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袖珍临床诊断手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赵志泉主编;马玉琪,王德杭,王颖,厉申儿,包荫堂,孙南雄,刘晓华,毕志刚,邵志高,狄漪霖,范钦和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4517435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1252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130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袖珍临床诊断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实验检查1
第一章 临床一般检验(张克铮)1
第一节 血液一般检验1
一、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测定(RBC&Hb)1
二、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WBC&DC)7
三、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13
四、血小板计数(PLT)14
五、出血时间测定(BT)15
六、凝血时间测定(CT)16
七、网织红细胞计数17
八、红细胞压积测定(HCT)20
九、红细胞平均数值计算21
(一)平均红细胞体积(MCV)21
(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2
(三)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22
(四)红细胞直径测量(MCD)24
(五)红细胞平均厚度(MCT)25
十、红细胞沉降率测定(ESR)26
十一、红斑性狼疮细胞检查(L.E)28
第二节 尿液检验29
一、尿液一般检验29
(一)尿量29
(二)颜色30
(三)尿pH32
(四)比重32
二、尿液化学检验33
(一)蛋白尿33
(二)尿糖35
(三)尿酮体37
(四)胆红质37
(五)尿胆原37
(六)隐血试验(OB)38
(七)尿含铁血黄素试验39
(八)尿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测定39
三、尿显微镜检查40
四、Addis尿沉渣计数43
五、1小时细胞排泄率测定43
第三节 粪便检验44
一、一般检查44
(一)颜色44
(二)性状45
(三)气味46
二、化学检查46
(一)隐血试验(OB)46
(二)胆红质检查47
三、显微镜检查47
第四节 痰液检验49
一、一般检查49
(一)颜色49
(二)性状50
(三)异常物质51
二、显微镜检查51
(一)细胞51
(二)结晶52
(三)寄生虫52
(四)细菌53
第五节 脑脊液检验53
一、脑脊液一般检查53
(一)颜色53
(二)凝块54
二、化学检查55
(一)蛋白定性(Pandy)试验55
(二)葡萄糖半定量试验55
(三)氯化物测定56
三、显微镜检查57
(一)细胞计数及分类57
(二)细菌检查58
第六节 浆膜腔液检验59
一、一般检查59
(一)颜色59
(二)混浊度59
(三)凝固59
(四)比重60
二、化学检查60
(一)粘蛋白(Rivalta)试验60
(二)蛋白定量60
(三)葡萄糖测定61
(四)乳酸脱氢酶测定61
三、显微镜检查62
(一)细胞计数及分类62
(二)细菌检查63
(三)细胞学检查63
第二章 常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洪新建)64
第一节 血液电解质检查64
一、血清钾64
二、血清钠66
三、血清氯化物67
四、血清钙69
五、血清磷71
六、血清镁72
七、血清锌74
八、血清铜75
第二节 血清铁及有关成分测定77
一、血清铁77
二、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79
三、转铁蛋白及转铁蛋白饱和度(TF&%TS)80
四、血清铁蛋白(FT)81
第三节 糖代谢检查血糖测定83
第四节 血脂及脂蛋白测定85
一、血清总脂测定(TL)85
二、血清总胆固醇测定(Tch)85
三、血清甘油三酯测定(TG)87
四、血清脂蛋白测定(Lip)88
五、血清游离脂肪酸测定(FFA)91
六、血清过氧化脂测定(Lpo)92
第五节 心肌酶学检查93
一、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及其同功酶93
二、天门冬氨酸氨基移换酶(AST)及其同功酶95
三、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功酶97
四、CPK、AST、LDH对诊断急性心肌梗塞的评价100
第三章 肝病常用实验检查(赵志泉 张小勇)102
第一节 血清酶学检查103
一、血清转氨酶(Serum transaminase)103
(一)丙氨酸转氨酶(ALT)103
(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105
二、碱性磷酸酶(ALP.AKP)106
三、γ-谷氨酰转肽酶(γ-GT)108
四、亮氨酸氨基肽酶(LAP)111
