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城镇排水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第5册 第3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城镇排水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第5册 第3版
  • 本书编委会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200740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826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848页
  • 主题词:给排水系统-设计-手册;城镇-给排水系统-设计-手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城镇排水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第5册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排水管渠及附属构筑物1

1.1 管渠水力计算1

1.1.1 流量公式1

1.1.2 流速公式1

1.2 污水管道1

1.2.1 一般规定1

1.2.2 污水量标准及变化系数3

1.2.3 生活污水量和工业废水量计算公式4

1.2.4 管道设计5

1.3 雨水管渠6

1.3.1 一般规定6

1.3.2 计算公式8

1.3.3 基本参数的确定9

1.3.4 数学模型法计算雨水流量11

1.3.5 管渠设计15

1.3.6 特殊情况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18

1.4 合流管道21

1.4.1 一般规定21

1.4.2 计算公式21

1.4.3 截流倍数分析及选取22

1.4.4 管网水力计算22

1.5 管材、接口、基础及附属构筑物23

1.5.1 管材23

1.5.2 管道基础与接口24

1.5.3 检查井25

1.5.4 跌水井26

1.5.5 雨水口29

1.5.6 倒虹管32

1.5.7 管道穿越铁路或公路35

1.5.8 出水口35

1.5.9 截流井36

1.6 雨水调蓄38

1.7 立交排水40

1.7.1 特点40

1.7.2 一般规定41

1.7.3 形式42

1.7.4 地下通道排水45

1.7.5 广场排水46

1.8 内涝防治设施48

1.8.1 源头控制设施(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48

1.8.2 排水管渠设施50

1.8.3 综合防治设施(超标雨水径流系统)50

1.9 管线综合规划51

1.9.1 一般规定51

1.9.2 规划内容52

1.9.3 管线综合规划设计52

1.9.4 管线横断面布置53

1.10 综合管廊设计54

1.10.1 一般规定54

1.10.2 管线分舱及断面布置原则55

1.10.3 平面布局56

1.10.4 位置及竖向控制原则57

1.10.5 节点设计原则57

1.10.6 综合管廊典型断面58

2 城镇河湖61

2.1 设计标准61

2.1.1 防洪标准61

2.1.2 其他标准64

2.2 一般规定64

2.3 设计基础资料65

2.3.1 测量资料65

2.3.2 地质资料65

2.3.3 水文气象资料65

2.3.4 其他资料66

2.4 洪水计算66

2.4.1 洪流量计算66

2.4.2 洪水总量计算67

2.4.3 洪水过程线计算67

2.5 水力计算68

2.5.1 河渠水力计算68

2.5.2 堰流及闸孔出流计算92

2.5.3 消能水力计算102

2.6 城镇河湖工程设计110

2.6.1 河道工程设计111

2.6.2 湖泊工程设计111

2.6.3 河湖护岸设计113

2.6.4 河湖防渗122

2.6.5 城镇河湖生态景观设计128

2.6.6 管理运行设施130

2.7 闸坝类型130

2.8 城镇河湖水生态与水环境131

2.8.1 最大安全纳污容量的计算131

2.8.2 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方法135

2.8.3 城市内河水系河道最小生态流速及生态水深的确定138

2.9 利用水体稀释和自净能力的计算139

2.9.1 稀释平均浓度139

2.9.2 耗氧有机物质在河流中的降解139

2.9.3 污水处理程度的计算142

2.10 污水排入江海的扩散稀释计算146

2.10.1 污水排海的扩散稀释146

2.10.2 污水排江的扩散稀释155

3 排水泵站159

3.1 一般规定159

3.1.1 基本要求159

3.1.2 泵站分类及规模160

3.1.3 水泵类型及特点160

3.1.4 泵站组成162

3.1.5 站址选择163

3.1.6 泵房形式165

3.1.7 格栅169

3.1.8 集水池173

3.1.9 机器间177

3.1.10 水泵、电动机和管件183

3.1.11 楼梯及踏步(爬梯)190

3.1.12 进水交汇井、溢流井和出水井(池)191

3.1.13 电气192

3.1.14 自控仪表193

3.1.15 噪声的消减193

3.2 污水泵站194

