东依陕西例点强壮康定二年143

御前札子庆历四年五月143

答奏144

乞复昭化县驿程庆历六年144

乞选差川峡州郡知州庆历六年144

乞诸州供钱拨充交子务庆历六年145

乞罢将校举留庆历六年145

乞封示两制等议泛使事文字庆历七年146

潞公文集卷十五147

奏议147

乞差嘉眉益利屯兵救应淯井监更不差秦州兵庆历七年147

乞下田况选择官兵使臣总兵赴泸州仍令禀梓州路官指踪事庆历七年148

乞早罢兵招安夷人庆历七年148

乞亲平贝州庆历七年十二月149

又149

御书批答诏149

徼纳贝州宣敕庆历八年闰正月149

乞继上奏封细陈事理庆历八年150

潞公文集卷十六152

奏议152

乞知县县令不得闲慢公事差出庆历八年152

仁宗皇帝赐手诏皇祐元年152

答御札手诏皇祐元年153

潞公文集卷十七158

奏议158

乞令团结秦凤泾原番部158

乞指挥诸路帅开报事宜158

乞令边帅练兵约束诸将158

奏西界事皇祐五年159

乞差译语官159

奏陕西铁钱事至和二年159

奏里正衙前事至和二年160

奏陕西衙前押木栰纲至和二年160

奏永兴军衙前理欠陪备至和二年161

奏王安论亲事官张贵事至和二年161

潞公文集卷十八163

奏议163

乞令诸路择机宜官治平二年163

条奏薛向利害治平四年163

御批绥州边事熙宁元年165

奏令陕西沿边牒送降到番部於宥州熙宁元年165

论夏国册命熙宁元年165

奏减广南东西路戍兵熙宁元年166

奏雄州边事熙宁元年167

奏乞刘怤早过界熙宁元年167

论修复延州北金明寨熙宁元年168

潞公文集卷十九170

奏议170

供取索英宗遗事熙宁元年170

乞戒励诸路将帅熙宁元年170

乞禁止汉人与西人私相交易熙宁二年171

奏陕西保毅军利害熙宁四年171

奏西夏誓诏事熙宁四年172

又173

乞别定益利钤辖司画一条贯熙宁四年173

论用人熙宁四年174

潞公文集卷二十177

奏议177

言青苗钱熙宁四年177

言市易熙宁四年178

又179

言洮河熙宁四年179

奏降羌事熙宁四年180

言修中太一宫熙宁四年180

论本朝兵政熙宁四年181

潞公文集卷二十一183

奏议183

论台官言西府事熙宁五年183

第二183

第三183

第四183

第五184

第六184

第七184

奏西府记事熙宁五年185

谕监牧事熙宁五年185

对圣问186

潞公文集卷二十二189

奏议189

论保马熙宁六年189

赴河阳陛辞日面奏189

乞令诸路帅臣与副总管同议边事熙宁六年190

乞免夫役熙宁六年十一月190

又191

乞罢河北预雇车牛熙宁七年191

乞免人户折变蚕盐钱熙宁七年192

乞体探西北遣使相过事熙宁七年192

乞严诫河北安抚司探报事宜熙宁七年192

论修楼橹事熙宁八年192

神宗谘访诏熙宁九年三月193

答奏193

潞公文集卷二十三197

奏议197

言运河熙宁九年197

又198

不保明浚河第一熙宁九年199

不保明浚河第二199

不保明浚河第三200

奏黄河水势200

再奏运河利害熙宁十年201

潞公文集卷二十四203

奏议203

奏黄河曹村决溢利害乞择水官熙宁十年203

奏定夺所勾人吏事熙宁十年八月六日204

乞恤刑元丰三年九月204

论赦事元丰三年九月205

进史论元丰三年九月进205

潞公文集卷二十五207

奏议207

论西事元丰四年207

又207

又208

答诏209

谢答诏元丰五年三月209

又210

奏西京灾伤事元丰四年六月210

奏西京漕河事元丰六年四月211

上殿谢札子元祐元年五月211

潞公文集卷二十六213

奏议213

论西边事元祐元年六月213

缴进元丰答诏元祐元年二月214

论役法元祐元年五月215

又216

又216

潞公文集卷二十七218

奏议218

论监牧元祐元年218

又218

论取士218

奏尚书省六曹行遣迂滞事元祐元年219

答奏219

又元祐元年221

奏史部三类法元祐二年222

御批元祐元年222

潞公文集卷二十八224

奏议224

进汉唐故事元祐二年224

一224

二224

三225

四225

五225

六226

七226

八227

九227

十227

十一228

奏乞立制度使元祐二年229

潞公文集卷二十九231

奏议231

乞兵部厢军密院置籍元祐二年231