五、5′-核苷酸酶(5′-NT)112
六、乳酸脱氢酶(LDH)113
七、血清胆碱酯酶(ChE)114
八、血清单胺氧化酶(MAO)116
第二节 胆红素代谢试验117
一、血清总胆红素(Bili—T)117
二、血清直接胆红素(Bili—D)118
三、靛青绿滞留试验(ICG试验)119
第三节 蛋白代谢功能试验121
一、血清总蛋白(TP)及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测定121
二、血清蛋白电泳123
三、血清前白蛋白125
四、血浆凝血因子检查126
五、血氨测定127
六、肝癌标记蛋白的检查127
(一)甲胎蛋白(AFP)128
(二)癌胚抗原(CEA)130
(三)异常凝血酶原(APT)130
(四)血清铁蛋白(SF)131
第四节 脂类检查132
一、血清总胆固醇(Chol)132
二、血清胆固醇脂(CE)133
三、阻塞性脂蛋白(LP-X)134
四、血清胆汁酸(SBA)测定134
五、血清磷脂测定135
第五节 病毒性肝炎血清学检查(孙南雄)136
一、甲型肝炎136
(一)抗甲型肝炎IgM抗体(Anti-HAIgM)137
(二)抗甲型肝炎IgG抗体(Anti-HAIgG)138
(三)甲型肝炎病毒RNA(HAV-RNA)139
二、乙型肝炎139
(一)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139
(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Anti-HBs)141
(三)e抗原和e抗体(HBeAg&Anti-HBe)142
(四)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143
(五)乙型肝炎核心抗体(Anti-HBc)143
(六)HBV—DNA多聚酶144
(七)HBV—DNA145
三、丙型肝炎146
四、丁型肝炎147
(一)丁型肝炎抗原(HDAg)147
(二)丁型肝炎抗体(抗-HD)148
五、戊型肝炎149
第四章 临床免疫学检查(童明庆)150
第一节 感染性疾病的免疫学检查150
一、肥达试验(Widal Test)150
二、外-裴氏试验(Weil-Felix Test)153
三、恙虫病间接荧光抗体试验155
四、梅毒血清学试验155
五、艾滋病血清学试验157
六、布氏杆菌凝集试验159
七、钩端螺旋体显微镜凝集试验160
八、脑膜炎奈氏菌感染的血清学检查161
九、淋病奈氏菌感染的血清学检查163
十、麻风病的血清学诊断164
十一、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165
十二、抗链球菌激酶(ASK)166
十三、抗链球菌透明质酸酶(AH)166
十四、抗链球菌脱氧核糖核酸酶B(ADNase B)167
十五、抗链球菌二磷酸吡啶核苷酸酶(ADPNase)168
十六、抗链球菌酶(ASZ)168
十七、嗜肺军团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169
十八、兔热病凝集试验169
十九、冷凝集试验(CA)170
二十、支原体肺炎补体结合试验171
二十一、Q热血清学试验172
二十二、衣原体群抗体172
二十三、曲霉病的血清学试验173
二十四、芽生菌病的血清学试验174
二十五、念珠菌病的血清学试验175
二十六、球孢子菌病的血清学试验176
二十七、隐球菌病的血清学试验177
二十八、组织胞浆菌病的血清学试验179
二十九、孢子丝菌病的血清学试验180
三十、阿米巴病的血清学试验181
三十一、囊虫病的血清学试验181
三十二、包虫病的血清学试验182
三十三、利什曼病的血清学试验182
三十四、疟疾的血清学试验183
三十五、肺吸虫病的血清学试验184
三十六、血吸虫病的血清学试验184
三十七、弓形虫病的血清学试验185
三十八、旋毛虫病的血清学试验187
三十九、流行性出血热的血清学试验187
四十、腺病毒的血清学试验189
四十一、巨细胞病毒的血清学试验189
四十二、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血清学试验190
四十三、肠道病毒群的血清学试验191
四十四、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血清学试验193
四十五、流行性感冒的血清学试验195
四十六、流行性腮腺炎的血清学试验196
四十七、淋巴细胞脉络丛脑炎的血清学试验197
四十八、副流感病毒的血清学试验198
四十九、呼吸道合胞病毒的血清学试验199
五十、轮状病毒的血清学试验200
五十一、风疹病毒的血清学试验201
五十二、麻疹病毒的血清学试验202
五十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血清学试验203
第二节 免疫功能检查204
一、免疫球蛋白G(Ig G)204
二、免疫球蛋白A(Ig A)207
三、免疫球蛋白M(Ig M)208
四、免疫球蛋白D(Ig D)210
五、免疫球蛋白E(Ig E)211
六、游离轻链211
七、冷球蛋白212
八、循环免疫复合物(CIC)213
九、总补体溶血活性(CH50)215
十、旁路途径补体溶血活性(AP-CH50)217
十一、补体成分C1q(C1q)217
十二、补体成分C1r(C1r)218
十三、补体成分C1s(C1s)218
十四、补体成分C2(C2)219
十五、补体成分C3(C3)219
十六、补体成分C4(C4)221
十七、补体成分C5(C5)221