3.2.1 特点及一般规定194

3.2.2 格栅除污机195

3.2.3 集水池195

3.2.4 选泵196

3.2.5 泵房形式选择198

3.2.6 构筑物及附属建筑198

3.2.7 污水泵站计算198

3.2.8 污水压力泵站203

3.2.9 示例205

3.3 雨水泵站及合建泵站207

3.3.1 特点及一般规定207

3.3.2 格栅208

3.3.3 集水池208

3.3.4 水泵选择、安装209

3.3.5 出水设施210

3.3.6 泵站布置形式选择212

3.4 下穿式立体交叉道路排水泵站217

3.4.1 特点及一般规定217

3.4.2 汇水面积和设计参数219

3.4.3 选泵223

3.4.4 布置形式选择223

3.4.5 下穿式立体交叉道路地下水量估算223

3.5 潜水泵站235

3.5.1 特点及一般规定235

3.5.2 集水池236

3.5.3 一体化预制泵站236

3.5.4 潜水泵及安装238

3.5.5 布置形式选择238

4 城镇污水处理总论244

4.1 城镇污水的组成244

4.2 城镇污水的水质244

4.3 下水道排放标准对城镇污水水质的限制作用246

4.4 城镇污水的排放和处理程度247

4.4.1 城镇污水的排放247

4.4.2 城镇污水的处理程度249

4.4.3 城镇污水处理的典型工艺249

4.4.4 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水量250

5 一级处理252

5.1 格栅252

5.1.1 设计数据252

5.1.2 计算公式254

5.1.3 格栅类型255

5.2 沉砂池262

5.2.1 一般规定262

5.2.2 平流式沉砂池263

5.2.3 竖流式沉砂池266

5.2.4 曝气沉砂池268

5.2.5 旋流沉砂池Ⅰ270

5.2.6 旋流沉砂池Ⅱ271

5.3 初次沉淀池272

5.3.1 一般规定272

5.3.2 平流式沉淀池274

5.3.3 竖流式沉淀池280

5.3.4 辐流式沉淀池283

5.4 一级强化处理289

5.4.1 高效沉淀池289

5.4.2 磁混凝澄清技术292

6 二级处理—活性污泥法294

6.1 活性污泥法原理294

6.1.1 污水生物净化过程294

6.1.2 活性污泥法基本系统295

6.1.3 生物除磷脱氮原理295

6.2 工艺设计的主要影响因素298

6.2.1 污水温度298

6.2.2 营养物299

6.2.3 pH值299

6.2.4 溶解氧300

6.2.5 有毒物质301

6.2.6 泥龄301

6.2.7 混合液回流301

6.2.8 污泥总产率系数302

6.3 活性污泥法的多种变型工艺303

6.3.1 两段曝气(及A-B法)303

6.3.2 序批式304

6.3.3 射流曝气305

6.3.4 深井曝气309

6.3.5 氧气曝气314

6.3.6 A/O工艺321

6.3.7 Bardenpho/Phoredox工艺321

6.3.8 A2/O工艺322

6.3.9 倒置A2/O工艺322

6.3.10 UCT/MUCT/ VIP工艺323

6.3.11 JHB工艺323

6.3.12 TNCU工艺324

6.3.13 Dephanox/BCFS工艺324

6.4 基本计算公式325

6.4.1 常规曝气池(以去除碳源污染物为主)的基本计算325

6.4.2 脱氮及硝化(ANO法)的基本计算327

6.4.3 生物除磷(APO法)的基本计算328

6.4.4 同时脱氮除磷(A2O法)的基本计算329

6.4.5 剩余污泥量的基本计算330

6.4.6 需氧量的基本计算331

6.5 计算例题334

6.6 曝气池池型338

6.6.1 推流式338

6.6.2 完全混合式339

6.6.3 两种池型的结合340

6.7 曝气设施341

6.7.1 一般要求341

6.7.2 鼓风曝气设施341

6.7.3 机械曝气设施351

6.7.4 说明355

6.8 活性污泥法设计要点357

6.9 其他工艺360

6.9.1 自然处理法360

6.9.2 MBR工艺362

6.9.3 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364

6.9.4 厌氧氨氧化工艺365

6.10 碳源投加366

6.10.1 碳源的作用、分类及投加点366

6.10.2 外加碳源的技术参数366

6.10.3 污水碳源的利用368

6.10.4 甲醇投加系统的设计要点368

6.11 辅助化学除磷368

6.11.1 辅助化学除磷的目的368

6.11.2 主要使用的化学除磷药剂种类369

6.11.3 投加点及其对其他工艺的影响369

6.11.4 化学药剂(铁盐、铝盐等)投加量、形成污泥量369

6.12 二次沉淀池370

6.13 污水消毒372

6.13.1 消毒方案372

6.13.2 药剂消毒设计要点373

6.13.3 紫外线消毒374

6.14 计算实例377

6.14.1 动力模型计算377

6.14.2 ASM1介绍及计算381

7 二级处理—生物膜法390

7.1 低负荷生物滤池390

7.1.1 构造390

7.1.2 设计参数391

7.1.3 计算公式392

7.2 高负荷生物滤池392

7.2.1 构造393

7.2.2 设计参数393

7.2.3 计算公式393

7.3 塔式生物滤池394

7.3.1 构造394

7.3.2 设计参数395

7.3.3 计算公式395