奏户部事元祐二年231

奏除改旧制元祐二年231

奏夏国事元祐二年232

进《无逸图》元祐二年233

奏吏户刑部官久任233

奏疏决刑狱元祐二年234

奏中外官久任事234

奏监司举官事元祐二年234

奏坊监草地,令百姓出租元祐三年235

奏鬼章事元祐三年235

又236

奏知州通判理任元祐三年236

潞公文集卷三十238

奏议238

奏黄河事238

奏赐《儒行》《中庸》篇并《七条》事238

进故事十门元祐四年八月240

奏勤恤民隐事元祐五年五月240

奏久旱乞不追扰事元祐五年五月240

奏西边事元祐六年八月241

潞公文集卷三十一242

进《尚书》《孝经》解242

尧典242

舜典242

大禹谟243

皋陶243

益稷243

伊训243

洪范244

无逸244

立政244

周官244

奏《孝经图》事245

又进《尚书》二典义札子245

尧典245

舜典246

潞公文集卷三十二249

陈乞249

乞罢男机宜249

乞差使臣249

乞张熙恩泽249

乞郭宣恩泽250

乞门客张度恩泽250

请假札子250

谢男贻庆换授文资及章服表元祐元年250

陈乞堂弟大同西京差遣250

奏程珦葬事251

奏孙男扶掖251

奏富相公薨乞与免纳马价钱元丰六年十一月251

潞公文集卷三十三252

乞罢重任252

御书批答皇祐元年252

第一札子熙宁二年252

又252

又并手诏一封同封回252

又253

又253

又熙宁四年253

又熙宁五年254

又254

又254

又255

又255

又255

又255

又256

又256

又256

又256

又256

又257

又257

又257

又257

又258

潞公文集卷三十四259

乞致仕259

札子259

又259

又259

又259

又260

又260

又260

又260

又261

又261

刘御药回附口奏261

随表札子261

又262

又262

又262

又262

又元祐元年二月263

又263

又元祐二年263

又263

又264

又元祐二年264

又264

又元祐四年十二月十八日264

又十二月十八日,手札子将上265

又十二月十九日265

又十二月二十日265

又十二月二十一日266

又十二月二十二日266

又十二月二十三日266

又二月初五日266

又二月十三日267

潞公文集卷三十五268

辞免268

免充礼仪使至和二年268

辞免公使钱治平四年268

中书札子熙宁二年十月268

答诏札子269

又269

御批十月五日269

答诏札子十月六日269

手诏270

答诏札子270

手诏十月十六日270

中书札子十月十九日270

乞免移判永兴军熙宁六年七月271

再乞免移判永兴军271

辞免两镇第一札子271

第二札子272

第三札子272

潞公文集卷三十六273

辞免273

免节使请受历头元丰七年273

缴纳文榜273

辞免男恩命元祐元年八月273

又274

又274

又275

又275

免明堂礼毕赐物元祐元年九月275

又275

又276

又276

又276

免赐银合元祐三年九月276

免差入内都知管勾葬事元祐四年正月277

免致仕奏荐恩泽元祐五年五月277

又277

谢赐银元祐五年四月278

再辞致仕恩泽278

潞公文集三十七279

辞免279

免赐公使钱元祐五年六月279

又279

河南府申状279

又辞免公使钱280

进奖谕诏札子280

许免公使钱诏元祐五年281

允诏281

答诏札子281

辞免男恩命281

又281

又282

又282

又282

又282

又283

又元祐五年十一月283

又283

又283

又284

又284

赐马诏书元祐六年七月284

奏状284

赐到答诏285

熙河兰岷路经略安抚使司公文285

奏状285

潞公文集卷三十八287

举官287

举李綖皇祐二年287

举陈湜287

举冯诰任允孚287

举邵叔元288

举曹弼288

举张度288

举孟辨289

举杨宗礼289

举钱长卿等289

举李端卿等289

举刘庠熙宁六年六月290

举范纯仁年月同上290

举王大方年月同上290

举徐保申年月同上290

举吕公懋年月同上290

举苏液年月同上291

举张利一熙宁六年六月291