十八、补体成分C6(C6)222
十九、补体成分C7(C7)223
二十、补体成分C8(C8)223
二十一、补体成分C9(C9)223
二十二、B因子224
二十三、备解素(P)225
二十四、CT抑制物(CTINH)225
二十五、C3b灭活剂(C3bINA)226
二十六、血浆C3d(C3d)226
二十七、E花环形成细胞(ERFC)226
二十八、T淋巴细胞228
二十九、T细胞亚群229
三十、EAC花环形成细胞(EAC—RFC)230
三十一、ZC花环形成细胞(ZC—RFC)231
三十二、EA花环形成细胞(EA—RFC)231
三十三、表面膜免疫球蛋白阳性细胞(SmIg’cells)232
三十四、迟发型变态反应皮肤试验233
(一)OT、SK-SD、PHA试验233
(二)斑贴试验(毕志刚)236
三十五、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童明庆)239
三十六、白细胞促凝血活性(LPCA)241
三十七、自然杀伤细胞(NK)242
三十八、K细胞(K-cell)243
三十九、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244
四十、中性粒细胞吞噬杀菌功能245
四十一、硝基四氮唑蓝还原试验(NBT Test)246
第三节 自身抗体检测(毕志刚)247
一、抗核抗体247
二、抗DNA抗体249
三、抗ENA抗体251
四、抗SS—A和抗SS—B抗体252
五、其他抗核抗体254
六、抗甲状腺自身抗体256
七、抗心脏自身抗体258
八、抗肾上腺皮质自身抗体259
九、抗胰岛素自身抗体259
十、抗平滑肌抗体260
十一、抗骨骼肌抗体和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260
十二、抗胃壁细胞抗体261
十三、抗精子抗体261
十四、抗线粒体抗体262
第四节 蛋白质检查(童明庆)262
一、C反应蛋白262
二、α1-抗胰蛋白酶264
三、α1-酸性糖蛋白265
四、铜蓝蛋白266
五、触珠蛋白266
六、前白蛋白268
七、α2-巨球蛋白268
八、β2-微球蛋白269
九、转铁蛋白270
十、纤维结合蛋白271
十一、粘蛋白272
第五章 放射免疫检查(包荫堂)273
第一节 激素检查273
一、生长激素(GH)274
二、催乳素276
三、促甲状腺激素(TSH)277
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279
五、促性腺激素(GTH)280
六、抗利尿激素(ADH)282
七、总甲状腺素和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4&TT3)283
八、激离甲状腺素和激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4&FT3)285
九、3,3′,5′-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285
十、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TBG)287
十一、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和甲状腺微粒体抗体287
十二、胰岛素(Ins)288
十三、C肽290
十四、胰岛素原(PLC)292
十五、胰多肽(PP)293
十六、胰岛素抗体294
十七、胃泌素296
十八、血管活性肠肽(VIP)296
十九、皮质醇297
二十、醛固酮(ALD)299
二十一、17-酮类固醇(17-KS)300
二十二、17-羟皮质类固醇(17-OHCS)301
二十三、睾酮302
二十四、双氢睾酮(DHT)303
二十五、脱氢异雄酮(DHEA)304
二十六、雌二醇(E2)304
二十七、雌三醇(E3)306
二十八、雌酮(雌—醇)(E1)307
二十九、孕酮308
三十、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特异)309
三十一、人胎盘催乳素(HPL)310
三十二、甲状旁腺激素(PTH)311
三十三、降钙素(CT)312
三十四、血浆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PRA&ATⅡ)313
三十五、心钠素(ANF)316
三十六、前列腺素(PG)317
三十七、血栓素B2319
三十八、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 PGF1α)319
第二节 肿瘤标志物检查320
一、甲胎蛋白322
二、癌胚抗原(CEA)324
三、糖类抗原CA-50325
四、糖类抗原CA-125326
五、糖类抗原CA-19-9327
六、前列腺特异抗原(PSA)327
七、组织多肽抗原328
八、甲状腺球蛋白329
九、糖类抗原CA-15-3329
十、胰腺肿瘤抗原(POA)330
十一、鳞状上皮癌相关抗原(SCCA)330
十二、糖类抗原CA-72-4331
十三、铁蛋白(SF)331
十四、异铁蛋白332
十五、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333
十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333
十七、免疫反应性弹性硬蛋白酶334
十八、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335
