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风景园林概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风景园林概论
  • 顾韩主编;夏宏嘉,郭丽娟,郭阳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200617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79页
  • 文件大小:76MB
  • 文件页数:289页
  • 主题词:园林设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风景园林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风景园林基础知识2

第1章 风景园林概述2

1.1 风景园林学科中的基本概念2

1.1.1 风景2

1.1.2 园林(Garden)2

1.1.3 景观(Landscape)3

1.2 从风景园林学科理解“景观”4

1.3 风景园林(Landscape Architecture)4

1.3.1 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5

1.3.2 风景园林的学科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7

1.3.3 风景园林学科的研究领域与方向8

1.3.4 IFLA关于风景园林教育的阐述9

1.4 风景园林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0

1.4.1 与城乡规划、建筑学学科的关系10

1.4.2 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1

第2章 中外园林发展概述12

2.1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12

2.1.1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囿(起始)12

2.1.2 皇家园林的形成期——秦汉宫苑(发展)13

2.1.3 自然山水园的兴起——魏、晋、南北朝的园林(转折期)14

2.1.4 自然山水园的发展——唐宋园林(繁荣)15

2.1.5 古典园林的辉煌时期——明清园林(鼎盛期)18

2.2 外国园林概述20

2.2.1 东方园林体系——日本园林21

2.2.2 西亚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23

2.2.3 欧洲园林体系25

2.3 西方现代风景园林概述30

2.3.1 新风格的产生30

2.3.2 欧美的现代风景园林30

2.3.3 新思潮下的西方现代风景园林32

第3章 风景园林设计理论基础35

3.1 生态学与景观生态学35

3.1.1 生态学与景观生态学概述35

3.1.2 生态学在风景园林中的发展35

3.1.3 生态学与景观生态学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36

3.2 行为地理学与环境心理学37

3.2.1 行为地理学37

3.2.2 环境心理学40

3.3 观赏植物学42

3.3.1 观赏植物学的概念42

3.3.2 观赏植物的功能作用42

3.4 艺术美学44

3.4.1 风景园林审美的内涵44

3.4.2 风景园林设计的艺术要素44

3.4.3 现代艺术美学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启迪45

3.5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48

3.5.1 RS与GIS技术简介48

3.5.2 RS与GIS技术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48

3.5.3 RS与GIS技术的新发展49

3.6 人体工程学49

3.6.1 人体工程学的起源49

3.6.2 人体工程学的涵义50

3.6.3 人体工程学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50

3.7 风景园林空间构图的规律50

3.7.1 构图的基本要求50

3.7.2 构图的规律51

3.8 风景园林的造景方法58

3.8.1 主景与配景58

3.8.2 前景、中景与背景58

3.8.3 点、线、面、体58

3.8.4 自然与人工美的结合61

3.8.5 运用轴线控制61

3.8.6 色彩与季相63

3.8.7 主调、基调与配调65

3.9 风景园林的赏景65

3.9.1 赏景的方式65

3.9.2 中国传统园林赏景的方式67

第4章 风景园林环境要素与评价71

4.1 自然环境要素71

4.1.1 气候72

4.1.2 土地73

4.1.3 水75

4.1.4 动植物76

4.2 人文环境要素78

4.2.1 入口78

4.2.2 文化与历史79

4.2.3 经济(经济与风景园林的发展关系)80

4.3 景观环境调查与分析80

4.3.1 景观环境特征81

4.3.2 景观环境的调查81

4.4 生态环境评价82

4.4.1 起源82

4.4.2 概念82

4.5 景观分析评价的四大学派82

4.5.1 专家学派(exper paradigm)82

4.5.2 心理物理学派(psychophysical paradigm)84

4.5.3 认知学派(cognitive paradigm)84

4.5.4 经验学派(experirential paradigm)84

第5章 风景园林的构成要素86

5.1 地形86

5.1.1 地形的作用86

5.1.2 地形的类型与坡度88

5.1.3 自然坡地的利用91

5.1.4 自然地形的整理91

5.1.5 堆山与置石92

5.1.6 地形的表现方式95

5.2 水体96

5.2.1 水体的特性97

5.2.2 水体运用与组织97

5.2.3 水体的设计99

5.2.4 水体与其他因子的组合104

5.2.5 现代风景园林中对降水的利用107

5.2.6 水体的表现方式110

5.3 园路与铺装111

5.3.1 园路的作用111

5.3.2 园路的类型112

5.3.3 园路的设计112

5.3.4 风景园林铺装的类型与设计116

5.4 建筑118

5.4.1 风景园林建筑的作用118

5.4.2 风景园林建筑的类型119

5.4.3 风景园林建筑的设计119

5.4.4 风景园林建筑与环境的关系127

5.4.5 现代风景园林中建筑的体现128

5.5 植物130

5.5.1 园林植物的分类130

5.5.2 影响园林植物的环境因素132

5.5.3 园林植物的观赏特征134

5.5.4 园林植物的配置136

5.5.5 园林植物的表现方式142

