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土壤地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土壤地理
  • 郑家祥编著 著
  • 出版社: 新知识出版社
  • ISBN:12076·141
  • 出版时间:1957
  • 标注页数:235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4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土壤地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第一章 绪论1

土壤在自然界的地位及其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1) 土壤学与自然地理(4) 土壤学和土壤地理的内容和任务(7) 土壤学和土壤地理的发展简史8

第一篇土壤学基础20

第二章 岩石风化与成土母质的形成20

岩石风化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意义(20) 岩石风化的实质和类型(21)风化作用的地带性(25)风化作用的结果(25) 成土母质和土壤的机械组成(质地)(27) 成土母质的地质形成分类和它们的肥力评价30

第三章 土壤中的有机质部分33

有机质对土壤肥力形成的意义(33) 土壤中有机质的来源和分类(34)土壤中的动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对于有机质的改变作用36

有机残体的分解变化过程(39) 土壤中腐殖质的形成、成分和性质(41)腐殖质对于土壤肥力的作用44

第四章 土壤吸收性能46

土壤吸收性能的意义(46)土壤中的胶体和它的吸收性能46

胶体的构造、分散性和凝聚性(47)土壤吸收作用的种类50

第五章 土壤中水分和空气状况57

土壤水分的意义(57)土壤水分的来源和分类(58) 影响土壤水分状况的自然因素(64) 土壤空气状况66

第六章 土壤结构68

土壤结构的意义(68)土壤结构的种类(69) 团粒结构与土壤肥沃性(71) 团粒结构的形成(73) 团粒结构的破坏及恢复74

第七章 土壤溶液76

土壤溶液的意义(76) 土壤溶液的成分(77) 土壤溶液的化学反应(78)土壤的有效性酸度和潜在性酸度(80)土壤的缓冲作用82

第二篇土壤地理84

第八章 土壤的发生、形成、分布和分类84

土壤形成的概念(84)生物对于土壤形成的作用(86) 气候对于土壤形成的作用(87)母质对于土壤形成的作用(90) 地形对于土壤形成的作用(91)土壤年龄对于土壤形成的影响(93) 人类生产活动对于土壤形成的影响(94) 自然因素的相互影响95

威廉士的土壤统一形成学说(96) 土壤剖面(101) 生物与土壤进化的关系及近代地理景观带的形成(105) 关于土壤的地带性分布规律(110) 土壤的分类116

第九章 苔原带的冰沼土119

冰沼土的地理分布(119)冰沼土形成的自然条件(119) 冰沼士的形成过程(121)冰沼土的性状(122)冰沼土的利用和改良123

第十章 森林草甸带的灰化土类土壤(附腐殖质碳酸盐土)124

灰化土类土壤的概念及其地理分布(124) 灰化土类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125)灰化土的形成过程(126) 灰化土各层的分化和它们的特性(128)地形对于灰化过程的影响(131)生草灰化土的形成和性状(133) 灰化土和生草灰化土的分类、利用和改良137

腐殖质碳酸盐土138

第十一章 沼泽土140

沼泽土的地理分布(140)气候、地形、母质对土壤沼泽化的作用(140)植被对土壤沼泽化的作用(141)沼泽土的类型(145)沼泽土的剖面发育和性状(147)沼泽土的利用和改良148

第十二章 草甸草原带的黑钙土(附灰色森林土)149

黑钙土的地理分布(149)黑钙土形成理论的概述(150) 黑钙土形成的自然条件(152)黑钙土的形成过程、性状和利用(153)黑钙土的各亚类(156)森林草原带的灰色森林土160

第十三章干燥草原带的栗钙土162

栗钙土的地理分布(162) 栗钙土形成的自然条件(162) 栗钙土的形成过程(164)栗钙土的形态特征、分类及其利用165

第十四章荒漠草原和荒漠带的灰钙土、荒漠土168

灰钙土和荒漠土的地理分布(168)灰钙土和荒漠土形成的自然条件(169)灰钙土和荒漠土的形成过程、性状和分类(169) 灰钙土和荒漠土的利用和改造173

第十五章盐土与碱土175

盐土和碱土的含义及其地理分布(175)盐土的形成(176)盐土的性状、分类和利用(178)碱土的形成(181)碱土的性状和改良184

第十六章热带和亚热带的砖红壤、红壤、黄壤(附紫色土)186

砖红壤、红壤、黄壤的地理分布(186) 热带和亚热带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187) 砖红壤、红壤和黄壤的形成(189) 热带和亚热带植被下的土壤形成作用(193)红壤、黄壤的分类、性状、利用和改良(194) 我国红壤、黄壤地区的紫色土壤197

第十七章棕色森林土和褐色土(附灰褐土、黄褐土)200

棕色森林土的分布和自然条件(200)棕色森林土的形成和性状(201)棕色森林土的利用和分类(204)褐色土(205)灰褐土208

黄褐土210

第十八章冲积土、水稻土212

冲积土的形成及其概念(212)冲积土的组成、性状和它的成土过程(213)冲积土的分类和利用(215)水稻土216

第十九章土壤垂直带(山地土壤)219

土壤的垂直分布性(219) 山地的气候、植物变化情况(219)土壤垂直带的实例及其规律性(223)山地草甸土和山地草原土(226)高山荒漠土(229) 山地土壤的利用和保育230

第二十章土壤调查与制图231

土壤调查的意义(231)土壤调查的方法(231)土壤制图232

热门推荐