十九、肌酸激酶同功酶335
二十、β2-微球蛋白336
二十一、多胺337
二十二、脱羧凝血酶原338
二十三、肿瘤相关胰蛋白酶抑制因子338
二十四、脂类唾液酸339
第六章 临床微生物学检查(童明庆)341
第一节 标本中病原微生物的检查341
一、血液的微生物学检查341
二、尿液的微生物学检查343
三、粪便的微生物学检查347
四、痰的微生物学检查349
五、脑脊液的微生物学检查352
六、体液的微生物学检查353
七、脓肿及伤口的微生物学检查355
八、生殖器标本的微生物学检查357
九、鼻咽喉标本的微生物学检查360
十、眼部标本的微生物学检查362
十一、耳部标本的微生物学检查363
十二、胆汁的微生物学检查364
第二节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365
一、药敏试验的目的366
二、药敏试验的指征366
三、方法学的选择367
四、敏感与耐药的定义369
五、药敏试验用药的选择370
六、抗菌药物的联合药敏试验374
第七章 病理学检查(范钦和)378
第一节 纤维内窥镜活检病理379
一、慢性胃炎380
二、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382
三、早期胃癌383
四、胃肠道息肉384
五、消化道癌肿387
六、肺活检388
第二节 手术切除标本检查391
一、采取标本391
二、固定标本392
三、填写送检单393
四、标本处理394
五、病理报告396
第三节 快速切片病理检查398
一、快速切片的方法398
二、快速切片的适应范围和局限性399
第四节 临床细胞病理学检查400
一、临床细胞学的检查范围400
二、临床细胞学检查的注意事项401
三、恶性肿瘤细胞的一般形态特征404
第五节 现代技术在病理诊断上的应用405
一、免疫组织化学405
(一)免疫组织化学的原理和方法405
(二)免疫组织化学在病理诊断上的应用408
二、DNA探针原位杂交技术415
三、电子显微镜技术在活检病理上的应用417
第六节 病理尸体解剖418
一、病理解剖的意义418
二、病理解剖条例420
第八章 临床诊断新技术(毕志刚)422
第一节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422
第二节 DNA杂交技术425
第三节 RNA杂交技术428
第四节 斑点杂交技术430
第五节 蛋白印迹技术432
第六节 点免疫结合试验(DIBA)434
第七节 HLA抗原检测436
第八节 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439
第九节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444
第九章 各系统疾病的有关检查447
第一节 呼吸系统疾病的有关检查(俞婉珍 殷凯生)447
一、痰液检查447
(一)痰量447
(二)色泽447
(三)性状449
(四)支气管管型450
(五)痰栓Dittrich450
(六)显微镜检查450
(七)痰液培养452
二、肺功能检查453
(一)肺容量453
(二)通气功能(动态肺容量)455
(三)无效腔和肺泡通气量459
(四)气体分布均匀性测定460
(五)小气道功能测定461
(六)呼吸动力机理测定462
(七)弥散功能测定463
(八)换气功能465
(九)呼吸功465
三、血气分析和酸碱度测定466
(一)动脉血pH值466
(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467
(三)动脉血氧分压(PaO2)467
(四)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468
(五)标准重碳酸盐(SB)和实际重碳酸盐(AB)469
(六)缓冲碱(BB)470
(七)碱过剩(BE)470
(八)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471
(九)阴离子隙(AG)472
(十)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473
四、皮肤试验474
(一)结核菌素试验474
(二)过敏原皮肤试验476
五、支气管肺泡灌洗478
第二节 消化系统疾病的有关检查(张小勇 赵志泉)480
一、食管功能试验480
(一)食管压力测定480
(二)食管腔pH测定482
(三)酸滴注试验483
二、胃分泌功能检查484
(一)五肽胃泌素试验485
(二)胰岛素刺激胃分泌试验487
(三)试餐法胃分泌试验489
(四)胃生理盐水排空试验490
三、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492
四、胰腺外分泌功能检查495
(一)口服法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495
(二)Lundh试验496
(三)促胰酶素—促胰液素(P-S)试验497
五、小肠吸收功能检查499
(一)右旋木糖吸收试验499
(二)脂肪平衡试验500
第三节 内分泌系统疾病的有关检查(狄福松)501
一、甲状腺功能测定501
(一)甲状腺吸碘功能(131I-摄取率)测定501
(二)甲状腺片抑制试验503
(三)过氯酸钾释放试验504
(四)血清总T3、总T4(TT3、TT4)测定505
(五)血清游离T3、游离T4(FT3、FT4)测定507