举李师锡熙宁七年五月291

举苏辙熙宁六年六月291

举高惟几庆历六年291

潞公文集卷三十九293

举官293

举杨文举293

举田瑜293

举李九言293

举张掞等294

举盖平等294

举张宗益治平二年295

举赵士宏295

举姚复治平二年十月295

举杨遂治平二年295

举张掞治平二年四月295

举刘航年月同296

举魏沂治平二年296

举任逸熙宁四年正月296

举贾青296

又297

举范祖禹元丰二年二月297

举富绍庭元祐元年七月十三日297

举孔文仲等元祐元年十一月十七日297

潞公文集卷四十299

举官299

举胡宗炎299

举温俊又元祐二年十一月299

举宋匪躬299

举王钦臣元祐元年九月二日299

又九月七日300

举楚建中等300

又301

举杜訢等元祐二年二月301

举唐义问元祐二年五月301

举张守约元祐三年五月302

举刑佐臣302

举包绶元祐三年十月二十七日302

举张云卿302

举尹复湊元祐四年303

泊水斋文钞诗钞&〔明〕张慎言撰 李蹊 点校307

点校说明307

《泊水斋文钞》序陈廷敬309

泊水斋文钞卷一311

疏311

本末兼治仰赞国计疏311

第二疏313

第三疏314

序316

贺韩太恭人暨中宪大夫韩使君旌表节孝序316

见吾詹先生寿序318

寿御史大夫玉阳孙先生七十初度序320

贺王母张太孺人七十寿序322

《悔草》序325

《九正易因》序326

王芝房诗序327

郭楚玉诗序329

又玄《云水集》序330

万子馨填词序332

芜湖禅定庵募缘序333

阳城虎谷张氏族谱序333

后序334

《岁计录》序335

泊水斋文钞卷二339

碑记339

宗教寺碑339

冀南道兵备副使王公平寇碑340

阳城县重修城隍庙记343

泽太守宾吾王使君生祠记345

邑侯杨公生祠记347

陈孺人苦节记350

同阁记352

后序353

论说355

明德论355

中庸说358

读书说358

读书交友说359

报德报怨说361

杂著364

重修海会院募缘疏364

读高皇帝敕谕365

冀南会约367

直义或问368

生机371

题卷373

徐六岳先生偶咏题词373

跋董玄宰《戒惧帖》后373

与蓝仲逊谈《易》377

书若水惠纸377

偶书十六则378

泊水斋文钞卷三385

启牍385

告邑中父老守城启385

与耿曲沃启387

与人书二首388

又389

与张深之书389

酒泉寄贲闻札390

又391

又391

寄石翥云书391

札孙宅相392

家书七首393

又393

又393

又394

又394

又394

又395

又395

墓表志铭祭文396

明故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吏部尚书疏庵王公墓表396

资德大夫正治上卿南兵部尚书参赞机务桐阳卫公配夫人杨氏合葬墓志铭398

明山西太原府代州崞县儒学训导见庵白公墓志铭403

明奉直大夫山东按察司佥事廷芝张公暨配宜人毕氏石氏合葬墓志铭407

明故文林郎四川道监察御史述文王公墓志铭412

明故承德郎大兴县知县贲闻杨公暨元配赠安人王氏合葬墓志416

孝廉仁甫王君墓志铭419

明茂才华甫栗君墓志铭422

祭大司农孙拱阳先生文424

泊水斋诗钞卷一428

虎谷诗集428

长安送王孝横归里428

又428

都下别杨季雨时季雨初第428

又428

初得虎谷取次经营428

菌阁429

种松429

泉侧种松429

除日种松429

漱酣亭雨后429

泉侧430

晴月430

旭窗430

偶成430

虎谷小筑430

又430

腊廿六日散步小园后二日立春430

春首督渠因书所见431

北郊看桃花是日薄阴上巳之明日431

首夏雨后新池成是日黄鸟来同卢山人赋431

六月七日夜晴坐431

同杨季雨诸兄集开明寺431

题儿履旋画431

松涛阁宵坐432

曹邱署中432

邸中有怀故园432

候月432

再往北郊看花时方杜门谢客432

上巳集双溪432

同马伏九诸兄集开明寺看隔水桃花433

饮桃花坞时花将落433

午日荷陂433

夏夜月坐433

苦荒433

悼鹤433

山居所构木石居成久之才一过434

新正三日山中步月434

山中对月留憩殆十日许434

课耕434

晦夜看积雪435

雪晴步月435

读《诗》即事435

