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金融学概论 第3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金融学概论 第3版
  • 凌江怀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413250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87页
  • 文件大小:65MB
  • 文件页数:405页
  • 主题词:金融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金融学概论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1

第一节 货币概述2

一、货币的起源2

二、货币的定义3

三、货币形式及其演变5

四、现代货币的发展趋势8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8

一、货币的主要职能8

二、关于货币职能的一些探讨10

第三节 货币层次11

一、货币层次的划分12

二、货币层次划分的意义14

第四节 货币制度15

一、本位货币与货币的本位制度15

二、货币制度类型的理论划分16

三、货币制度的演变路径17

四、我国的货币制度21

第五节 国际货币体系与区域性货币一体化22

一、国际货币体系22

二、区域性货币一体化25

第二章 信用与金融34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35

一、信用是现代金融的基石35

二、信用的含义及构成要素36

三、信用的产生发展37

四、信用的作用37

第二节 信用的主要形式39

一、商业信用39

二、银行信用41

三、国家信用42

四、消费信用43

五、民间信用44

六、国际信用45

第三节 信用工具45

一、信用工具的特征45

二、信用工具的分类46

第四节 金融52

一、金融的概念52

二、金融体系53

三、直接融资54

四、间接融资54

第三章 利息与利率58

第一节 利息59

一、利息的含义59

二、利息的作用59

三、利息的本质60

第二节 利率61

一、利率及其种类61

二、利率的经济功能64

三、利率的计量65

第三节 各种证券的收益率69

一、债券的收益率69

二、股票的收益率70

第四节 利率的风险结构与期限结构71

一、利率的风险结构71

二、利率的期限结构73

第五节 利率的决定理论75

一、利率的决定因素75

二、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76

三、西方主要学派的利率决定理论76

第六节 我国的利率管理体制80

一、我国的利率管理体制改革80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81

第四章 金融市场87

第一节 金融市场概述88

一、金融市场的概念和特点88

二、金融市场的分类89

三、金融市场的功能90

第二节 金融市场的构成92

一、货币市场92

二、资本市场95

三、外汇和黄金市场100

四、金融衍生产品市场104

第三节 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106

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历史及现状106

二、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109

三、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对策110

第四节 国际金融市场112

一、国际金融市场概述112

二、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114

第五章 金融机构122

第一节 金融机构体系概述123

一、金融机构体系的概念123

二、金融机构体系的基本构成123

三、非银行金融机构与银行金融机构的主要区别124

四、金融中介机构存在的必要性125

第二节 银行金融机构126

一、银行的发展演变126

二、银行金融机构的主要类型130

第三节 非银行金融机构133

一、证券机构134

二、保险公司134

三、信托投资公司134

四、信用合作社135

五、其他类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135

第四节 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136

一、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136

二、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发展演变137

三、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现状137

第六章 商业银行148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概念、特征及组织形式150

一、商业银行的概念150

二、商业银行的特征151

三、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152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性质与职能154

一、商业银行的性质154

二、商业银行的职能155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156

一、负债业务156

二、资产业务159

三、中间业务162

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164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概述164