(六)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测定507
(七)血清反T3(rT3)测定508
(八)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兴奋试验508
(九)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和球蛋白抗体(TGAb)测定509
二、糖代谢功能试验510
(一)口服法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510
(二)胰岛素释放试验512
(三)可的松糖耐量试验512
(四)C肽测定513
三、肾上腺皮质功能试验514
(一)24h尿17—羟皮质类固醇(17-OHCS)、17—酮类固醇(17-KS)测定514
(二)血浆皮质醇周期测定515
(三)隔夜地塞米松筛选抑制试验516
(四)小剂量、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517
(五)尿游离皮质醇测定519
(六)ACTH兴奋试验519
(七)单纯水试验和皮质素水试验521
(八)限钠试验522
(九)高钠试验523
(十)安替舒通试验524
(十一)血醛固酮测定526
(十二)血管紧张素Ⅰ、Ⅱ(AT—Ⅰ、AT—Ⅱ)测定526
四、肾上腺髓质肿瘤(嗜铬细胞瘤)的定性试验528
(一)尿儿茶酚胺测定528
(二)24h尿VMA测定529
(三)阻滞试验——酚妥拉明试验530
(四)激发试验——冷加压试验和胰升血糖素试验531
五、性腺功能检查534
(一)血清睾酮(T)测定534
(二)血浆雌激素(E2)测定535
(三)血浆孕酮(P)测定536
(四)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兴奋试验537
六、甲状旁腺功能检查537
(一)肾上管重吸收磷率(TRP)试验537
(二)磷廓清试验539
(三)钙耐量试验540
(四)甲状旁腺激素(PTH)测定542
(五)环磷酸腺苷(cAMP)测定542
七、垂体前叶功能检查543
(一)生长激素(GH)及有关试验543
(二)血清泌乳素(PRL)试验548
(三)促性腺激素及有关试验549
(四)促甲状腺激素及有关试验552
(五)垂体前叶联合功能试验553
八、垂体后叶ADH释放功能试验554
(一)禁饮(限水)试验554
(二)高渗盐水试验555
(三)连续禁饮—加压素试验557
第四节 循环系统疾病的有关检查(黄峻)558
一、常规心电图558
二、动态心电图569
三、心电图运动试验572
四、心音图575
五、心尖搏动图577
六、颈动脉搏动图579
七、超声心动图580
(一)M型超声心动图580
(二)二维超声心动图587
(三)多普勒超声心动图592
八、静脉压测定594
(一)肘静脉压测定594
(二)中心静脉压测定595
九、循环时间的测定596
十、电生理学检查597
(一)临床心脏电生理学检查597
(二)窦房结电图601
(三)希氏束电图603
(四)房室结双径路检查607
(五)食管心房调搏(TEAP)608
(六)心室晚电位610
第五节 血液系统疾病的有关检查(刘晓华)614
一、溶血性贫血的检查614
(一)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HP)614
(二)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615
(三)尿含铁血黄素(Rous′)试验615
(四)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616
(五)加温孵育后的渗透脆性试验616
(六)自身溶血试验及纠正试验617
(七)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618
(八)冷溶血试验619
(九)冷凝集素试验619
(十)酸溶血试验(Ham’s test)620
(十一)蔗糖溶血试验(糖水试验)620
(十二)热溶血试验621
(十三)酸化甘油溶血试验(AGLT)621
(十四)血红蛋白电泳(醋酸纤维薄膜法)622
(十五)血红蛋白A2的测定622
(十六)抗碱血红蛋白623
(十七)红细胞镰变试验624
(十八)血红蛋白溶解度试验624
(十九)热不稳定试验625
(二十)异丙醇试验625
(二十一)血红蛋白H包涵体625
(二十二)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626
(二十三)氰化物—抗坏血酸盐试验626
(二十四)红细胞G—6—PD缺陷性贫血玻片检查法627
(二十五)变性珠蛋白小体(Heinz小体)染色627
(二十六)G—6—PD荧光斑点试验628
(二十七)红细胞G—6—PD酶活性测定628
二、出血性疾病的检查628
(一)毛细血管脆性试验(束臂试验)629
(二)血块退缩时间629
(三)血小板粘附功能测定630
(四)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比浊法)631
(五)血小板因子3(PF3)测定631
(六)血小板因子4(PF4)测定632
(七)β—血小板球蛋白(βTG)测定(放免法)633
(八)血小板膜糖蛋白(GP Ⅰ、GPⅡ/Ⅲ)放免法分析633
(九)血浆TXB2和6-酮-PGF1α的放射免疫法测定634
(十)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检查(酶联免疫法)635