《虎谷杂咏》有“泉欣迂可来”之句因赋435

同杨沁湄王孝横集樊山最高处分樊字436

龙泉寺独夜听泉436

东皋待月时被劾待罪436

又436

又436

又436

虎谷漫成436

又437

丙午早秋437

秋仲437

泊水斋诗钞卷二438

酒泉诗集438

之酒泉道经闻喜过叶问义时太公礼斋先生八十初度索余诗登华后却寄438

又438

又438

又438

又438

又439

又439

又439

秋九月赴戍所道经华阴登华山439

又439

又439

又440

又440

莫宿铁牛峡诘朝遂雨云雾填谷如临积水似可泛舟440

陇西道中440

关山440

洮上僦赵家亭子看雪440

又441

酒泉五十初度441

雪后登酒泉城西北台441

从健儿郊外441

善积寺老衲索题所摩藏经441

上巳水滨眺雪看花442

戍所寄履旋442

洮上蓝仁举使君招饮西郊看雪442

酒泉杂咏442

又443

久戍从者苦甚乃令更仆443

遣怀443

杂诗443

春仲移居宅西偏有桃李443

立春夜作444

倚树作444

春女行444

庭前老树欹斜偃蹇月夜徙倚遂书触目445

又445

又445

春仲水滨拟往踏青寒甚斋中作445

老圃行诗作於丁卯秋初,戊辰新正乃敢脱稿445

春草行446

酒泉无黄鸟兼无蝉447

打帐词447

又447

郊行447

斋中偶成447

独坐447

寄故园友人448

赠贺二府归里贺贤者以左官去448

又448

城南野望448

坐黄草渠448

夏日黄草渠看雪448

河西颇狎套虏然大酋终不可知谬记其事448

士得首功未遽得饷辄减直买醉449

登城北最高处三面皆虏才东走张掖一线尔449

乙丑即事作於乙丑,爱我者促令焚去。附录於此449

临洮张孝廉母节孝行449

节妇行449

又450

又450

又450

又450

又450

又451

又451

又451

泊水斋诗钞卷三453

燕邸诗集453

初入都早朝忆往453

己巳元日回忆酒泉453

元日早朝453

又453

己巳初度454

忆戍所再经初度454

量移冏少454

夏首游碧云454

碧云晚坐454

又454

弘光寺455

邸中雨霁独坐455

正月望后同杨藚田贲闻二年兄登报国寺阁455

报国寺松455

杨贲闻年兄除京兆幕以前汤阴令谪455

魏元白迁京兆兼新娶456

邸中晤田子聘怆焉今昔余之戍所子聘为两浙盐使者又晋南银台456

任参之侍御以言被谪456

赵澹宁宪副自楚入贺拟借冀南先是汾阳守456

之共城遇赵澹宁泉上园亭有怀456

五月望后独坐苗户部水榭457

贺中冷程芸阁诸年兄集北郭水滨457

送郭梦白自请至榆关457

又457

送钱受之年兄归里457

张子馨兄见过457

寿戚畹李夫人458

赵汇旋侍御颜其斋曰醉墨索题458

杨贲闻年兄之上林署有怀458

李九波中秘以家园索题往令寿良曾过其家458

房海客年兄谪上林讯之458

范质公太常见过459

送房海客年兄之白门459

送徧如之五台459

送晋摩苍以假归里459

送甥孙伯元之仪封令459

程芸阁年兄招集北陂徐园同陶路叔甄锦石459

甄锦石诸兄饮北郭水次460

送朱苍起太史奉使江南460

同赵水花汇旋魏元白二侍御集朱沧起太史许460

朱沧起招集拟演丁卯以前新剧不果460

移探春花斋头460

陶路叔年兄以名手画瓶莲索题461

同偏如坐碧云作示其侍者461

闻贺中冷篁川佳胜诗志向往461

钱牧斋年兄以十四韵诗见示喜步其韵461

己巳至日忆酒泉是日接熹庙讣461

同陶路叔诸年兄集净业寺水滨462

万坚之民部招同魏元白赵汇旋二侍御饮十方庵水次细话今往462

闻沁湄兄幽居成有怀462

又462

秋杪有怀沁湄462

又463

送王六瑞掌科左去官463

又463

贺函伯以篁川诸目索题463

移梅入卧室465

陶路叔招集杨崑岑诸年兄薄莫饮槐下槐甚古465

拟晋抚狱不当降旨切责席藁作庚午二月二十日465

听拟二月二十七日已下院寺466

席藁辱甄锦石杨崑岑贺中冷程芸阁陶虎溪年兄见枉作466

待罪妄冀恩放三月三日466

册立大典成颁诏大赦臣言以先一日获罪私邸待命冀恩放作此志喜兼用悔省466

院寺确拟以闲蒙恩宥闲住将束装作466

酬贺函伯年兄以诗作别三月七日467

将发辱诸兄屡集467

酬杨崑岑年兄467

将发春明作467

泊水斋诗钞卷四469

泊园诗集上469