7.4 生物接触氧化池396

7.4.1 构造396

7.4.2 设计参数397

7.4.3 计算公式398

7.4.4 示例398

7.5 生物转盘400

7.5.1 构造和布置形式400

7.5.2 特点400

7.5.3 设计参数401

7.5.4 计算公式402

7.5.5 示例403

7.6 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405

7.6.1 构造405

7.6.2 设计参数406

7.7 厌氧流化床406

7.7.1 特点406

7.7.2 设计参数407

7.8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408

7.8.1 构造409

7.8.2 特点410

7.8.3 设计参数410

7.8.4 计算公式411

7.9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412

7.9.1 构造412

7.9.2 特点413

7.9.3 填料类型与规格413

7.9.4 设计参数415

7.9.5 设备选型415

7.9.6 示例416

7.10 曝气生物滤池417

7.10.1 基本构造417

7.10.2 特点417

7.10.3 应用条件418

7.10.4 设计参数419

7.10.5 计算公式420

8 深度处理422

8.1 概述422

8.1.1 相关水质标准422

8.1.2 设计规模423

8.1.3 深度处理的一般方法与处理效果423

8.1.4 典型的深度处理流程425

8.2 生化处理工艺427

8.2.1 反硝化深床滤池427

8.2.2 反硝化活性砂滤池433

8.2.3 常用碳源436

8.3 混凝437

8.3.1 作用437

8.3.2 投药438

8.4 固液分离440

8.4.1 作用440

8.4.2 沉淀440

8.4.3 澄清440

8.4.4 气浮440

8.4.5 磁分离441

8.5 酸化442

8.5.1 硫酸酸化442

8.5.2 碳酸酸化442

8.6 过滤443

8.6.1 作用443

8.6.2 滤池选用及适用条件443

8.6.3 设计要点444

8.6.4 滤床过滤445

8.6.5 表面过滤445

8.7 活性炭吸附448

8.7.1 作用448

8.7.2 活性炭的类型448

8.7.3 活性炭的吸附效果449

8.7.4 吸附装置449

8.7.5 设计要点450

8.7.6 活性炭再生451

8.8 臭氧氧化451

8.8.1 作用451

8.8.2 臭氧制备452

8.8.3 臭氧接触装置452

8.8.4 尾气处置与利用454

8.9 高级氧化技术454

8.9.1 概念454

8.9.2 羟基自由基的生成454

8.9.3 氧化机理及应用456

8.10 膜分离单元456

8.10.1 概述457

8.10.2 膜分离技术457

8.10.3 膜分离装置459

8.10.4 微滤与超滤工艺462

8.10.5 纳滤与反渗透工艺464

8.10.6 膜污染控制467

8.10.7 反渗透浓缩液(浓水)处置468

8.10.8 工程实例469

9 污泥处理与处置471

9.1 污泥的特性与处理方法471

9.1.1 污泥的种类与特性471

9.1.2 污泥的一般处理工艺473

9.1.3 初沉污泥与剩余活性污泥的处理方式474

9.1.4 富磷污泥的处理和磷回收工艺474

9.2 污泥输送、接收与存储476

9.2.1 污泥管道输送477

9.2.2 脱水污泥的输送483

9.2.3 脱水污泥的接收486

9.2.4 脱水污泥的存储486

9.3 污泥浓缩489

9.3.1 重力浓缩489

9.3.2 离心浓缩491

9.3.3 带式浓缩491

9.3.4 转鼓浓缩492

9.3.5 气浮浓缩492

9.3.6 微砂循环浓缩497

9.4 厌氧消化498

9.4.1 厌氧消化的机理及影响因素498

9.4.2 厌氧消化方式501

9.4.3 厌氧消化预处理502

9.4.4 消化污泥量和沼气产量计算503

9.4.5 消化池设计一般规定504

9.4.6 消化池池型及搅拌方式505

9.4.7 消化池的加热系统与保温512

9.4.8 消化池系统520

9.4.9 消化池计算示例523

9.4.10 热水解厌氧消化534

9.5 沼气的收集、贮存及利用539

9.5.1 沼气的性质及一般用途539

9.5.2 沼气的收集、管道、净化与安全540

9.5.3 沼气贮存544

9.5.4 沼气利用545

9.6 污泥好氧消化550

9.6.1 好氧消化的工作原理550

9.6.2 好氧消化的优缺点551

9.6.3 好氧消化一般规定551

9.6.4 好氧消化池的构造与设计参数553

9.7 污泥脱水553

9.7.1 自然干化554

9.7.2 污泥调理555

9.7.3 带式压滤脱水558

9.7.4 离心脱水560

9.7.5 板框压滤脱水563

9.7.6 石灰稳定565

9.8 污泥干化567

9.8.1 原理与作用567

9.8.2 干化工艺流程和系统组成567

9.8.3 干化设计参数568

9.8.4 污泥干化的黏滞期569

9.8.5 干化工艺和设备570

9.8.6 干化污泥特性及造粒578

9.8.7 干化污泥的输送和储存578

9.8.8 安全和环境579

9.8.9 太阳能干化581

9.9 好氧发酵582

9.9.1 好氧发酵原理582

9.9.2 好氧发酵工艺流程585