(十一)复钙试验635
(十二)凝血酶原消耗试验(PCT)636
(十三)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KPTT)636
(十四)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637
(十五)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STGT)638
(十六)因子Ⅷ活性(Ⅷ:C)测定(一期法)638
(十七)因子Ⅷ相关抗原(ⅧR:Ag)测定(ELISA法)639
(十八)凝血酶时间测定(TT)640
(十九)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测定640
(二十)游离肝素时间测定641
(二十一)血浆素原测定641
(二十二)优球蛋白溶解试验(ELT)642
(二十三)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642
(二十四)血清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测定643
三、骨髓细胞学检查644
(一)正常骨髓象644
(二)常用的细胞化学染色646
(三)常见血液病的骨髓象表现649
附录一 急性白血病的分型654
(一)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654
(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655
附录二 白血病的免疫分型656
(一)分型标记656
(二)急淋白血病的免疫分型656
(三)急非淋白血病的免疫分型657
(四)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免疫分型657
四、血液流变学检查 (张克铮)658
(一)全血粘度测定658
(二)血浆粘度测定660
(三)血清粘度测定660
(四)红细胞电泳测定660
(五)血小板电泳测定660
(六)血沉方程K值661
第六节 泌尿系统疾病的有关检查(洪新建)662
一、肾小球滤过功能试验662
(一)菊粉清除率测定(Cin)663
(二)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Ccr)664
(三)尿素清除率666
(四)血浆尿素氮(BUN)测定666
(五)血肌酐(Cr)测定667
(六)血尿酸(UA)测定669
(七)β2微球蛋白(β2M)测定669
(八)选择性蛋白尿指数(SPI)671
二、反映肾血流量的功能试验672
(一)肾血流量(RBF)测定672
(二)肾小球滤过分数测定(GFF)673
三、肾小管功能试验674
(一)近端肾小管功能试验674
(二)远端肾小管功能试验679
(三)滤过钠排泄分数测定(FEN0)686
(四)肾小管酸中毒诊断试验(RTA)687
四、肾功能试验的评价及选择691
(一)评价691
(二)选择692
第七节 神经系统实验检查(王颖)692
一、脑脊液(CSF)检查692
(一)脑脊液压力测定693
(二)外观695
(三)细胞学检查696
(四)化学检查698
(五)特殊免疫学检查713
(六)其他非特异性检查方法719
(七)病原学检查719
(八)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脊液检查特点721
二、生物电检查726
(一)脑电图(EEG)726
(二)肌电图(EMG)734
(三)脑电阻图(REG)741
三、脑、神经、肌肉活组织检查743
(一)肌肉活组织检查744
(二)神经活组织检查744
(三)脑活组织检查745
第八节 生殖系统疾病的有关检查(郑漪霖)745
一、妊娠试验745
(一)乳胶凝集抑制试验(定性试验)746
(二)HCG酶标双抗体夹心法(尿酶HCG)747
(三)β—HCG放射免疫法(血清)748
二、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748
(一)阴道细胞学的内分泌检查749
(二)生殖道恶性肿瘤细胞的检查750
三、基础体温测定(BBT)751
四、子宫颈粘液检查753
五、常用激素测定756
六、精液常规检查756
七、前列腺液检查758
八、高危妊娠的特殊检查758
(一)胎盘功能检查758
(二)胎儿成熟度检查761
第十章 职业性与生活性中毒的实验室检查(黄声达)765
第一节 尿中铅的测定766
第二节 血中铅的测定767
第三节 尿中汞的测定768
第四节 尿中砷的测定770
第五节 砷定性分析771
第六节 钡的测定772
第七节 有机磷农药检验773
一、薄层层析酶抑制法773
二、薄层色谱扫描法774
三、气相色谱法775
第八节 血液中胆碱酯酶活性测定776
一、纸片法776
二、溴麝香草酚蓝比色法(B.T.B)777
三、三氯化铁比色法777
四、ASCH-DTNB法778
第九节 血中碳氧血红蛋白的测定779
第十节 血中高铁血红蛋白的测定781
第十一节 尿中粪卟啉的测定782
第十二节 尿中δ-氨基乙酰丙酸(δ-ALA)的测定782
第十三节 红细胞中游离原卟啉(FEP)的测定783
第十四节 血中锌原卟啉(ZnPP)的测定784
第十五节 氰化物定性检验(普鲁士蓝反应)785
第十六节 甲醇的定性定量分析785
第十七节 乙醇的定量分析786
第十八节 亚硝酸盐定性分析787
第十九节 巴比妥酸类衍生物定性分析788
第二十节 苯骈噻嗪类(又称吩噻嗪类)定性分析789