二、商业银行信贷经营管理原则165

三、实施经营管理原则的一些具体措施169

第五节 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创造171

一、存款货币的含义171

二、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171

三、派生存款的创造过程172

四、货币乘数的修正175

第七章 中央银行179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180

一、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和完善180

二、中央银行产生的原因181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特点和职能182

一、中央银行的特点182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183

第三节 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和组织结构184

一、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184

二、中央银行制度的组织结构186

第四节 中央银行的业务188

一、负债业务189

二、资产业务191

三、中间业务193

第八章 货币供求及其均衡197

第一节 货币供给198

一、货币供给的含义及作用198

二、货币供给理论演化199

三、中央银行体系下的货币供给:多倍存款创造201

四、货币供给决定的一般模型202

五、货币供给量的决定因素205

六、我国货币供给机制的演变206

第二节 货币需求及其决定207

一、货币需求的含义及决定因素207

二、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演变210

三、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与西方货币需求理论的比较218

四、我国应建立一种怎样的货币需求理论218

第三节 货币供求均衡220

一、货币均衡的概念及实现机制220

二、货币均衡的实质及标志223

三、货币均衡的实现条件223

四、货币失衡224

五、不同经济体制下货币供求失衡问题的差异表现224

第四节 货币的对外均衡:国际收支平衡225

一、国际收支的概念225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226

三、国际收支失衡分析232

四、国际收支的调节235

第九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242

第一节 通货膨胀的概念、度量与类型243

一、通货膨胀的概念243

二、通货膨胀的度量244

三、通货膨胀的类型246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原因、影响及治理247

一、通货膨胀的原因247

二、通货膨胀的影响249

三、通货膨胀的治理251

四、我国的通货膨胀及其治理252

第三节 通货紧缩及其形式255

一、通货紧缩的概念255

二、通货紧缩的表现形式255

第四节 通货紧缩的原因、危害及治理256

一、通货紧缩的原因256

二、通货紧缩的危害257

三、通货紧缩的治理258

四、我国1997—2002年的通货紧缩259

第十章 货币政策267

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268

一、货币政策概述268

二、货币政策的目标269

三、货币政策诸目标的冲突270

四、货币政策目标的权衡与取舍272

五、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272

第二节 货币政策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274

一、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概述274

二、可作为操作指标的金融变量275

三、可作为中介指标的金融变量276

第三节 货币政策工具277

一、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278

二、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280

三、直接信用控制281

四、间接信用指导281

第四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282

一、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282

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主要环节283

三、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与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简介284

第五节 新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探索285

一、银行信贷论285

二、非对称信息效应论286

三、流动性效应论287

第六节 我国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287

一、存款准备金制度287

二、利率制度288

三、信贷控制290

四、再贷款与再贴现291

五、公开市场操作292

第十一章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299

第一节 金融风险及管理300

一、金融风险概述300

二、金融风险管理302

第二节 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风险305

一、国际资本流动概述305

二、国际资本流动的类型305

三、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风险307

第三节 金融监管概述308

一、金融监管的含义308

二、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308

第四节 金融监管内容310

一、银行监管的主要内容311

二、证券监管的主要内容313

三、互联网金融监管315

第五节 金融监管体制及其发展317

一、国际金融监管体制及其类型317

二、国际金融监管体制发展趋势319

三、美、英、日金融监管模式介绍321

第六节 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322

一、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历史演变322

二、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现状323

三、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324

第十二章 金融创新331

第一节 金融创新的概念、种类与动因332

一、金融创新的概念与种类332

二、金融创新理论及动因333

第二节 金融创新的主要内容337

一、金融制度创新337

二、金融组织结构创新338

三、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创新338

四、金融业务创新339

第三节 金融创新工具340

一、规避金融管制的创新工具340

二、规避金融风险的创新工具342

三、技术创新工具344

第四节 金融创新的影响345

一、金融创新的正面影响345

二、金融创新的负面影响346

第五节 我国的金融创新348

一、我国金融创新的历程和主要表现348

二、我国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350

三、我国金融创新的对策352

第十三章 金融发展357

第一节 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358

一、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文献概要358

二、金融发展的含义及其规律359

三、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361

四、金融发展与金融深化、现代金融创新的关系362

第二节 经济货币化与金融化363

一、经济货币化的概念363

二、经济货币化的作用与影响364

三、经济货币化程度的影响因素364

四、经济货币化的发展趋势与经济金融化365

五、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货币化与金融化366

第三节 金融抑制论、金融深化论及金融约束论367

一、金融抑制论367

二、金融深化论369

三、金融约束论371

第四节 金融改革与金融自由化373

一、20世纪70年代拉美南锥体三国的迅速金融自由化的失败374

二、东亚、东南亚发展中国家渐进式金融自由化的成功与失败375

三、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改革的经验与教训378

四、渐进式金融市场发展378

第五节 我国的金融改革与市场化379

一、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内容和方向379

二、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38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