9.9.3 好氧发酵工艺形式586

9.9.4 好氧发酵相关控制条件588

9.9.5 好氧发酵主要设计参数589

9.9.6 好氧发酵主要设备592

9.9.7 好氧发酵环境影响控制592

9.10 污泥焚烧593

9.10.1 污泥单独焚烧593

9.10.2 污泥的水泥窑协同处置600

9.10.3 污泥的热电厂协同处置601

9.10.4 污泥与生活垃圾混烧603

9.11 污泥碳化605

9.11.1 污泥碳化原理605

9.11.2 污泥碳化工艺参数606

9.12 污泥的最终处置609

9.12.1 污泥处置方式选择609

9.12.2 污泥土地利用609

9.12.3 污泥建筑材料综合利用613

9.12.4 污泥填埋614

10 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总体设计616

10.1 厂址选择616

10.2 平面布置及总平面图616

10.2.1 一般规定616

10.2.2 总平面图617

10.2.3 用地指标620

10.3 竖向布置及流程纵断面图621

10.3.1 一般规定621

10.3.2 流程纵断面图621

10.4 地下式污水处理厂624

10.4.1 一般规定624

10.4.2 平面布置及总平面图624

10.4.3 竖向布置及流程纵断面图625

10.5 配水设施627

10.5.1 对称式配水627

10.5.2 非对称式配水627

10.5.3 渠道式配水627

10.5.4 中心配水井627

10.6 计量设施628

10.6.1 一般原则628

10.6.2 巴歇尔量水槽628

10.6.3 非淹没薄壁溢流堰630

10.6.4 电磁流量计631

10.6.5 超声波流量计632

10.7 公用设施632

10.7.1 厂区道路632

10.7.2 厂区管线632

10.7.3 仪表及自动控制633

10.7.4 管线综合634

10.7.5 综合管廊634

10.7.6 绿化634

10.7.7 围墙及其他634

10.8 辅助建筑物635

10.8.1 办公及化验635

10.8.2 机器检修间635

10.8.3 锅炉房635

10.8.4 变电站635

10.8.5 出入口635

10.8.6 人员编制636

10.8.7 噪声防护636

10.8.8 除臭636

10.8.9 其他安全卫生措施636

10.9 污水处理化验室636

11 城镇垃圾处理及处置638

11.1 城镇生活垃圾特点及处理方法638

11.1.1 城镇生活垃圾组分与特点638

11.1.2 城镇生活垃圾常用处理工艺638

11.1.3 城镇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工艺639

11.2 城镇生活垃圾收集与转运640

11.2.1 收集与运输640

11.2.2 收集站645

11.2.3 转运站647

11.2.4 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651

11.2.5 安全生产与劳动卫生651

11.3 城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652

11.3.1 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652

11.3.2 填埋场选址及场址评价654

11.3.3 卫生填埋场类型655

11.3.4 地基处理与场地平整656

11.3.5 垃圾坝657

11.3.6 防渗658

11.3.7 地下水导排666

11.3.8 防洪与雨污分流667

11.3.9 渗沥液收集与处理668

11.3.10 填埋气体导排及利用674

11.3.11 填埋场封场及封场后生态恢复681

11.3.12 填埋作业682

11.3.13 环境保护与监测683

11.3.14 管理及其他设施685

11.4 生活垃圾好氧堆肥687

11.4.1 堆肥工艺688

11.4.2 主要工艺类型688

11.4.3 原料条件和工艺控制688

11.4.4 设计方法690

11.4.5 堆肥过程二次污染的防治699

11.5 城镇生活垃圾焚烧700

11.5.1 焚烧技术的特点700

11.5.2 垃圾焚烧特性701

11.5.3 焚烧厂选址706

11.5.4 建设规模707

11.5.5 焚烧厂工艺设施组成708

12 村镇排水725

12.1 一般规定725

12.2 设计水量和设计水质725

12.2.1 设计水量725

12.2.2 设计水质726

12.3 雨水收集、利用与排放726

12.4 污水处理727

12.4.1 调节池728

12.4.2 化粪池728

12.4.3 污水净化沼气池730

12.4.4 人工湿地731

12.4.5 稳定塘733

12.4.6 污水处理组合工艺733

12.4.7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734

12.5 污泥处理处置734

附录1 暴雨强度公式736

附录2 “暴雨强度公式”的修订意见777

附录3 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技术导则794

附录4 我国若干城市暴雨强度公式804

附录5 有关标准、规范、规程82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