第二十一节 三环类抗抑郁药的高压液相色谱分析790
第二十二节 苯并二氮杂?类药物反相高压液相色谱分析791
第二十三节 可卡因的色—质联用分析792
第二十四节 吗啡及其同系物的放射免疫法测定793
第十一章 治疗药物监测(邵志高)795
第一节 血药浓度测定795
第二节 有效血药浓度范围796
第三节 需作血药浓度监测的药物797
一、用于预防性长期治疗的药物797
二、治疗指数窄的药物797
三、某些中毒症状与疾病症状极易混淆的药物797
四、具有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的药物798
五、药物相互作用引起动力学参数改变的药物798
六、药物动力学有差异的药物799
七、口服吸收不规则的药物799
八、疑有耐药性或产生成瘾性的药物799
九、作为不遵医嘱用药的对策800
十、药物中毒的血药浓度监测800
第四节 治疗药物监测程序802
一、临床资料采集802
二、合并应用的药物分析803
三、药物动力学资料803
四、药剂学资料803
五、测定方法学资料803
第五节 取样804
一、一般要求804
二、取血点选择804
第六节 计算患者药物动力学参数805
一、一点法806
二、重复一点法806
第七节 血药浓度测定结果解释807
一、实测值与预报值比较807
二、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判断809
第二篇 影象检查811
第十二章 X线检查(厉申儿)811
第一节 透视检查811
第二节 摄片检查816
一、呼吸系统常用的摄片位置816
(一)后前位816
(二)侧位817
(三)前后位817
(四)体层摄影817
二、盾环系统常用摄影位置819
(一)后前位819
(二)右前斜位819
(三)左前斜位819
(四)侧位819
三、骨、关节系统的常用摄影位置821
四、腹部摄片823
(一)消化系统823
(二)泌尿系统824
(三)女性生殖系统825
(四)乳腺摄片(钼钯)825
五、五官科摄片826
六、中枢神经系统826
第三节 各系统常用造影检查827
一、呼吸系统827
(一)支气管造影827
(二)选择性支气管造影及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829
(三)经皮穿刺抽吸肺活体组织检查830
二、循环系统831
三、骨关节系统832
(一)膝关节造影检查832
(二)椎间盘(髓核)造影832
四、消化系统造影检查833
(一)腮腺造影833
(二)食管造影检查834
(三)胃肠道造影检查834
(四)胃双重造影检查836
(五)胃壁造影检查836
(六)十二指肠低张力造影检查837
(七)小肠灌肠双重造影837
(八)结肠钡灌肠造影838
(九)结肠双重造影839
(十)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840
(十一)口服法胆囊造影841
(十二)静脉法胆道造影843
(十三)静脉滴注增强法胆囊造影844
(十四)手术后胆管造影845
五、钼钯乳腺管造影845
六、泌尿系统845
(一)排泄性尿路造影(静脉肾盂造影)846
(二)逆行肾盂造影847
(三)大剂量静脉肾盂造影(静脉滴注法肾盂造影)849
(四)膀胱造影849
(五)尿道造影850
(六)腹膜后充气造影851
七、生殖系统851
(一)精囊造影851
(二)子宫输卵管造影852
(三)女性盆腔充气造影(诊断性气腹)854
八、五官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855
(一)气脑造影(高压性气脑造影)855
(二)脑室造影856
(三)阳性脑室造影857
(四)金链选择性脑室造影858
(五)脑血管造影858
(六)腰骶椎椎管碘液造影860
(七)椎管碘苯酯造影860
第十三章 血管造影与介入放射(赵志泉 张小勇)862
第一节 脑血管造影863
第二节 肺血管造影868
第三节 心血管造影(黄峻)872
一、右心导管检查872
二、漂浮导管检查术875
三、左心导管检查877
四、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880
第四节 腹部血管造影(赵志泉 张小勇)883
第五节 介入放射897
一、治疗性血管造影897
(一)血管栓塞疗法898
(二)血管内灌注药物901
(三)血管成形术(PTA)903
二、经皮肝穿胆道造影和引流术905
(一)经皮肝穿胆道造影(PTC)905
(二)经皮肝穿胆管引流(PTCD)908
三、经皮穿刺减压引流910
(一)经皮穿刺脓肿或囊肿引流术910
(二)经皮肾盂造口术(PNS)912
四、经皮穿刺活检913
五、心内膜心肌活检916
第六节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918
第七节 淋巴管造影921
第十四章 计算机断层(CT)(王德杭)925
第一节 头颈部CT诊断925
一、颅脑925
二、眼部938
三、耳部941
四、鼻与鼻窦942
五、咽部943
六、喉部与颈部944
第二节 胸部CT诊断946
一、肺部946
二、纵隔948
三、胸膜、胸壁和横膈953
第三节 腹部CT诊断956
一、肝脏956
二、胆道系统961
三、胰腺964
四、脾脏967
五、肾上腺970
六、肾脏973
七、腹膜腔和腹膜后腔977
八、胃肠道980
第四节 盆腔CT诊断981
第五节 骨骼肌肉和脊柱的CT诊断985
一、骨骼肌肉系统985
二、脊柱987
第六节 CT介入放射学990