5.6 空间143

5.6.1 空间的概念143

5.6.2 空间的特征144

5.6.3 图与底理论145

5.6.4 空间的限定146

5.6.5 空间的组合149

5.6.6 空间的序列152

第6章 风景园林设计编制内容与深度156

6.1 风景园林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总则156

6.2 方案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156

6.2.1 一般规定156

6.2.2 设计说明157

6.2.3 设计图纸157

6.3 风景园林工程设计——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157

6.3.1 设计文件内容157

6.3.2 设计总说明158

6.3.3 设计图总图158

6.3.4 竖向设计159

6.3.5 植物设计159

6.3.6 园路和景观小品设计160

6.3.7 结构160

6.3.8 给水排水160

6.3.9 电气161

6.3.10 概算162

6.4 风景园林工程设计——施工图设计162

6.4.1 一般规定162

6.4.2 总图(总平面图)162

6.4.3 竖向163

6.4.4 种植163

6.4.5 园路、地坪和景观小品164

6.4.6 结构164

6.4.7 给水排水165

6.4.8 电气166

6.4.9 预算166

下篇 风景园林设计170

第7章 风景园林场地设计170

7.1 场地设计概述170

7.1.1 场地设计的概念与内容171

7.1.2 场地设计的原则和依据174

7.1.3 场地设计工作的特点177

7.2 场地设计工作阶段划分178

7.2.1 阶段划分179

7.2.2 划分意义183

7.3 案例研究183

7.3.1 用地调研183

7.3.2 场地分析185

7.3.3 设计构思186

7.3.4 最终方案形成192

第8章 庭院、雨水花园设计与道路绿化193

8.1 庭院设计193

8.1.1 庭院设计的风格193

8.1.2 庭院设计的基本原则194

8.1.3 庭院设计要点195

8.2 雨水花园196

8.2.1 雨水花园的作用196

8.2.2 雨水花园的原理198

8.2.3 雨水花园设计重点——雨水链200

8.2.4 雨水花园设计案例207

8.3 道路绿化设计210

8.3.1 道路绿化设计原则210

8.3.2 道路绿化断面布置形式212

8.3.3 行道树绿带绿化设计213

8.3.4 分车绿带绿化设计215

8.3.5 道路绿化与工程管线的关系216

8.3.6 路侧绿带绿化设计217

8.3.7 交通岛绿化设计217

8.3.8 道路绿化的生态设计220

第9章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224

9.1 居住区基本概念224

9.1.1 居住区224

9.1.2 居住小区(housing estate)224

9.1.3 居住组团224

9.2 居住区用地构成及结构224

9.2.1 居住区规划结构概念224

9.2.2 居住区规划结构形式225

9.3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225

9.3.1 与居住区景观设计相关的规划225

9.3.2 居住区景观设计基本原则226

9.3.3 居住区总体景观环境的营造227

9.3.4 居住区绿化种植景观228

9.3.5 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内容228

第10章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30

10.1 城市绿地的基本概念230

10.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30

10.2.1 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230

10.2.2 城市绿地系统分类231

10.2.3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238

10.2.4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基本原则240

10.2.5 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的基本模式241

10.2.6 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形态243

第11章 绿道251

11.1 绿道(greenway)的概念251

11.1.1 Green与Way的理解251

11.1.2 关于“绿道”理解的不同阐述251

11.2 绿道的发展历程252

11.3 绿道的功能253

11.4 绿道的类型254

11.5 国内外著名绿道254

11.6 绿道的规划255

11.6.1 绿道的规划方法255

11.6.2 绿道规划的战略决策255

11.6.3 绿道的设计内容256

11.7 绿道规划建设对我国的启示256

第12章 城市公园绿地设计258

12.1 城市公园绿地概况258

12.1.1 公园的起源258

12.1.2 城市公园概念的由来261

12.1.3 城市公园分类系统261

12.2 奥姆斯特德公园设计原则262

12.3 城市公园规划设计262

12.3.1 与城市规划的关系262

12.3.2 公园的类型与规模262

12.3.3 公园的规模与设施设置263

12.3.4 城市公园绿地指标和游人容量264

12.3.5 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程序与内容265

12.3.6 城市公园布局要点265

第13章 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267

13.1 风景名胜区相关概念、功能及类型268

13.1.1 基本概念268

13.1.2 风景名胜区的功能269

13.1.3 风景名胜区的类型270

13.2 风景名胜区规划类型271

13.3 风景名胜区规划程序与内容274

13.3.1 调查研究阶段274

13.3.2 制定目标阶段274

13.3.3 规划部署阶段275

13.3.4 规划优化与决策阶段275

13.3.5 规划实施监管与修编阶段275

13.4 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成果275

13.4.1 规划文本275

13.4.2 规划附件276

13.4.3 规划图纸276

参考文献27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