真定逆旅庚午三月二十日469

过洹水将入里有怀长安故人469

道经黎阳喜晴发潞水作469

潞水闻莺469

抵里泊园甫成470

又470

五月南山山庄470

又470

又470

山庄诸父老蜡祭辱损胙同栗函嘿田力田470

山行晚憩471

草堂同栗函嘿诸兄夜饮听白云观暨诸伎丝肉471

料理旧渠兼葺山上草屋471

山中五月朔日闻蝉471

谒大司马桐阳先生年八十一471

病足472

病榻作472

病中玄公自白云寺见过472

又472

阅玄公诗却赠472

秋九月仍病472

又473

秋望前一日夜有所闻473

又473

示儿履旋将赴试473

黄九如郡守入计先是郡县以东事急硝黄诸役督促迫如星火473

政灌园雨苍兄使者至自长安讯虏耗志喜474

辛未元日474

人日474

新正斋中宵坐履旋亦篝灯读书474

自题小像474

韩中散见枉泊园475

送别韩中散之嵾上475

春初松下作475

漫作476

禁酒476

张璇源年兄见存却赠璇源以私讦中考功法归猥反相贺兼怀其弟?西年兄太常476

花朝477

午前三日夜雨477

夏复病足廿八日立秋477

八月望后三日宵坐477

八月晦前477

九月望后待月478

秋晚478

晚坐虎谷石梁有感478

新亭成晴眺478

泊园松苑478

虎谷飞阁成落之479

水滨479

秋雨卧病作479

秋坐菌阁479

东皋479

初晴《列朝诗集》选479

雨后东山深坐观残瀑480

晚登东山《列朝诗集》选480

秋雨后有怀480

郭九子至自平水见枉480

留郭九子读书泊园以归省展期480

偶然作481

病中读康乐诗卧疾丰暇豫有省481

病起481

初冬过泽孟蝶庵周石莲赵澹淇杨月苑诸兄邀集碧落寺寺饶松僧伧甚月苑工隶隶其石481

辛未十一月暨闰大雪深三四尺招贲闻沁湄兄不至怅然有作481

又482

润十一月朔二日郊行看雪归泊园独饮有怀作482

又482

题履旋小像482

润十一月望夜赋得明月照积雪482

寒夜寂坐咏瓶中梅花483

读书叹483

西山课松483

大雪再招友人不至寄嘲483

又484

点灯行484

泊水斋诗钞卷五486

泊园诗集下486

寇至486

辟难奔城中偶然作486

又486

贼阑入吾境在析城砥柱间是死地惜无有能击之者486

见贼乞抚书纪事487

剿贼即事487

寇至后大祲疫且甚与死於杀掠者几等487

寇至作示维桑诸公487

正德流寇之变亦以壬申癸酉感赋488

秋仲泊园卧病488

闲居寥落念一岁中春杪夏初暨秋冬之际风日清美不当辜负馀严寒溽暑但合杜门兀坐而已488

有怀488

久不得杨给事消息488

又489

憩虎谷松下489

墓田丙舍督耕作489

落叶489

偶然作489

秋冬490

又490

癸酉儿履旋赴试崇祯六年490

又490

又490

冬初自省491

上巳后欲雨491

谷雨后雨时以辟寇奔城491

灯下作示儿履旋491

冬仲示儿辈491

解严走泊园对花作492

泊园对月492

虎谷492

癸酉冬闻寇渡河作492

寇退料简作492

对雨花作492

集故太宰疏庵外翁西池493

又493

集石翥云西池晚过白家亭子493

赠杨中岳父母北上493

裒书岩独坐493

泊园听雨494

夏日菌阁雨坐494

园花盛开自顾菲薄对之惭愧494

花朝静对作494

四月朔八日作494

对花有怀故人494

晴晓首夏望前二日495

遣怀495

早起对花有省495

又495

兵荒贩米者自砀山睢陈间来价踴甚495

附录497

一、张藐山先生行略497

二、《泊水斋诗钞》附言498

三、张慎言文辑佚499

何文毅公全集序499

海会别院种松铭500

改官练兵事宜疏500

杨文田墓志502

奏疏片段503

四、张慎言诗辑佚505

石塘白云洞505

灵泉新月505

仙人洞505

再游小崦山505

夏日读书白岩寺506

仲秋晦前菌阁506

白门重晤林茂之506

好泉506

高僧506

八月初六日夜小集联句506

萝藦亭札记&〔清〕乔松年撰 傅惠成 点校511

点校说明511

自序515

萝藦亭札记卷一516

萝藦亭札记卷二544

萝藦亭札记卷三574

萝藦亭札记卷四598

萝藦亭札记卷五614

萝藦亭札记卷六635

萝藦亭札记卷七651

萝藦亭札记卷八66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