第十五章 磁共振成象(MRI)(王德杭)993
第一节 MRI简介993
第二节 头颈部MRI998
一、颅脑998
二、眼部1004
三、鼻咽部和口咽部1007
四、鼻与副鼻窦1008
五、颈部1010
第三节 胸部MRI1013
一、肺部1013
二、纵隔1014
三、心血管系统1016
第四节 腹部MRI1019
一、肝脏1019
二、胆道系统1021
三、胰腺1021
四、脾脏1022
五、肾上腺1023
六、肾脏1025
第五节 盆腔MRI1026
一、膀胱1026
二、子宫与卵巢1027
三、前列腺1030
第六节 脊椎和脊髓MRI1031
第七节 骨骼和肌肉MRI1036
第十六章 核素显象(马玉琪)1044
第一节 神经系统核素显象1044
一、脑静态显象1044
二、脑动态显象1045
三、脑血流断层显象1048
四、脑室脑池显象1050
第二节 内分泌系统核素显象(常国钧 马玉琪)1053
一、甲状腺显象1053
二、甲状旁腺显象(马玉琪)1056
三、肾上腺皮质显象1057
四、肾上腺髓质显象1059
第三节 呼吸系统核素显象(马玉琪)1061
一、肺灌注显象1061
二、肺通气显象1063
三、肺肿瘤显象1064
第四节 循环系统核素显象 (常国钧)1066
一、放射性核素心血管造影1066
二、心血池动态显象(心室功能测定)1068
三、心肌灌注显象1073
四、心肌梗塞灶显象1080
第五节 消化系统核素显象(马玉琪)1082
一、肝显象1082
二、肝动脉灌注和血池显象1085
三、肝胆显象1087
四、胃肠道出血显象1089
五、美克尔憩室显象1090
六、唾液腺显象1090
第六节 泌尿系统核素显象1092
一、肾静态显象1092
二、肾动态显象1094
三、肾动脉灌注和血池显象1096
第七节 血液和淋巴系统核素显象1098
一、骨髓显象1098
二、淋巴显象1100
第八节 骨骼系统核素显象1103
一、骨骼显象1103
二、骨骼三相显象1106
第十七章 超声检查(胡淑芳)1109
第一节 颅脑疾病的诊断1109
第二节 眼部疾病的诊断1111
第三节 腮腺疾病的诊断1115
第四节 甲状腺疾病的诊断1117
第五节 乳腺疾病的诊断1119
第六节 胸腔与纵隔疾病的诊断1121
第七节 肝脏疾病的诊断1125
第八节 胆系疾病的诊断1133
第九节 胰腺疾病的诊断1138
第十节 脾脏疾病的诊断1141
第十一节 胃肠疾病的诊断1143
第十二节 肾脏和肾上腺疾病的诊断1145
第十三节 输尿管、膀胱疾病1149
第十四节 前列腺、睾丸、阴囊疾病1151
第十五节 子宫及其附件疾病1154
第十六节 产科疾病1162
第十七节 急腹症诊断1166
第十八节 后腹膜肿块的诊断1168
第十九节 介入性超声的临床应用1170
第二十节 血管检测中的应用1172
第三篇 内镜检查1176
第十八章 消化系统内镜检查(张小勇 赵志泉)1177
第一节 食管镜1177
第二节 胃镜检查1182
第三节 十二指肠镜检查1188
第四节 小肠镜检查1192
第五节 结肠镜检查1194
第六节 腹腔镜检查1199
第十九章 呼吸系统内镜检查(张小勇 赵志泉)1204
第一节 纤维喉镜检查1204
第二节 上颌窦内镜检查1205
第三节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1206
第四节 金属支气管镜检查1210
第五节 胸腔镜检查1212
第二十章 外科疾病内镜检查(张小勇 赵志泉)1215
第一节 纵隔镜1215
第二节 纤维胆管镜检查1217
第三节 膀胱镜检查1219
第四节 尿道镜检查1221
第五节 肾盂镜检查1222
第二十一章 妇产科内镜检查(郑漪霖)1224
第一节 阴道镜检查1224
第二节 腹腔镜检查1228
第三节 子宫镜检查1230
第二十二章 超声波内镜检查(张小勇 赵志泉)1233
第一节 胃用超声波内镜1234
第二节 超声波腹腔镜1236
第三节 直肠内超声检查1236
热门推荐
- 2400887.html
- 2966448.html
- 3187695.html
- 2619803.html
- 85352.html
- 576466.html
- 1810521.html
- 745410.html
- 672184.html
- 18042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910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769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915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307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398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769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899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03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288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34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